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現在很多父母都緊緊盯著孩子的成績,生怕孩子考不好。

如果孩子能考個第一第二,那家長可威風的很,走路都飄。

但是一個老師通過二十多年的調查得出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結論----第十名理論。

第十名左右的孩子有很大的潛力,將來更有可能成長為一些棟樑型的人才。與之相反,那些成績曾經數一數二的一些優秀學生,長大後卻淡出了優秀行列。

這裡所指的第十名,並非是一些剛剛好第十名的學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一些學生。

杭州一名小學教師周武在一次師生聚會當時,一個學生問到“當年我們班裡的學習成績突出的孩子,現在好像也做的不怎麼樣。”這個問題引起了老師周武的注意。周老師回到學校後以自己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將他們在校的成績於他們走上社會後的發展進行對比研究,持續了20多年,收集了上千人的資料,得出了第十名現象的理論

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對第十名理論的解釋

為什麼第十名在將來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1、他們對於學習的態度更健康

前幾名的學生,被家長和老師高度關注,承受更大的壓力,反而扼抑了一些潛能和學習的自主性。

而且他們在面對學習時,不是關注學習本身,學習的樂趣,更多的關注是如何獲得更好的成績,為了成績而學習,這就扭曲了他們的學習態度。當他們走上社會後,因為沒有了成績對比,他們也就沒有了學習動力,就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

而10名左右的學生不被人注意,家長覺得他們成績還可以,老師也覺得這孩子成績還行,對他們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他們的學習壓力也就沒那麼大。對於這類孩子,既不會因為壓力大,也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厭惡學習,因此他們對學習的態度更健康,學習後勁也較強。當他們上社會後,一旦遇到合適的土壤,他們就能迅速的激發學習興趣,快速成長。

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2、綜合能力的發展

我們現在的教育比較的成績主要是基於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上,所以成績的好壞也只體現了這種文化課的能力。對於前幾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承受老師家長的壓力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因此也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些文化課的學習上,也就沒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其它愛好,創造力、想象力等方面也會受到一些約束。

而對於10名左右的學生,他們不上不下,父母老師管的少,壓力較小,他們相對來說更自由,因此就有更多的時間發展其它愛好,培養其它興趣愛好,更個性化。在加上他們智力也不差,因此儘管學習成績可能不突出,卻可能發展出其它突出能力,綜合能力更加優秀。

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3、性格

前幾名的孩子,普遍偏文靜內向,更乖一些,喜歡聽父母老師的話。因為我們一般父母老師的價值觀就是喜歡乖巧、成績好的孩子,孩子如果為了滿足父母、老師的這種期望,他就需要讓自己變的乖、學習成績好,這就使得孩子缺乏獨立性。走上社會後,當沒有了父母老師的指導,就容易無所適從。

相反,10名左右的孩子,他們既不會像成績倒數的那樣容易叛逆,也不會像前幾名孩子那樣故意討好父母老師,有更多的自由性,獨立性。當他們走上社會後,他們也更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更能積極主動的去發揮自己特長。

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第十名現象的教育啟示

作為父母,第十名現象給了我們父母重要的啟示,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全方面發展,而不僅僅是隻緊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

有一個被大家稱之為神童孩子,叫張炘煬,在他兩歲半的時候可以認漢字高達1000多個,四歲就上了小學就讀一年級,九歲的時候就已經高中畢業,在他十六歲時更是考取到了北航的博士。

這樣的孩子,他為了在北京可以買一套房子,就以不買房就不答辯為理由要挾父母,想盡辦法逼自己的他們。到了臨近答辯的前一天,他的父母為了讓他能夠繼續完成學業,就想到了一個在北京臨時租一套房子的想法,騙他說是自己買的。

一個老師的20多年研究發現,第十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這個父母就為只看重了孩子的文化培養,而忽略了孩子的其它能力培養,以至於孩子做出這種無良行為。再看看我們現在每年都出現的學生跳樓自殺、裸貸等事件,都反應了我們很多父母過於重視文化教育而忽視了其它能力的發展。

學校的成績僅僅代表了學生有限的幾種能力,而其它一些對學生將來發展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卻沒能有效地考察。作為父母,眼光應該放長遠,不要因為你的急功近利毀了孩子的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