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
"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1

去兒子的學校看兒子。

推開宿舍的門,居然發現他正在和室友打麻將。

兒子可是從不玩牌的啊!

雖然滿心疑問,但我們還是靜靜地站在旁邊,等他們打完。

轉眼到了中午,同學們放下手裡的牌,紛紛去餐廳吃飯。

兒子也跑去了餐廳,竟然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一眼,甚至,連個招呼都沒打,更不用說請我們和他一起去吃飯。

“你怎麼能這樣!”

我著急地喊一聲,醒了。

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我知道,是自己潛意識裡太擔心兒子,怕他不認真學習,怕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會有這樣荒唐的夢。


"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1

去兒子的學校看兒子。

推開宿舍的門,居然發現他正在和室友打麻將。

兒子可是從不玩牌的啊!

雖然滿心疑問,但我們還是靜靜地站在旁邊,等他們打完。

轉眼到了中午,同學們放下手裡的牌,紛紛去餐廳吃飯。

兒子也跑去了餐廳,竟然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一眼,甚至,連個招呼都沒打,更不用說請我們和他一起去吃飯。

“你怎麼能這樣!”

我著急地喊一聲,醒了。

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我知道,是自己潛意識裡太擔心兒子,怕他不認真學習,怕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會有這樣荒唐的夢。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2

雖然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但我總是感覺,家裡處處都是他的影子。

每當經過兒子的房間,我總是想著,寫字檯前坐著一個高高瘦瘦的大男孩,正在那裡奮筆疾書。

曾經,每一個夜晚,我都會和那個房間的燈光相伴,等兒子休息之後,才安心地睡覺。

然後第二天清晨早早起來,為他準備好他愛吃的早餐。

可如今,床鋪、書架、寫字檯、檯燈,一切依舊,只是兒子已在千里之外。

有時候做好了飯拿出三副碗筷,又自己苦笑一聲放回去一副。

曾經的我,一直盼著讓你離開。

從你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規劃:等你長大了,要考什麼樣的大學,要到哪座城市讀書,將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於是,我們盼著你上幼兒園,盼著你上小學,盼著你上初中,盼著你上高中,盼著你高考。

我們用12個寒暑的接送,廚房裡一日三餐的忙碌以及那一張張足以繞地球一週的試卷,為你鋪好了通向遠方的路。

我們希望,那張紅色的錄取通知書,能帶著你,走向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但是如今,三口之家,已經變回了二人世界。

真的特別希望,兒子一直不要長大,能夠一直陪伴著我們,永遠。

但我又非常緊迫地盼著他長大,盼著他早一天參加高考,盼著他遠走高飛。

03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確實如此,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所有的愛,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在把孩子推得離我們越來越遠。

從他呱呱墜地同母體分離,再到他上學、立業、成家,一步一步在脫離我們的掌控,最終,不再吃我們做的飯,不再花我們掙的錢,不再回我們共同的家。

長大的結果,是分離。

成長的路,永遠指向遠方。

我們總是和孩子難分難捨,卻又心甘情願,盼著和他相聚,卻以愛的名義用力地把推開。

這是成長的代價。

04

有一篇文章,每次看自己都會淚眼朦朧。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3歲,他去上幼兒園,整整一個白天,都不能陪伴。6歲,他上小學,他已經開始適應了集體的生活,放學後也更喜歡和小夥伴們玩。12歲,他上初中了,如果上的是寄宿制學校,只能一個月回家一次。18歲,他上了大學,一年只能回來兩次,一次寒假,一次暑假。大學畢業後,他留在遠方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就算回來,也過幾天就走。等他結了婚,又會把不多的回家時間分一半給你的親家,此時,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裡,已經不包括你們了。……

我們能和孩子相聚相守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少。

家裡屬於他的那間小小的臥室,已經變成了他只有假期才臨時居住的“旅館”。

就連這個“旅館”,也是住上幾天就嚷嚷著離開。

而總有一天,他也會連這個“旅館”都不再需要。

因為,他有了自己的家。

陪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其實,不是家裡有多麼好,而是我們的心裡,有太多的不捨。


"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1

去兒子的學校看兒子。

推開宿舍的門,居然發現他正在和室友打麻將。

兒子可是從不玩牌的啊!

雖然滿心疑問,但我們還是靜靜地站在旁邊,等他們打完。

轉眼到了中午,同學們放下手裡的牌,紛紛去餐廳吃飯。

兒子也跑去了餐廳,竟然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一眼,甚至,連個招呼都沒打,更不用說請我們和他一起去吃飯。

“你怎麼能這樣!”

我著急地喊一聲,醒了。

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我知道,是自己潛意識裡太擔心兒子,怕他不認真學習,怕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會有這樣荒唐的夢。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2

雖然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但我總是感覺,家裡處處都是他的影子。

每當經過兒子的房間,我總是想著,寫字檯前坐著一個高高瘦瘦的大男孩,正在那裡奮筆疾書。

曾經,每一個夜晚,我都會和那個房間的燈光相伴,等兒子休息之後,才安心地睡覺。

然後第二天清晨早早起來,為他準備好他愛吃的早餐。

可如今,床鋪、書架、寫字檯、檯燈,一切依舊,只是兒子已在千里之外。

有時候做好了飯拿出三副碗筷,又自己苦笑一聲放回去一副。

曾經的我,一直盼著讓你離開。

從你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規劃:等你長大了,要考什麼樣的大學,要到哪座城市讀書,將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於是,我們盼著你上幼兒園,盼著你上小學,盼著你上初中,盼著你上高中,盼著你高考。

我們用12個寒暑的接送,廚房裡一日三餐的忙碌以及那一張張足以繞地球一週的試卷,為你鋪好了通向遠方的路。

我們希望,那張紅色的錄取通知書,能帶著你,走向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但是如今,三口之家,已經變回了二人世界。

真的特別希望,兒子一直不要長大,能夠一直陪伴著我們,永遠。

但我又非常緊迫地盼著他長大,盼著他早一天參加高考,盼著他遠走高飛。

03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確實如此,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所有的愛,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在把孩子推得離我們越來越遠。

從他呱呱墜地同母體分離,再到他上學、立業、成家,一步一步在脫離我們的掌控,最終,不再吃我們做的飯,不再花我們掙的錢,不再回我們共同的家。

長大的結果,是分離。

成長的路,永遠指向遠方。

我們總是和孩子難分難捨,卻又心甘情願,盼著和他相聚,卻以愛的名義用力地把推開。

這是成長的代價。

04

有一篇文章,每次看自己都會淚眼朦朧。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3歲,他去上幼兒園,整整一個白天,都不能陪伴。6歲,他上小學,他已經開始適應了集體的生活,放學後也更喜歡和小夥伴們玩。12歲,他上初中了,如果上的是寄宿制學校,只能一個月回家一次。18歲,他上了大學,一年只能回來兩次,一次寒假,一次暑假。大學畢業後,他留在遠方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就算回來,也過幾天就走。等他結了婚,又會把不多的回家時間分一半給你的親家,此時,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裡,已經不包括你們了。……

我們能和孩子相聚相守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少。

家裡屬於他的那間小小的臥室,已經變成了他只有假期才臨時居住的“旅館”。

就連這個“旅館”,也是住上幾天就嚷嚷著離開。

而總有一天,他也會連這個“旅館”都不再需要。

因為,他有了自己的家。

陪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其實,不是家裡有多麼好,而是我們的心裡,有太多的不捨。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5

再次想到龍應臺的那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那個圈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的小小的人,那個眼神怯怯,不斷回頭張望的孩子,終究會不再回頭一瞥。

此後,他的世界裡會有越來越多屬於他的朋友,他將開啟全新的生活,而父母只能是遠遠注視的那個人。

此後,我們的心,終將被分成兩半,一半在家裡,一半留在你那裡。


"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1

去兒子的學校看兒子。

推開宿舍的門,居然發現他正在和室友打麻將。

兒子可是從不玩牌的啊!

雖然滿心疑問,但我們還是靜靜地站在旁邊,等他們打完。

轉眼到了中午,同學們放下手裡的牌,紛紛去餐廳吃飯。

兒子也跑去了餐廳,竟然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一眼,甚至,連個招呼都沒打,更不用說請我們和他一起去吃飯。

“你怎麼能這樣!”

我著急地喊一聲,醒了。

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我知道,是自己潛意識裡太擔心兒子,怕他不認真學習,怕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會有這樣荒唐的夢。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2

雖然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但我總是感覺,家裡處處都是他的影子。

每當經過兒子的房間,我總是想著,寫字檯前坐著一個高高瘦瘦的大男孩,正在那裡奮筆疾書。

曾經,每一個夜晚,我都會和那個房間的燈光相伴,等兒子休息之後,才安心地睡覺。

然後第二天清晨早早起來,為他準備好他愛吃的早餐。

可如今,床鋪、書架、寫字檯、檯燈,一切依舊,只是兒子已在千里之外。

有時候做好了飯拿出三副碗筷,又自己苦笑一聲放回去一副。

曾經的我,一直盼著讓你離開。

從你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規劃:等你長大了,要考什麼樣的大學,要到哪座城市讀書,將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於是,我們盼著你上幼兒園,盼著你上小學,盼著你上初中,盼著你上高中,盼著你高考。

我們用12個寒暑的接送,廚房裡一日三餐的忙碌以及那一張張足以繞地球一週的試卷,為你鋪好了通向遠方的路。

我們希望,那張紅色的錄取通知書,能帶著你,走向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但是如今,三口之家,已經變回了二人世界。

真的特別希望,兒子一直不要長大,能夠一直陪伴著我們,永遠。

但我又非常緊迫地盼著他長大,盼著他早一天參加高考,盼著他遠走高飛。

03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確實如此,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所有的愛,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在把孩子推得離我們越來越遠。

從他呱呱墜地同母體分離,再到他上學、立業、成家,一步一步在脫離我們的掌控,最終,不再吃我們做的飯,不再花我們掙的錢,不再回我們共同的家。

長大的結果,是分離。

成長的路,永遠指向遠方。

我們總是和孩子難分難捨,卻又心甘情願,盼著和他相聚,卻以愛的名義用力地把推開。

這是成長的代價。

04

有一篇文章,每次看自己都會淚眼朦朧。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3歲,他去上幼兒園,整整一個白天,都不能陪伴。6歲,他上小學,他已經開始適應了集體的生活,放學後也更喜歡和小夥伴們玩。12歲,他上初中了,如果上的是寄宿制學校,只能一個月回家一次。18歲,他上了大學,一年只能回來兩次,一次寒假,一次暑假。大學畢業後,他留在遠方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就算回來,也過幾天就走。等他結了婚,又會把不多的回家時間分一半給你的親家,此時,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裡,已經不包括你們了。……

我們能和孩子相聚相守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少。

家裡屬於他的那間小小的臥室,已經變成了他只有假期才臨時居住的“旅館”。

就連這個“旅館”,也是住上幾天就嚷嚷著離開。

而總有一天,他也會連這個“旅館”都不再需要。

因為,他有了自己的家。

陪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其實,不是家裡有多麼好,而是我們的心裡,有太多的不捨。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5

再次想到龍應臺的那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那個圈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的小小的人,那個眼神怯怯,不斷回頭張望的孩子,終究會不再回頭一瞥。

此後,他的世界裡會有越來越多屬於他的朋友,他將開啟全新的生活,而父母只能是遠遠注視的那個人。

此後,我們的心,終將被分成兩半,一半在家裡,一半留在你那裡。


孩子,中秋節我想你了——寫給正在外地上學的兒子


06

外面的夜空還有一點黑,但我已經毫無睡意。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臉上有溼溼的東西,從眼角流到耳後,再落到枕頭上。

兒子,今天中秋節,我想你了,你知道嗎?

我知道,夢是相反的,我的兒子是一個知書懂禮、努力勤奮的孩子。

我只是想你。

開始盼著你能早一點放假,早一點回來。

那個叫做家的地方,開始充滿了思念的味道。

兒子,你再回家,是國慶節,還是寒假呢?

兒子,你可否知道,不管你什麼時候回家,對我們來講都是過年啊!

那時候,你肯定已經從一個充滿稚氣的中學生,變成了成熟穩重的大學生,你一定會讓我們眼前一亮。

我們已經開始看著日曆,盤算著日子,盼你回來。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這篇文章,如果能讀到,請不必為我們擔心。

我想告訴你,思念你時心裡那種淡淡的痛,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