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奔馳發展輕型商用車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如今凌特基本取代了早期大多數車型,成為奔馳輕商的領導車型。而在此之前,有大批的車型活躍在全球各地,這些平臺都非常可靠,發展的歷史也很悠久。本文來給大家介紹一輛奔馳T2輕型商用車。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第一代奔馳T2車型

奔馳T2系列誕生於1966年,發展了50多個年頭,期間一共經歷三次大的改款。在國內該車被命名為Vario,中文名是特別硬漢的“威雷”。很多人對這款車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應急通信、新聞轉播車之類的廂式貨車,實際上機場用的也比較多。如今國內活躍較多的是第三代威雷,車齡都不長。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眼前這是一輛第二代T2系列卡車,第二代車型的駕駛室相比一代車型有著較大的改進,也奠定了T2後面的發展方向。駕駛室左右兩側增加了A柱,不再是之前車型上組合式的前擋風玻璃。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前臉採用黑色中網,左右兩側為方形的車燈。保險槓中間下面設置了登車踏板,並沒有安裝霧燈,不過有霧燈的預留槽。由於車輛存世時間較長,中網部分已經碎裂,保險槓多處出現了磕碰的痕跡。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玻璃車燈代表的是真材實料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由於該車之前在機場作為燃油運輸車,所以排氣管和消音設備安裝在前部保險槓的下方,該車沒有像當今多數危險品運輸車一樣安裝防火帽。上個世紀國內大批量進口奔馳T2燃油車,直至現在還有很多在服役。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右側車燈下面的這串SIMON GLOSTER SARO註定該車來頭不小,SIMON GLOSTER SARO公司其實是由多家公司合併而組成的,公司最初的原形是格洛斯特飛機有限公司。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創造了英國空軍歷史的流星系列戰鬥機

格洛斯特飛機有限公司曾經生產過無數知名的戰鬥機,包括非常著名的格洛斯特·流星和格洛斯特·標槍噴氣戰鬥機,但後期更先進的戰鬥機取代了它們,格洛斯特也進行了多次重組。最後該公司變成了SIMON GLOSTER SARO公司,專門生產玻璃纖維油罐車。所以說,這個小銘牌的來頭可不小。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車輛型號為奔馳609D,搭載一臺奔馳OM364直列4缸水冷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沒有渦輪增壓,最大功率為66kW,最大扭矩為266N.m。與其匹配的是奔馳的G2-27-5手動變速箱,變速箱一共有5個擋位,最高擋為直接擋,並且帶有同步器設計。這輛奔馳T2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12公里。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由於車輛服役情況特殊,爆閃燈之類的設備非常齊全。前擋風玻璃上面還粘貼著“前方油車通道 嚴禁堵塞”的字體。比較可惜的是,左右兩側的後視鏡鏡片已經遺失,外殼斷裂慘不忍睹。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奔馳T2系列和大多數的輕型商用車一樣有兩種不同的車型,一種就是比較常見的VAN廂式貨車,還有一種就是國內稱為二類底盤的獨立駕駛室車型。獨立駕駛室車型一般被用於改裝成廂式貨車、平板貨車以及各種特種車。其整備質量為2.6噸,有效載重量可以達到3噸。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底盤為非承載式結構,前橋採用了工字鋼車橋,鑲有穩定杆。採用了兩片簧懸掛+液壓減震筒,橡膠限位器到現在還非常完好的保留著。而國內的輕卡,還沒有幾輛車能夠做到將這些配置全部實裝。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輪圈後期進行了更換,看上去閃閃發亮。該車採用的是盤式制動,輪胎為205/75R16的子午胎,沒有內胎。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後橋板簧區域特寫,採用少片簧懸掛,主板簧兩片副板簧一片。最下面的一片板簧為不等厚度設計,中間承載部位較厚而左右兩端較薄。相比我們常見的多片簧懸掛,此種懸掛的重量更加偏向於少片簧懸掛,但承載能力會比少片簧優秀。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主副簧之間增加了橡膠緩衝墊,重載時防止主簧被壓彎與副簧產生直接接觸。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後橋為分段式結構,左右兩端半軸橋殼與中間的減速器殼採用斷開式設計。中間橋殼後半部分為鑄造式,能夠清晰的看到奔馳的LOGO。後橋穩定桿直徑很大,且長度較短。液壓減震筒以60°的佈置形式,一端固定在車橋上,另一端固定在橫樑的中間。其實這種佈局形式相當科學,因為整體車橋上下浮動的時候是軸向上下波動。

此外,底盤的佈線也非常規整,制動管路等線路全部設計了獨立的穿線孔,線束也非常規整的捆紮固定在零部件上面。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但從運載方面來看,奔馳T2的設計並不是特別優秀。後輪的高度高於車架,這個區域的車架也隨著車輪採用凸起式設計,對於上裝的安裝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要安裝副樑,需要在凸出部位的前後加裝額外的鋪墊,才能夠將副樑安裝在車架平面上。這種設計結合車架中間的管式橫樑,能夠提高底盤的抗扭程度,但是製造工藝和成本都提高比較多,且實用性較低,所以國內普及率非常低。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原廠上裝已經拆卸,後期改裝了一個房車上裝。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油箱鑲嵌在右側縱梁,為給上裝提供更多的安裝位置,加油口採用延伸設計,油箱上也噴塗了防鏽漆。

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時至今日,第三代奔馳T2系列“威霆”的技術仍然超出大多數國產同級別車型,而且依舊活躍於政府部門和各大機場。筆者查詢了一下資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車的售價為13360英鎊,相比當時的國產汽車可以說是天價了。不得不說30年前的卡車在細節方面的設計相比當今國產輕卡要優秀不少,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使得該系車型能夠發展半個世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