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

原創:吳宏亮/文

"

原創:吳宏亮/文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農家小孩初養成

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小山村,名叫太古村。村裡只有五六十戶人家。過去這個村裡的老老少少基本都是以務農為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裡的人們逐漸擺脫了對於土地的依賴。年輕一代人,他們往往都選擇走出這個生活已久的鄉村,到大城市務工。因為,在那裡似乎有更多的機會。這樣一來,村裡留下來的只有老人與孩子。成年人的夢想是去大城市賺錢,然後,供自己的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雖然身處農村,但這裡的人都認可一點,讀書可以改變農村人的命運。如果,孩子有讀書的天分,就一直供他讀書,如果天分差點,沒考上高中,讀完初中他們,就會送出去學技術,這樣也即又開啟了後一代的一生之路。在這些人群中間有一個孩子叫王昌明,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可是村裡人誰也沒想到這個從小調皮的孩子,後來會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並且會選擇了邁上崇信法律,並且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正義這樣的道路。這戶家裡同代的子女中除了王昌明,還有兩位姐姐。男孩的出生,對於這個重男親女觀念根深蒂固的農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並且值得祝賀的事情,即便王家後來因為生育了第三胎,被政府罰了錢,但是家裡人也還是滿懷希望。因為家裡增添了個男孩,比什麼都強。

王昌明出生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只是在5歲時,命運與這個貧困的家庭開了一次玩笑。在鄉鎮一年一度的廟會上,王記也就是王昌明的父親,帶著小昌明到廟會上趕集。在大家拜完神樹,磕完頭之後,小昌明吵著鬧著要父親帶他去買糖葫蘆。父親無奈,買了一根便插在了他的小手裡,小傢伙隨即貪婪的吮吸著那一排鮮紅可愛的小圓球,與此同時,昌明也相跟著父親,繼續去看戲。廟會請來的戲班唱的是民間劇調。此時,臺上的武旦,一連串的後空翻下來,戲臺烏壓壓的人群便爆出了連聲的較好聲。王記也看的入迷,這時候,王昌明捂著肚子,連拽父親的衣袖,吵著要回家。父親低頭看著他,此時,他手裡的冰糖葫蘆已經被消滅掉了,地上還剩著串糖葫蘆的木棍。父親看他一直捂著肚子就問:“怎麼了,孩子?”。小昌明喃喃的說道:爸...我肚子疼,咱們回家吧。這個常年出沒於農田的莊稼人,用他強有力並且粗糙的手一直給兒子捋肚子,心裡詫異道:怎麼無緣無故的肚子疼,是不是剛才的糖葫蘆吃壞了,或者著涼了,隨後火急火燎的抱著兒子回家了。可能大家都出去看熱鬧了,所以今天沒人來家裡串門,這是家裡只有王昌明的母親,姚香梅。和剛抱著孩子回來的王記。王記到家門之後,便把孩子放在了炕上,隨即和孩子的母親說明情況。姚香梅,瞪著眼睛,陷入沉思。她是一個普通莊稼婦人,中等身材,四十歲左右,因為常年的農作,以及辛勞,眼角已有難以掩蓋的皺紋,兩鬢也添了幾縷銀絲。這位善良但是智慧的鄉村婦女,用她的經驗判斷,可能是著涼了,於是用土辦法,找來做針線的銀針給昌明的十個小手指都放了血,但是仍不見好轉。這時,村裡人聞訊,都紛紛來看,有的人說:是不是孩子撞到神了。於是,大家又都操辦著,帶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到神樹下叩拜,並且嘴裡還唸叨著什麼,即便這樣仍不見好轉。眼看著孩子的眼球開始不斷上翻。這時旁邊孩子的嬸子,陳美蘭。一位平時喜歡唱民間小調的婦女,40左右,在村裡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平時罵人可以說是一流,但是這不能否認她心地善良,平時也很愛幫人忙。這個時候一個大跨步靠近炕沿大喊道:哎呀,看孩子都成啥樣子了!眼睛都開始吊起來了,還不趕緊僱車往醫院送。這時,家裡人忽然意識到了什麼。馬上,僱車連夜到了醫院。後來診斷結果為腸梗阻。那次,昌明險些丟掉小生命。這也感謝那位嬸子提醒的及時,總算有驚無險。就這樣這個從鬼門關逃回來的小傢伙,很快又開始在村巷活奔亂跳了。

敲開法律學習的大門

在後來的求學路上,雖然小學成績不好,但因為王昌明讀書很用功,也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求學過程中,除了小學是在離村只有二里地的之外,初中和高中,他分別到了離家有六十多裡和七十里地的鄉鎮和縣城。這也讓他很早便開始了寄讀生活。而對於他來說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生活也很平靜。但是誰也沒想幾年的平靜背後,在醞釀一場更大的災難,而這樣的打擊對於農村家庭往往是致命的。在他剛讀高二上學期的時候,王昌明照常的三點一線的讀書、吃飯、睡覺。但期間他總是隱約感覺頸椎有些許的不適。早上起床脊柱還疼痛。面對此前從未有過的情況,這個也即將十八歲的小夥子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在母親的安慰以及帶領下,他們又撲向了那個曾經見證過奇蹟誕生的地方——縣醫院,就是這個大多數人不想打交道的地方,但又往往孕育著生的希望。在一位三十多歲的骨科醫生的初診下,迷霧似乎漸漸被撥開。這個孩子好像得了一種叫脊柱炎的疾病。因為醫院設備有限,醫生建議去省會大醫院複查確診。至此,上天彷彿又和這個貧困的家庭,和這個孩子開了次玩笑。聽過這個陌生又可怕的名字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艱難的求醫之路,王昌明也因此中斷了學業。一輾轉下來,病的情況基本弄清楚了。大家的心也相對安定了下來,即便要面對高昂的藥費,即便要忍受疾病的疼痛。但至少,現在病是已知的了,反而就不怎麼恐懼了。生活中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未知中潛藏的危險往往要更大。

"

原創:吳宏亮/文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農家小孩初養成

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小山村,名叫太古村。村裡只有五六十戶人家。過去這個村裡的老老少少基本都是以務農為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裡的人們逐漸擺脫了對於土地的依賴。年輕一代人,他們往往都選擇走出這個生活已久的鄉村,到大城市務工。因為,在那裡似乎有更多的機會。這樣一來,村裡留下來的只有老人與孩子。成年人的夢想是去大城市賺錢,然後,供自己的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雖然身處農村,但這裡的人都認可一點,讀書可以改變農村人的命運。如果,孩子有讀書的天分,就一直供他讀書,如果天分差點,沒考上高中,讀完初中他們,就會送出去學技術,這樣也即又開啟了後一代的一生之路。在這些人群中間有一個孩子叫王昌明,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可是村裡人誰也沒想到這個從小調皮的孩子,後來會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並且會選擇了邁上崇信法律,並且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正義這樣的道路。這戶家裡同代的子女中除了王昌明,還有兩位姐姐。男孩的出生,對於這個重男親女觀念根深蒂固的農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並且值得祝賀的事情,即便王家後來因為生育了第三胎,被政府罰了錢,但是家裡人也還是滿懷希望。因為家裡增添了個男孩,比什麼都強。

王昌明出生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只是在5歲時,命運與這個貧困的家庭開了一次玩笑。在鄉鎮一年一度的廟會上,王記也就是王昌明的父親,帶著小昌明到廟會上趕集。在大家拜完神樹,磕完頭之後,小昌明吵著鬧著要父親帶他去買糖葫蘆。父親無奈,買了一根便插在了他的小手裡,小傢伙隨即貪婪的吮吸著那一排鮮紅可愛的小圓球,與此同時,昌明也相跟著父親,繼續去看戲。廟會請來的戲班唱的是民間劇調。此時,臺上的武旦,一連串的後空翻下來,戲臺烏壓壓的人群便爆出了連聲的較好聲。王記也看的入迷,這時候,王昌明捂著肚子,連拽父親的衣袖,吵著要回家。父親低頭看著他,此時,他手裡的冰糖葫蘆已經被消滅掉了,地上還剩著串糖葫蘆的木棍。父親看他一直捂著肚子就問:“怎麼了,孩子?”。小昌明喃喃的說道:爸...我肚子疼,咱們回家吧。這個常年出沒於農田的莊稼人,用他強有力並且粗糙的手一直給兒子捋肚子,心裡詫異道:怎麼無緣無故的肚子疼,是不是剛才的糖葫蘆吃壞了,或者著涼了,隨後火急火燎的抱著兒子回家了。可能大家都出去看熱鬧了,所以今天沒人來家裡串門,這是家裡只有王昌明的母親,姚香梅。和剛抱著孩子回來的王記。王記到家門之後,便把孩子放在了炕上,隨即和孩子的母親說明情況。姚香梅,瞪著眼睛,陷入沉思。她是一個普通莊稼婦人,中等身材,四十歲左右,因為常年的農作,以及辛勞,眼角已有難以掩蓋的皺紋,兩鬢也添了幾縷銀絲。這位善良但是智慧的鄉村婦女,用她的經驗判斷,可能是著涼了,於是用土辦法,找來做針線的銀針給昌明的十個小手指都放了血,但是仍不見好轉。這時,村裡人聞訊,都紛紛來看,有的人說:是不是孩子撞到神了。於是,大家又都操辦著,帶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到神樹下叩拜,並且嘴裡還唸叨著什麼,即便這樣仍不見好轉。眼看著孩子的眼球開始不斷上翻。這時旁邊孩子的嬸子,陳美蘭。一位平時喜歡唱民間小調的婦女,40左右,在村裡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平時罵人可以說是一流,但是這不能否認她心地善良,平時也很愛幫人忙。這個時候一個大跨步靠近炕沿大喊道:哎呀,看孩子都成啥樣子了!眼睛都開始吊起來了,還不趕緊僱車往醫院送。這時,家裡人忽然意識到了什麼。馬上,僱車連夜到了醫院。後來診斷結果為腸梗阻。那次,昌明險些丟掉小生命。這也感謝那位嬸子提醒的及時,總算有驚無險。就這樣這個從鬼門關逃回來的小傢伙,很快又開始在村巷活奔亂跳了。

敲開法律學習的大門

在後來的求學路上,雖然小學成績不好,但因為王昌明讀書很用功,也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求學過程中,除了小學是在離村只有二里地的之外,初中和高中,他分別到了離家有六十多裡和七十里地的鄉鎮和縣城。這也讓他很早便開始了寄讀生活。而對於他來說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生活也很平靜。但是誰也沒想幾年的平靜背後,在醞釀一場更大的災難,而這樣的打擊對於農村家庭往往是致命的。在他剛讀高二上學期的時候,王昌明照常的三點一線的讀書、吃飯、睡覺。但期間他總是隱約感覺頸椎有些許的不適。早上起床脊柱還疼痛。面對此前從未有過的情況,這個也即將十八歲的小夥子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在母親的安慰以及帶領下,他們又撲向了那個曾經見證過奇蹟誕生的地方——縣醫院,就是這個大多數人不想打交道的地方,但又往往孕育著生的希望。在一位三十多歲的骨科醫生的初診下,迷霧似乎漸漸被撥開。這個孩子好像得了一種叫脊柱炎的疾病。因為醫院設備有限,醫生建議去省會大醫院複查確診。至此,上天彷彿又和這個貧困的家庭,和這個孩子開了次玩笑。聽過這個陌生又可怕的名字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艱難的求醫之路,王昌明也因此中斷了學業。一輾轉下來,病的情況基本弄清楚了。大家的心也相對安定了下來,即便要面對高昂的藥費,即便要忍受疾病的疼痛。但至少,現在病是已知的了,反而就不怎麼恐懼了。生活中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未知中潛藏的危險往往要更大。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在後來,病情稍微穩定下來之後,王昌明便呆在了家中,家中無聊單調的生活,讓這個自從到了上學年齡便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的孩子變得不適應。與疾病疼痛折磨相比較,精神的空虛讓他更難以忍受。他想念在學校的日子。突然,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復學。一個想法誕生後,往往就再也泯滅不掉。經過四處求人,這個孩子也重新回到了校園。經歷過兩次高考的洗禮,他邁過上了本科二本線,但是最大問題來了?選什麼專業?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的家庭,困擾著這個孩子。對於他,其實內心很早就有選擇,並且決定去當一名醫生。那也是他返回校園後的動力,他切身感受過疾病的疼痛。對於病人痛苦,他能感同身受。但是命運總是這樣,第一次高考敗北,第二次高考,他滿懷信心,即便最後上線了,但是分數還是很低,這也意味著,他不能報取醫學類院校。因為,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醫學類專業分數要求都很高。那段時間,他幾乎到了奔潰的邊緣,大學能上,但是,上哪個?選哪個專業?這個對於別人可能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確格外的困難。最後,徵求過一個遠房親戚建議後。他報了一所學校的法律專業。原因是這個錄取的機會可能更大些。這個可能也是這個家庭向現實的一種妥協吧。

因為離家隔了好幾個省份,王昌明,提前了兩天就和同鄉的同學一起乘著火車出了遠門,而火車駛去的方向正是他將來要學習四年法律專業知識的地方。帶著好奇與些許的膽怯,開始了第一次遠行。路途上,與同行的夥伴邊聊天,邊欣賞一路的山川更替,建築迥異,田地的千差萬別。同行的夥伴名叫張子路,和王昌明是一個縣城的同學,身材微胖,喜歡打籃球,性格豪爽,具備典型北方人的豪放性格。這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報了同一所大學,一起相約前往也在情理之中了,並且在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也不失排解了許多路途的煩惱與乏味。

一切安頓好之後,兩位老鄉帶著好奇心轉便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回到宿舍後,兩個人褪去了剛來時的興奮,換來的是旅程的勞累,與長行的疲憊,洗過澡後,便入睡了,睡夢中袒露著微笑。

幾天之後,同批的同學基本都到了,一天晚上,一位高年級的學長,在群裡召集大家第二天在樓下集合,說要讓我們見一下我們的輔導員,並且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和活動。第二天中午馬上到了,大夥三五成群的來到了樓下,中午時分太陽炙烤大地,放眼望去,許多前後幾個人簇擁在一起聊天,不時的還會爆出笑聲。王昌明此時也與周圍的舍友在開玩笑,他與張子路沒有分在一個班,為此,也就沒有分在一個宿舍。所以周圍擁在一起的基本都是舍友或者隔壁宿舍的同學。正值大家嘻哈吵鬧中,一個微胖身材,個子中等,圓臉、短髮,年齡大約三十多歲的婦女站在我們面前,口裡做著自我介紹,一切都說明她就是我們的輔導員,鄭美芳。伴隨著見面會來臨的是四年的大學生涯。

通過前期的溝通交流,王昌明多少了解到,許多同學和他一樣,是被選擇的學了法律。其實,他們對此基本沒什麼深刻的概念。不知道他們將來要學習什麼。所有這些在上完第一節課後,多少都得了解答,不僅如此知道了將來要學習的部門法,還額外獲得了來自這些被邀請來的老師們的如何讀過大學生涯的建議。其中,留給王昌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在大學要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學習法律,自己要敬畏法律;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懂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彷彿獲得了至理名言一樣,他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揣摩著這些話。在整個各部門法學習的進程中,慢慢分化出了幾類人:一部分忙著各種學生社團活動,想通過這樣的機會去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一部分整日泡在圖書館,期末考前緊張的備考中,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學霸。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兼顧了這兩項。王昌明,決定成為第三種。大學期間,它不僅做了許多學生工作過,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忘記給自己充電,每次衝進圖書館,都像一個飢餓的孩子,吸取著養分。就這樣通過大學系統的學習,他對於法律有了自己的初步認識。但是,似乎這也僅僅是停留在了理論層面上。即便利用寒暑假在法院見習。但是,對於他來說這樣短暫的見習經歷,只是感覺到了理論與實踐有些許的脫節,而法律不僅是經濟、政治、歷史的結合,更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就這樣畢業後的王昌明帶著許多的疑慮與困惑,走上了工作崗位上。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檢察院)

"

原創:吳宏亮/文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農家小孩初養成

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小山村,名叫太古村。村裡只有五六十戶人家。過去這個村裡的老老少少基本都是以務農為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裡的人們逐漸擺脫了對於土地的依賴。年輕一代人,他們往往都選擇走出這個生活已久的鄉村,到大城市務工。因為,在那裡似乎有更多的機會。這樣一來,村裡留下來的只有老人與孩子。成年人的夢想是去大城市賺錢,然後,供自己的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雖然身處農村,但這裡的人都認可一點,讀書可以改變農村人的命運。如果,孩子有讀書的天分,就一直供他讀書,如果天分差點,沒考上高中,讀完初中他們,就會送出去學技術,這樣也即又開啟了後一代的一生之路。在這些人群中間有一個孩子叫王昌明,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可是村裡人誰也沒想到這個從小調皮的孩子,後來會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並且會選擇了邁上崇信法律,並且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正義這樣的道路。這戶家裡同代的子女中除了王昌明,還有兩位姐姐。男孩的出生,對於這個重男親女觀念根深蒂固的農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並且值得祝賀的事情,即便王家後來因為生育了第三胎,被政府罰了錢,但是家裡人也還是滿懷希望。因為家裡增添了個男孩,比什麼都強。

王昌明出生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只是在5歲時,命運與這個貧困的家庭開了一次玩笑。在鄉鎮一年一度的廟會上,王記也就是王昌明的父親,帶著小昌明到廟會上趕集。在大家拜完神樹,磕完頭之後,小昌明吵著鬧著要父親帶他去買糖葫蘆。父親無奈,買了一根便插在了他的小手裡,小傢伙隨即貪婪的吮吸著那一排鮮紅可愛的小圓球,與此同時,昌明也相跟著父親,繼續去看戲。廟會請來的戲班唱的是民間劇調。此時,臺上的武旦,一連串的後空翻下來,戲臺烏壓壓的人群便爆出了連聲的較好聲。王記也看的入迷,這時候,王昌明捂著肚子,連拽父親的衣袖,吵著要回家。父親低頭看著他,此時,他手裡的冰糖葫蘆已經被消滅掉了,地上還剩著串糖葫蘆的木棍。父親看他一直捂著肚子就問:“怎麼了,孩子?”。小昌明喃喃的說道:爸...我肚子疼,咱們回家吧。這個常年出沒於農田的莊稼人,用他強有力並且粗糙的手一直給兒子捋肚子,心裡詫異道:怎麼無緣無故的肚子疼,是不是剛才的糖葫蘆吃壞了,或者著涼了,隨後火急火燎的抱著兒子回家了。可能大家都出去看熱鬧了,所以今天沒人來家裡串門,這是家裡只有王昌明的母親,姚香梅。和剛抱著孩子回來的王記。王記到家門之後,便把孩子放在了炕上,隨即和孩子的母親說明情況。姚香梅,瞪著眼睛,陷入沉思。她是一個普通莊稼婦人,中等身材,四十歲左右,因為常年的農作,以及辛勞,眼角已有難以掩蓋的皺紋,兩鬢也添了幾縷銀絲。這位善良但是智慧的鄉村婦女,用她的經驗判斷,可能是著涼了,於是用土辦法,找來做針線的銀針給昌明的十個小手指都放了血,但是仍不見好轉。這時,村裡人聞訊,都紛紛來看,有的人說:是不是孩子撞到神了。於是,大家又都操辦著,帶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到神樹下叩拜,並且嘴裡還唸叨著什麼,即便這樣仍不見好轉。眼看著孩子的眼球開始不斷上翻。這時旁邊孩子的嬸子,陳美蘭。一位平時喜歡唱民間小調的婦女,40左右,在村裡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平時罵人可以說是一流,但是這不能否認她心地善良,平時也很愛幫人忙。這個時候一個大跨步靠近炕沿大喊道:哎呀,看孩子都成啥樣子了!眼睛都開始吊起來了,還不趕緊僱車往醫院送。這時,家裡人忽然意識到了什麼。馬上,僱車連夜到了醫院。後來診斷結果為腸梗阻。那次,昌明險些丟掉小生命。這也感謝那位嬸子提醒的及時,總算有驚無險。就這樣這個從鬼門關逃回來的小傢伙,很快又開始在村巷活奔亂跳了。

敲開法律學習的大門

在後來的求學路上,雖然小學成績不好,但因為王昌明讀書很用功,也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求學過程中,除了小學是在離村只有二里地的之外,初中和高中,他分別到了離家有六十多裡和七十里地的鄉鎮和縣城。這也讓他很早便開始了寄讀生活。而對於他來說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生活也很平靜。但是誰也沒想幾年的平靜背後,在醞釀一場更大的災難,而這樣的打擊對於農村家庭往往是致命的。在他剛讀高二上學期的時候,王昌明照常的三點一線的讀書、吃飯、睡覺。但期間他總是隱約感覺頸椎有些許的不適。早上起床脊柱還疼痛。面對此前從未有過的情況,這個也即將十八歲的小夥子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在母親的安慰以及帶領下,他們又撲向了那個曾經見證過奇蹟誕生的地方——縣醫院,就是這個大多數人不想打交道的地方,但又往往孕育著生的希望。在一位三十多歲的骨科醫生的初診下,迷霧似乎漸漸被撥開。這個孩子好像得了一種叫脊柱炎的疾病。因為醫院設備有限,醫生建議去省會大醫院複查確診。至此,上天彷彿又和這個貧困的家庭,和這個孩子開了次玩笑。聽過這個陌生又可怕的名字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艱難的求醫之路,王昌明也因此中斷了學業。一輾轉下來,病的情況基本弄清楚了。大家的心也相對安定了下來,即便要面對高昂的藥費,即便要忍受疾病的疼痛。但至少,現在病是已知的了,反而就不怎麼恐懼了。生活中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未知中潛藏的危險往往要更大。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在後來,病情稍微穩定下來之後,王昌明便呆在了家中,家中無聊單調的生活,讓這個自從到了上學年齡便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的孩子變得不適應。與疾病疼痛折磨相比較,精神的空虛讓他更難以忍受。他想念在學校的日子。突然,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復學。一個想法誕生後,往往就再也泯滅不掉。經過四處求人,這個孩子也重新回到了校園。經歷過兩次高考的洗禮,他邁過上了本科二本線,但是最大問題來了?選什麼專業?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的家庭,困擾著這個孩子。對於他,其實內心很早就有選擇,並且決定去當一名醫生。那也是他返回校園後的動力,他切身感受過疾病的疼痛。對於病人痛苦,他能感同身受。但是命運總是這樣,第一次高考敗北,第二次高考,他滿懷信心,即便最後上線了,但是分數還是很低,這也意味著,他不能報取醫學類院校。因為,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醫學類專業分數要求都很高。那段時間,他幾乎到了奔潰的邊緣,大學能上,但是,上哪個?選哪個專業?這個對於別人可能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確格外的困難。最後,徵求過一個遠房親戚建議後。他報了一所學校的法律專業。原因是這個錄取的機會可能更大些。這個可能也是這個家庭向現實的一種妥協吧。

因為離家隔了好幾個省份,王昌明,提前了兩天就和同鄉的同學一起乘著火車出了遠門,而火車駛去的方向正是他將來要學習四年法律專業知識的地方。帶著好奇與些許的膽怯,開始了第一次遠行。路途上,與同行的夥伴邊聊天,邊欣賞一路的山川更替,建築迥異,田地的千差萬別。同行的夥伴名叫張子路,和王昌明是一個縣城的同學,身材微胖,喜歡打籃球,性格豪爽,具備典型北方人的豪放性格。這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報了同一所大學,一起相約前往也在情理之中了,並且在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也不失排解了許多路途的煩惱與乏味。

一切安頓好之後,兩位老鄉帶著好奇心轉便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回到宿舍後,兩個人褪去了剛來時的興奮,換來的是旅程的勞累,與長行的疲憊,洗過澡後,便入睡了,睡夢中袒露著微笑。

幾天之後,同批的同學基本都到了,一天晚上,一位高年級的學長,在群裡召集大家第二天在樓下集合,說要讓我們見一下我們的輔導員,並且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和活動。第二天中午馬上到了,大夥三五成群的來到了樓下,中午時分太陽炙烤大地,放眼望去,許多前後幾個人簇擁在一起聊天,不時的還會爆出笑聲。王昌明此時也與周圍的舍友在開玩笑,他與張子路沒有分在一個班,為此,也就沒有分在一個宿舍。所以周圍擁在一起的基本都是舍友或者隔壁宿舍的同學。正值大家嘻哈吵鬧中,一個微胖身材,個子中等,圓臉、短髮,年齡大約三十多歲的婦女站在我們面前,口裡做著自我介紹,一切都說明她就是我們的輔導員,鄭美芳。伴隨著見面會來臨的是四年的大學生涯。

通過前期的溝通交流,王昌明多少了解到,許多同學和他一樣,是被選擇的學了法律。其實,他們對此基本沒什麼深刻的概念。不知道他們將來要學習什麼。所有這些在上完第一節課後,多少都得了解答,不僅如此知道了將來要學習的部門法,還額外獲得了來自這些被邀請來的老師們的如何讀過大學生涯的建議。其中,留給王昌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在大學要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學習法律,自己要敬畏法律;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懂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彷彿獲得了至理名言一樣,他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揣摩著這些話。在整個各部門法學習的進程中,慢慢分化出了幾類人:一部分忙著各種學生社團活動,想通過這樣的機會去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一部分整日泡在圖書館,期末考前緊張的備考中,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學霸。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兼顧了這兩項。王昌明,決定成為第三種。大學期間,它不僅做了許多學生工作過,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忘記給自己充電,每次衝進圖書館,都像一個飢餓的孩子,吸取著養分。就這樣通過大學系統的學習,他對於法律有了自己的初步認識。但是,似乎這也僅僅是停留在了理論層面上。即便利用寒暑假在法院見習。但是,對於他來說這樣短暫的見習經歷,只是感覺到了理論與實踐有些許的脫節,而法律不僅是經濟、政治、歷史的結合,更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就這樣畢業後的王昌明帶著許多的疑慮與困惑,走上了工作崗位上。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檢察院)

文學欣賞|一個鄉村孩子的檢察夢(散文)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