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4日訊 據金鷹955電臺消息 引起關注的“某女士購奔馳車消費糾紛”一事有了新進展!

今天(4月14日)上午

西安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官方微博

@西安發佈

迴應“女子購奔馳車消費糾紛”事件

稱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利之星”立案調查

責成儘快退車退款

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微博全文如下

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事件回顧:

3月22日

車主前往西安利之星奔馳4S店付款提車,工作人員說暫時不能提車,要做新車檢測(PDI)

3月27日

車輛從4S店開出10公里後,機油故障燈亮起。工作人員表示屬正常現象,建議車主現將車開回家,28日開回店裡再做鑑定。

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3月28日

當天下午被告知車輛發動機漏油,之後車主要求店方退款或者換車。店方答3天。,同時承諾願意支付一定的精神補償。

4月1日

店方打電話同車主協商:退款比較麻煩,並詢問能不能換車,再給予一定的補償。之後店方承諾3天內,將該問題解決。

4月4日

工作人員打電話給車主稱:如果這個車換過發動機,我們就賣不掉了,所以我們給您換一個發動機,但是會給您一定的補償。並提出對方可在4月8日來提車。

4月8日

車主打電話給店方,詢問情況,被告知繼續等待,還沒有結果。同時根據國家三包,這個車只能換髮動機。

4月11日

4S店的公關部門稱:他們已與當事人私下達成和解

4月12日

車主向媒體反映,至今沒有收到任何奔馳官方或4S店官方的回覆,只有銷售人員在不斷與自己聯繫,自己並沒有與4S店達成和解。同時4S點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車輛在銷售之前存在質量問題。

4月13日

13日凌晨涉事的奔馳轎車已被封存

13日白天,車主與調查組首次見面,並提出8項訴求。目前車主在高新管委會等待相關工作人員前去解決問題。

13日下午,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就“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一事發布聲明。

4月14日

今天,一段車主與奔馳女高管的談話錄音曝光,車主稱購買車輛過程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要求支付給個人一筆“奔馳金融服務費”,且流入個人賬戶,共計15200餘元,未開具發票,“這是欺騙行為”。

4S店向奔馳女車主道歉,女車主現場回覆有理有據

主要文字如下:

1、高管:我沒及時見你是因為出國 車主:我一直找你十幾天,出國也有網。

2、高管:之前您起草了協議,準備在下週一確定。車主:現場不要打官腔,未來準備籤的協議為什麼說成已經達成?

3、車主:奔馳在首付款付了之後,在不知情情況下給我開了奔馳金融,收服務費1.5萬。現場逼著交了才可以辦後續,我是被迫的,問這個收費合理嗎?

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上述錄音中,“疑似女車主”的情緒雖然激動,但表達縝密,邏輯清晰,以碾壓態勢貫穿交涉全程。

女車主與奔馳高管對話錄音曝光:為何要把一個文化人變成潑婦?

新聞鏈接

今年3.15期間,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2018年度消費維權典型案例。4S店“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位列維權榜榜首。

披露內容顯示,汽車銷售公司向100名消費者,收取金融服務費41.74萬元。最終,該公司被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43萬元。

鄭州的王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詳情:

在鄭州之星奔馳4S店花了40萬買了一輛奔馳C260,提車不到24小時,車在行駛中方向盤助力系統突然失效,4S店只換配件。根據“三包”法,王女士可以要求退換車,沒想到卻屢次遭推諉。

女車主:

“新車剛開了不到24小時就要換配件,非常荒唐!修車我不能接受,這麼嚴重的問題,你給我修我也無法相信它的質量!你們要逼我像西安女車主那樣坐在引擎蓋上哭訴才解決啊?”

哎!明明是好好說話

就能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非要逼得人發飆撒潑?

對此,“俠客島”發表評論:能文爭,誰願意武鬥。都是講道理沒人搭理之後,採取的種種過激舉動。目的無非是希望引起輿論關注,形成熱點,倒逼侵權方從速解決。很多時候,也確實達到了這一目的。

有人說,這叫按鬧分配。挺貼切的,挺無奈的,也挺心酸的。維權就是講道理。但很多時候,權益受到侵犯的消費者,由於財力、精力有限,處於弱勢地位,跟店大欺客的對手比起來,人單力薄。說到底,還是一個誰來給消費者撐腰的道理。

@新華網官方微博發表新華銳評指出,“按鬧分配”不應是社會常態,忠厚實誠也不應被欺負。涉事店的態度不僅砸了自己的牌子,還“漏”了自己的良心!相關部門在還原真相的同時,還需秉公嚴處,給公眾一個交代!

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又一起涉嫌店大欺客的案例!扔掉斯文,忍辱泣訴,普通人維權何其難。涉事店的傲慢與推諉,不僅砸企業招牌,也是砸城市品牌。再傾力提升城市形象,也經不起類似事件損耗。監管部門已介入,在還原真相的同時,更需秉公嚴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