'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
"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一個問答:

給女兒報了鋼琴班,她不想上。我小時候也是不想學鋼琴,但是長大後倒是很感激父母讓我學鋼琴,所以我在猶豫要不要讓寶寶就完全放棄了。也想問問大家,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當年被逼上了輔導班的你,現在覺得有必要嗎?

很多回答都說,一定要堅持,不能“溺愛”孩子。

這大概是天下父母想讓孩子堅持一件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吧——

將來孩子會感謝我的!

想起最近又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孩子想不學就不學,那還要父母做什麼》的文章,如出一轍,都是拿著未來美好的成績為誘餌。連什麼如果5歲不學游泳,18歲碰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這種例子都出來了。難道我18歲跟著我所愛的人再去學不行嗎?英語學不好不能做一份要求英語的工作,難道所有工作都需要英語嗎?

我並非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但堅決反對不分清楚,拿著這句話就下個結論——必須堅持。看似成功的孩子多,但被毀掉的孩子也多。

孩子堅持不了,要不要繼續學?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跟孩子個性,本身天賦,以及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一個問答:

給女兒報了鋼琴班,她不想上。我小時候也是不想學鋼琴,但是長大後倒是很感激父母讓我學鋼琴,所以我在猶豫要不要讓寶寶就完全放棄了。也想問問大家,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當年被逼上了輔導班的你,現在覺得有必要嗎?

很多回答都說,一定要堅持,不能“溺愛”孩子。

這大概是天下父母想讓孩子堅持一件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吧——

將來孩子會感謝我的!

想起最近又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孩子想不學就不學,那還要父母做什麼》的文章,如出一轍,都是拿著未來美好的成績為誘餌。連什麼如果5歲不學游泳,18歲碰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這種例子都出來了。難道我18歲跟著我所愛的人再去學不行嗎?英語學不好不能做一份要求英語的工作,難道所有工作都需要英語嗎?

我並非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但堅決反對不分清楚,拿著這句話就下個結論——必須堅持。看似成功的孩子多,但被毀掉的孩子也多。

孩子堅持不了,要不要繼續學?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跟孩子個性,本身天賦,以及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放棄還是堅持,需要自己先想清楚幾個條件:

01

是孩子真的有興趣,還是隻是你覺得要堅持?

不排除,孩子當時選擇,可能只是一時好奇。如果真的有興趣,是可以看出來 的。比如,幾乎不用催促,或者說當心情好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擺弄,那麼可能暫時的不上,是因為畏難或教學方式的問題。

如果就不是那塊料,只是你覺得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或者必須鍛鍊意志力,我的看法是趁早放棄。鍛鍊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完全可以選一個他感興趣的。否則鍛鍊意志力就可能是在摧殘孩子的心理。到時候琴是彈好了,但內心受到傷害,考了十級就再不碰鋼琴,或形成一些固有的反應模式,會伴隨他一生。比如:藥家鑫就是個極端。在正常和極端之間也會有很多人,我們成長之後很多內心的潛意識反應都跟這些有關。

在這個過程,很多父母擔心 孩子有一天會因為沒逼孩子,遭孩子埋怨,我只能說你從沒有教給孩子“自我負責”是什麼意思。她沒有任何理由埋怨父母。

02

回到初心,問一問你堅持的真正理由?

你是為了讓孩子實現你的期待,在這方面有所成就,還是隻是希望他有個將來可以消遣的愛好。如果是前者,我也勸你放棄,因為那是你的理想不是孩子的。如果是後者,我覺得你不如放輕鬆,這世上可以學的東西愛好太多了,而且孩子小的時候,本就無定性,他們就是在各種嘗試中去找到底什麼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最愛。一般到初中才會定性。

此外,真喜歡一樣東西,什麼時候學都不晚。如果不準備用來加分升學,12歲學會彈十級,和32歲學會彈琴,不管怎樣都可以娛樂自己,在人生中,早那麼 20年,真的有很大必要嗎?

堅持,是不是隻因你害怕?害怕他沒有意志力,害怕他總是放棄?害怕你溺愛他?害怕你對他不負責?害怕他將來一事無成……

03

什麼情況下,要繼續堅持?

如果你確信,他喜歡,只是遇到了困難。那麼就找到根源,比如是害怕老師,是暫時的畏難情緒,還是教學方式不適合他,或是想學就是不想練。

如果是害怕老師,看看老師是不是不適合孩子,可以找更好的老師;如果是暫時畏難,找到卡點,多鼓勵,放慢速度慢,如果是教學方式孩子不喜歡,換老師……如果只想學不想練,那麼可以給孩子做約定,用《正面管教》中的方式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去幫他找到練習時的快樂和成就感 。

總之,純粹拿著“將來孩子為感謝我”的這種理由,去盲目硬逼孩子,就是一種基於對未來的各種恐懼,和對孩子的不信任。

"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一個問答:

給女兒報了鋼琴班,她不想上。我小時候也是不想學鋼琴,但是長大後倒是很感激父母讓我學鋼琴,所以我在猶豫要不要讓寶寶就完全放棄了。也想問問大家,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當年被逼上了輔導班的你,現在覺得有必要嗎?

很多回答都說,一定要堅持,不能“溺愛”孩子。

這大概是天下父母想讓孩子堅持一件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吧——

將來孩子會感謝我的!

想起最近又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孩子想不學就不學,那還要父母做什麼》的文章,如出一轍,都是拿著未來美好的成績為誘餌。連什麼如果5歲不學游泳,18歲碰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這種例子都出來了。難道我18歲跟著我所愛的人再去學不行嗎?英語學不好不能做一份要求英語的工作,難道所有工作都需要英語嗎?

我並非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但堅決反對不分清楚,拿著這句話就下個結論——必須堅持。看似成功的孩子多,但被毀掉的孩子也多。

孩子堅持不了,要不要繼續學?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跟孩子個性,本身天賦,以及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放棄還是堅持,需要自己先想清楚幾個條件:

01

是孩子真的有興趣,還是隻是你覺得要堅持?

不排除,孩子當時選擇,可能只是一時好奇。如果真的有興趣,是可以看出來 的。比如,幾乎不用催促,或者說當心情好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擺弄,那麼可能暫時的不上,是因為畏難或教學方式的問題。

如果就不是那塊料,只是你覺得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或者必須鍛鍊意志力,我的看法是趁早放棄。鍛鍊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完全可以選一個他感興趣的。否則鍛鍊意志力就可能是在摧殘孩子的心理。到時候琴是彈好了,但內心受到傷害,考了十級就再不碰鋼琴,或形成一些固有的反應模式,會伴隨他一生。比如:藥家鑫就是個極端。在正常和極端之間也會有很多人,我們成長之後很多內心的潛意識反應都跟這些有關。

在這個過程,很多父母擔心 孩子有一天會因為沒逼孩子,遭孩子埋怨,我只能說你從沒有教給孩子“自我負責”是什麼意思。她沒有任何理由埋怨父母。

02

回到初心,問一問你堅持的真正理由?

你是為了讓孩子實現你的期待,在這方面有所成就,還是隻是希望他有個將來可以消遣的愛好。如果是前者,我也勸你放棄,因為那是你的理想不是孩子的。如果是後者,我覺得你不如放輕鬆,這世上可以學的東西愛好太多了,而且孩子小的時候,本就無定性,他們就是在各種嘗試中去找到底什麼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最愛。一般到初中才會定性。

此外,真喜歡一樣東西,什麼時候學都不晚。如果不準備用來加分升學,12歲學會彈十級,和32歲學會彈琴,不管怎樣都可以娛樂自己,在人生中,早那麼 20年,真的有很大必要嗎?

堅持,是不是隻因你害怕?害怕他沒有意志力,害怕他總是放棄?害怕你溺愛他?害怕你對他不負責?害怕他將來一事無成……

03

什麼情況下,要繼續堅持?

如果你確信,他喜歡,只是遇到了困難。那麼就找到根源,比如是害怕老師,是暫時的畏難情緒,還是教學方式不適合他,或是想學就是不想練。

如果是害怕老師,看看老師是不是不適合孩子,可以找更好的老師;如果是暫時畏難,找到卡點,多鼓勵,放慢速度慢,如果是教學方式孩子不喜歡,換老師……如果只想學不想練,那麼可以給孩子做約定,用《正面管教》中的方式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去幫他找到練習時的快樂和成就感 。

總之,純粹拿著“將來孩子為感謝我”的這種理由,去盲目硬逼孩子,就是一種基於對未來的各種恐懼,和對孩子的不信任。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教育不是這一件事你讓他堅持或不堅持就是對或不對,而是整個養育過程中所有環境和信念的綜合。有的父母確實任由孩子自我選擇,跟著興趣走,不喜歡就放棄,孩子最終也發展的很好,並且非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找到真正感興趣的,鑽的很深。因為那是真正的“自我選擇”。只是這種父母太少太少,大部分的父母“為好孩子好”的上的背後都是“害怕和恐懼”……這些都源於,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愛”什麼是“溺愛”,所以只好在“恐懼”的基礎上去想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

我們大多數父母,其實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才會出現——“最強大腦”火了,讓孩子學記憶;“詩詞大會”火了,讓孩子背詩詞;“朗讀者”火了,讓孩子大聲讀……

雖然我們總是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我們真的能夠尊重他們,給他們機會去嘗試、去放棄,我們真的能夠等待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