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留下證據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至於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這幾百年間,這幅《五牛圖》是怎麼傳到宋徽宗手裡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宋徽宗非常喜歡這幅畫,可是幾年之後,靖康元年了。金兵大舉進攻,太原,真定失守。過了不久,金兵渡過黃河兵鋒指汴梁。這會兒的皇帝是宋欽宗了,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張抵抗金兵,紛紛要求投降金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要宣佈投降金國,這北宋的君臣們認為投降了就可以換來和平,無非是納地稱臣,割地賠款,還照樣過他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沒有想到,金兵接受大宋投降之後,不但佔領了汴梁,橫掃淮北地區,又成立了一個淮北政府,北宋滅亡了。第二年,金兵押著徽宗,欽宗,皇子,宮女,嬪妃等等幾百人和所有的財產收藏寶物,運回了金國。《五牛圖》不知去向了。

靖康二年,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改元建炎,重新恢復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太弱小了,一直在逃亡,奔命中。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就開始進攻了,三路大軍南下。趙構就跑到了揚州,接著又跑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翻過年,這金兵分四路跨過長江,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皇帝又跑到了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金兵的兵鋒已經到了福建了,這個時候南方各地軍民紛紛起來抗金,這才把金兵的腳步攔住,最後逼著金兵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和金國就對峙,南宋終於在臨安站住腳了。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留下證據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至於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這幾百年間,這幅《五牛圖》是怎麼傳到宋徽宗手裡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宋徽宗非常喜歡這幅畫,可是幾年之後,靖康元年了。金兵大舉進攻,太原,真定失守。過了不久,金兵渡過黃河兵鋒指汴梁。這會兒的皇帝是宋欽宗了,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張抵抗金兵,紛紛要求投降金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要宣佈投降金國,這北宋的君臣們認為投降了就可以換來和平,無非是納地稱臣,割地賠款,還照樣過他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沒有想到,金兵接受大宋投降之後,不但佔領了汴梁,橫掃淮北地區,又成立了一個淮北政府,北宋滅亡了。第二年,金兵押著徽宗,欽宗,皇子,宮女,嬪妃等等幾百人和所有的財產收藏寶物,運回了金國。《五牛圖》不知去向了。

靖康二年,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改元建炎,重新恢復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太弱小了,一直在逃亡,奔命中。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就開始進攻了,三路大軍南下。趙構就跑到了揚州,接著又跑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翻過年,這金兵分四路跨過長江,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皇帝又跑到了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金兵的兵鋒已經到了福建了,這個時候南方各地軍民紛紛起來抗金,這才把金兵的腳步攔住,最後逼著金兵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和金國就對峙,南宋終於在臨安站住腳了。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在這一段動盪逃亡的過程中,在《五牛圖》的印章中,我們發現了皇帝趙構的印記,也就是說《五牛圖》讓趙構收藏了。宋徽宗如此喜歡的珍寶如何落到了康王趙構手裡,這就無法追溯了。不過可以說明一點,同樣喜歡書畫的趙構,即使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帶著這個《五牛圖》,從此五牛圖就被南宋的皇宮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守臨安的守將不戰而降。蒙古統帥伯顏派人進京安撫百姓,封閉庫府,就把所有的珍藏,圖籍,財寶運到了他們的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五牛圖》也就跟著到了北京。後來經過輾轉被元代的書畫藝術家趙孟頫所收藏,從此《五牛圖》開始流入民間。明代的時候,《五牛圖》被收藏家項元汴收藏。經過明末清初的動盪,《五牛圖》就不知道去哪了。直到乾隆年間,皇帝下令收藏墨寶,《五牛圖》被清宮內府所收藏,作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收藏之一。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量國寶流失。這些侵略者要麼就把國寶運到他們國內,要麼就在我們國內轉手拍賣。在這場劫難之中,《五牛圖》劫難之中下落不明。

當人們對《五牛圖》已經漸漸淡忘的時候,到了上個世紀,就是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有一天,香港的一個企業家叫吳蘅蓀,他在府上舉行家宴,酒酣耳熱之後,高興了就把他的收藏拿出來向各位賓客們炫耀。當他打開一幅圖的時候,有人驚呼道,這不是唐代的《五牛圖》嗎?有人不客氣地問:“吳老闆,這幅畫聽說被八國聯軍盜走了,怎麼會在你手裡呢?”吳老闆解釋說:“我當年在倫敦匯豐銀行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在倫敦拍賣行見到了這幅《五牛圖》,我就用最高的價格拍賣得手。”經過激烈的拍賣競爭,他為了讓國寶迴歸祖國把它買下了。眾位賓客為吳老闆的愛國情懷鼓掌。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留下證據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至於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這幾百年間,這幅《五牛圖》是怎麼傳到宋徽宗手裡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宋徽宗非常喜歡這幅畫,可是幾年之後,靖康元年了。金兵大舉進攻,太原,真定失守。過了不久,金兵渡過黃河兵鋒指汴梁。這會兒的皇帝是宋欽宗了,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張抵抗金兵,紛紛要求投降金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要宣佈投降金國,這北宋的君臣們認為投降了就可以換來和平,無非是納地稱臣,割地賠款,還照樣過他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沒有想到,金兵接受大宋投降之後,不但佔領了汴梁,橫掃淮北地區,又成立了一個淮北政府,北宋滅亡了。第二年,金兵押著徽宗,欽宗,皇子,宮女,嬪妃等等幾百人和所有的財產收藏寶物,運回了金國。《五牛圖》不知去向了。

靖康二年,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改元建炎,重新恢復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太弱小了,一直在逃亡,奔命中。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就開始進攻了,三路大軍南下。趙構就跑到了揚州,接著又跑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翻過年,這金兵分四路跨過長江,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皇帝又跑到了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金兵的兵鋒已經到了福建了,這個時候南方各地軍民紛紛起來抗金,這才把金兵的腳步攔住,最後逼著金兵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和金國就對峙,南宋終於在臨安站住腳了。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在這一段動盪逃亡的過程中,在《五牛圖》的印章中,我們發現了皇帝趙構的印記,也就是說《五牛圖》讓趙構收藏了。宋徽宗如此喜歡的珍寶如何落到了康王趙構手裡,這就無法追溯了。不過可以說明一點,同樣喜歡書畫的趙構,即使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帶著這個《五牛圖》,從此五牛圖就被南宋的皇宮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守臨安的守將不戰而降。蒙古統帥伯顏派人進京安撫百姓,封閉庫府,就把所有的珍藏,圖籍,財寶運到了他們的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五牛圖》也就跟著到了北京。後來經過輾轉被元代的書畫藝術家趙孟頫所收藏,從此《五牛圖》開始流入民間。明代的時候,《五牛圖》被收藏家項元汴收藏。經過明末清初的動盪,《五牛圖》就不知道去哪了。直到乾隆年間,皇帝下令收藏墨寶,《五牛圖》被清宮內府所收藏,作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收藏之一。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量國寶流失。這些侵略者要麼就把國寶運到他們國內,要麼就在我們國內轉手拍賣。在這場劫難之中,《五牛圖》劫難之中下落不明。

當人們對《五牛圖》已經漸漸淡忘的時候,到了上個世紀,就是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有一天,香港的一個企業家叫吳蘅蓀,他在府上舉行家宴,酒酣耳熱之後,高興了就把他的收藏拿出來向各位賓客們炫耀。當他打開一幅圖的時候,有人驚呼道,這不是唐代的《五牛圖》嗎?有人不客氣地問:“吳老闆,這幅畫聽說被八國聯軍盜走了,怎麼會在你手裡呢?”吳老闆解釋說:“我當年在倫敦匯豐銀行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在倫敦拍賣行見到了這幅《五牛圖》,我就用最高的價格拍賣得手。”經過激烈的拍賣競爭,他為了讓國寶迴歸祖國把它買下了。眾位賓客為吳老闆的愛國情懷鼓掌。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可是不久吳氏家族企業瀕臨破產,無奈之下,吳蘅蓀想將這個《五牛圖》拍賣,以救他的企業。消息傳出之後,人們憂心忡忡,人們知道,一旦財大氣粗的外國收藏家出手,這《五牛圖》會再度流失海外,就在這緊要關頭,一位愛國人士就給周總理寫了信,懇請新中國政府能夠出資收藏這份國寶,以避免國寶流失海外。文化部接到總理的指示之後,立刻派專家趕赴香港,到了香港之後馬上找吳蘅蓀聯繫,對國寶進行了鑑定,認定這個《五牛圖》是韓滉的真跡。然後就找吳蘅蓀協商,最後以六萬港幣成交,收購了這幅《五牛圖》。

經歷無數磨難,《五牛圖》終於重歸故里,然而就在這幅傳世畫作的命運似乎就要畫上一個完美句號的時候,一場關於《五牛圖》是否是真跡的爭議又展開,很多人都對這幅畫的真偽問題提出了種種困惑和疑慮,那麼我國斥巨資購入的這幅《五牛圖》究竟是不是韓滉的真跡呢?

當《五牛圖》運回北京之後,就交給了故宮博物院收藏。《五牛圖》剛剛到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雖然是稀世珍寶,可是說實話已經是殘破不堪,模糊不清,上面有幾百個蟲洞,所以博物院領導決定修復國寶,任務交給了國寶修復大師孫承枝老先生。孫師傅技藝精湛,先是把一千多年的塵垢沖洗乾淨,然後對蟲洞進行了修補,對脫落的色彩進行了填補,最後按原來的格式進行了裝裱。經過幾年的努力,孫老先生終於使這個國寶煥然一新,恢復了它原來的容貌。可是從此之後,這個國寶就深藏在宮中人不知了,很少出來展示。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留下證據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至於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這幾百年間,這幅《五牛圖》是怎麼傳到宋徽宗手裡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宋徽宗非常喜歡這幅畫,可是幾年之後,靖康元年了。金兵大舉進攻,太原,真定失守。過了不久,金兵渡過黃河兵鋒指汴梁。這會兒的皇帝是宋欽宗了,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張抵抗金兵,紛紛要求投降金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要宣佈投降金國,這北宋的君臣們認為投降了就可以換來和平,無非是納地稱臣,割地賠款,還照樣過他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沒有想到,金兵接受大宋投降之後,不但佔領了汴梁,橫掃淮北地區,又成立了一個淮北政府,北宋滅亡了。第二年,金兵押著徽宗,欽宗,皇子,宮女,嬪妃等等幾百人和所有的財產收藏寶物,運回了金國。《五牛圖》不知去向了。

靖康二年,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改元建炎,重新恢復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太弱小了,一直在逃亡,奔命中。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就開始進攻了,三路大軍南下。趙構就跑到了揚州,接著又跑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翻過年,這金兵分四路跨過長江,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皇帝又跑到了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金兵的兵鋒已經到了福建了,這個時候南方各地軍民紛紛起來抗金,這才把金兵的腳步攔住,最後逼著金兵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和金國就對峙,南宋終於在臨安站住腳了。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在這一段動盪逃亡的過程中,在《五牛圖》的印章中,我們發現了皇帝趙構的印記,也就是說《五牛圖》讓趙構收藏了。宋徽宗如此喜歡的珍寶如何落到了康王趙構手裡,這就無法追溯了。不過可以說明一點,同樣喜歡書畫的趙構,即使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帶著這個《五牛圖》,從此五牛圖就被南宋的皇宮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守臨安的守將不戰而降。蒙古統帥伯顏派人進京安撫百姓,封閉庫府,就把所有的珍藏,圖籍,財寶運到了他們的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五牛圖》也就跟著到了北京。後來經過輾轉被元代的書畫藝術家趙孟頫所收藏,從此《五牛圖》開始流入民間。明代的時候,《五牛圖》被收藏家項元汴收藏。經過明末清初的動盪,《五牛圖》就不知道去哪了。直到乾隆年間,皇帝下令收藏墨寶,《五牛圖》被清宮內府所收藏,作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收藏之一。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量國寶流失。這些侵略者要麼就把國寶運到他們國內,要麼就在我們國內轉手拍賣。在這場劫難之中,《五牛圖》劫難之中下落不明。

當人們對《五牛圖》已經漸漸淡忘的時候,到了上個世紀,就是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有一天,香港的一個企業家叫吳蘅蓀,他在府上舉行家宴,酒酣耳熱之後,高興了就把他的收藏拿出來向各位賓客們炫耀。當他打開一幅圖的時候,有人驚呼道,這不是唐代的《五牛圖》嗎?有人不客氣地問:“吳老闆,這幅畫聽說被八國聯軍盜走了,怎麼會在你手裡呢?”吳老闆解釋說:“我當年在倫敦匯豐銀行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在倫敦拍賣行見到了這幅《五牛圖》,我就用最高的價格拍賣得手。”經過激烈的拍賣競爭,他為了讓國寶迴歸祖國把它買下了。眾位賓客為吳老闆的愛國情懷鼓掌。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可是不久吳氏家族企業瀕臨破產,無奈之下,吳蘅蓀想將這個《五牛圖》拍賣,以救他的企業。消息傳出之後,人們憂心忡忡,人們知道,一旦財大氣粗的外國收藏家出手,這《五牛圖》會再度流失海外,就在這緊要關頭,一位愛國人士就給周總理寫了信,懇請新中國政府能夠出資收藏這份國寶,以避免國寶流失海外。文化部接到總理的指示之後,立刻派專家趕赴香港,到了香港之後馬上找吳蘅蓀聯繫,對國寶進行了鑑定,認定這個《五牛圖》是韓滉的真跡。然後就找吳蘅蓀協商,最後以六萬港幣成交,收購了這幅《五牛圖》。

經歷無數磨難,《五牛圖》終於重歸故里,然而就在這幅傳世畫作的命運似乎就要畫上一個完美句號的時候,一場關於《五牛圖》是否是真跡的爭議又展開,很多人都對這幅畫的真偽問題提出了種種困惑和疑慮,那麼我國斥巨資購入的這幅《五牛圖》究竟是不是韓滉的真跡呢?

當《五牛圖》運回北京之後,就交給了故宮博物院收藏。《五牛圖》剛剛到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雖然是稀世珍寶,可是說實話已經是殘破不堪,模糊不清,上面有幾百個蟲洞,所以博物院領導決定修復國寶,任務交給了國寶修復大師孫承枝老先生。孫師傅技藝精湛,先是把一千多年的塵垢沖洗乾淨,然後對蟲洞進行了修補,對脫落的色彩進行了填補,最後按原來的格式進行了裝裱。經過幾年的努力,孫老先生終於使這個國寶煥然一新,恢復了它原來的容貌。可是從此之後,這個國寶就深藏在宮中人不知了,很少出來展示。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中國美術學院編寫教材上課講唐代繪畫卻不選《五牛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關於《五牛圖》是否是真跡存在著爭議。有人說,這《五牛圖》雖然是晚唐風格,但是其中卻有一叢灌木是工筆繪畫,是宋代風格,因此懷疑這個《五牛圖》是宋代的摹本,不是韓滉的真跡。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日本,1975年日本出版了《水墨美術大系》,首次公佈了東京大原美術館收藏的《五牛圖》。作者把東京大原版《五牛圖》跟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圖》加以比對,得出結論說,大原版雖然是宋代摹本,但卻是最接近韓滉真跡的摹本,而北京博物院版是元代之後的拙劣的摹本。面對日本人的挑戰,中國學者起來應戰,中國學者把大原版《五牛圖》和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加以比較,結論完全相反,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那才是韓滉的真跡,有四個理由:第一,故宮版的《五牛圖》傳承的過程清楚,而大原版來路不明。第二,故宮版的《五牛圖》題跋,印記真實可信,而大原版都是偽造的。第三,故宮版的《五牛圖》是中晚唐風格,而大原版的《五牛圖》風格是宋代的。第四,故宮版的《五牛圖》繪在紙上,大原版的《五牛圖》繪在絹上,紙和絹相比,紙收藏的年代更久。

1977年,有關部門對故宮版《五牛圖》的用紙進行了顯微分析,分析報告顯示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用紙是桑樹皮為原料的叫硬黃紙,外表塗著蠟,以防蟲抗水。這種硬黃紙興起於中晚唐,興盛於北宋,到了南宋被竹製紙所取代,這種紙的工藝到元代就失傳了。所以到了元代,硬黃紙就已經成了昂貴的古董,人們不可能用如此昂貴的古董紙去做摹本。據分析這幅《五牛圖》使用五塊小紙拼湊而成,這個做法是中晚唐的典型做法,每一塊紙的規格也是中晚唐的尺度。以上證據表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圖》是韓滉的真跡。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五牛圖》的作者韓滉的一些情況和創作這幅畫的意圖。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五牛圖》創作出來之後,這幅畫是如何經過輾轉然後保存下來的呢?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留下證據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至於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這幾百年間,這幅《五牛圖》是怎麼傳到宋徽宗手裡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宋徽宗非常喜歡這幅畫,可是幾年之後,靖康元年了。金兵大舉進攻,太原,真定失守。過了不久,金兵渡過黃河兵鋒指汴梁。這會兒的皇帝是宋欽宗了,召集滿朝文武商量對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主張抵抗金兵,紛紛要求投降金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要宣佈投降金國,這北宋的君臣們認為投降了就可以換來和平,無非是納地稱臣,割地賠款,還照樣過他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可是沒有想到,金兵接受大宋投降之後,不但佔領了汴梁,橫掃淮北地區,又成立了一個淮北政府,北宋滅亡了。第二年,金兵押著徽宗,欽宗,皇子,宮女,嬪妃等等幾百人和所有的財產收藏寶物,運回了金國。《五牛圖》不知去向了。

靖康二年,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改元建炎,重新恢復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太弱小了,一直在逃亡,奔命中。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就開始進攻了,三路大軍南下。趙構就跑到了揚州,接著又跑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翻過年,這金兵分四路跨過長江,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皇帝又跑到了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金兵的兵鋒已經到了福建了,這個時候南方各地軍民紛紛起來抗金,這才把金兵的腳步攔住,最後逼著金兵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和金國就對峙,南宋終於在臨安站住腳了。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在這一段動盪逃亡的過程中,在《五牛圖》的印章中,我們發現了皇帝趙構的印記,也就是說《五牛圖》讓趙構收藏了。宋徽宗如此喜歡的珍寶如何落到了康王趙構手裡,這就無法追溯了。不過可以說明一點,同樣喜歡書畫的趙構,即使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帶著這個《五牛圖》,從此五牛圖就被南宋的皇宮所收藏。

到了南宋的德祐二年,蒙古的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守臨安的守將不戰而降。蒙古統帥伯顏派人進京安撫百姓,封閉庫府,就把所有的珍藏,圖籍,財寶運到了他們的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五牛圖》也就跟著到了北京。後來經過輾轉被元代的書畫藝術家趙孟頫所收藏,從此《五牛圖》開始流入民間。明代的時候,《五牛圖》被收藏家項元汴收藏。經過明末清初的動盪,《五牛圖》就不知道去哪了。直到乾隆年間,皇帝下令收藏墨寶,《五牛圖》被清宮內府所收藏,作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收藏之一。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量國寶流失。這些侵略者要麼就把國寶運到他們國內,要麼就在我們國內轉手拍賣。在這場劫難之中,《五牛圖》劫難之中下落不明。

當人們對《五牛圖》已經漸漸淡忘的時候,到了上個世紀,就是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有一天,香港的一個企業家叫吳蘅蓀,他在府上舉行家宴,酒酣耳熱之後,高興了就把他的收藏拿出來向各位賓客們炫耀。當他打開一幅圖的時候,有人驚呼道,這不是唐代的《五牛圖》嗎?有人不客氣地問:“吳老闆,這幅畫聽說被八國聯軍盜走了,怎麼會在你手裡呢?”吳老闆解釋說:“我當年在倫敦匯豐銀行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在倫敦拍賣行見到了這幅《五牛圖》,我就用最高的價格拍賣得手。”經過激烈的拍賣競爭,他為了讓國寶迴歸祖國把它買下了。眾位賓客為吳老闆的愛國情懷鼓掌。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可是不久吳氏家族企業瀕臨破產,無奈之下,吳蘅蓀想將這個《五牛圖》拍賣,以救他的企業。消息傳出之後,人們憂心忡忡,人們知道,一旦財大氣粗的外國收藏家出手,這《五牛圖》會再度流失海外,就在這緊要關頭,一位愛國人士就給周總理寫了信,懇請新中國政府能夠出資收藏這份國寶,以避免國寶流失海外。文化部接到總理的指示之後,立刻派專家趕赴香港,到了香港之後馬上找吳蘅蓀聯繫,對國寶進行了鑑定,認定這個《五牛圖》是韓滉的真跡。然後就找吳蘅蓀協商,最後以六萬港幣成交,收購了這幅《五牛圖》。

經歷無數磨難,《五牛圖》終於重歸故里,然而就在這幅傳世畫作的命運似乎就要畫上一個完美句號的時候,一場關於《五牛圖》是否是真跡的爭議又展開,很多人都對這幅畫的真偽問題提出了種種困惑和疑慮,那麼我國斥巨資購入的這幅《五牛圖》究竟是不是韓滉的真跡呢?

當《五牛圖》運回北京之後,就交給了故宮博物院收藏。《五牛圖》剛剛到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雖然是稀世珍寶,可是說實話已經是殘破不堪,模糊不清,上面有幾百個蟲洞,所以博物院領導決定修復國寶,任務交給了國寶修復大師孫承枝老先生。孫師傅技藝精湛,先是把一千多年的塵垢沖洗乾淨,然後對蟲洞進行了修補,對脫落的色彩進行了填補,最後按原來的格式進行了裝裱。經過幾年的努力,孫老先生終於使這個國寶煥然一新,恢復了它原來的容貌。可是從此之後,這個國寶就深藏在宮中人不知了,很少出來展示。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中國美術學院編寫教材上課講唐代繪畫卻不選《五牛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關於《五牛圖》是否是真跡存在著爭議。有人說,這《五牛圖》雖然是晚唐風格,但是其中卻有一叢灌木是工筆繪畫,是宋代風格,因此懷疑這個《五牛圖》是宋代的摹本,不是韓滉的真跡。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日本,1975年日本出版了《水墨美術大系》,首次公佈了東京大原美術館收藏的《五牛圖》。作者把東京大原版《五牛圖》跟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圖》加以比對,得出結論說,大原版雖然是宋代摹本,但卻是最接近韓滉真跡的摹本,而北京博物院版是元代之後的拙劣的摹本。面對日本人的挑戰,中國學者起來應戰,中國學者把大原版《五牛圖》和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加以比較,結論完全相反,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那才是韓滉的真跡,有四個理由:第一,故宮版的《五牛圖》傳承的過程清楚,而大原版來路不明。第二,故宮版的《五牛圖》題跋,印記真實可信,而大原版都是偽造的。第三,故宮版的《五牛圖》是中晚唐風格,而大原版的《五牛圖》風格是宋代的。第四,故宮版的《五牛圖》繪在紙上,大原版的《五牛圖》繪在絹上,紙和絹相比,紙收藏的年代更久。

1977年,有關部門對故宮版《五牛圖》的用紙進行了顯微分析,分析報告顯示故宮博物院版的《五牛圖》用紙是桑樹皮為原料的叫硬黃紙,外表塗著蠟,以防蟲抗水。這種硬黃紙興起於中晚唐,興盛於北宋,到了南宋被竹製紙所取代,這種紙的工藝到元代就失傳了。所以到了元代,硬黃紙就已經成了昂貴的古董,人們不可能用如此昂貴的古董紙去做摹本。據分析這幅《五牛圖》使用五塊小紙拼湊而成,這個做法是中晚唐的典型做法,每一塊紙的規格也是中晚唐的尺度。以上證據表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圖》是韓滉的真跡。

帶你瞭解顛沛流離終於歸來的《五牛圖》

關於《五牛圖》的故事,我們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