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虛、體溼、體寒、體熱的區別,教你快速判斷'

便祕 中醫 睡眠 茯苓 黨蔘 花旗參 黃芪 叮噹快藥 2019-09-06
"

“有諸內,必形諸外”,中醫診斷疾病,一般是通過觀察身體的外在表現,辨別出人體的寒、熱、溼、虛狀態,再根據體質對症用藥。

"

“有諸內,必形諸外”,中醫診斷疾病,一般是通過觀察身體的外在表現,辨別出人體的寒、熱、溼、虛狀態,再根據體質對症用藥。

體虛、體溼、體寒、體熱的區別,教你快速判斷

體虛

一般而言,體虛可分為四種:血虛、氣虛、陽虛、陰虛。不同的虛證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1、血虛體質

特徵:通常見於血液不足,身體機能減弱,容易頭暈眼花,皮膚乾燥,指甲、面色蒼白,手足麻木或抽筋,脣色淡,也因血虛常致同時氣虛,出現疲倦情況。這種體質最常見於年輕女性。

2、陽虛體質

特徵:有氣虛情況加上怕冷的症狀,較易畏寒,常出現手腳冰冷,尤其氣溫低時,甚至出現指甲、手指發紫情況。

3、氣虛體質

特徵:疲倦乏力,氣短懶言,容易出汗或感冒,頭昏沒有精神,脈象細弱無力。

常用調養藥材:黃耆、西洋參、茯苓、黨蔘等。

4、陰虛體質

特徵:主要指津液的不足,血虛其實也是陰虛的一種,不過陰虛常伴有一些熱象,如口乾舌燥,身體有潮熱或面部潮紅,最常見於接近更年期的女性。

體溼

特徵: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

注意:應對溼邪,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

體寒

特徵:如果有冷、白、稀、潤、靜這些特點,就可以初步判斷為寒證。即怕冷,手腳冰涼;面色、口脣、舌色蒼白;鼻涕、痰、大便稀;口不幹;喜靜不喜動。

1、輕度體寒:

  • 怕冷,手腳冰涼;
  • 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 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 面色暗淡,無血色;
  • 易疲勞,關節部位易痠痛;
  • 睡眠質量差,睡眠淺。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2、中度體寒:

  • 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 容易便祕,經常覺得肚子漲;
  • 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
  • 皮膚乾燥易乾裂;
  • 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 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症狀。

3、重度體寒:

  • 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 下半身水腫嚴重;
  • 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
  • 起床時手腳發麻;
  • 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 經常感到胃脹氣。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症狀。

體熱

特徵:體熱的人通常表現為5個特點:熱、紅(黃)、稠、幹、動。即表現為人本身沒有體溫升高,但總覺得很熱、很煩,人容易著急;面紅、眼睛紅或者舌頭、口脣紅,分泌物、排洩物是黃色、黏稠的;口渴、大便幹、小便比較少等;喜動不喜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