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唐朝隴右道

這個地方屬於漢族和遊牧民族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之一,是中央王朝直控地區的西部邊陲,漢武大帝設置“河西四郡”,使得這裡徹底“中原化”後,它也成為了歷代王朝眼中的“自家疆土”,然而安史之亂的時候,這裡被吐蕃佔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雖然後來有“歸義軍”建立了沙州地方政權武裝,在部分地區驅逐了吐蕃了統治,但這裡還是被沙州回鶻取代,到了宋朝的時候,党項人興起,1038年11月10日,党項領袖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經過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西夏人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銀川)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

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擊敗宋朝和遼朝後,其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這成為西夏巔峰。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唐朝隴右道

這個地方屬於漢族和遊牧民族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之一,是中央王朝直控地區的西部邊陲,漢武大帝設置“河西四郡”,使得這裡徹底“中原化”後,它也成為了歷代王朝眼中的“自家疆土”,然而安史之亂的時候,這裡被吐蕃佔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雖然後來有“歸義軍”建立了沙州地方政權武裝,在部分地區驅逐了吐蕃了統治,但這裡還是被沙州回鶻取代,到了宋朝的時候,党項人興起,1038年11月10日,党項領袖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經過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西夏人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銀川)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

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擊敗宋朝和遼朝後,其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這成為西夏巔峰。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44年,宋夏簽訂慶曆和約。宋朝給予“夏國主”名號,西夏皇帝對宋朝稱臣,但實際上西夏皇帝在國內仍以君王自稱。但是,這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的情況,宋朝是不願意看到的。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唐朝在隴右一共設立了十八個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佔據,宋朝一直希望打掉西夏,扭轉在地緣上的不利局面。

宋神宗時,名將王韶上“平戎三策”,認為要打西夏,應該先對付吐蕃,收復河湟(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和東北部一帶)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說“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準備重新開啟進取方略。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唐朝隴右道

這個地方屬於漢族和遊牧民族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之一,是中央王朝直控地區的西部邊陲,漢武大帝設置“河西四郡”,使得這裡徹底“中原化”後,它也成為了歷代王朝眼中的“自家疆土”,然而安史之亂的時候,這裡被吐蕃佔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雖然後來有“歸義軍”建立了沙州地方政權武裝,在部分地區驅逐了吐蕃了統治,但這裡還是被沙州回鶻取代,到了宋朝的時候,党項人興起,1038年11月10日,党項領袖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經過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西夏人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銀川)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

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擊敗宋朝和遼朝後,其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這成為西夏巔峰。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44年,宋夏簽訂慶曆和約。宋朝給予“夏國主”名號,西夏皇帝對宋朝稱臣,但實際上西夏皇帝在國內仍以君王自稱。但是,這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的情況,宋朝是不願意看到的。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唐朝在隴右一共設立了十八個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佔據,宋朝一直希望打掉西夏,扭轉在地緣上的不利局面。

宋神宗時,名將王韶上“平戎三策”,認為要打西夏,應該先對付吐蕃,收復河湟(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和東北部一帶)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說“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準備重新開啟進取方略。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宋神宗也想有所作為,採納其戰略,同時王韶還獲得了宰相王安石的支持,王韶被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

後來他率軍擊潰羌人和西夏的軍隊,置熙州(今甘肅臨洮),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對西夏形成包圍的之勢,初步達到戰略目的。

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王韶主持熙河開邊,吐蕃腹地熙河、青唐落入北宋朝手中,羌人俞龍珂率部屬十二萬內附,為了表示忠心,俞主動提出,“平生聞包中丞(包拯)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神宗依他的心願,賜姓包,賜名順。包順遂引導王韶深入諸番部。

大宋王朝在西部勢力大增,西夏和吐蕃諸部(此時吐蕃已經不是一統一王朝)均處於劣勢,熙寧七年(1074年),由於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萬平方公里故土,王韶以功遷禮部司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史稱:“宋幾振矣!”

這是大宋王朝的武功巔峰!也是北宋王朝在結束了割據局面之後,八十年來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勝利。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唐朝隴右道

這個地方屬於漢族和遊牧民族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之一,是中央王朝直控地區的西部邊陲,漢武大帝設置“河西四郡”,使得這裡徹底“中原化”後,它也成為了歷代王朝眼中的“自家疆土”,然而安史之亂的時候,這裡被吐蕃佔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雖然後來有“歸義軍”建立了沙州地方政權武裝,在部分地區驅逐了吐蕃了統治,但這裡還是被沙州回鶻取代,到了宋朝的時候,党項人興起,1038年11月10日,党項領袖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經過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西夏人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銀川)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

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擊敗宋朝和遼朝後,其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這成為西夏巔峰。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44年,宋夏簽訂慶曆和約。宋朝給予“夏國主”名號,西夏皇帝對宋朝稱臣,但實際上西夏皇帝在國內仍以君王自稱。但是,這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的情況,宋朝是不願意看到的。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唐朝在隴右一共設立了十八個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佔據,宋朝一直希望打掉西夏,扭轉在地緣上的不利局面。

宋神宗時,名將王韶上“平戎三策”,認為要打西夏,應該先對付吐蕃,收復河湟(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和東北部一帶)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說“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準備重新開啟進取方略。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宋神宗也想有所作為,採納其戰略,同時王韶還獲得了宰相王安石的支持,王韶被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

後來他率軍擊潰羌人和西夏的軍隊,置熙州(今甘肅臨洮),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對西夏形成包圍的之勢,初步達到戰略目的。

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王韶主持熙河開邊,吐蕃腹地熙河、青唐落入北宋朝手中,羌人俞龍珂率部屬十二萬內附,為了表示忠心,俞主動提出,“平生聞包中丞(包拯)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神宗依他的心願,賜姓包,賜名順。包順遂引導王韶深入諸番部。

大宋王朝在西部勢力大增,西夏和吐蕃諸部(此時吐蕃已經不是一統一王朝)均處於劣勢,熙寧七年(1074年),由於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萬平方公里故土,王韶以功遷禮部司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史稱:“宋幾振矣!”

這是大宋王朝的武功巔峰!也是北宋王朝在結束了割據局面之後,八十年來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勝利。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82年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以步步逼近興慶府

熙寧八年(1075年),宋朝在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治所今甘肅西和)、永寧寨(今甘肅甘谷)等地設州、買馬,進行民族貿易,此舉受到了邊境各族的熱烈歡迎,史載“熙河人情甚喜”。朝廷以王韶為經略安撫使,“通遠軍自置市易司以來,收本息錢五十七萬餘緡”,吐蕃政權逐漸瓦解。

如果這種態勢能持續下去,大宋王朝還真的能有一番作為,不過同樣的,對河湟地區的軍事行動也耗費了北宋朝廷巨大的國力,而當地吐蕃的反抗活動更使北宋朝廷非常被動,被迫投入更多的兵力維護統治,這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北方的邊防空虛。

更遺憾的是,由於北宋政權互鬥,王安石下臺後,熙河開邊事停。北宋末年蔡京專權,又主開邊事宜,崇寧二年(1103年)六月,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次年四月取青唐,又有一番作為。

"

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傳統概念——後繼的王朝需要繼承前朝全部的疆土,才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所以對於歷代開國帝王來講,統一天下是個非常誘人的目標,完成了,足以名垂後世;未竟全功,那則會成千古遺恨。

當然,這裡的統一全國,指的是傳統意義上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的地區。如果國力強盛,還要羈縻周邊的遊牧民族勢力以及一些小國。

但是到了宋朝這裡,卻碰到一點麻煩,因為唐朝打下的國土過於逆天,而後來五代十國亂世又丟了不少,所以北宋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歷史課本是怎麼評價宋朝的: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這個用詞就很有意思了,“絕大部分”,“基本”,那北宋有哪裡沒有統一呢?主要有三處,這裡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馬端臨指出來了,他在著作《文獻通考》 卷4也說:雖宋之土宇,北不得幽薊,西不得靈夏,南不得交趾。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疆域問題一直是北宋皇室心中的一個疙瘩

這三個地方是哪裡?這個“北不得幽薊”指的當然是幽雲十六州了,這個地方在五代亂世被石敬瑭給了契丹人,搞得後繼的幾個王朝失去了北邊的屏障,宋朝當然也試圖收復這裡,不過卻失敗了,畢竟遼朝也不是吃素的。

這“南不得交趾”指的是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國土,不過唐末和五代的時候,當地地方勢力自立了,北宋也試圖收復這片,不過畢竟此處地處偏遠,氣候炎熱,所以也沒扳倒當地的地頭蛇,最終只能默認交趾“事實獨立”。

那“西不得靈夏”呢?這個問題也值得說下,這裡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隴右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唐朝隴右道

這個地方屬於漢族和遊牧民族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之一,是中央王朝直控地區的西部邊陲,漢武大帝設置“河西四郡”,使得這裡徹底“中原化”後,它也成為了歷代王朝眼中的“自家疆土”,然而安史之亂的時候,這裡被吐蕃佔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雖然後來有“歸義軍”建立了沙州地方政權武裝,在部分地區驅逐了吐蕃了統治,但這裡還是被沙州回鶻取代,到了宋朝的時候,党項人興起,1038年11月10日,党項領袖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經過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西夏人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銀川)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

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擊敗宋朝和遼朝後,其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這成為西夏巔峰。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44年,宋夏簽訂慶曆和約。宋朝給予“夏國主”名號,西夏皇帝對宋朝稱臣,但實際上西夏皇帝在國內仍以君王自稱。但是,這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的情況,宋朝是不願意看到的。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唐朝在隴右一共設立了十八個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佔據,宋朝一直希望打掉西夏,扭轉在地緣上的不利局面。

宋神宗時,名將王韶上“平戎三策”,認為要打西夏,應該先對付吐蕃,收復河湟(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和東北部一帶)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說“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準備重新開啟進取方略。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宋神宗也想有所作為,採納其戰略,同時王韶還獲得了宰相王安石的支持,王韶被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

後來他率軍擊潰羌人和西夏的軍隊,置熙州(今甘肅臨洮),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對西夏形成包圍的之勢,初步達到戰略目的。

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王韶主持熙河開邊,吐蕃腹地熙河、青唐落入北宋朝手中,羌人俞龍珂率部屬十二萬內附,為了表示忠心,俞主動提出,“平生聞包中丞(包拯)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神宗依他的心願,賜姓包,賜名順。包順遂引導王韶深入諸番部。

大宋王朝在西部勢力大增,西夏和吐蕃諸部(此時吐蕃已經不是一統一王朝)均處於劣勢,熙寧七年(1074年),由於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萬平方公里故土,王韶以功遷禮部司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史稱:“宋幾振矣!”

這是大宋王朝的武功巔峰!也是北宋王朝在結束了割據局面之後,八十年來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軍事勝利。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1082年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以步步逼近興慶府

熙寧八年(1075年),宋朝在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治所今甘肅西和)、永寧寨(今甘肅甘谷)等地設州、買馬,進行民族貿易,此舉受到了邊境各族的熱烈歡迎,史載“熙河人情甚喜”。朝廷以王韶為經略安撫使,“通遠軍自置市易司以來,收本息錢五十七萬餘緡”,吐蕃政權逐漸瓦解。

如果這種態勢能持續下去,大宋王朝還真的能有一番作為,不過同樣的,對河湟地區的軍事行動也耗費了北宋朝廷巨大的國力,而當地吐蕃的反抗活動更使北宋朝廷非常被動,被迫投入更多的兵力維護統治,這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北方的邊防空虛。

更遺憾的是,由於北宋政權互鬥,王安石下臺後,熙河開邊事停。北宋末年蔡京專權,又主開邊事宜,崇寧二年(1103年)六月,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次年四月取青唐,又有一番作為。

熙和開邊——文弱的大宋王朝最鐵血的一次擴張

徽宗大觀二年時(1107年),北宋疆域,隴右幾乎全復

熙和開邊,前後持續了三十多年。

然而,這也是終點了,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朝危在旦夕。陝西經制使錢蓋勾結吐蕃唃廝囉部自立,青唐主隴拶之弟益麻黨徵擔任措置湟鄯事,賜名趙懷恩。紹興四年(1134年),趙懷恩前往閬州(今四川閬中)依附南宋,宋朝對河西走廊的統治權正式告終。

作者:雲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