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
"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人格獨立異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的人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蠻橫者或成為一個壓抑自己討好別人的老好人,而這對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而獨立人格的核心就是發展出一個真實自體。真實自體是相對於虛假自體而言的,是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提出的概念。

溫尼克特認為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母親能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按照孩子的需求去餵養,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就會發展出真實的自我,反之如果母親(撫養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去順應自己,那麼孩子就會壓抑真實的自我,發展出虛假自體。

那我們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我們撫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目的,動輒就是讓孩子聽話,因為這樣最保險,最省事。

但這個讓孩子聽話並不是引導他,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讓他知道規則,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說了算,什麼時候需要遵守規則,而是通過父母的權威進行壓制,“你要聽話、你要懂事”。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就會失去真實自我的表達,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更嚴重的情況下,會變得敏感,看人臉色。

我有個來訪者,是某上市公司的員工,她找我諮詢時,描述自己的狀況時是這樣說的:參加工作3年了,感覺越來越壓抑,很累,剛開始以為自己是新員工不適應,可是過了這麼久了,新來的員工一茬一茬,自己還像一個新人一樣,被人使來使去。

通過詳細瞭解,我知道了她就是公司裡典型的老好人,結果上級分配多餘的任務給她,新來的員工也認為她好說話,打著請教、幫忙的幌子把一些工作推到她手裡。

她也怕別人不高興,怕引起衝突,就忍下了,忍下是需要說服自己的,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稱為“自我攻擊”,即把反對外在的矛頭指向自己。

比如,她會這樣說服自己:你就不能大氣一點嗎?多做一些又不會失去什麼,再說老闆讓你做的多,那證明在他心中你能力強,至於新來的員工不會,你也是過來人,你幫他們一下不為過吧…。

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一切生物最基本的生命力,沒有了攻擊性指向外就無法拓寬自己的生命維度,守護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被侵犯。

與此同時攻擊性不能指向外,就會轉向內,指向內則會攻擊自己,產生如內疚、自責等情緒,產生疲勞,壓抑等。

"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人格獨立異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的人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蠻橫者或成為一個壓抑自己討好別人的老好人,而這對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而獨立人格的核心就是發展出一個真實自體。真實自體是相對於虛假自體而言的,是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提出的概念。

溫尼克特認為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母親能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按照孩子的需求去餵養,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就會發展出真實的自我,反之如果母親(撫養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去順應自己,那麼孩子就會壓抑真實的自我,發展出虛假自體。

那我們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我們撫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目的,動輒就是讓孩子聽話,因為這樣最保險,最省事。

但這個讓孩子聽話並不是引導他,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讓他知道規則,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說了算,什麼時候需要遵守規則,而是通過父母的權威進行壓制,“你要聽話、你要懂事”。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就會失去真實自我的表達,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更嚴重的情況下,會變得敏感,看人臉色。

我有個來訪者,是某上市公司的員工,她找我諮詢時,描述自己的狀況時是這樣說的:參加工作3年了,感覺越來越壓抑,很累,剛開始以為自己是新員工不適應,可是過了這麼久了,新來的員工一茬一茬,自己還像一個新人一樣,被人使來使去。

通過詳細瞭解,我知道了她就是公司裡典型的老好人,結果上級分配多餘的任務給她,新來的員工也認為她好說話,打著請教、幫忙的幌子把一些工作推到她手裡。

她也怕別人不高興,怕引起衝突,就忍下了,忍下是需要說服自己的,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稱為“自我攻擊”,即把反對外在的矛頭指向自己。

比如,她會這樣說服自己:你就不能大氣一點嗎?多做一些又不會失去什麼,再說老闆讓你做的多,那證明在他心中你能力強,至於新來的員工不會,你也是過來人,你幫他們一下不為過吧…。

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一切生物最基本的生命力,沒有了攻擊性指向外就無法拓寬自己的生命維度,守護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被侵犯。

與此同時攻擊性不能指向外,就會轉向內,指向內則會攻擊自己,產生如內疚、自責等情緒,產生疲勞,壓抑等。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生物的攻擊性

我的這位來訪者就是因為當老好人,長時間攻擊自己,壓抑自己,終於受不住了,才找我諮詢。

我們一起梳理了她的成長經歷,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大家族,是她們那個小家庭的老大,生了她之後,爺爺奶奶一看是女孩,很不高興,她的媽媽也認為都是因為她才讓她在家族裡沒有地位,長時間抬不起頭,所以從小她就需要嚴格聽話、順從,否則就會被打罵。

她4歲時,她媽媽生了個弟弟,弟弟被全家人甚是寵愛,此後她的一切都要讓著弟弟,優先滿足弟弟,果不其然,長大後的弟弟變得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考慮別人,而她正好相反。

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一個是過度滿足,一個是極度匱乏,這成了她們倆人格的關鍵詞。共性是他們都沒有發展出一個真實自我,我們在上文中解釋了,在生命最初的時候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平等溝通幫她們建立規則,這就會使得孩子建立真實自我。

"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人格獨立異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的人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蠻橫者或成為一個壓抑自己討好別人的老好人,而這對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而獨立人格的核心就是發展出一個真實自體。真實自體是相對於虛假自體而言的,是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提出的概念。

溫尼克特認為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母親能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按照孩子的需求去餵養,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就會發展出真實的自我,反之如果母親(撫養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去順應自己,那麼孩子就會壓抑真實的自我,發展出虛假自體。

那我們再看看現實生活中,我們撫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目的,動輒就是讓孩子聽話,因為這樣最保險,最省事。

但這個讓孩子聽話並不是引導他,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讓他知道規則,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說了算,什麼時候需要遵守規則,而是通過父母的權威進行壓制,“你要聽話、你要懂事”。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就會失去真實自我的表達,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更嚴重的情況下,會變得敏感,看人臉色。

我有個來訪者,是某上市公司的員工,她找我諮詢時,描述自己的狀況時是這樣說的:參加工作3年了,感覺越來越壓抑,很累,剛開始以為自己是新員工不適應,可是過了這麼久了,新來的員工一茬一茬,自己還像一個新人一樣,被人使來使去。

通過詳細瞭解,我知道了她就是公司裡典型的老好人,結果上級分配多餘的任務給她,新來的員工也認為她好說話,打著請教、幫忙的幌子把一些工作推到她手裡。

她也怕別人不高興,怕引起衝突,就忍下了,忍下是需要說服自己的,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稱為“自我攻擊”,即把反對外在的矛頭指向自己。

比如,她會這樣說服自己:你就不能大氣一點嗎?多做一些又不會失去什麼,再說老闆讓你做的多,那證明在他心中你能力強,至於新來的員工不會,你也是過來人,你幫他們一下不為過吧…。

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一切生物最基本的生命力,沒有了攻擊性指向外就無法拓寬自己的生命維度,守護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被侵犯。

與此同時攻擊性不能指向外,就會轉向內,指向內則會攻擊自己,產生如內疚、自責等情緒,產生疲勞,壓抑等。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生物的攻擊性

我的這位來訪者就是因為當老好人,長時間攻擊自己,壓抑自己,終於受不住了,才找我諮詢。

我們一起梳理了她的成長經歷,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大家族,是她們那個小家庭的老大,生了她之後,爺爺奶奶一看是女孩,很不高興,她的媽媽也認為都是因為她才讓她在家族裡沒有地位,長時間抬不起頭,所以從小她就需要嚴格聽話、順從,否則就會被打罵。

她4歲時,她媽媽生了個弟弟,弟弟被全家人甚是寵愛,此後她的一切都要讓著弟弟,優先滿足弟弟,果不其然,長大後的弟弟變得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考慮別人,而她正好相反。

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一個是過度滿足,一個是極度匱乏,這成了她們倆人格的關鍵詞。共性是他們都沒有發展出一個真實自我,我們在上文中解釋了,在生命最初的時候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平等溝通幫她們建立規則,這就會使得孩子建立真實自我。

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人格獨立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總結一下,在孩子生命早期儘可能的基本滿足孩子的需求,順應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生而不同,有著不同的氣質,這裡的氣質是心理學術語,指性格當中的遺傳部分,我們必須順應這部分存在。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圍繞著自己的意願去撫養孩子,父母每一次的自以為是都會塑造和影響孩子的人格,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差不多3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去引導,讓孩子意識到規則,隨著孩子言語能力的日益成熟,大人就可以通過溝通、交流,幫孩子認識規則,讓他在有限的空間內自己說了算,總而言之,讓孩子能自己說了算,認識到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說了算,怎麼樣可以自己說了算。

這樣他就會建立真實的自我,而真實的自我是他發展獨立人格的必備條件。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修行,當你們迎接一個小生命來到你們的世界時,就要為他的生命早期負責,就很有必要,幫他形成一個獨立的人格,因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會是他成長路上穩如磐石的底座,一個獨立的人格,比什麼都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