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戈壁為莫高窟壁畫造像

李東方 女,漢族,1956年3月出生,群眾,東方寶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監。是2019年中宣部“時代楷模”北京榜樣優秀群體成員。

"紮根戈壁為莫高窟壁畫造像

李東方 女,漢族,1956年3月出生,群眾,東方寶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監。是2019年中宣部“時代楷模”北京榜樣優秀群體成員。

紮根戈壁為莫高窟壁畫造像

李東方年輕時在敦煌洞窟中工作照(上圖)。2014年敦煌研究院院長樊景詩在莫高窟為李東方(左)捐贈答謝致辭(下圖)。

本版圖片/北京市委宣傳部

李東方20多年戈壁生活,耗盡青春和積蓄;以珂羅版技術,完成對九個洞窟及壁畫局部的精心複製

李東方紮根戈壁20多年,以珂羅版技術複製敦煌莫高窟壁畫,耗盡青春年華和全部積蓄完成九個洞窟壁畫局部複製,為後人留下珍貴文化財富,是戈壁灘上的“國寶造像者”。

2015年,李東方以精湛的珂羅版技術,依託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三希帖》原件,複製並製作90套《三希帖》展品,合璧出版發行《三希帖》,完成了兩岸華人百年夙願,也見證了兩岸人民牢不可破的文化紐帶。

自1984年始李東方紮根戈壁,以珂羅版技術複製國家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二十餘年的時間裡,她耗盡全部積蓄完成了九個精選洞窟壁畫局部的精心複製,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財富。

依託珂羅版技藝,她還實現了讓《三希帖》、《明解增和千家詩》、《富春山居圖》等國寶兩岸合璧展覽的夙願。歷經數十年的努力,李東方獲2016年全球華人影響力人物“文物保護終身貢獻獎”,2015年-2017年參賽作品連續兩屆獲中華印製大獎“畢昇獎”唯一藝術品“金獎”。延續國寶生命的非遺技藝正在李東方這代人的努力下走向輝煌。

主動請纓赴敦煌莫高窟複製壁畫

1973年,在病榻上的周恩來總理批覆了一項工作,他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恢復珂羅版技術。”珂羅版技術是由德國人阿爾倍脫於1869年發明,在清朝光緒年間傳入我國,印刷特點是逼真傳神,甚至連書畫作者本人都無法準確分辨。這項技術對於文物的複製保留和文化傳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83年,日本畫家平山鬱夫訪問中國,參觀敦煌莫高窟後,提出以日本的方式複製敦煌壁畫。消息見諸報刊後,這讓當時還在國家文物局從事珂羅版臨制文物工作的李東方熱血沸騰,“我們中國人自己可以複製!”二十多歲的李東方主動請纓,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車,於1984年7月30日到達敦煌莫高窟。這段延續國寶生命的傳奇故事,就此開始。

珂羅版技術並非依靠高精尖的設備,而是需要擁有高超技藝和豐富經驗的藝術工藝人才。當李東方第一次走進敦煌,親眼看到這些堪稱中華文化瑰寶的絢麗壁畫時,巨大的責任和壓力曾讓年輕的她痛哭不已。珂羅版技術臨制文物需要“照相”、“修版”、“晒版”、“印刷”四個步驟,在“照相”之前,則需要分析作品顏色的色調、層次、下筆先後順序等諸多內容,這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技藝。根據前期分析進行分色製版,往往一種顏色就需要一張版,複製一幅畫有時需要數十塊版疊加才能完成。“每一塊版都需要獨立修版,版和版疊加時不能有一根頭髮絲的差錯,否則前功盡棄。敦煌壁畫穿越歷史滄桑,很多鏽跡和斑駁也要如實複製下來。”珂羅版沉重的設備容易造成敦煌莫高窟的損壞,為此,李東方根據珂羅版的技術原理,利用簡單的材料,設計製作了專為莫高窟使用的珂羅版土相機。

完成一次複製需要多長時間?以敦煌112洞窟《反彈琵琶》的複製為例,李東方和他的同事們經歷了八個月的反覆努力,才最終完成。1996年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特別為李東方在敦煌莫高窟臨制的珂羅版壁畫題詞評定:珂羅版敦煌壁畫“形象準確、色彩豐厚,表現了人物精神,體現了壁畫特色,是成功的。”歷經數十年的努力,李東方榮獲2016年全球華人影響力人物“文物保護終身貢獻獎”;2015年-2017年參賽作品連續兩屆榮獲中華印製大獎“畢昇獎”唯一藝術品“金獎”。

二十多年耗盡自己67萬元積蓄

從國家文物局離職後,李東方還提出申請,以一己之力開展敦煌壁畫的複製工作。至2008年,李東方對敦煌莫高窟九個特別精選的洞窟及壁畫局部進行了精心複製。複製的敦煌壁畫作為文物資料永久留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財富。

二十多年的戈壁生活,耗盡了李東方的青春年華。每年花費半年時間堅守在戈壁灘,飲食營養無法保障,最勞累的時候,曾讓她出現短暫失明的症狀。餘下半年時光,李東方回到北京尋找其他工作,籌措資金開展接下來的複製工作。往返於敦煌和北京,二十多年的風雨兼程,李東方耗盡了自己的全部積蓄,整整67萬元。國家文物局得知此事後,撥款10萬元獎勵李東方,她又將這筆錢一分不剩地投入到壁畫複製中。“我用這筆錢挑戰了003窟千手千眼觀音圖的臨制工作。”珂羅版的最大尺寸為“50×60”釐米,千手千眼觀音圖繪製在大約4平方米的牆壁上,遠遠大於這個尺寸,在進行84張珂羅版底片的分色製版後,還要進行更為複雜的拼接,工作難度成倍增加。12個月後,這件稀世國寶終於從牆壁上“移動”下來,被世人矚目。

把芳華奉獻給了敦煌,李東方沒有收穫愛情,沒有養育子女,而是“散盡家財”,至今仍住著30平方米的小房子,仍然堅持每天上班往返60多公里把餘熱貢獻給了珂羅版文物保護複製工作。1998年曾有日本畫商出1700萬高價購買李東方複製的5種敦煌壁畫,被她拒絕了,“這些都是國家文物,不是斂財的工具。”

複製並製作了90套《三希帖》展品

李東方作為大國工匠,她守護著民族文化,構築民族統一的文化紐帶。

因歷史原因,中國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三希帖》兩岸分離。所謂《三希帖》即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2015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90週年之際,李東方以精湛的珂羅版技術,依託兩岸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三希帖》原件,複製並製作了90套《三希帖》展品。合璧出版發行《三希帖》,完成了兩岸華人百年夙願,也見證了兩岸人民牢不可破的文化紐帶,表達了兩岸人民盼望和平統一的美好心願。

更多的文化紐帶,在李東方的努力下,實現了聯結。我國古典書籍“三百千千”中的最後一本“千家詩”,最著名的藏本是有“皇帝教科書”之稱的《明解增和千家詩》,該古籍的上下冊分別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圖書館收藏。在李東方的努力下,終於實現了兩岸合併製作出版發行。為此,李東方於2017年榮獲首屆兩岸四地畢昇獎暨第六屆中華印製大獎“傑出人物”。

在自己有生之年,要將這門獨有的技藝傳承下去,要用這門技藝,將祖國流失海外的國寶書畫儘可能多地帶回家,留給後人! ——李東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