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小學、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

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痴呆化》,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症!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小學、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

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痴呆化》,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症!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孩子們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所表現出來的專注,並不是真正的專注力,而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專注,單方面的吸取電子產品給予的信息,不需要自己太多的思考。

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被動的專注,孩子們的主動專注力就很難運作了,在玩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會變得對外部世界的變化不再敏感;而且一旦離開了電子產品,其他事情會變得更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孩子成迷手機,父母可以強行禁止嗎?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

軟弱派的父母很無奈:“孩子一哭鬧、胡攪蠻纏,就開始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了。”

強硬派的父母也很無奈:“將手機沒收藏起來,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打罵也沒用,還學會撒謊騙我,偷偷借同學手機玩,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小學、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

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痴呆化》,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症!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孩子們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所表現出來的專注,並不是真正的專注力,而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專注,單方面的吸取電子產品給予的信息,不需要自己太多的思考。

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被動的專注,孩子們的主動專注力就很難運作了,在玩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會變得對外部世界的變化不再敏感;而且一旦離開了電子產品,其他事情會變得更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孩子成迷手機,父母可以強行禁止嗎?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

軟弱派的父母很無奈:“孩子一哭鬧、胡攪蠻纏,就開始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了。”

強硬派的父母也很無奈:“將手機沒收藏起來,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打罵也沒用,還學會撒謊騙我,偷偷借同學手機玩,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聽之任之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助長孩子的為所欲為,還會讓孩子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而強行禁止的做法代價也很大,一方面會被孩子怨恨,另一方面監督成本高,因為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也很難做到。可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簡單來說,父母不是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小學、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

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痴呆化》,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症!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孩子們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所表現出來的專注,並不是真正的專注力,而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專注,單方面的吸取電子產品給予的信息,不需要自己太多的思考。

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被動的專注,孩子們的主動專注力就很難運作了,在玩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會變得對外部世界的變化不再敏感;而且一旦離開了電子產品,其他事情會變得更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孩子成迷手機,父母可以強行禁止嗎?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

軟弱派的父母很無奈:“孩子一哭鬧、胡攪蠻纏,就開始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了。”

強硬派的父母也很無奈:“將手機沒收藏起來,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打罵也沒用,還學會撒謊騙我,偷偷借同學手機玩,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聽之任之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助長孩子的為所欲為,還會讓孩子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而強行禁止的做法代價也很大,一方面會被孩子怨恨,另一方面監督成本高,因為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也很難做到。可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簡單來說,父母不是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跟孩子“約法三章”:玩手機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

“約法三章”的好處: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與父母強加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約法三章”的4個注意點

1、目標清晰,便於測量

錯誤做法:“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

正確做法:“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孩子更容易操作。

2、少說“不”,多說“可以”

錯誤做法:“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

正確做法:“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就可以去看一場電影”

要清楚的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孩子朝積極的方向努力,完成的可能性就更大。

3、遵守約定,獎罰分明

錯誤做法:說完就忘,不按約定執行

正確做法: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耐心溝通,尊重孩子意見

錯誤做法: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正確做法: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才會更願意對自己的話負責。

"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樂樂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樂樂媽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淨。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也不吵不鬧了,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吃飯的時候要玩,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脾氣。。。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讓人憂心!

不止是樂樂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新出臺的法律規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小學、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

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痴呆化》,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痴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痴呆症!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孩子們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所表現出來的專注,並不是真正的專注力,而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專注,單方面的吸取電子產品給予的信息,不需要自己太多的思考。

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被動的專注,孩子們的主動專注力就很難運作了,在玩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會變得對外部世界的變化不再敏感;而且一旦離開了電子產品,其他事情會變得更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孩子成迷手機,父母可以強行禁止嗎?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

軟弱派的父母很無奈:“孩子一哭鬧、胡攪蠻纏,就開始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了。”

強硬派的父母也很無奈:“將手機沒收藏起來,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打罵也沒用,還學會撒謊騙我,偷偷借同學手機玩,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聽之任之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助長孩子的為所欲為,還會讓孩子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而強行禁止的做法代價也很大,一方面會被孩子怨恨,另一方面監督成本高,因為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也很難做到。可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簡單來說,父母不是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跟孩子“約法三章”:玩手機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

“約法三章”的好處: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與父母強加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約法三章”的4個注意點

1、目標清晰,便於測量

錯誤做法:“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

正確做法:“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孩子更容易操作。

2、少說“不”,多說“可以”

錯誤做法:“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

正確做法:“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就可以去看一場電影”

要清楚的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孩子朝積極的方向努力,完成的可能性就更大。

3、遵守約定,獎罰分明

錯誤做法:說完就忘,不按約定執行

正確做法: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耐心溝通,尊重孩子意見

錯誤做法: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正確做法: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才會更願意對自己的話負責。

孩子沉迷手機,該怎麼辦?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單方面的命令、禁止無法取得真正的成效,在限制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也是一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