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

“窩外慫”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表現出害羞、膽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對外人要怎樣打招呼,怎樣相處。

我曾親眼看過一位父親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樓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長三三兩兩聊著天。但這位父親卻帶著孩子,躲得遠遠的。小孩子嘛,畢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湊,但都被爸爸攔住了。有位媽媽想邀請孩子過來玩,就說“寶貝,你今年幾歲了?要不要一起來玩呢?”孩子沒有吭聲。這位媽媽又扭頭問爸爸,“您家孩子幾歲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3歲”,於是,這位熱心的媽媽也便悻悻地離開了。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

“窩外慫”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表現出害羞、膽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對外人要怎樣打招呼,怎樣相處。

我曾親眼看過一位父親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樓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長三三兩兩聊著天。但這位父親卻帶著孩子,躲得遠遠的。小孩子嘛,畢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湊,但都被爸爸攔住了。有位媽媽想邀請孩子過來玩,就說“寶貝,你今年幾歲了?要不要一起來玩呢?”孩子沒有吭聲。這位媽媽又扭頭問爸爸,“您家孩子幾歲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3歲”,於是,這位熱心的媽媽也便悻悻地離開了。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我們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時候經常宅在家,很少出門與同齡人交流,本來自身社交能力就極度匱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轉變,就需要我們去客服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試著先打招呼,然後引導孩子打招呼、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通過重複鍛鍊,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時才能不退縮、不焦慮、不膽怯。

面對“窩裡橫,窩外慫”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

用EPS三步趕走“窩外慫 ”

EPS最早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魯斯·皮特斯博士提出的。他曾用這個方法幫助那些因害羞而無法正常社交的孩子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大約三週左右)建立了社交能力。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

“窩外慫”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表現出害羞、膽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對外人要怎樣打招呼,怎樣相處。

我曾親眼看過一位父親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樓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長三三兩兩聊著天。但這位父親卻帶著孩子,躲得遠遠的。小孩子嘛,畢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湊,但都被爸爸攔住了。有位媽媽想邀請孩子過來玩,就說“寶貝,你今年幾歲了?要不要一起來玩呢?”孩子沒有吭聲。這位媽媽又扭頭問爸爸,“您家孩子幾歲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3歲”,於是,這位熱心的媽媽也便悻悻地離開了。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我們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時候經常宅在家,很少出門與同齡人交流,本來自身社交能力就極度匱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轉變,就需要我們去客服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試著先打招呼,然後引導孩子打招呼、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通過重複鍛鍊,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時才能不退縮、不焦慮、不膽怯。

面對“窩裡橫,窩外慫”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

用EPS三步趕走“窩外慫 ”

EPS最早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魯斯·皮特斯博士提出的。他曾用這個方法幫助那些因害羞而無法正常社交的孩子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大約三週左右)建立了社交能力。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E(evaluate)評估。這是EPS的第一步,家長需要從時間、地點、人物、刺激事件四個維度對孩子進行一次整體評估,梳理在這四個維度孩子的特點。比如:

  • 時間,孩子會在哪些時間段比較不愛交流?午睡前?進食前?
  • 地點,有沒有特殊的空間,會讓孩子拒絕交流。比如,人多的地方。
  • 人物,孩子有沒有特別敏感的人?
  • 刺激事件,孩子有沒有對一些事情反應較大,比如,大人吵架。

將這些都一一記錄下來,找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普遍規律。

P(play)計劃。根據上述記錄,家長有意識的給孩子一些社交計劃。

比如,孩子對某個時段、某些人比較敏感,那就錯開這些時段或人,從他喜歡的人和事開始,哪怕跟好朋友打個電話也行。陪著孩子,鼓勵他一點點擴大交際範圍,從參加小團體活動、到參加社區活動等等,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告訴孩子好在哪裡。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批評,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S(skills)技巧。第二步其實和第三步是同時進行的,家長在帶孩子擴大交際範圍之前,可以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見了人要先打招呼,離開時要說拜拜等。只要孩子做到了就去表揚他,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而面對“窩裡橫”,家長需要把握兩點:接納情緒和拒絕無理要求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

“窩外慫”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表現出害羞、膽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對外人要怎樣打招呼,怎樣相處。

我曾親眼看過一位父親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樓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長三三兩兩聊著天。但這位父親卻帶著孩子,躲得遠遠的。小孩子嘛,畢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湊,但都被爸爸攔住了。有位媽媽想邀請孩子過來玩,就說“寶貝,你今年幾歲了?要不要一起來玩呢?”孩子沒有吭聲。這位媽媽又扭頭問爸爸,“您家孩子幾歲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3歲”,於是,這位熱心的媽媽也便悻悻地離開了。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我們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時候經常宅在家,很少出門與同齡人交流,本來自身社交能力就極度匱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轉變,就需要我們去客服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試著先打招呼,然後引導孩子打招呼、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通過重複鍛鍊,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時才能不退縮、不焦慮、不膽怯。

面對“窩裡橫,窩外慫”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

用EPS三步趕走“窩外慫 ”

EPS最早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魯斯·皮特斯博士提出的。他曾用這個方法幫助那些因害羞而無法正常社交的孩子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大約三週左右)建立了社交能力。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E(evaluate)評估。這是EPS的第一步,家長需要從時間、地點、人物、刺激事件四個維度對孩子進行一次整體評估,梳理在這四個維度孩子的特點。比如:

  • 時間,孩子會在哪些時間段比較不愛交流?午睡前?進食前?
  • 地點,有沒有特殊的空間,會讓孩子拒絕交流。比如,人多的地方。
  • 人物,孩子有沒有特別敏感的人?
  • 刺激事件,孩子有沒有對一些事情反應較大,比如,大人吵架。

將這些都一一記錄下來,找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普遍規律。

P(play)計劃。根據上述記錄,家長有意識的給孩子一些社交計劃。

比如,孩子對某個時段、某些人比較敏感,那就錯開這些時段或人,從他喜歡的人和事開始,哪怕跟好朋友打個電話也行。陪著孩子,鼓勵他一點點擴大交際範圍,從參加小團體活動、到參加社區活動等等,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告訴孩子好在哪裡。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批評,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S(skills)技巧。第二步其實和第三步是同時進行的,家長在帶孩子擴大交際範圍之前,可以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見了人要先打招呼,離開時要說拜拜等。只要孩子做到了就去表揚他,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而面對“窩裡橫”,家長需要把握兩點:接納情緒和拒絕無理要求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正確表達。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是正常的,阻止才不正常

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窩裡橫,一定是在表達某種情緒,比如傷心、失望、憤怒等,這些情緒都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何況孩子。孩子“窩裡橫”,只是他不懂的如何去表達自己這些負面的情緒。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媽媽要先學著理解和接納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你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嗎?”這是在肯定並引導他自己主動表達,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媽媽可以試著問:“是因為XXX才生氣的嗎?”,也許一次不會有效果,但多試幾次,孩子就會知道有了負面情緒,不一定非要用蠻橫來表達。

一個被逼到牆角的孩子只有橫一把,才能為自己壯膽;而一個情緒常常得到接納的孩子,就會用講道理,為自己辯護

"

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上週末,表哥帶小侄子來家裡做客,小侄子看著餐桌上優米的零食,偷偷問表嫂“媽媽,我可以吃嗎?”,“可以呀!姑姑家東西你可以隨便吃。”我趕緊答到,我跟表嫂說,“航航真是越來越懂禮貌了”,表嫂卻說“你是沒見在家撒潑打滾的樣子,他啊,典型的窩裡橫。在家霸王龍,出門一條蟲”。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其實,像航航一樣的孩子並不少,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太忙顧不上他,他就會嚎啕大哭,兩腳亂蹬。假如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凶。但只要一出家門,他就會變得特別膽小。他回憶上學校第一天,他要看到媽媽才能在教室坐得住,到開學第三天,媽媽還不能離開教室,只要媽媽一回家,他就跟著媽媽跑出去了。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窩外慫”呢?

很多媽媽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窩裡橫,窩外慫”,其實這需要分開來看。

先來看“窩裡橫”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窩裡橫會遺傳

不光小孩,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成人也是“窩裡橫”。這其實和人類的本性有關,人在越安全地方就會越容易無拘無束、放鬆自我。倘若進入一個陌生未知的環境,不管是誰多少都會有些恐慌,面對不確定環境,就會有所收斂。所以經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家長,對外人客客氣氣,但對家人卻大呼小叫,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裡的環境讓他感覺到是熟悉的、是安全的;而家外的世界是未知的,是危險的。父母對安全和危險環境的不同處理方式,被孩子看在眼裡,他會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窩裡有條件橫

很多孩子窩裡橫的原因,是家庭給他提供了讓他持續橫下去的土壤,這主要與長輩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大部分老人又對孫輩寵愛有加。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則,卻很輕鬆就妥協了。

在超市經常看到,孩子想買新玩具,老人前一秒還在說“你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但只要孩子坐在地上,甚至連坐都不需要,只要一哭,老人立馬掏錢走人。時間一長,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孩子很聰明的,當第一次通過無理取鬧獲得想要的東西后,他就會把這一招練的爐火純青,很快就把撒潑打滾用的非常溜。這也就是為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越來越橫的原因。

但這些在家“橫”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就會發現:那些放在家人身上效果奇佳的方法,對外人根本不起作用,這種落差會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放大孩子的恐懼,無所適從外面的環境,不知改如何面對。而在外面壓抑、受了挫的孩子,會促使孩子在家裡更橫、把情緒撒在家人身上,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三,想引起大人關注

還有一部分孩子,窩裡橫的動機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父母由於平時工作忙,或多或少會對孩子有所疏忽。這種環境下,孩子發現如果乖乖表現,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讚揚。但只要無理取鬧,父母一定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得到一種認知,想要得到父母關注就要在家橫一點。

對於這種動機的孩子,家長糾正“窩裡橫”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當然,陪伴並不只對時間有要求,高質量的陪伴應該與孩子產生精神和情感的鏈接,讓孩子感覺到愛與接納。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那“窩外慫”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因為安全感、環境等關係,對外出多少都會有點拘束。特別是一歲半之前的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時期,出去之後害羞、恐懼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絕不是把他們強硬的推出去,而是要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為他們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感。但對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出門在外如果表現的過於拘謹,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類孩子出門慫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孩子天生屬於慢熱型性格。其二,孩子缺乏社交的經驗和技能。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性格慢熱。

優米的小夥伴果果妹妹,就是一個天生慢熱型孩子。第一次在小區碰到果果,她不靠近也不遠離,就靜靜的站在優米身後看著,奶奶在身後一直催:“果果,你去找小姐姐玩呀,你往前走呀”,但小果果就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站了至少15分鐘,才撿了地上的一個小石子,慢悠悠的拿給了優米。

慢熱型的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時,會選擇站在邊上先觀察,只有當他排除環境和人對他的威脅時,他才會願意進一步行動。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強推。雖然這很難,但家長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節奏,讓他用自己的步調去探索世界,不要怕慢,這樣反而根基紮實。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缺乏社交經驗和技能

“窩外慫”和孩子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表現出害羞、膽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如何社交,孩子不知道面對外人要怎樣打招呼,怎樣相處。

我曾親眼看過一位父親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樓下玩。小朋友很多,家長三三兩兩聊著天。但這位父親卻帶著孩子,躲得遠遠的。小孩子嘛,畢竟好奇,想往小朋友那湊,但都被爸爸攔住了。有位媽媽想邀請孩子過來玩,就說“寶貝,你今年幾歲了?要不要一起來玩呢?”孩子沒有吭聲。這位媽媽又扭頭問爸爸,“您家孩子幾歲了?”爸爸面無表情的說“3歲”,於是,這位熱心的媽媽也便悻悻地離開了。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我們這代父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時候經常宅在家,很少出門與同齡人交流,本來自身社交能力就極度匱乏。但角色和身份的轉變,就需要我們去客服這些自身的缺陷,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碰到陌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試著先打招呼,然後引導孩子打招呼、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通過重複鍛鍊,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時才能不退縮、不焦慮、不膽怯。

面對“窩裡橫,窩外慫”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

用EPS三步趕走“窩外慫 ”

EPS最早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魯斯·皮特斯博士提出的。他曾用這個方法幫助那些因害羞而無法正常社交的孩子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大約三週左右)建立了社交能力。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E(evaluate)評估。這是EPS的第一步,家長需要從時間、地點、人物、刺激事件四個維度對孩子進行一次整體評估,梳理在這四個維度孩子的特點。比如:

  • 時間,孩子會在哪些時間段比較不愛交流?午睡前?進食前?
  • 地點,有沒有特殊的空間,會讓孩子拒絕交流。比如,人多的地方。
  • 人物,孩子有沒有特別敏感的人?
  • 刺激事件,孩子有沒有對一些事情反應較大,比如,大人吵架。

將這些都一一記錄下來,找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普遍規律。

P(play)計劃。根據上述記錄,家長有意識的給孩子一些社交計劃。

比如,孩子對某個時段、某些人比較敏感,那就錯開這些時段或人,從他喜歡的人和事開始,哪怕跟好朋友打個電話也行。陪著孩子,鼓勵他一點點擴大交際範圍,從參加小團體活動、到參加社區活動等等,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告訴孩子好在哪裡。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批評,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S(skills)技巧。第二步其實和第三步是同時進行的,家長在帶孩子擴大交際範圍之前,可以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見了人要先打招呼,離開時要說拜拜等。只要孩子做到了就去表揚他,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而面對“窩裡橫”,家長需要把握兩點:接納情緒和拒絕無理要求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一,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正確表達。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是正常的,阻止才不正常

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窩裡橫,一定是在表達某種情緒,比如傷心、失望、憤怒等,這些情緒都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何況孩子。孩子“窩裡橫”,只是他不懂的如何去表達自己這些負面的情緒。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媽媽要先學著理解和接納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你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嗎?”這是在肯定並引導他自己主動表達,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媽媽可以試著問:“是因為XXX才生氣的嗎?”,也許一次不會有效果,但多試幾次,孩子就會知道有了負面情緒,不一定非要用蠻橫來表達。

一個被逼到牆角的孩子只有橫一把,才能為自己壯膽;而一個情緒常常得到接納的孩子,就會用講道理,為自己辯護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第二,拒絕無理要求

《中餐廳》中,趙薇曾對一位媽媽說:“你不能讓兒子有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不能讓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就是要家長懂得拒絕孩子無理要求。如果長輩不懂拒絕,只是一味的遷就孩子、給孩子特殊待遇,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越來越自私,對父母也越來越放肆。

稍加觀察你就會發現,在家裡,孩子最不尊重的往往就是那個最遷就她的人。真正糾正孩子“窩裡橫”的方法,不是簡單粗暴的讓他停止哭鬧,而是堅定的告訴他:“媽媽能理解你,也非常愛你,但你的要求是不對的,媽媽不答應。”這種不含敵意的堅決,會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要遵守規則,哭鬧換不來自己想要的。

總之,面對“窩裡橫,窩外慫”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先搞清楚具體原因,再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引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