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就像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就像猶太人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的未來。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就像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就像猶太人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的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這種愛也是自然界的法則。

美國克羅代爾峽谷有一種刁木雕,會每天飛行200英里去尋找一種堅硬帶刺的鐵樹築巢。等到孩子長大他就會把之前搭建的安樂窩打破,讓孩子自己再去建造自己的家園。

母狐狸會為了讓小狐狸自己學會生存的能力,生下小狐狸後就會拋棄小狐狸,讓小狐狸獨自一個人生存。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就像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就像猶太人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的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這種愛也是自然界的法則。

美國克羅代爾峽谷有一種刁木雕,會每天飛行200英里去尋找一種堅硬帶刺的鐵樹築巢。等到孩子長大他就會把之前搭建的安樂窩打破,讓孩子自己再去建造自己的家園。

母狐狸會為了讓小狐狸自己學會生存的能力,生下小狐狸後就會拋棄小狐狸,讓小狐狸獨自一個人生存。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3、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書中寫到一個例子:

一位母親與女兒在一起買冰淇淋,女兒說想要香草味的,媽媽卻說有巧克力的。

女兒繼續堅持,“我就是想要香草的。”

媽媽卻又說:“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

女兒還是堅持要香草的,媽媽最後說:“你不應該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但女兒還是繼續堅持,母親就覺得女兒怎麼這麼倔,真是很奇怪。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喜歡吃巧克力味的?我想應該是這位母親,但為什麼母親會認為是女兒想吃呢?其實這是母親的內在小孩在作祟。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就像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就像猶太人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的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這種愛也是自然界的法則。

美國克羅代爾峽谷有一種刁木雕,會每天飛行200英里去尋找一種堅硬帶刺的鐵樹築巢。等到孩子長大他就會把之前搭建的安樂窩打破,讓孩子自己再去建造自己的家園。

母狐狸會為了讓小狐狸自己學會生存的能力,生下小狐狸後就會拋棄小狐狸,讓小狐狸獨自一個人生存。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3、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書中寫到一個例子:

一位母親與女兒在一起買冰淇淋,女兒說想要香草味的,媽媽卻說有巧克力的。

女兒繼續堅持,“我就是想要香草的。”

媽媽卻又說:“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

女兒還是堅持要香草的,媽媽最後說:“你不應該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但女兒還是繼續堅持,母親就覺得女兒怎麼這麼倔,真是很奇怪。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喜歡吃巧克力味的?我想應該是這位母親,但為什麼母親會認為是女兒想吃呢?其實這是母親的內在小孩在作祟。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每個人心中有兩個我一個是內在父母,一個是內在小孩。當孩子的母親想要吃巧克力冰淇淋的時候,是因為她的內在小孩想要得到滿足,而此時他的內在父母就會跳出來指責他不應該這樣放縱自己,於是這個母親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將它投射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

為什麼內在小孩會受到壓抑呢?可能是這位母親在童年的時候,她的父母就是這樣壓抑了他的天性,所以他人格當中形成了一個內在父母,總是告訴她她是成年人了,不可以像小孩一樣。但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內心的那個小孩是躲起來了,一直沒有長大。

"

不久前,一名蘭州的20歲男子當眾持刀追砍自己的父親,當警察將青年男子制服,躲在一旁的父親衝上前去對警察說,他還是個孩子,別這麼狠。

事後,警察問男孩子為什麼砍自己的父親,他說父親把他丟在外面一年都不管。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很多人都說,你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還需要父親來照管他,是這個父親太溺愛孩子了,才讓這個孩子不知感恩。殊不知溺愛是父母最大的謊言。

2006年蘭州一名28歲的女子楊麗娟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據報道楊麗娟對劉德華非常痴迷,準備放棄學業追星,夢想能見上劉德華一面。

當她把這個夢想告訴父母,父母居然全力支持。為了幫女兒圓這個夢,父母傾家蕩產資助女兒去北京和香港觀看劉德華的個人演唱會。但楊麗娟還是未能如願見上劉德華一面。於是楊麗娟的父親做了一個可怕的舉動,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個腎,繼續資助女兒的“夢想”。

當劉德華知道了楊麗娟及其父母的瘋狂行為之後,拒絕與楊麗娟見面。楊麗娟的父親竟然寫下了一封遺書痛罵劉德華後跳海自殺。這位父親居然直到死都還在縱容孩子。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時隔13年楊麗娟現在過得如何了呢?這位被溺愛的孩子已人近中年,楊麗娟與母親擠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因為學歷的問題只能在超市裡工作賺取2000左右的工資,直到現在還一直單身未婚。

這樣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楊麗娟父母期望見到的,至少他們在傾家蕩產支持孩子追星的時候應該已經可以預見到這樣的未來。用愛的名義害了孩子一生,這還是愛嗎?

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戰國策之觸龍勸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溺愛孩子並不是在助長孩子的成長,實則是壓制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孩子需要慢慢獨立的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縱容孩子;在孩子思想有偏差的時候不指出問題,沒有正向引導孩子。這些難道是真正的愛嗎?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那麼父母為何在明知道溺愛孩子的危害還要繼續這麼做呢?

溺愛滿足的是父母內在小孩

廣州白雲醫院的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溺愛其實是父母將自己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

春秋時期鄭國王后武姜溺愛次子共叔段,武姜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最終沒有同意還是立長子姬寤生為太子。鄭武公死後姬寤生繼位為鄭莊公,武姜便請求把最富饒的京分給共叔段作為封地。

不久後共叔段在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屆時武姜將給共叔段做內應,派人打開城門。最後共叔段兵敗,走投無路指揮自殺。

其實長子鄭莊公也是武姜的兒子,但次子共段叔更聽武姜的話,所以武姜將自己的對權力的慾望投射在次子的身上,才釀成了如此兄弟相殘的慘劇。

溺愛在假借愛的名義摧毀孩子

華萊士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裡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在《請你原諒我》節目中64歲的媽媽李楚香向自己的兒子道歉,由於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溺愛和包辦,兒子已經37歲了,但卻像是一個廢人一樣,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要母親來服侍。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偷東西的小孩與他的母親:

有個小孩每次偷了一點東西,母親從來不批評他,有時候還會誇她能幹,隨著小孩的長大他便大著膽子去偷更大的東西,直到有一次被當場抓住,反綁著雙手押送到了劊子手那邊。

臨行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走了上去,兒子一下子猛力咬住母親的耳朵被撕了下來,母親大罵他不笑。

兒子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時,你就打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如此可悲的結局要被處死呢?”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溺愛源自於自戀,是一種心理毒品,讓父母沉溺於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滿足感中無法自拔。而毒品反噬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溺愛並非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父母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小孩的需求,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孩子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是對他們好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很多父母都感到恐慌,想要緊緊抓住孩子綁在身邊。如果是真正的愛孩子,看到孩子獨立成人了,不是應該為她欣喜嗎?

溺愛的父母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紅色的內在小孩真要離開自己了,那就意味著他再也不能享受這種滿足感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1、在孩子不同階段滿足孩子的不同成長需要

嬰兒在一歲之前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與母親共生才能存活。但從精神分析領域來說6個月前的孩子是處於共生期,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而6個月之後的孩子就已經產生了二元思維也是也就是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別。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18歲之前我們一直在致力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但到了2~4歲會達到第1個高峰,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我探索,那麼它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道,他有一個朋友在兩歲的時候第1次認識到了自己當時這位朋友的媽媽把她和她姐姐單獨留在家裡幾個小時,就在那一天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一種安全感,並且看清了他自己,自從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多數時候,他都可以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像這樣這位朋友這樣可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是非常幸運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被父母內在小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意願形成的。有些人直到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每天過的日子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問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在《用一時1年時間去重生》作者娜裡跑的自述中,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名校,當名校畢業之後又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上了公務員。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她頂著人生贏家的光環過了幾年,卻越來越迷茫:這是否是她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人生是不是隻有這一種可能?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於是她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辭了職帶著3萬塊錢存款去重慶,從零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

娜跑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夠在工作後覺醒想要活成自己,還有足夠但時間能夠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但有些被溺愛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只能沉淪。

曾經有一個案例,丁阿婆上法院告自己的兒子讓他出贍養費,想要因此逼迫他的工作,他的兒子已經48歲了,是上海的,從小都很優秀,考取了名校又到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留學,得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兒子6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願意工作,天天在家宅著打遊戲,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工資生活。80多歲的丁阿婆身體已經不行了,她才開始擔憂兒子的將來,於是想通過法院來逼迫兒子去工作。

丁阿婆流著眼淚說:“是我毀了兒子的前途,我罪有應得。”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2、懂得放手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放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自身的探索來形成自我,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起先扶著他走,鼓勵他,給他引導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慢慢放手讓他學會自己走,到最後目送他跑向燦爛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就像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就像猶太人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的未來。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這種愛也是自然界的法則。

美國克羅代爾峽谷有一種刁木雕,會每天飛行200英里去尋找一種堅硬帶刺的鐵樹築巢。等到孩子長大他就會把之前搭建的安樂窩打破,讓孩子自己再去建造自己的家園。

母狐狸會為了讓小狐狸自己學會生存的能力,生下小狐狸後就會拋棄小狐狸,讓小狐狸獨自一個人生存。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3、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書中寫到一個例子:

一位母親與女兒在一起買冰淇淋,女兒說想要香草味的,媽媽卻說有巧克力的。

女兒繼續堅持,“我就是想要香草的。”

媽媽卻又說:“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

女兒還是堅持要香草的,媽媽最後說:“你不應該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但女兒還是繼續堅持,母親就覺得女兒怎麼這麼倔,真是很奇怪。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喜歡吃巧克力味的?我想應該是這位母親,但為什麼母親會認為是女兒想吃呢?其實這是母親的內在小孩在作祟。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每個人心中有兩個我一個是內在父母,一個是內在小孩。當孩子的母親想要吃巧克力冰淇淋的時候,是因為她的內在小孩想要得到滿足,而此時他的內在父母就會跳出來指責他不應該這樣放縱自己,於是這個母親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將它投射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

為什麼內在小孩會受到壓抑呢?可能是這位母親在童年的時候,她的父母就是這樣壓抑了他的天性,所以他人格當中形成了一個內在父母,總是告訴她她是成年人了,不可以像小孩一樣。但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內心的那個小孩是躲起來了,一直沒有長大。

48歲兒子沉迷遊戲,80歲母親:“太溺愛他了”,溺愛是父母的謊言

上天給我們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其實成為父母的同時,是我們與孩子一起重生的機會。每當看到孩子,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這個世界,就是對我們人生的一種回顧,就是我們的一次重生,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內在小孩與他和解,讓他成長。

總結:溺愛並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的害。松浦彌太郎說:愛,就是讓對方活成他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