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

一個11歲小男孩,770÷77等於多少,不知道;上課5分鐘後就走神;像一隻泥鰍一樣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會做的題,乾脆抄同桌的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他和周圍同學閒扯運動和假期;因為跟不上進度,反覆留級……

這樣的人設怎麼樣?有些家長可能心裡涼了一大截兒,“這不是在說我家孩子吧?!”有些家長肯定已經下了結論,“完了!這個孩子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

"

一個11歲小男孩,770÷77等於多少,不知道;上課5分鐘後就走神;像一隻泥鰍一樣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會做的題,乾脆抄同桌的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他和周圍同學閒扯運動和假期;因為跟不上進度,反覆留級……

這樣的人設怎麼樣?有些家長可能心裡涼了一大截兒,“這不是在說我家孩子吧?!”有些家長肯定已經下了結論,“完了!這個孩子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繼續看這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個11歲男孩所在學校還專門請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觀察,並出具了一份研究報告: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煩躁不堪,都是報告中對他的評價。於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思想行為古怪、適應能力差、不善交際、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些“標籤”伴隨他十多年人生歷程。

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心已經拔涼了。心裡可能會這樣想:

都中學了還這樣,無藥可救了吧。

我家娃和他差不多,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哎,真受罪,別費這個勁上學了。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孩子,家長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找對方法,本文就給家長們介紹一種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問題孩子逆襲學霸。

"

一個11歲小男孩,770÷77等於多少,不知道;上課5分鐘後就走神;像一隻泥鰍一樣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會做的題,乾脆抄同桌的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他和周圍同學閒扯運動和假期;因為跟不上進度,反覆留級……

這樣的人設怎麼樣?有些家長可能心裡涼了一大截兒,“這不是在說我家孩子吧?!”有些家長肯定已經下了結論,“完了!這個孩子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繼續看這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個11歲男孩所在學校還專門請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觀察,並出具了一份研究報告: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煩躁不堪,都是報告中對他的評價。於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思想行為古怪、適應能力差、不善交際、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些“標籤”伴隨他十多年人生歷程。

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心已經拔涼了。心裡可能會這樣想:

都中學了還這樣,無藥可救了吧。

我家娃和他差不多,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哎,真受罪,別費這個勁上學了。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孩子,家長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找對方法,本文就給家長們介紹一種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問題孩子逆襲學霸。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如何建立有效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實現“逆襲”

讓我們繼續看上文中被家長和老師定義為“智力障礙”的小男孩,他名叫烏爾裡希·伯澤爾,現在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如果你不知道美國國家智庫是什麼?請自行百度。)

你是不是要先定一定神,繼而才會問道:“他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伯澤爾的童年乃至青少年階段,相對於我們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確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對自己那個階段學習困難的成因做過分析,雖然有家庭、語言、生理方面的問題,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根本問題就是“不懂得如何學習”,他說:“我當時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問問題,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更不知道習得知識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伯澤爾對自己學習問題的回顧和反思,正是我們今天很多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以,伯澤爾先生的“逆襲”歷程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祕鑰。伯澤爾這樣描述他的轉變:

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掌握了幾個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中,我會問自己:我真的懂了嗎?我知道所學習內容的深層邏輯嗎?我逐漸意識到,我和別人學習的速度不一樣,我可能需要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多年以後,我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更好的辦法,甚至熱衷於任何一種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的方法。

最終,我在學業上重樹信心,學業穩步上升。我對學業興趣大增;大學入學考試我考得不錯,大量的努力和一點點的好運氣,讓我最終被一所常青藤學校錄取。

因為他自己童年所遭受的對待,伯澤爾在常青藤畢業之後,致力於學習領域的研究。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帶給更多和他有同樣經歷的孩子,就讓我們通過伯澤爾的人生轉變,get兩個可以拿來即用、效果明顯的祕鑰。

"

一個11歲小男孩,770÷77等於多少,不知道;上課5分鐘後就走神;像一隻泥鰍一樣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會做的題,乾脆抄同桌的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他和周圍同學閒扯運動和假期;因為跟不上進度,反覆留級……

這樣的人設怎麼樣?有些家長可能心裡涼了一大截兒,“這不是在說我家孩子吧?!”有些家長肯定已經下了結論,“完了!這個孩子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繼續看這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個11歲男孩所在學校還專門請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觀察,並出具了一份研究報告: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煩躁不堪,都是報告中對他的評價。於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思想行為古怪、適應能力差、不善交際、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些“標籤”伴隨他十多年人生歷程。

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心已經拔涼了。心裡可能會這樣想:

都中學了還這樣,無藥可救了吧。

我家娃和他差不多,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哎,真受罪,別費這個勁上學了。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孩子,家長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找對方法,本文就給家長們介紹一種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問題孩子逆襲學霸。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如何建立有效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實現“逆襲”

讓我們繼續看上文中被家長和老師定義為“智力障礙”的小男孩,他名叫烏爾裡希·伯澤爾,現在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如果你不知道美國國家智庫是什麼?請自行百度。)

你是不是要先定一定神,繼而才會問道:“他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伯澤爾的童年乃至青少年階段,相對於我們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確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對自己那個階段學習困難的成因做過分析,雖然有家庭、語言、生理方面的問題,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根本問題就是“不懂得如何學習”,他說:“我當時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問問題,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更不知道習得知識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伯澤爾對自己學習問題的回顧和反思,正是我們今天很多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以,伯澤爾先生的“逆襲”歷程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祕鑰。伯澤爾這樣描述他的轉變:

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掌握了幾個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中,我會問自己:我真的懂了嗎?我知道所學習內容的深層邏輯嗎?我逐漸意識到,我和別人學習的速度不一樣,我可能需要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多年以後,我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更好的辦法,甚至熱衷於任何一種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的方法。

最終,我在學業上重樹信心,學業穩步上升。我對學業興趣大增;大學入學考試我考得不錯,大量的努力和一點點的好運氣,讓我最終被一所常青藤學校錄取。

因為他自己童年所遭受的對待,伯澤爾在常青藤畢業之後,致力於學習領域的研究。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帶給更多和他有同樣經歷的孩子,就讓我們通過伯澤爾的人生轉變,get兩個可以拿來即用、效果明顯的祕鑰。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1、讓鼓勵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學習是一個知難而上的過程,它需要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裡我說的鼓勵分為家長、教師等外在鼓勵和自我鼓勵兩種。

1. 外在鼓勵

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勵,要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主動進行表揚,充當他們社會關係中的鼓勵者。

伯澤爾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些老師和他的父母。他認為,“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們讓我形成了我在能力上低人一等的認識。一年級時,一位老師告訴我媽媽,說我最好去當一名廚師。”希望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暫時表現得比別人慢半拍的孩子,能更加幸運,能有機會得到老師的鼓勵。

作為家長,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要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具有持續的動力。更具體地說,就是不要用“聰明”這樣的字眼誇獎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說明,被人表揚聰明很容易造成驕傲自滿,被誇獎的學習者就不再努力了。所以,要誇獎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努力態度,而不是誇獎最終結果,比如“非常努力,太棒了!”“你做到這些一定很不容易!”“繼續努力!”

2. 自我鼓勵

要讓孩子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回報。中學時,伯澤爾在父母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很多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開始逐漸對自己、對學習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他看到了自己與其他人一樣的天賦,同時,他發現自己在學習前期需要更多時間理解學習材料,但是會比其他人理解得深入。

他告訴自己,“我雖然要比其他人多花時間學習,但是成果是顯著的。”之後,他悄悄起了變化,變得更加包容,也更加有趣。周圍人開始對他有更多的期待,他自己也開始期望越來越高。

這一系列正向影響正是外在鼓勵和自我鼓勵雙重作用下的結果,也實現了一個“學習困難生”到“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的“逆襲”蛻變。

"

一個11歲小男孩,770÷77等於多少,不知道;上課5分鐘後就走神;像一隻泥鰍一樣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不會做的題,乾脆抄同桌的作業,老師佈置作業,他和周圍同學閒扯運動和假期;因為跟不上進度,反覆留級……

這樣的人設怎麼樣?有些家長可能心裡涼了一大截兒,“這不是在說我家孩子吧?!”有些家長肯定已經下了結論,“完了!這個孩子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繼續看這個小男孩的故事:

這個11歲男孩所在學校還專門請來心理醫生對其進行觀察,並出具了一份研究報告: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煩躁不堪,都是報告中對他的評價。於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思想行為古怪、適應能力差、不善交際、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些“標籤”伴隨他十多年人生歷程。

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心已經拔涼了。心裡可能會這樣想:

都中學了還這樣,無藥可救了吧。

我家娃和他差不多,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哎,真受罪,別費這個勁上學了。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孩子,家長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找對方法,本文就給家長們介紹一種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問題孩子逆襲學霸。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如何建立有效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實現“逆襲”

讓我們繼續看上文中被家長和老師定義為“智力障礙”的小男孩,他名叫烏爾裡希·伯澤爾,現在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如果你不知道美國國家智庫是什麼?請自行百度。)

你是不是要先定一定神,繼而才會問道:“他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伯澤爾的童年乃至青少年階段,相對於我們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確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對自己那個階段學習困難的成因做過分析,雖然有家庭、語言、生理方面的問題,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根本問題就是“不懂得如何學習”,他說:“我當時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問問題,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更不知道習得知識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伯澤爾對自己學習問題的回顧和反思,正是我們今天很多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以,伯澤爾先生的“逆襲”歷程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祕鑰。伯澤爾這樣描述他的轉變:

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掌握了幾個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中,我會問自己:我真的懂了嗎?我知道所學習內容的深層邏輯嗎?我逐漸意識到,我和別人學習的速度不一樣,我可能需要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多年以後,我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更好的辦法,甚至熱衷於任何一種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的方法。

最終,我在學業上重樹信心,學業穩步上升。我對學業興趣大增;大學入學考試我考得不錯,大量的努力和一點點的好運氣,讓我最終被一所常青藤學校錄取。

因為他自己童年所遭受的對待,伯澤爾在常青藤畢業之後,致力於學習領域的研究。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帶給更多和他有同樣經歷的孩子,就讓我們通過伯澤爾的人生轉變,get兩個可以拿來即用、效果明顯的祕鑰。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1、讓鼓勵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學習是一個知難而上的過程,它需要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裡我說的鼓勵分為家長、教師等外在鼓勵和自我鼓勵兩種。

1. 外在鼓勵

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勵,要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主動進行表揚,充當他們社會關係中的鼓勵者。

伯澤爾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些老師和他的父母。他認為,“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們讓我形成了我在能力上低人一等的認識。一年級時,一位老師告訴我媽媽,說我最好去當一名廚師。”希望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暫時表現得比別人慢半拍的孩子,能更加幸運,能有機會得到老師的鼓勵。

作為家長,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要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具有持續的動力。更具體地說,就是不要用“聰明”這樣的字眼誇獎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說明,被人表揚聰明很容易造成驕傲自滿,被誇獎的學習者就不再努力了。所以,要誇獎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努力態度,而不是誇獎最終結果,比如“非常努力,太棒了!”“你做到這些一定很不容易!”“繼續努力!”

2. 自我鼓勵

要讓孩子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回報。中學時,伯澤爾在父母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很多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開始逐漸對自己、對學習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他看到了自己與其他人一樣的天賦,同時,他發現自己在學習前期需要更多時間理解學習材料,但是會比其他人理解得深入。

他告訴自己,“我雖然要比其他人多花時間學習,但是成果是顯著的。”之後,他悄悄起了變化,變得更加包容,也更加有趣。周圍人開始對他有更多的期待,他自己也開始期望越來越高。

這一系列正向影響正是外在鼓勵和自我鼓勵雙重作用下的結果,也實現了一個“學習困難生”到“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的“逆襲”蛻變。

掌握這兩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逆襲學霸

2、學習微調,讓孩子的成績有質的飛躍

結束了白天一天的學習,回到家裡,很多孩子往往先做自己最擅長的科目的作業,把最不擅長的科目作業留到最後,導致作業越寫越難,越寫越寫不下去。很難實現“量變到質變”。

孩子們的確很難對枯燥的知識本身產生熱愛,可是動力不會自己找上門來,需要家長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去發現,並建立與自身的關聯。

伯澤爾在《有效學習》中提到了一個辦法,叫“學習微調”。這種方法主要就是引導孩子調整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如孩子不喜歡學物理,可以引導孩子去想:鋼鐵俠為什麼會放光波?要是超人把5噸的外星飛船一個大背跨,會發生什麼事?

再舉個例子,有一個人把背單詞當做痛苦的經歷,但是家人勸他說:雖然要背2萬個單詞,但獎學金有4萬美元。按當時匯率算下來背一個單詞差不多值20元RMB,每天強迫自己背200個,晚上睡覺時就覺得今天又掙了4000塊,真高興。

學習微調就是引導孩子通過心智力量給抽象目標賦予實際意義,可以弱化痛苦,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

在實踐中,家長可以每天睡覺前問問孩子: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

這個知識和你有什麼聯繫?

在實際生活當中,能不能使用該知識?

講到這裡我們可能發現,在伯澤爾身上所發生的“逆襲”實際上就是一套正確的方法。所以,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運用這些方法,哪怕只是做出一點改變,你都會慢慢發現,你的孩子可能正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