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等到英子找了男朋友、結了婚、生了孩子,估計宋倩管得一樣也不會少。

畢竟,控制慾是一種慣性,不是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從英子和方一凡被誤會早戀那一段,就可以看出宋倩的態度。

她並不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會受影響,她是從骨子裡瞧不上方一凡,覺得他像他爹方圓一樣吃軟飯、沒出息。

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當她的女婿?

不難想象,到了英子真要結婚的時候,宋倩一定會精挑細選,幫英子打點好一切,絕對不允許女婿成為自己“宏大的人生計劃”裡的一枚汙點。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等到英子找了男朋友、結了婚、生了孩子,估計宋倩管得一樣也不會少。

畢竟,控制慾是一種慣性,不是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從英子和方一凡被誤會早戀那一段,就可以看出宋倩的態度。

她並不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會受影響,她是從骨子裡瞧不上方一凡,覺得他像他爹方圓一樣吃軟飯、沒出息。

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當她的女婿?

不難想象,到了英子真要結婚的時候,宋倩一定會精挑細選,幫英子打點好一切,絕對不允許女婿成為自己“宏大的人生計劃”裡的一枚汙點。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我認識一朋友,她媽簡直就是宋倩的翻版。

高中文理分科,她因為喜歡寫東西,所以一門心思想學文。志願表也交了,文科班也去了幾天,最後愣是讓她媽找到學校老師,鬧了一番,硬生生把文科改回了理科。

在她媽看來,學文科就是沒出息。

當時,她媽苦口婆心地對她說:“孩子啊,媽就管你這一次,媽媽不能這麼眼睜睜看你走錯了路!”

其實原本如果朋友學了文,還是很有希望能考上一本的。但最終學了理,糟糕的物理成績把她一直拖到了二本線邊上,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個根本不喜歡的專業。

而她媽媽早已忘記當年所說的“就管你這一次”,像空氣一樣全方位參與到朋友的生活中。

媽媽嫌棄朋友買衣服沒有眼光,每次看到朋友穿了新的衣服,不是說顏色搭配得不好、就是挑剔剪裁不夠合體,最後一把奪過買衣服的大權,自己替朋友張羅起來。

要是看到朋友沒穿自己買的衣服,媽媽就會一副很傷心的表情問:“是不是嫌棄媽媽了?”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等到英子找了男朋友、結了婚、生了孩子,估計宋倩管得一樣也不會少。

畢竟,控制慾是一種慣性,不是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從英子和方一凡被誤會早戀那一段,就可以看出宋倩的態度。

她並不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會受影響,她是從骨子裡瞧不上方一凡,覺得他像他爹方圓一樣吃軟飯、沒出息。

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當她的女婿?

不難想象,到了英子真要結婚的時候,宋倩一定會精挑細選,幫英子打點好一切,絕對不允許女婿成為自己“宏大的人生計劃”裡的一枚汙點。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我認識一朋友,她媽簡直就是宋倩的翻版。

高中文理分科,她因為喜歡寫東西,所以一門心思想學文。志願表也交了,文科班也去了幾天,最後愣是讓她媽找到學校老師,鬧了一番,硬生生把文科改回了理科。

在她媽看來,學文科就是沒出息。

當時,她媽苦口婆心地對她說:“孩子啊,媽就管你這一次,媽媽不能這麼眼睜睜看你走錯了路!”

其實原本如果朋友學了文,還是很有希望能考上一本的。但最終學了理,糟糕的物理成績把她一直拖到了二本線邊上,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個根本不喜歡的專業。

而她媽媽早已忘記當年所說的“就管你這一次”,像空氣一樣全方位參與到朋友的生活中。

媽媽嫌棄朋友買衣服沒有眼光,每次看到朋友穿了新的衣服,不是說顏色搭配得不好、就是挑剔剪裁不夠合體,最後一把奪過買衣服的大權,自己替朋友張羅起來。

要是看到朋友沒穿自己買的衣服,媽媽就會一副很傷心的表情問:“是不是嫌棄媽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朋友準備結婚,裝修新房。她不想讓媽媽插手,只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佈置。可媽媽偏不,一個人跑到裝飾城,替她做主定了傢俱櫥櫃和地板。

朋友當然不會開心,可當媽媽看到朋友沉默不語,就自己一個人先委屈上了:

“哎呀,真是女兒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媽媽都是為了你,你卻根本不領情。你知道為了買這些東西,媽媽逛得腿都要斷了,飯都還沒顧上吃。”

等到朋友生了孩子,媽媽那雙控制的手也跟著伸向了她的孩子。怎麼餵奶、怎麼哄睡,月子裡養孩子的大事小情,統統朋友媽媽說了算。

這樣的生活,充滿了窒息感。

所以,那句“等你考上了大學我就不管你了”,當真不可信。這類父母的字典里根本沒有“獨立”二字,他們只想營造一種孩子沒有長大的幻覺。

親子關係中的控制一經成型,就很難再有所改變,而且還會經久不衰的發酵,發揮餘熱,直至成為某種可怕的習慣。

他們也不會明白,一定別要求孩子永遠只能面對著父母,因為這樣他就會背對著整個未來。

最終,在這場以愛之名的互相折磨中,《小歡喜》裡的英子一邊要跳海,一邊撕心裂肺地對著媽媽喊道:“我要逃離你!”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等到英子找了男朋友、結了婚、生了孩子,估計宋倩管得一樣也不會少。

畢竟,控制慾是一種慣性,不是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從英子和方一凡被誤會早戀那一段,就可以看出宋倩的態度。

她並不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會受影響,她是從骨子裡瞧不上方一凡,覺得他像他爹方圓一樣吃軟飯、沒出息。

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當她的女婿?

不難想象,到了英子真要結婚的時候,宋倩一定會精挑細選,幫英子打點好一切,絕對不允許女婿成為自己“宏大的人生計劃”裡的一枚汙點。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我認識一朋友,她媽簡直就是宋倩的翻版。

高中文理分科,她因為喜歡寫東西,所以一門心思想學文。志願表也交了,文科班也去了幾天,最後愣是讓她媽找到學校老師,鬧了一番,硬生生把文科改回了理科。

在她媽看來,學文科就是沒出息。

當時,她媽苦口婆心地對她說:“孩子啊,媽就管你這一次,媽媽不能這麼眼睜睜看你走錯了路!”

其實原本如果朋友學了文,還是很有希望能考上一本的。但最終學了理,糟糕的物理成績把她一直拖到了二本線邊上,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個根本不喜歡的專業。

而她媽媽早已忘記當年所說的“就管你這一次”,像空氣一樣全方位參與到朋友的生活中。

媽媽嫌棄朋友買衣服沒有眼光,每次看到朋友穿了新的衣服,不是說顏色搭配得不好、就是挑剔剪裁不夠合體,最後一把奪過買衣服的大權,自己替朋友張羅起來。

要是看到朋友沒穿自己買的衣服,媽媽就會一副很傷心的表情問:“是不是嫌棄媽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朋友準備結婚,裝修新房。她不想讓媽媽插手,只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佈置。可媽媽偏不,一個人跑到裝飾城,替她做主定了傢俱櫥櫃和地板。

朋友當然不會開心,可當媽媽看到朋友沉默不語,就自己一個人先委屈上了:

“哎呀,真是女兒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媽媽都是為了你,你卻根本不領情。你知道為了買這些東西,媽媽逛得腿都要斷了,飯都還沒顧上吃。”

等到朋友生了孩子,媽媽那雙控制的手也跟著伸向了她的孩子。怎麼餵奶、怎麼哄睡,月子裡養孩子的大事小情,統統朋友媽媽說了算。

這樣的生活,充滿了窒息感。

所以,那句“等你考上了大學我就不管你了”,當真不可信。這類父母的字典里根本沒有“獨立”二字,他們只想營造一種孩子沒有長大的幻覺。

親子關係中的控制一經成型,就很難再有所改變,而且還會經久不衰的發酵,發揮餘熱,直至成為某種可怕的習慣。

他們也不會明白,一定別要求孩子永遠只能面對著父母,因為這樣他就會背對著整個未來。

最終,在這場以愛之名的互相折磨中,《小歡喜》裡的英子一邊要跳海,一邊撕心裂肺地對著媽媽喊道:“我要逃離你!”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而我的朋友每次回孃家的前一晚都會失眠,每次一走進媽媽的小區,就會被那股壓抑的氣場弄得呼吸緊張、心跳加快。

或許她們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但終究都沒能問出口。他們的內心被愛之箭射中,鮮血淋淋。

當愛,沒有出口,它便成為枷鎖。

當愛,沒有距離,它便成為禁錮。

愛是一把保護傘。但別忘了,當它過於龐大和沉重,就會成為遮擋光的影。

-END-

"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小歡喜》最近還真是大熱。

昨天潼潼小學開學的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還談起這部劇,說看了心情挺沉重的。

這份複雜的心情,估計追劇的人都能體會。

如果你們也在看,那在劇裡沒有找到跟自己爹媽同款的人?反正我看了之後,是真的感覺時空穿越回了那些與爹媽相愛相殺的日日夜夜。

我有個閨蜜,看了兩集覺得真實得就像在講自己的故事,立馬就安利給了她媽。閨蜜期待著媽媽能看出懊悔,可以反思一下當年對女兒的壓迫。

但萬萬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吐槽與不滿:

“你看看人家英子學習多棒、多懂事啊,你當年要有她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特扎心。

好像我們很多人與父母的關係都是一樣的無解。

之前誰說過來著,中國的孩子都在等父母那句“對不起”,而父母也在等孩子那句“謝謝你”。

這明顯代表了兩代人平行卻不相交的世界。

你說,我們恨父母麼?恨他們當年對自己的謾罵、控制和冷暴力?好像,也沒那麼恨。畢竟,又有誰會像我們一樣,彼此一世牽絆,打心底裡祈求他們能快樂、健康。

那你說,我們愛父母麼?看著那麼多拼命想要逃離家裡,每次一回到父母身邊空氣就變得莫名緊張的同齡人,好像,也沒那麼愛。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們連彼此自己都辨不清。

於是,追《小歡喜》時,我時時都在問自己,在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中:

我們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1

《小歡喜》裡的三對家庭,有著再經典不過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方圓和董文潔是典型的炮筒子老媽+和稀泥老爸,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了,但好在文潔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方一凡的生活也並不算太苦逼。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季勝利和劉靜因為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養育,缺乏陪伴始終是橫亙在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一根刺。

但這對爹媽始終願意彌補和改進,想盡一切辦法理解孩子緩和關係,也算是“別人家的爸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做得最極致的要數宋倩。

整部劇,宋倩說了最多的“媽媽愛你”,卻擁有著最讓人窒息的母女感情。

萬年第一的英子破天荒考了個第二名。英子怕老媽生氣,戰戰兢兢地告訴她結果之後,宋倩先是假裝不在乎,一笑而過,“第二名也沒什麼,下次再努力就好了!”緊接著就被同學送給英子的那盒樂高撕破了虛偽。

再也沉不住氣的宋倩立馬變了臉,“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她甩給女兒這句話,粗暴地沒收了那盒樂高。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曾經問過她,“一個女孩子,非得上清華、北大嗎?”宋倩的回答竟然沒有半秒鐘的遲疑,“對,必須!”

為了這個不容置疑的目標,宋倩拼了。

自從英子上了高三,在宋倩的眼裡,每一分鐘、每一個小時,都不以牆上的鐘表來計量,而是被換算成女兒做了幾套卷子、背了幾十個單詞。

“媽媽是和你最親的人,還能害你?”

所以,她辭掉了特級教師的工作,給英子制定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計劃表,把家裡收拾出一個像錄音棚一樣的隔音間給英子學習。

她禁止孩子吃一切辣的食物,不讓英子吃火鍋、油條,因為那些食物容易上火、不夠衛生,會讓女兒生病,而高三的孩子,是沒資格生病的。

“你就是媽媽的一切!”

所以她每天五點鐘起來給英子熬藥膳、燉湯,補身體,甚至不惜讓女兒生吞海蔘,在女兒忍不住乾嘔的時候,還在喊“嚥下去!嚥下去!”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媽媽覺得你是和媽媽一體的,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

所以,她不允許孩子考南京大學,必須要求她選擇北京的學校,而且還宣稱自己早已經把女兒未來的路規劃妥當了,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再像媽媽一樣“走錯了路”。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英子曾在朋友面前吐槽過老媽,說自己實名羨慕方一凡,寧願要一個像文潔這樣的“一點就著、有火就發、說話不拐彎抹角”的媽媽。

但宋倩可不是文潔,她的“段位”顯然要高許多。

表面和女兒一團和氣,每次都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坐到女兒床上擺出一副要促膝長談、彼此傾聽的姿態,但滿嘴都是給女兒下好的“圈套”,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讓英子順著自己的意思來。

一旦女兒不遵從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一再解釋、死纏爛打,眼看著功虧一簣的時候,拿出最終武器,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作為單親媽媽的艱辛,利用英子的愧疚感逼著女兒就範。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可是,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不是主人啊!

與“控制”孩子相比,親人的職責,難道不更應該是理解和陪伴嗎?

2

如果英子能像季楊楊一樣冰冷、強硬,宋倩也算是棋逢對手,她們母女也不至於如此壓抑。

但英子不是。在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下,英子既想逃離,又害怕傷害媽媽,就像陷在糖罐裡的蟲子一樣,越聞到甜味就陷得越深。

英子太懂事了。她理解媽媽,也心疼媽媽。

本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減壓的地方,喬衛東才搬來和前妻、英子住同一個小區。但最終英子還是含淚把爸爸“趕走了”。

那一段,看得特別叫人心疼。

英子說,“我們三個人,再也不是一家人了。我和媽媽才是一家人。如果在您和媽媽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那我只能選擇我媽。

因為您還有小夢阿姨,但是我媽太可憐了,她只有我。如果我離開她、背叛她,她就會失去精神支柱,會崩潰的。我不能這樣啊!”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其實,英子的想法,是典型的關係混淆

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缺失,英子無意間承擔了宋倩丈夫的角色,並且和媽媽產生了某種共生的情感連接。

媽媽所有的焦慮、生氣,英子都吸收過來並試圖調解它們。她寧願陪著媽媽再看一遍早已看過的電影,也不願掃媽媽的致,只希望媽媽能高興。

她明明不愛吃蒜蓉卻裝作愛吃,只是因為不願辜負媽媽的好意和難得融洽的時光。

因為看到媽媽快樂,她心裡也快樂。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她深知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大有多麼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她不忍心忤逆媽媽,寧願委屈自己而選擇順從,只希望媽媽能開心一些。

做孩子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邊厭惡著父母設計的人生,一邊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英子心裡明明裝著媽媽,可她還是對媽媽說“我就是討厭你,喜歡小夢阿姨”、“我想逃離你”。

宋倩明明那麼在乎女兒,可還是將她的樂高摔得粉碎、一拳打在女兒臉上。

為什麼彼此那麼在乎對方,一出口卻字字帶刀,句句傷人?

我有個朋友,工作後離開了家鄉,但每次和媽媽打電話都會異常緊張和焦慮。

她說,隔著電話,她都能感受到媽媽那種深深的控制慾。每次通話之後,心情都會很down,只好通過拼命工作讓自己忘掉這種不愉快。好幾次她都想硬起心腸來不接媽媽的電話,但真那麼做了之後又會在心底升起一種愧對母親的內疚感。

朋友的心,像在拔河,拉扯之間身心俱疲。

如果,愛總讓人如此惶恐不安,那還算是愛嗎?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3

劇裡宋倩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媽以前都是支持你的,但現在是高三,現在可不一樣。”

言外之意就是說,過了高三,宋倩就可以給英子自由了。

真的如此嗎?我倒覺得,宋倩以後絕對要打臉。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等到英子找了男朋友、結了婚、生了孩子,估計宋倩管得一樣也不會少。

畢竟,控制慾是一種慣性,不是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從英子和方一凡被誤會早戀那一段,就可以看出宋倩的態度。

她並不是擔心女兒的成績會受影響,她是從骨子裡瞧不上方一凡,覺得他像他爹方圓一樣吃軟飯、沒出息。

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當她的女婿?

不難想象,到了英子真要結婚的時候,宋倩一定會精挑細選,幫英子打點好一切,絕對不允許女婿成為自己“宏大的人生計劃”裡的一枚汙點。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我認識一朋友,她媽簡直就是宋倩的翻版。

高中文理分科,她因為喜歡寫東西,所以一門心思想學文。志願表也交了,文科班也去了幾天,最後愣是讓她媽找到學校老師,鬧了一番,硬生生把文科改回了理科。

在她媽看來,學文科就是沒出息。

當時,她媽苦口婆心地對她說:“孩子啊,媽就管你這一次,媽媽不能這麼眼睜睜看你走錯了路!”

其實原本如果朋友學了文,還是很有希望能考上一本的。但最終學了理,糟糕的物理成績把她一直拖到了二本線邊上,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個根本不喜歡的專業。

而她媽媽早已忘記當年所說的“就管你這一次”,像空氣一樣全方位參與到朋友的生活中。

媽媽嫌棄朋友買衣服沒有眼光,每次看到朋友穿了新的衣服,不是說顏色搭配得不好、就是挑剔剪裁不夠合體,最後一把奪過買衣服的大權,自己替朋友張羅起來。

要是看到朋友沒穿自己買的衣服,媽媽就會一副很傷心的表情問:“是不是嫌棄媽媽了?”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朋友準備結婚,裝修新房。她不想讓媽媽插手,只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佈置。可媽媽偏不,一個人跑到裝飾城,替她做主定了傢俱櫥櫃和地板。

朋友當然不會開心,可當媽媽看到朋友沉默不語,就自己一個人先委屈上了:

“哎呀,真是女兒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媽媽都是為了你,你卻根本不領情。你知道為了買這些東西,媽媽逛得腿都要斷了,飯都還沒顧上吃。”

等到朋友生了孩子,媽媽那雙控制的手也跟著伸向了她的孩子。怎麼餵奶、怎麼哄睡,月子裡養孩子的大事小情,統統朋友媽媽說了算。

這樣的生活,充滿了窒息感。

所以,那句“等你考上了大學我就不管你了”,當真不可信。這類父母的字典里根本沒有“獨立”二字,他們只想營造一種孩子沒有長大的幻覺。

親子關係中的控制一經成型,就很難再有所改變,而且還會經久不衰的發酵,發揮餘熱,直至成為某種可怕的習慣。

他們也不會明白,一定別要求孩子永遠只能面對著父母,因為這樣他就會背對著整個未來。

最終,在這場以愛之名的互相折磨中,《小歡喜》裡的英子一邊要跳海,一邊撕心裂肺地對著媽媽喊道:“我要逃離你!”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而我的朋友每次回孃家的前一晚都會失眠,每次一走進媽媽的小區,就會被那股壓抑的氣場弄得呼吸緊張、心跳加快。

或許她們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但終究都沒能問出口。他們的內心被愛之箭射中,鮮血淋淋。

當愛,沒有出口,它便成為枷鎖。

當愛,沒有距離,它便成為禁錮。

愛是一把保護傘。但別忘了,當它過於龐大和沉重,就會成為遮擋光的影。

-END-

《小歡喜》|我們與父母,為什麼明明彼此有愛,卻選擇互相傷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