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負現金流與濱江未競的千億夢

解局 | 負現金流與濱江未競的千億夢

觀點地產網 監管層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關注依然持續,繼新城、泰禾、金科、雲南城投之後,濱江集團也在6月21日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問詢。一個星期後的6月28日,這家浙系房企如約給出了回覆。

相較於新城、泰禾收到的十多條犀利問題,濱江的這份問詢函顯然溫和得多,問題只有六條,涉及營收、利潤、現金流量淨額、項目權益以及存貨週轉率等企業詳細經營狀況。

儘管是一家上市公司,但近年來濱江作風保守,固守杭州一隅之地,外界對這家房企的關注並不多。深交所的這封問詢函以及濱江長達22頁的回覆,則讓市場有了更為聚焦的關注視野。

交易所的問詢函向來以數據分析見長,濱江的這封也不例外。一方面,深交所指出,2018年濱江實現營收增長,但淨利潤卻出現下滑;另一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額為負。

對於增收不增利,濱江的解釋是,房地產開發業務出現增長,但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度增加及投資收益大幅度下降,而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負數則是因為積極擴充土地儲備。

這幾乎是過去一年,這家浙系房企的發展縮影。濱江曾提出要在2018年內實現千億目標,與之相配的是逐漸頻繁的資本手段以及土地市場時常出現的身影。

負現金流

觀點地產新媒體查詢,2018年,濱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11.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3%其中通過項目交付結轉實現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202.71億元,較上年增長54.79%,佔營業收入總額的96%;開發業務毛利率33.85%,較同比上漲5.14%。濱江解釋稱,這是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

但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的變動和項目淨利潤中少數股東損益比例的上升,讓濱江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同比下降28.89%,至12.17億元。

具體而言,濱江銷售費用比上年同期增加1.53 億元,系進入預售階段的樓盤增多,人力成本及宣傳成本增加;資產減值損失較上期增加6.87億元,投資收益較上期減少6.87億元。

更受關注的是,2018年濱江財務費用為6.57億元,較上期增加4.4 億元,其中為債券利息及承銷費較上期增加2.40 億元,以及對合作方股東及銀行借款的利息支出較上期增加1.20億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過往的濱江以穩健至上,槓桿率多年來保持較低的水平,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7%和72.84%。

進入2018年,濱江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頻頻,包括但不限於註冊發行不超過65億短期融資券,發行30億公司債,發行規模不超4.66億的商業物業抵押貸款ABS。

截至2018年末,該公司負債總額682.38億元,總資產875.52億元,資產負債率微升至77.94%;

有息負債261.29億元,貨幣資金減少23.9億至71.9億元,有息負債佔該公司淨資產的比率為1.35,淨負債率上升至98.06%。

融資增加,利息支出吞噬利潤的同時,在熱衷合作的杭州市場上,濱江旗下大量項目佔比低於50%權益,導致少數股東損益增加,也是造成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出現下降的一大因素。

數據顯示,2017年,濱江少數股東損益為5.99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變為19.35億元,遠大於淨利潤。深交所指出,2018年濱江主要竣工項目的權益比例大部分在30%左右。

與此同時,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2018年濱江新增土地儲備項目26個,新增土地面積176.9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01.38%,土地款總額496.43億元,全部均為合作開發模式,最高權益佔比為70%,最低僅為10%。

不斷加大的合作力度,體現了這家浙系房企近年來對規模的訴求,但會否造成銷售增長的同時營收、乃至淨利潤實現下滑,這也是未來濱江需要考量的問題。眼下的情況是,隨著土儲的增大,濱江的淨現金流已經出現了大幅下跌。

2018年,濱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39.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06.44%,濱江解釋稱,這是由於新取得的土地處於開發的初步階段,還未達到預售條件而造成的階段性現象。

濱江進一步表示,從2019年一季度的情況可以看到,該公司部分新開發的項目開始預售,資金大量回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已為正數。預計隨著更多樓盤達到預售階段,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會持續增加。

千億未競

融資與擴儲,種種跡象顯示,濱江正在規模賽道上奔跑。但回望過往,在戚金興的掌舵下,保守與穩健向來是這家房企的標籤。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戚金興1962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屬虎,生性豪爽,說起話來就像個山東人。也許是身上曾帶著國企的印記,這位企業領導人反而表露出穩健得近乎保守的一面。濱江集團成立二十餘年,始終固守在杭州。

戚金興的職業生涯以建築業為起點,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他還是一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1992年,杭州市江乾區政府出資成立杭州濱江房屋建設開發公司,剛過而立之年的戚金興被推舉為董事長,拿著借來的8萬元充當公司啟動資金。

4年後,濱江集團正式成立,2006年,濱江完成國企改制和股權轉讓,隨著國有股份全部退出,戚金興成為這家房企的實際控制人。兩年後,濱江集團登陸資本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上市不僅為濱江打通了融資通道,也加速了規模擴張。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2010年濱江實現銷售116億元,日後成為老大哥的綠城在當時也才為108億元,發軔於溫州的中樑僅為50億。來自諸暨的祥生,直到2015年才首破百億。

然而,在百億到千億的跨越上,最先出發的濱江卻始終未能到達終點。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2018年,濱江實現銷售額850.1億元,同比增加38.23%,與年初提出的1000億元目標相比,還有150億元的差距。

這一年,曾經被濱江拋在身後的浙系同行們不少都已跨過千億,綠城銷售1564億元,同比增長6.9%;中樑被稱為黑馬,實現銷售1150億元;就連祥生,也有了1070億元的銷售額。

都說房地產黃金十年,人人彎腰就能拾到黃金,但在這一個講究週期,容易受政策影響的行業裡,風險有時候來得猝不及防,對於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濱江更是如此。

最為明顯是在2014年,前一年還火熱的杭州樓市在這一年裡迎來調控,為了保證現金迴流,在低迷的市場裡,重倉杭州的濱江不得開始大幅降價,“保本、微虧、微賺都不是主要的,關鍵是銷得出去。”

戚金興後來回憶,2014年對濱江是一次最為嚴峻的考驗。之後的2015年裡,他一改過去的做法,決心走出杭州,制定了“以深圳為主戰場,上海為次戰場,杭州為根據地”的擴張戰略。

但對外擴展並不成功,2017年,在深滬進展不順的濱江又將發展重心放到了杭州,數據顯示,2017年濱江實現營收173.74億元,其中杭州佔比93.23%,而2016年,杭州佔比僅為77.83%。2018年,深圳的項目陷入了訴訟糾紛,同年還計提了7.23億壞賬準備,上海的濱江公園壹號受調控影響仍有積壓。

在濱江集團2018年211.15億營收中,杭州佔比高達90.83%。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它憑藉300多億元的銷售,成功擠下萬科,成為杭州區域銷冠,這一成績延續至2019年上半年。

不過,重倉杭州的風險依然存在。2018年年初濱江定下了1000億元的銷售目標,但受市場環境影響,在手持2400億貨值的情況下,這一目標依然並沒有完成。

進入2019年,濱江還在為它的千億夢想奔跑。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