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讀重點中學卻讓孩子選擇普通學校,這位家長的觀點被很多人贊同'

"

​“擺著九年義務制學校不用花錢的學不上,大費周折花昂貴學費去那麼遠的學校幹嘛,你學習成績一向都很好,不一定要去重點學校重點班,俗話說‘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在普通學校你就是學霸級別了,多有優越感呀!”媽媽開導即將要上初中的女兒小琪,因為她看著平時成績與自己相當甚至差一些的朋友、同學紛紛報讀了普高升學率達95%的一家重點私立中學,因此也萌生了進重點學校的想法。

其實,懵懵懂懂的小琪並沒有明白重點學校重點班的真實意義,只是有點存在跟風的心理。聽到媽媽“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說法,便默默地接受了就近入讀普通中學,同時也覺得成績優秀的自己將會一種棋無對手、所向披靡的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話,經常被不少父母以自己的見識和格局來影響孩子。“你看XXX成績那麼好都沒進入重點學校重點班,普通學校的老師和校長把他當熊貓級的國寶一樣格外器重呢!”,“你看XXX當年成績那麼優秀,放棄高考選擇外出打工,還沒幾年就自己辦公司了,他公司裡那麼多人哪個不是大學生,還不是在幫他打工?”

雞頭終始是雞,鳳尾卻仍是鳳凰,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種,並沒有可比性。鳳凰能上天遨遊,可雞蹦躂得再高,也不能離地3米。主張“寧為雞頭,不做鳳尾”觀點的人,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和環境對人的重要。

一、事物本質的區別

雞頭和鳳尾,是兩種不同動物的部位,若是強行作比較,對雞很不公平。我們小時候聽到的醜小鴨故事,都覺得醜小鴨生活中鴨群裡處處被排擠時時不被待見很是可憐,唯有鴨媽媽給它愛和溫暖,真是一個缺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後來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我們都為它感到開心,這則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就是因為覺得很勵志很有鼓舞性。

可現在回頭去看,覺得這個故事一點都不勵志,因為醜小鴨根本不是鴨,而是小天鵝,打小出生起就註定是一隻能翱翔天空的白天鵝,只是受鴨子的影響,以及自慚形穢地將自己當成鴨子,承受的打擊和挫敗感使它一直很自卑,變成白天鵝是恢復它原本的模樣。

我們身邊有不少富二代,平時吊兒郎當的,學習成績不出彩,就讀的大學不咋地,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沉迷遊戲,出國鍍鍍金回來,搖身一變成了公司高層領導。而有些人出身一般甚至貧窮的孩子,打小學習勤奮好學,成績優異上重點大學,人生軌跡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畢業若干年還仍是個小職員。如若把這兩類人放在一起做比較,這對後者太不公平。無論橫向比還是縱向比,都需要條件相當才行。後者與自己比,就是典型的勵志人物。

二、成長環境太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積極上進的人在一起有多麼重要,在人生成長期間尤為突出。到底是進重點學校還是進普通學校好呢?

也許我們會記住重點學校重點班幾個成績墊底的學生最後考上了什麼大學,以及普通學校成績最好的學生最後考上什麼大學。這也就是所謂的光環效應,“愛屋及鳥”、“一俊遮百醜”都是光環效應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根據高考統計數據,我們不難發現,那些踩著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進重點班的,經過三年的努力有70%及以上考上重點大學;而那些在重點高中錄取線上下浮動的進入普通班,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僅佔45%及以下,這就是進重點班與不進重點班的區別所在。

環境可以改變人,環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就像我們崇拜的喬布斯——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一度被稱為神一樣存在的“蘋果教父”,他從小就生活在美國“硅谷“附近,鄰居都是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迷戀電子學。起點和出身不同,我們常人無法去跟他作比較,因為他成功具有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和優勢。換句話說,如果喬布斯不是被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收養,而是生活在原生家庭裡,他將成為路人甲乙丙丁的可能性很大。

隨著經濟水平日益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重點學校重點班一位難求,若有這麼好的機會眷顧,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能上重點學校決不上普通學校,能上重點班決不在普通班徘徊。因為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重點學校的教育環境、學習環境、師資力量,以及配置的教育資源等都會明顯優越於普通學校,在最好的老師教育下,與優秀的同學朝夕相伴,在這樣的環境裡同等的努力遠比在普通班裡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