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不完美媽媽 馬鈴薯泥 玩具 愈見研習社 2019-08-15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誤區2:不斷催促

適度為孩子增加緊迫感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孩子缺乏對時間的認知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提醒。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麼,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連大人都不喜歡在自己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在耳邊叨叨“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更別提孩子了。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誤區2:不斷催促

適度為孩子增加緊迫感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孩子缺乏對時間的認知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提醒。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麼,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連大人都不喜歡在自己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在耳邊叨叨“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更別提孩子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慢慢做事是一種天性,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享受過程。自己做一件事由不熟練到熟練,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靜靜地觀察一件東西的變化,也有不同尋常的樂趣。一個三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觀察一隻河馬兩個半小時,發現好多爸爸媽媽發現不了的事情。可是家長們往往並不理解,只是不斷催促孩子“趕緊走吧,前面還有大老虎”、“再不去某某地中午就吃不上飯了”。

誤區3:不讓孩子接受後果

有些家長,她在面對“孩子很磨蹭”這個既定事實時,做出了“催促孩子”、“為孩子代勞”這種選擇,而不願讓孩子自然地完成這些事情,最後遲到。於是,孩子從沒直接得到遲到的教訓,也從沒感覺到拖沓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就會讓孩子覺得——拖拉磨蹭也沒關係,反正我媽會管我!

誤區4:課後作業加碼

晚上寫作業磨蹭的情況,很恰當地詮釋了一個俗語:磨洋工。因為在完成學校的作業後,許多孩子還要完成媽媽從教輔上找來的練習題。

這就難免讓孩子感到:寫作業是一件很煩的事,更煩的是寫完了作業還要寫媽媽的習題,那幹嘛不在寫作業的時候愣神、走神,把作業時間抻得好長好長呢?這樣媽媽會以為作業很多,不讓我做習題了。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誤區2:不斷催促

適度為孩子增加緊迫感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孩子缺乏對時間的認知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提醒。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麼,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連大人都不喜歡在自己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在耳邊叨叨“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更別提孩子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慢慢做事是一種天性,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享受過程。自己做一件事由不熟練到熟練,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靜靜地觀察一件東西的變化,也有不同尋常的樂趣。一個三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觀察一隻河馬兩個半小時,發現好多爸爸媽媽發現不了的事情。可是家長們往往並不理解,只是不斷催促孩子“趕緊走吧,前面還有大老虎”、“再不去某某地中午就吃不上飯了”。

誤區3:不讓孩子接受後果

有些家長,她在面對“孩子很磨蹭”這個既定事實時,做出了“催促孩子”、“為孩子代勞”這種選擇,而不願讓孩子自然地完成這些事情,最後遲到。於是,孩子從沒直接得到遲到的教訓,也從沒感覺到拖沓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就會讓孩子覺得——拖拉磨蹭也沒關係,反正我媽會管我!

誤區4:課後作業加碼

晚上寫作業磨蹭的情況,很恰當地詮釋了一個俗語:磨洋工。因為在完成學校的作業後,許多孩子還要完成媽媽從教輔上找來的練習題。

這就難免讓孩子感到:寫作業是一件很煩的事,更煩的是寫完了作業還要寫媽媽的習題,那幹嘛不在寫作業的時候愣神、走神,把作業時間抻得好長好長呢?這樣媽媽會以為作業很多,不讓我做習題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換句話說,孩子沒有得到不磨蹭的好處,反而嚐到了磨洋工的甜頭了,她又怎麼能不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呢?

在《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拖拖拉拉國》中,有這樣一位小主人公,她叫蘇小懶,又懶又磨蹭,永遠不願意收拾屋子、永遠把事情留到最後一刻。故事中,她在“拖拖拉拉國”夢遊了一番,從此改掉了拖拖拉拉的毛病。

改掉壞習慣

1.分條列項,大事化小

蘇小懶來到拖拖拉拉國,發現這裡的人們只吃生土豆,於是蘇小懶決心做一頓“土豆大餐”。但把硬邦邦的生土豆變成熱乎乎的“土豆大餐”,要做哪些事情呢?蘇小懶列了一個清單,一條一條實施。很快,一盤一盤土豆餅相繼出爐了。

孩子拖拖拉拉,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從何入手。在這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列一個清單,把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或把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分步驟,引導孩子一條一條做。這樣,孩子不僅有成就感,還能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誤區2:不斷催促

適度為孩子增加緊迫感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孩子缺乏對時間的認知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提醒。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麼,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連大人都不喜歡在自己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在耳邊叨叨“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更別提孩子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慢慢做事是一種天性,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享受過程。自己做一件事由不熟練到熟練,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靜靜地觀察一件東西的變化,也有不同尋常的樂趣。一個三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觀察一隻河馬兩個半小時,發現好多爸爸媽媽發現不了的事情。可是家長們往往並不理解,只是不斷催促孩子“趕緊走吧,前面還有大老虎”、“再不去某某地中午就吃不上飯了”。

誤區3:不讓孩子接受後果

有些家長,她在面對“孩子很磨蹭”這個既定事實時,做出了“催促孩子”、“為孩子代勞”這種選擇,而不願讓孩子自然地完成這些事情,最後遲到。於是,孩子從沒直接得到遲到的教訓,也從沒感覺到拖沓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就會讓孩子覺得——拖拉磨蹭也沒關係,反正我媽會管我!

誤區4:課後作業加碼

晚上寫作業磨蹭的情況,很恰當地詮釋了一個俗語:磨洋工。因為在完成學校的作業後,許多孩子還要完成媽媽從教輔上找來的練習題。

這就難免讓孩子感到:寫作業是一件很煩的事,更煩的是寫完了作業還要寫媽媽的習題,那幹嘛不在寫作業的時候愣神、走神,把作業時間抻得好長好長呢?這樣媽媽會以為作業很多,不讓我做習題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換句話說,孩子沒有得到不磨蹭的好處,反而嚐到了磨洋工的甜頭了,她又怎麼能不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呢?

在《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拖拖拉拉國》中,有這樣一位小主人公,她叫蘇小懶,又懶又磨蹭,永遠不願意收拾屋子、永遠把事情留到最後一刻。故事中,她在“拖拖拉拉國”夢遊了一番,從此改掉了拖拖拉拉的毛病。

改掉壞習慣

1.分條列項,大事化小

蘇小懶來到拖拖拉拉國,發現這裡的人們只吃生土豆,於是蘇小懶決心做一頓“土豆大餐”。但把硬邦邦的生土豆變成熱乎乎的“土豆大餐”,要做哪些事情呢?蘇小懶列了一個清單,一條一條實施。很快,一盤一盤土豆餅相繼出爐了。

孩子拖拖拉拉,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從何入手。在這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列一個清單,把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或把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分步驟,引導孩子一條一條做。這樣,孩子不僅有成就感,還能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2.把事情變成遊戲或競賽

蘇小懶因為“廚藝出眾”,被國王封為御用廚師了,她每天的任務就是給國王一家子做土豆大餐。面對如山的土豆堆,蘇小懶還是犯懶了。這時,搭檔蟲蟲給蘇小懶出了一個好主意,把削土豆皮、切土豆塊、擠土豆泥這些工作通通變成了遊戲和競賽。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拖拉磨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情“不好玩”但不得不做。如果能把這些事情通通變成遊戲(如“給釦子找家”)或競賽(把作業當成考試,定時完成,最後判分),從而激發起孩子的興趣或好勝心,就事半功倍了。

3.限定時間,做不完也要停止

蘇小懶遇到麻煩了——她被士兵追捕,如果被抓住就糟糕啦!搭檔蟲蟲帶著她走進一間屋子,這間屋子亂糟糟的,需要收拾乾淨才能開啟回到現實世界的大門。但距離士兵追來只剩了半個小時……蘇小懶到底能不能逃過追捕呢?

孩子拖沓磨蹭,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沒有承擔後果的意識,二是時間時間概念差。而這個辦法恰恰針對這兩點原因。家長不妨規定做事情的時間,甚至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同時讓孩子承擔做不完事情的後果,比如遲到、吃不飽、完不成作業等。只要養成習慣,以後孩子的生活就會有規律了。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句: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

孩子上學以後,許多家長彷彿就有了著不完的急。而著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磨蹭。

“早晨一共就那麼一個半小時,孩子還磨蹭!非得掀被子才起床,起了床就愣神,然後我催著才穿衣服,刷著牙又愣神,到該出門了才想起來著急,飯吃兩口就不吃了,剛要出門又想起來上廁所!你說孩子怎麼總遲到還不長記性呢?她不想上學,我還想上班呢!”

“每天要寫兩個多小時的作業,我一問老師,才知道他們作業根本不多,其他同學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寫完學校的作業還有教輔上的練習題,這要是都寫完得幾點了?這孩子就是不著急……”

但在家長們的吐槽中,育兒老師發現: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常見的教育誤區

誤區1:代勞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急脾氣,但孩子偏偏是慢性子。於是在孩子還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應該怎麼辦”時,家長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勞了!

於是,孩子一開始就就沒有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於是生活能力低下:不會係扣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

其實,如果家長都覺得孩子吃飯、穿衣、寫作業這些事是給他們做的,要按照他們的速度和要求來,那憑什麼又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過於勤快,錯過了孩子建立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恐怕就要用一生來建立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誤區2:不斷催促

適度為孩子增加緊迫感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孩子缺乏對時間的認知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長不斷引導和提醒。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麼,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連大人都不喜歡在自己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有人在耳邊叨叨“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更別提孩子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慢慢做事是一種天性,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享受過程。自己做一件事由不熟練到熟練,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而靜靜地觀察一件東西的變化,也有不同尋常的樂趣。一個三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觀察一隻河馬兩個半小時,發現好多爸爸媽媽發現不了的事情。可是家長們往往並不理解,只是不斷催促孩子“趕緊走吧,前面還有大老虎”、“再不去某某地中午就吃不上飯了”。

誤區3:不讓孩子接受後果

有些家長,她在面對“孩子很磨蹭”這個既定事實時,做出了“催促孩子”、“為孩子代勞”這種選擇,而不願讓孩子自然地完成這些事情,最後遲到。於是,孩子從沒直接得到遲到的教訓,也從沒感覺到拖沓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就會讓孩子覺得——拖拉磨蹭也沒關係,反正我媽會管我!

誤區4:課後作業加碼

晚上寫作業磨蹭的情況,很恰當地詮釋了一個俗語:磨洋工。因為在完成學校的作業後,許多孩子還要完成媽媽從教輔上找來的練習題。

這就難免讓孩子感到:寫作業是一件很煩的事,更煩的是寫完了作業還要寫媽媽的習題,那幹嘛不在寫作業的時候愣神、走神,把作業時間抻得好長好長呢?這樣媽媽會以為作業很多,不讓我做習題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換句話說,孩子沒有得到不磨蹭的好處,反而嚐到了磨洋工的甜頭了,她又怎麼能不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呢?

在《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拖拖拉拉國》中,有這樣一位小主人公,她叫蘇小懶,又懶又磨蹭,永遠不願意收拾屋子、永遠把事情留到最後一刻。故事中,她在“拖拖拉拉國”夢遊了一番,從此改掉了拖拖拉拉的毛病。

改掉壞習慣

1.分條列項,大事化小

蘇小懶來到拖拖拉拉國,發現這裡的人們只吃生土豆,於是蘇小懶決心做一頓“土豆大餐”。但把硬邦邦的生土豆變成熱乎乎的“土豆大餐”,要做哪些事情呢?蘇小懶列了一個清單,一條一條實施。很快,一盤一盤土豆餅相繼出爐了。

孩子拖拖拉拉,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從何入手。在這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列一個清單,把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或把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分步驟,引導孩子一條一條做。這樣,孩子不僅有成就感,還能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2.把事情變成遊戲或競賽

蘇小懶因為“廚藝出眾”,被國王封為御用廚師了,她每天的任務就是給國王一家子做土豆大餐。面對如山的土豆堆,蘇小懶還是犯懶了。這時,搭檔蟲蟲給蘇小懶出了一個好主意,把削土豆皮、切土豆塊、擠土豆泥這些工作通通變成了遊戲和競賽。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拖拉磨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情“不好玩”但不得不做。如果能把這些事情通通變成遊戲(如“給釦子找家”)或競賽(把作業當成考試,定時完成,最後判分),從而激發起孩子的興趣或好勝心,就事半功倍了。

3.限定時間,做不完也要停止

蘇小懶遇到麻煩了——她被士兵追捕,如果被抓住就糟糕啦!搭檔蟲蟲帶著她走進一間屋子,這間屋子亂糟糟的,需要收拾乾淨才能開啟回到現實世界的大門。但距離士兵追來只剩了半個小時……蘇小懶到底能不能逃過追捕呢?

孩子拖沓磨蹭,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沒有承擔後果的意識,二是時間時間概念差。而這個辦法恰恰針對這兩點原因。家長不妨規定做事情的時間,甚至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同時讓孩子承擔做不完事情的後果,比如遲到、吃不飽、完不成作業等。只要養成習慣,以後孩子的生活就會有規律了。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句: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孩子磨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好用的小技巧

1.跟孩子約定確切的時間,如“這個動畫你可以再看十分鐘”等。

2.用一些小遊戲來培養孩子的時間感,如讀秒遊戲等。

3.切忌給孩子貼標籤,如“這孩子就是磨蹭”。不要打罵孩子。

4.儘量創造讓孩子專注的環境,不要在孩子專心做事時不斷打擾。

5.無論如何不要代勞,讓孩子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識。

總之,如果您家有個“小磨蹭”,請首先讓孩子明白這些事都是自己的事,做得好不好、快不快,都需要自己承擔後果。相信孩子如果能想明白這些,無論是洗臉,還是寫作業,都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了。

文章來源(愈見心理研習社 second_wishe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