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入印度記

包鋼 中國鋼鐵 迎紅杜鵑 經濟 中印對話 2017-04-02

文/妮均丞

包鋼入印度記

▲包鋼集團位於中國北部內陸城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建成的三大鋼鐵基地之一。近幾年裡,印度成為包鋼產品“走出去”的重要海外市場之一。

2017年2月5日是中國農曆正月初九,也是多數中國企業結束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週末休息日。中國包鋼集團的軋鋼工人劉鑫這天值班,在一個十幾平米的小操作室裡,他通過寥寥數臺電腦操控著包鋼軌樑廠的2號萬能軋鋼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建成於2006年,其核心是引自德國西馬克梅爾公司的CCS萬能軋機和工藝,這裡產出的百米重軌是這個中國北方重工業基地目前的拳頭產品。儘管當下中國鋼鐵市場還像車間外北方的初春一樣寒意逼人,不過這裡的生產已經排到了今年四月。

包鋼入印度記

▲圖為包鋼軌樑廠的2號萬能軋鋼生產線。正是為了解決類似生產線的操作問題,印度金達萊鋼廠向包鋼集團尋求技術幫助。

2016年10月,世界鋼鐵協會在迪拜召開第50屆年會,來自包鋼集團的一組數據引起了印度金達萊集團參會人員的高度關注:中國京滬高鐵的試驗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486.1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在已建成的鄭(河南鄭州)徐(江蘇徐州)路段試驗最高會車時速超過420公里,相當於每秒“飛馳”117米;中國最大的煤運通道大秦鐵路和“中南通道”近年先後採用了包鋼生產的75N貝氏體鋼軌,這是一種具有高強度韌性和耐磨性的新產品。

包鋼入印度記

▲正在整裝發送的包鋼百米鋼軌。

目前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而其中超過50%的軌道產自包鋼集團,因此這組數據有力地說明了包鋼重軌質量位居世界最前列。金達萊集團於是通過世界鋼協聯繫到包鋼,雙方隨後達成了包鋼向金達萊下屬鋼鐵公司輸入技術服務的協議。

金達萊集團面臨的技術瓶頸正和劉鑫操作的萬能軋鋼生產線有關。其下屬的金達萊鋼和能源有限公司也生產鋼軌,主要設備與此類似,但由於技術欠缺,鋼軌產量和質量一直達不到設備的設計能力,連德國廠家也難以調出合適的鋼軌孔型。因此,他們希望包鋼集團能夠派出技術專家,給予技術指導。

包鋼入印度記

▲1959年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為慶祝包鋼一號高爐出鐵剪綵。

包鋼誕生於上世紀中期中國“大鍊鋼鐵”的時代,其一號高爐出鐵由周恩來總理剪綵,是新中國最早的三大鋼鐵基地之一,多年裡積累了深厚的技術經驗,技術和軟實力輸出恰恰也是包鋼集團近幾年在調整結構和產業創新過程中非常重視的方面。

包鋼入印度記

▲2017年2月下旬,井溢農(右三)在印度金達萊鋼廠和對方探討技術問題。

因此雙方一拍即合。包鋼軌樑廠派出57歲的技術中心副主任井溢農與印方對接,這位於1983年畢業於包頭鋼鐵學院軋鋼專業的“老包鋼人”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行業技術專家。從去年11月份開始,井溢農帶領團隊先後四次前往位於印度東部比哈爾邦的賴加爾小城,協助印方進行了軋機孔型修改和加熱器重新設計,順利完成了月產3、4、5萬噸的調試約定,並將於今年4月全部結束此次技術服務。

包鋼入印度記

▲近幾年內,包鋼投入上百億建設環保項目,廠區環境整潔優美。

技術合作過程中,兩家鋼廠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與瞭解。金達萊人員驚歎於包鋼集團一塵不染的廠房、清潔度極高的高爐出鐵口和先進的環保系統,井溢農則對於金達萊鋼廠一年建成兩座4500米巨型高爐和自覺的環保意識讚不絕口。

當下,中國以“一帶一路”倡議應對全球經濟變革,而且這一倡議已從頂層設計進入務實合作階段。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包鋼集團與金達萊集團的這次突破性跨國技術輸出,無疑將為致力於培養國際合作精神的“一帶一路”新開放戰略積累微觀層面的有益經驗。

包鋼入印度記

▲硅鋼被譽為“鋼鐵中的藝術品”。2014年7月,包鋼薄板廠的無取向硅鋼退火生產線正式投產,結束了包鋼沒有硅鋼產品的歷史。

促成此次合作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包鋼集團的各類產品多年來在印度口碑良好。大約從2010年開始,包鋼就有產品出口印度,最初多為粗放類的圓鋼、鋼坯和普通無縫管,從去年開始,高端產品逐漸增多。就在今年年初,包鋼集團第一次向印度出口了近兩萬噸管線鋼中厚板,這種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將用於印度新德里周邊地區的輸油項目。

世界鋼協於去年11月在孟買召開了亞洲市場會議,其報告專門分析了“印度是否會引領全球增長”。受制於全球經濟低迷,國際鋼材市場增長緩慢,唯有印度被眾多分析人士視為難尋的引擎和亮點。雖然這份報告提示要特別注意“印度全國並非一個增長速度,不同地區之間差異巨大”,而且指出印度GDP總量中的投資份額在減少,但仍然肯定印度經濟和鋼材市場的基本面向好。

包鋼入印度記

▲包鋼生產的百米鋼軌被廣泛用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中國鐵路建設中。

包鋼集團雖為中國內陸企業,其產品出口比例卻相對比較高,佔公司產量的10-15%,在中國內陸鋼企中出口量能排進前十名。包鋼集團國貿公司總經理劉玉峰負責海外市場開拓,和井溢農一樣,他也在鋼鐵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是土生土長的“包鋼人”。劉玉峰很認同世界鋼協的這種判斷,認為雖然印度近年鋼材消費量僅為中國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其處於高速增長軌道,人均鋼鐵使用量很低,現任政府又積極推動多項改革,因此市場潛力很大。正是基於這種判斷,雖然包鋼集團的傳統海外市場在歐美和東南亞,但也一直在跟蹤印度市場。

包鋼入印度記

▲位於包頭市北部的白雲鄂博礦區是包鋼集團的主要原料基地。中國稀土儲量佔世界23%,而白雲鄂博的稀土儲量佔中國達80%以上,是享譽世界的“稀土之都”。圖為包鋼稀土鋼鍊鐵廠。

“印度正好和中國發展錯開了階段,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工業4.0和大規模城鎮化階段,印度工業化還在起步。我們在限制鋼鐵產業發展的時候,印度正在大力發展鋼鐵產業。”2015年,印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產鋼國,國內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和印度國內的鋼材產品相比,包鋼產品除了規格多品種全,鋼材中的珍貴稀土元素成為最大優勢。包鋼集團地處中國北部省份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金屬儲量,而含有稀土元素的鋼材更具韌性和塑性,青藏鐵路超過75%的重軌因此都來自包鋼。

包鋼入印度記

▲包鋼軌樑廠百米鋼軌正在裝車。

物流對於不少內陸企業來說都是出口的瓶頸,包鋼也不例外。其產品通常從天津港起運,到迪拜港口需要35天左右,期間市場變化的風險非常大。劉玉峰非常期待“一帶一路”建設中連接亞洲各次區域和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如果我們去往中亞和南亞的貨物能從內蒙到新疆喀什,再通過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運出,幾乎可以省去一半路程。這不僅可以規避市場風險,貨運方式的改變也可以讓包鋼更多類型的優質產品走出去。”


本文為《中印對話》獨家稿件,歡迎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

包鋼入印度記

以中印為方法 以世界為目的

From China and India

to the world as a whole

中印對話網站:www.chinaindiadialogue.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