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悅耳的高音大喇叭廣播,在今天聽來,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這個曾伴隨著兒時的成長,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發展,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眼下在城鎮已很難再尋覓到它的蹤跡,或許只能在一些偏遠的鄉下農村,還留有它的身影,但小時候的往事仍記憶猶新,至今難以忘懷。

兒時的家鄉在遙遠的東北邊城,那裡是著名的煤海之城,四面環山,夏季綠野遍佈,野花紛芳,蝴蝶、蜜蜂花間飛舞,蜻蜓展翅競相鬥豔,美不勝收。縱橫交錯的水田地在陽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鳥兒飛馳掠過水麵,濺起的水花似星光閃爍。冬季整個山川大地銀裝素裹,雪海茫茫,天地共一色,空中不時的有身著豔麗羽毛的野雞飛過,為茫茫大地增添了歡快的動感畫面。宋。楊萬里在《雪後晚晴絕句》中讚道:“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四季分明的景色,更突顯了家鄉的美。山區特有的地形風貌和礦井的分佈,使得人們的居住多分佈在山崗上,這也是有效地預防洪水衝擊的最佳選擇。遠望山中遍佈人家,一排排的房屋如星羅棋佈,隱身在高大的楊樹、榆樹、山丁子等樹木中間,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大有“眾山皆收眼底,唯我獨居頂峰”的氣勢,正如王安石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遠處一條穆稜河支流從兩山間穿出,由西向東蜿蜒流下,匯入滔滔的黑龍江奔向大海,宛如一幅秀美的丹青山水畫。五十年代,一大批有為的青年學子,懷揣著夢想,來到這美麗的邊城小鎮,源於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烏金寶藏,父輩們就是從那時起,在這烏金滾滾的煤海之城紮下根來,奉獻著青春年華,和廣大礦工奮戰在千米井下,源源不斷地將烏金開採出來,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聽大人們說這座礦山是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最早建的重點煤礦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後,煤礦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受日本鬼子奴役和漢奸把頭欺凌的礦工們,從此揚眉吐氣,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至今礦區仍保存有萬人坑,煉人爐等遺蹟,讓後人永遠記住日本侵略中國,殘害礦工的血證。

"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悅耳的高音大喇叭廣播,在今天聽來,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這個曾伴隨著兒時的成長,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發展,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眼下在城鎮已很難再尋覓到它的蹤跡,或許只能在一些偏遠的鄉下農村,還留有它的身影,但小時候的往事仍記憶猶新,至今難以忘懷。

兒時的家鄉在遙遠的東北邊城,那裡是著名的煤海之城,四面環山,夏季綠野遍佈,野花紛芳,蝴蝶、蜜蜂花間飛舞,蜻蜓展翅競相鬥豔,美不勝收。縱橫交錯的水田地在陽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鳥兒飛馳掠過水麵,濺起的水花似星光閃爍。冬季整個山川大地銀裝素裹,雪海茫茫,天地共一色,空中不時的有身著豔麗羽毛的野雞飛過,為茫茫大地增添了歡快的動感畫面。宋。楊萬里在《雪後晚晴絕句》中讚道:“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四季分明的景色,更突顯了家鄉的美。山區特有的地形風貌和礦井的分佈,使得人們的居住多分佈在山崗上,這也是有效地預防洪水衝擊的最佳選擇。遠望山中遍佈人家,一排排的房屋如星羅棋佈,隱身在高大的楊樹、榆樹、山丁子等樹木中間,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大有“眾山皆收眼底,唯我獨居頂峰”的氣勢,正如王安石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遠處一條穆稜河支流從兩山間穿出,由西向東蜿蜒流下,匯入滔滔的黑龍江奔向大海,宛如一幅秀美的丹青山水畫。五十年代,一大批有為的青年學子,懷揣著夢想,來到這美麗的邊城小鎮,源於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烏金寶藏,父輩們就是從那時起,在這烏金滾滾的煤海之城紮下根來,奉獻著青春年華,和廣大礦工奮戰在千米井下,源源不斷地將烏金開採出來,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聽大人們說這座礦山是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最早建的重點煤礦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後,煤礦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受日本鬼子奴役和漢奸把頭欺凌的礦工們,從此揚眉吐氣,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至今礦區仍保存有萬人坑,煉人爐等遺蹟,讓後人永遠記住日本侵略中國,殘害礦工的血證。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家鄉的山水也哺育了兒時的成長,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在稚嫩的臉上,從沒有煩惱的字樣,也全然不知大人們的辛苦和工作的風險,家是一個充滿了溫馨的地方,從懵懂記事時起,礦上的高音大喇叭便以美妙的弦律和悅耳的聲音,伴隨著童年的成長,廣播站就在家的上方,這是一座日本人建築的二層小樓,每天早、中、晚在家喻戶曉的東方紅樂曲聲中,拉開了廣播的序幕,高亢的聲音響徹整個山脊,迴盪在雲海間,也使幼小的心靈及早地感知了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礦區新聞,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名字和首都能耳熟能詳,這無疑得益於大喇叭廣播的薰陶,最令人難忘的是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準點的報時聲,“嘀-嘀-嘀,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點整”,這親切的報時聲為早晨起床、上學,省去了對鐘錶的關注。時代的烙印,隨著歲月的變遷,深深地印在腦海裡。冬天,寒風凜冽,北國的風光卻也別有一番詩意:“屋簷冰柱似劍,窗花炫麗萬千,白雪蓋滿枝頭,晨風縷縷青煙”。清.鄭燮也在《山中雪後》詩中寫道:“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下了一夜的大雪,雪深沒過了膝蓋,外面的天空尚在昏暗中,便要踏著厚厚的積雪趕去上學,讀書的小學位於山坡的最頂端,陡峭的大道蜿蜒曲折直達峰頂,頂著寒風,踏著前面的腳印,沿坡道艱難的要走上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北方的教室冬天都生有鐵爐子,值日的同學早早地來到教室生好了爐子,熊熊燃燒的爐火將爐壁燒得通紅,溫暖的教室和外面的寒風刺骨,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悅耳的高音大喇叭廣播,在今天聽來,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這個曾伴隨著兒時的成長,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發展,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眼下在城鎮已很難再尋覓到它的蹤跡,或許只能在一些偏遠的鄉下農村,還留有它的身影,但小時候的往事仍記憶猶新,至今難以忘懷。

兒時的家鄉在遙遠的東北邊城,那裡是著名的煤海之城,四面環山,夏季綠野遍佈,野花紛芳,蝴蝶、蜜蜂花間飛舞,蜻蜓展翅競相鬥豔,美不勝收。縱橫交錯的水田地在陽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鳥兒飛馳掠過水麵,濺起的水花似星光閃爍。冬季整個山川大地銀裝素裹,雪海茫茫,天地共一色,空中不時的有身著豔麗羽毛的野雞飛過,為茫茫大地增添了歡快的動感畫面。宋。楊萬里在《雪後晚晴絕句》中讚道:“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四季分明的景色,更突顯了家鄉的美。山區特有的地形風貌和礦井的分佈,使得人們的居住多分佈在山崗上,這也是有效地預防洪水衝擊的最佳選擇。遠望山中遍佈人家,一排排的房屋如星羅棋佈,隱身在高大的楊樹、榆樹、山丁子等樹木中間,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大有“眾山皆收眼底,唯我獨居頂峰”的氣勢,正如王安石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遠處一條穆稜河支流從兩山間穿出,由西向東蜿蜒流下,匯入滔滔的黑龍江奔向大海,宛如一幅秀美的丹青山水畫。五十年代,一大批有為的青年學子,懷揣著夢想,來到這美麗的邊城小鎮,源於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烏金寶藏,父輩們就是從那時起,在這烏金滾滾的煤海之城紮下根來,奉獻著青春年華,和廣大礦工奮戰在千米井下,源源不斷地將烏金開採出來,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聽大人們說這座礦山是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最早建的重點煤礦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後,煤礦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受日本鬼子奴役和漢奸把頭欺凌的礦工們,從此揚眉吐氣,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至今礦區仍保存有萬人坑,煉人爐等遺蹟,讓後人永遠記住日本侵略中國,殘害礦工的血證。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家鄉的山水也哺育了兒時的成長,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在稚嫩的臉上,從沒有煩惱的字樣,也全然不知大人們的辛苦和工作的風險,家是一個充滿了溫馨的地方,從懵懂記事時起,礦上的高音大喇叭便以美妙的弦律和悅耳的聲音,伴隨著童年的成長,廣播站就在家的上方,這是一座日本人建築的二層小樓,每天早、中、晚在家喻戶曉的東方紅樂曲聲中,拉開了廣播的序幕,高亢的聲音響徹整個山脊,迴盪在雲海間,也使幼小的心靈及早地感知了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礦區新聞,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名字和首都能耳熟能詳,這無疑得益於大喇叭廣播的薰陶,最令人難忘的是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準點的報時聲,“嘀-嘀-嘀,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點整”,這親切的報時聲為早晨起床、上學,省去了對鐘錶的關注。時代的烙印,隨著歲月的變遷,深深地印在腦海裡。冬天,寒風凜冽,北國的風光卻也別有一番詩意:“屋簷冰柱似劍,窗花炫麗萬千,白雪蓋滿枝頭,晨風縷縷青煙”。清.鄭燮也在《山中雪後》詩中寫道:“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下了一夜的大雪,雪深沒過了膝蓋,外面的天空尚在昏暗中,便要踏著厚厚的積雪趕去上學,讀書的小學位於山坡的最頂端,陡峭的大道蜿蜒曲折直達峰頂,頂著寒風,踏著前面的腳印,沿坡道艱難的要走上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北方的教室冬天都生有鐵爐子,值日的同學早早地來到教室生好了爐子,熊熊燃燒的爐火將爐壁燒得通紅,溫暖的教室和外面的寒風刺骨,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厚厚的積雪也為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道路上的雪被車輪碾壓後,凝凍成冰,溜滑的冰面使過往的自行車成排的摔倒在地,行人更是不敢踏足,只能小心翼翼的踩在未被壓過的積雪上前行,甚至汽車的輪胎也要安裝防滑的鐵鏈才能上路,至於爬行陡峭的上坡道,那更是幾無可能。大雪儘管阻塞了道路,但也造就了天然的滑雪場地,為孩子們帶來了快樂,放學後,夥伴們拽著爬犁,或腳上穿著滑子,沿著山坡如離弦之箭般向下滑去,猶如一條跳動的長蛇,全然不顧危險,那快感甭提有多高興了,至於說堆雪人、打雪仗,那是女孩子們的興致所至。冰雪,給予了北方大地特有的神奇,潔白的雪花,晶瑩剔透,令無數文人過客讚歎不已,唐.劉方平在《春雪》一詩中讚道:“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中”。雪為山川大地罩上了潔白的外衣,一片銀裝素裹,綻放出北國獨有的風貌,大美的風光,正是“雪映山川秀,炊煙裊裊升,待到須晴曰,踏雪迎和風”。在北方能留下過冬的鳥屈指可數,麻雀是其中之一,遍佈在北方大地,每天清晨,枝頭上便傳來了悅耳的鳴叫聲,彷彿在催人們快快起床,大雪天氣,無法外出覓食,麻雀便捲縮在巢裡,卿卿我我,靠巢裡儲備的食物充飢。還記得兒時捕鳥的情景,一次大雪過後,匆忙將院子的雪清掃出一片空地後,便拿出一個臉盆,裡面放上食物,用小棍支起來,繫上細繩,將門開開一條縫,人躲在屋裡攥著繩等鳥兒鑽入,可想而知,這點小伎倆怎能讓鳥兒上當,只是童心綻放而已。

"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悅耳的高音大喇叭廣播,在今天聽來,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這個曾伴隨著兒時的成長,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發展,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眼下在城鎮已很難再尋覓到它的蹤跡,或許只能在一些偏遠的鄉下農村,還留有它的身影,但小時候的往事仍記憶猶新,至今難以忘懷。

兒時的家鄉在遙遠的東北邊城,那裡是著名的煤海之城,四面環山,夏季綠野遍佈,野花紛芳,蝴蝶、蜜蜂花間飛舞,蜻蜓展翅競相鬥豔,美不勝收。縱橫交錯的水田地在陽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鳥兒飛馳掠過水麵,濺起的水花似星光閃爍。冬季整個山川大地銀裝素裹,雪海茫茫,天地共一色,空中不時的有身著豔麗羽毛的野雞飛過,為茫茫大地增添了歡快的動感畫面。宋。楊萬里在《雪後晚晴絕句》中讚道:“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四季分明的景色,更突顯了家鄉的美。山區特有的地形風貌和礦井的分佈,使得人們的居住多分佈在山崗上,這也是有效地預防洪水衝擊的最佳選擇。遠望山中遍佈人家,一排排的房屋如星羅棋佈,隱身在高大的楊樹、榆樹、山丁子等樹木中間,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大有“眾山皆收眼底,唯我獨居頂峰”的氣勢,正如王安石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遠處一條穆稜河支流從兩山間穿出,由西向東蜿蜒流下,匯入滔滔的黑龍江奔向大海,宛如一幅秀美的丹青山水畫。五十年代,一大批有為的青年學子,懷揣著夢想,來到這美麗的邊城小鎮,源於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烏金寶藏,父輩們就是從那時起,在這烏金滾滾的煤海之城紮下根來,奉獻著青春年華,和廣大礦工奮戰在千米井下,源源不斷地將烏金開採出來,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聽大人們說這座礦山是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最早建的重點煤礦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後,煤礦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受日本鬼子奴役和漢奸把頭欺凌的礦工們,從此揚眉吐氣,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至今礦區仍保存有萬人坑,煉人爐等遺蹟,讓後人永遠記住日本侵略中國,殘害礦工的血證。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家鄉的山水也哺育了兒時的成長,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在稚嫩的臉上,從沒有煩惱的字樣,也全然不知大人們的辛苦和工作的風險,家是一個充滿了溫馨的地方,從懵懂記事時起,礦上的高音大喇叭便以美妙的弦律和悅耳的聲音,伴隨著童年的成長,廣播站就在家的上方,這是一座日本人建築的二層小樓,每天早、中、晚在家喻戶曉的東方紅樂曲聲中,拉開了廣播的序幕,高亢的聲音響徹整個山脊,迴盪在雲海間,也使幼小的心靈及早地感知了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礦區新聞,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名字和首都能耳熟能詳,這無疑得益於大喇叭廣播的薰陶,最令人難忘的是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準點的報時聲,“嘀-嘀-嘀,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點整”,這親切的報時聲為早晨起床、上學,省去了對鐘錶的關注。時代的烙印,隨著歲月的變遷,深深地印在腦海裡。冬天,寒風凜冽,北國的風光卻也別有一番詩意:“屋簷冰柱似劍,窗花炫麗萬千,白雪蓋滿枝頭,晨風縷縷青煙”。清.鄭燮也在《山中雪後》詩中寫道:“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下了一夜的大雪,雪深沒過了膝蓋,外面的天空尚在昏暗中,便要踏著厚厚的積雪趕去上學,讀書的小學位於山坡的最頂端,陡峭的大道蜿蜒曲折直達峰頂,頂著寒風,踏著前面的腳印,沿坡道艱難的要走上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北方的教室冬天都生有鐵爐子,值日的同學早早地來到教室生好了爐子,熊熊燃燒的爐火將爐壁燒得通紅,溫暖的教室和外面的寒風刺骨,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厚厚的積雪也為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道路上的雪被車輪碾壓後,凝凍成冰,溜滑的冰面使過往的自行車成排的摔倒在地,行人更是不敢踏足,只能小心翼翼的踩在未被壓過的積雪上前行,甚至汽車的輪胎也要安裝防滑的鐵鏈才能上路,至於爬行陡峭的上坡道,那更是幾無可能。大雪儘管阻塞了道路,但也造就了天然的滑雪場地,為孩子們帶來了快樂,放學後,夥伴們拽著爬犁,或腳上穿著滑子,沿著山坡如離弦之箭般向下滑去,猶如一條跳動的長蛇,全然不顧危險,那快感甭提有多高興了,至於說堆雪人、打雪仗,那是女孩子們的興致所至。冰雪,給予了北方大地特有的神奇,潔白的雪花,晶瑩剔透,令無數文人過客讚歎不已,唐.劉方平在《春雪》一詩中讚道:“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中”。雪為山川大地罩上了潔白的外衣,一片銀裝素裹,綻放出北國獨有的風貌,大美的風光,正是“雪映山川秀,炊煙裊裊升,待到須晴曰,踏雪迎和風”。在北方能留下過冬的鳥屈指可數,麻雀是其中之一,遍佈在北方大地,每天清晨,枝頭上便傳來了悅耳的鳴叫聲,彷彿在催人們快快起床,大雪天氣,無法外出覓食,麻雀便捲縮在巢裡,卿卿我我,靠巢裡儲備的食物充飢。還記得兒時捕鳥的情景,一次大雪過後,匆忙將院子的雪清掃出一片空地後,便拿出一個臉盆,裡面放上食物,用小棍支起來,繫上細繩,將門開開一條縫,人躲在屋裡攥著繩等鳥兒鑽入,可想而知,這點小伎倆怎能讓鳥兒上當,只是童心綻放而已。

作家路垚散文《家鄉的情懷》,請欣賞

童年的時光雖已遠去,但記憶永存,無法讓人忘懷,家鄉的山水還是那樣的美,那樣的秀色可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