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提出買東西的要求時,不同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西紅柿媽媽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以買到,各類的基礎設施遍地開花,有時候媽媽帶著孩子出門,就是一件鬥智鬥勇的事情。孩子經常被各色零食、玩具所吸引,那麼這時他們就會提出“媽媽,我想買這個”、“媽媽,我要買那個”的要求,孩子小小的要求,我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媽媽的一句回答往往蘊藏著巨大哲學,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格局,不同的回答有不同的影響。

第一種媽媽:“買買買,媽媽有錢,你想要什麼就買什麼”。

現在流行物質富養孩子,有些媽媽說,“老子有的是錢,我買的起為什麼不買,幹嘛不滿足我的寶貝孩子,我巴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呢!”有些甚至是寧願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即使東西貴得離譜,他們也願意花費大價錢來滿足孩子。因為家長生怕不買會讓孩子自卑,被其他夥伴看笑話,也怕他們將來長大過的生活也是扣扣索索的。

當孩子提出買東西的要求時,不同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所以,當孩子提出要買一個東西的時候,媽媽們第一反應是“買買買”。其實,想要毀掉一個孩子,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不斷的滿足他,也不管他們的要求是不是合理。

也許他們現在只要一個玩具,或者一種零食,可是在孩子的心裡就會形成一種認知,只要是他想要的,媽媽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即使以後他要車子、房子、天上的月亮,做媽媽的都不會拒絕。將來他長大成人,他會習慣性的索取,一旦得不到滿足,還會責怪父母的無能,他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只有付出才會回報,在未來的工作或者婚姻上都會受挫。

第二種媽媽:“不買,家裡不是有嗎。不買,這麼貴,都可以買好多其他東西了”。

有些媽媽覺得孩子不該養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的習慣,或者覺得有些東西在她眼裡是不值得買的,經濟條件有限的時候,也沒必要事事攀比。所以,她們就理所當然的直接拒絕,更甚的回頭還要數落子,“家裡玩具一堆,又不收拾,不給買了”、“不知道爸爸媽媽掙錢辛苦啊,這麼貴,都可以買好幾天的菜了”等等。

當孩子提出買東西的要求時,不同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總是被拒絕的,經常說“不可以”的孩子,潛意識裡會慢慢形成,「媽媽是不是不愛我,我是不是不夠好,所以媽媽覺得我不配擁有我想要的東西。我們家窮,或許真的不應該買這麼沒價值的東西」。

孩子慢慢地變得不愛開口提要求,心裡也會變得自卑。有些孩子長大就變成一個事事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如別人的人,買什麼東西都會去看標籤價格。有些孩子變得“懂事”,成為一種一味成全別人的老好人,只付出,不索取,幸福感低。

第三種媽媽:“你想要這個啊,家裡有同樣的,要不看看別的?”“這個東西有點貴,我們約定個事,以後你想買的東西你自己掙錢來買,媽媽給你佈置任務好不好?”。

聰明的媽媽都會設身處地的從孩子出發,當一個孩子要求需要某樣東西的時候,他肯定是出於喜歡,就算媽媽權衡了事情的價值可否性,在拒絕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不要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當孩子提出買東西的要求時,不同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媽媽在拒絕之前,先肯定孩子的想法,然後再來告訴他們現在不能買的理由,頻繁的對孩子拒絕,只會讓孩子覺得委屈和憤怒。也許就會出現最常見的現象,孩子在撒潑打滾的哭鬧,媽媽一頓臭罵加暴揍。對於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告知他們的需要性,可以讓孩子更加具有選擇能力。

為了孩子所愛的東西和理性消費而言,媽媽們其實偶爾還是可以滿足孩子的,只是讓孩子得到想要的東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平時可以制定一些規則,自己掙錢或者存零花錢壓歲錢來買比較珍貴的東西,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同時讓他知道好的東西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得來,從而更加珍惜。這對他們將來在為人處世上也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當孩子提出買東西的要求時,不同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在孩子成長得這條道路上,父母們要做的事情不是安排孩子該怎麼走,而是放手讓他們自己走,偶爾在跌倒的時候告訴他們下次該注意的事。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建立合適的規則,引導和幫助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解決問題,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