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原創首發」'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大學 靜心別苑 2019-09-16
"
"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原創首發」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講,有兩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發生在三歲左右,這個階段,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只是感覺,孩子好像不聽話了,明明“不行”,偏偏什麼都想自己做。這個時候的孩子很難管,比如坐公交車,父母抱著坐會比較安全,但是有些孩子就非得自己坐一個座,否則就鬧得不行。或者,早上穿衣服,非得按她自己的搭配,這時候,如果媽媽說這樣好看,孩子非要那樣,各執己見的情況下,最後,以媽媽生氣揍孩子,孩子大哭一頓為結束,有些家庭,在這個階段天天上演這樣的戲碼,雞飛狗跳。。。。

第二個叛逆期,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是青春期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家眼裡看到的叛逆得比較厲害的孩子,鬧起來也更凶,家長也是非常頭疼,那大家想想,為什麼那麼乖巧可愛的孩子,會“叛逆”呢?

首先,我們說,父母跟孩子,就是一場分離。從嬰幼兒時期的親密無間,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脫離父母的掌控,獨自走上人生路。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獨立自主,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精神獨立的人

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第一個發展關鍵期,這個時候,無關緊要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讓孩子對自己獲得高認同感,也即是我們常說的“自信”,比如前面說的,孩子要自己選擇服裝搭配,就讓孩子自己選擇,無論媽媽覺得好不好,在選擇過程中,可以給出指導意見,但是孩子一旦選定了,就不要再否定孩子的選擇,不然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哪怕媽媽覺得不是很好,出門後,也不要因為別人說:“寶寶,今天怎麼穿這樣出來玩了?”,媽媽就立刻批評否定孩子,這樣對孩子是很大的傷害。所以,第一叛逆期,就是家長可以給孩子劃定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孩子可以自己做主的時期。

第一叛逆期,可能稀裡糊塗就過了,如果這時候父母很強勢,沒有給孩子太多自主權,那孩子也會適應,暫時放棄自主權,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不知道,還以為孩子很“聽話”,自我感覺很好。可是孩子被壓抑的獨立自主的慾望,會在第二叛逆期,也就是青春期,爆發得更厲害。很多小時候非常聽話,很優秀的孩子,可能會突然“學壞了”,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意識到了必須學會放手,那也是來得及的。父母跟孩子都要認識到,這個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跟獨立能力,是不匹配的,所以在第二叛逆期,父母給孩子劃定一個更大的範圍,孩子在這個範圍內,可以獨立自主。比如自己決定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等等。這一時期,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跟孩子共同做決定,在取得孩子信任,徵求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孩子的一些計劃,父母是可以共同參與的。父母在這個時候,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祕密,學會跟孩子做朋友。

考上大學,在大學的這幾年,孩子離家,開始真正學習如何融入社會,到大學畢業,到走向社會的頭幾年,都是一個緩衝。這基本就是一個人心理成長的一個大概過程。

所以,父母之於孩子,就是陪伴者,引導者,但不能是權威控制者。如果孩子小時候,父母什麼都要替孩子做主,嚴禁孩子這樣那樣,那麼也就不要抱怨孩子長大以後,什麼事都要依賴父母。孩子想要學習獨立自主的時候,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長大以後,又怎麼能要求孩子突然之間就變成一個精神上獨立自主的大人呢?

一點拙見,與一眾父母參考,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