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這幾天,牛先森的朋友圈被一篇名為《一夜暴跌95%,投保港險數十萬,賬單變負數》的文章刷屏了。

牛先森梳理了一下過程,簡單介紹一下情況:

近200名內地投資者在全球最大保險集團之一——安盛,購買了一款投連險Evolution,但是Evolution在2018年年中,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以上,投資人保單的淨值變成了負數,不止多年的投資虧光了,還欠了保險公司一筆鉅額的管理費。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據爆料者稱,總損失高達4億元港幣。

6月11日,安盛保險的投保人發佈了一封公開信,“安盛醜聞”這個話題被迅速引爆。

安盛的最新回覆總結起來有三點:

1.Evolution是投連險,本身就不保本,客戶應該自擔風險

2.HKIF基金是投資人自己選的,和安盛無關

3.基金“暴雷”,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的鍋,我們已經採取行動。

明明買的是保險,為什麼會虧成這樣?

有人認為,安盛、東航國際金融、Asia One和投保人都有一定的問題和責任;

也有人分析,由於涉及到基金可能欺詐等複雜情況,該基金的“暴雷”是否與安盛有關還沒有定論,不能讓整個香港保險業“背鍋”;

當然,也有人趁機狂踩國內外投連,或者說香港保險不靠譜,試圖讓用戶對港險產生恐慌情感

……

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今天,牛先森不贅述“安盛保險”風波,靜待更多真相被披露,簡單說說我的幾點思考。

01先來了解一下投連險的前世今生。

投連險,意思就是投資連結保險,實際上是保險公司提供的一種理財工具。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首先,它是一款保險,可以附加保障,其次,它是一個類基金,可以直接投資於資本市場。

保險公司也有投資部門,如果客戶開了投連賬戶,投資團隊會把這筆資金用於投資。

一般來說是投資資本市場,比如基金、股票、債券、公司股權等,賬戶的價值隨著賬戶中的投資標的價值浮動,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

而且,保險公司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

02

既然是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那為什麼沒要選擇保險公司,而不是基金公司或者自己炒股呢?

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沒時間管理,或者沒有專業知識,不具備自己炒股或買基金的條件,而且投連險除了投資,還可以附加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算是一份保障。

但這就導致投連險的規則非常複雜。消費者很容易就會產生誤解,也容易被銷售人員誤導。

根據爆料人的公開信上顯示:他們從中國內地等不同的地方不同中介公司得知,安盛公司發行的Evolution保險產品收益穩定,資金安全,主要用於投資香港物業的租售和二手房屋買賣過程中的贈按服務。基於對安盛公司百年國際大品牌的信任,他們毫不猶豫的購買了該保險產品,保額幾十萬到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不等。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如果事實如此,那就意味著實際銷售過程中,有不少銷售人員對於客戶只談收益,少說甚至不說風險,甚至有極個別銷售人員向客戶承諾了收益,造成了嚴重的銷售誤導。

這個特點,決定了投連險是一種容易“出事”的產品。

03

投連險作為一種新產品,被引進到國內是在1999年。

原保監會將壽險保單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複利2.5%,並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之後,保險產品的定位比較尷尬。

保險公司為了獲客,國壽、平安、太保分別引進理財型產品。國壽主導開發分紅險,太保引進萬能險,平安率先引進投連險。

1999年,平安在國內推出了第一份投連險:平安世紀理財。

2000年,恰逢牛市,中國股市大漲,買了投連險的人轉的盆滿缽滿。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保險公司,平安嚐到了甜頭,巨大的利益刺激下,平安部分銷售人員刻意放大了產品收益,卻沒有過多的告知風險,開始銷售誤導。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跌,投連虧損程度越來越嚴重,因為銷售誤導導致的隱患開始發酵,很多地方出現退保事件。

為了緩解危機,平安拿出鉅額費用補償,還啟動了客戶回訪,集體性訴訟案件得以避免。

除此之外,現在的同方全球人壽(原海康人壽)也發生過一次投連險退保風波。

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在各種平臺看到投連險的身影,比如京東金融的京東小金保、素淨金融的弘康樂穩盈、小米金融的弘康5年等等。

投資需謹慎,注重收益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明顯的風險。

如果只談風險,不談收益,那是保障型保險;

但如果拋開風險,只談收益,那是典型的騙紙。

04

牛先森一直說,風險存在的地方,是保險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配置保險,是為長遠的未來做準備的,所以一定要需求有限,保障優先,保額優先。

對於工薪家庭來說,投連險有必要嗎?

在保障還沒做足的情況下,我覺得考慮理財型保險是沒必要的。

人身險按照功能可以分為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兩全險、萬能險、投連險等等。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普通人要先配置醫療、重疾、意外和定壽。這些才是能夠保障我們餘生的險種。

醫療險報銷住院期間的花費,作為社保的補充。

重疾險補償被保險人生病期間不能工作的收入損失、術後康復治療等。

意外險補償出現意外傷殘造成的永久性收入下降。

壽險可以給家庭留下一份保障,為家人生活減輕負擔,繼續承擔家庭責任。

如果還有預算,可以考慮自己的養老以及孩子的教育,可以配置養老金、教育金

投連險、萬能險、兩全險則是理財型保險,相對來說投連險風險最大,兩全險風險小一些。

萬能險雖然也直接投資於資本市場,但保險公司一般會給以個保底收益,也不會存在虧損。

05


既然保險還是要買的,那……能買港險嗎?

香港保險,其實並不是香港的保險公司的保險,而是在香港的外資保險,比如英國保誠,法國安盛,美國友邦等。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價格低、收益高、美元保單、可避稅避債、全球理賠……這些優勢讓港險一度成為不少人的優先選擇。

但其實,早在2016年4月份,原保監會就發佈過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

不論是法律、匯率和外匯政策,還是保單收益、現金價值等方面來看,都是有一定風險的。

按照我國目前的法規,內地居民赴港期間向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僅限在香港簽署保單;

在內地投保,或在內地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帶到香港的保險公司簽發保單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有些內地居民去香港購買年金保險、終身壽險這些儲蓄類品種的保險,但外匯政策是不允許的。

在香港買保險只能是風險賠償,就是支付醫療、意外傷害的治療費用,你要想分紅、提現都不能,除非你有辦法再香港銀行的香港網點開辦賬戶。

這意味著你要在香港學習或者工作。

而且,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打破了信息壁壘,消除了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也有了網銷保險,保費比以前降低了很多,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

牛先森的建議,如果是普通家庭,互聯網保險這種性價比高的產品,是更值得考慮的。

06

盈虧同源,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

目前的投資環境下,如果有產品收益率超過了6%,就要當心了,超過8%就很危險,如果超過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香港保險能不能買?淨值一夜跌95%,投資人保單變成了負數


如果想保本,不虧損,收益率最高就是4%,國債、地方債收益率大概在3%-4%,而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收益率則是2%-3%,純年金險、教育金,長期持有IRR大概能到4%,

這就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在自己能接受的風險下,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不要盲目跟風,不要盲目貪高收益。

對於保險配置,一定要對自己的需求有足夠的瞭解,對自身風險自己對保險的真正需求,優先保障、優先保額、優先家庭支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