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人民的新區

白洋澱 金融 國內宏觀 宏觀經濟 海銀財富 2017-04-14

導語: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從區域範圍看,此次設立的雄安新區,其規劃範圍涉及河北雄縣、容城、安新3 縣及周邊部分區域,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而且,由於目前開發程度較低,未來發展空間較為充裕。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 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 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雄安,人民的新區

雄安新區規劃推動:國之重器,比肩深圳浦東發力新週期

1980 年代的深圳特區充當了改革開放的窗口與試驗田,並有力帶動了珠三角崛起;1990 年代的浦東新區側重綜合改革和金融,帶動長三角成為中國經濟第二極。作為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雄安新區承擔著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並使之成長為中國經濟第三極的重任。

深圳特區:改革開放的窗口與試驗田,珠三角崛起

深圳特區充當了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作用,並有力帶動了珠三角崛起。1979 年 3 月,原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 月,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 年 8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其中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面積 396 平方公里。1981 年 3 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 年 11 月,成為計劃單列市。1992 年春天,鄧小平在關鍵時刻再次來到深圳,發表南方談話。2010 年,深圳特區範圍延伸至全市的 1997 平方公里;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經濟特區拉動了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等城市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

從初期吸引“三來一補”企業發展工業,到建立起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到當前以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結構,深圳市從一個小漁村快速發展成為現代化城市。深圳市 GDP 也從 1979 年的 8.3 億元起步,到 1995 年快速增至842.5 億元,年均增長 35.7%。然後又保持了 12 年的 16.1%的快速增長,到 2007 年 GDP 達 6801 億元。到 2016 年底,深圳市 GDP 達 19300億元。與此同時,深圳市常住人口從 1979 年的 31 萬人快速增至當前的 1191 萬人。在深圳的帶動下,珠三角崛起,廣東省 GDP 佔全國的比重從 1978 年的 5.05%快速增至 2006 年的 12.12%。

浦東新區:深化改革開發+金融、貿易,長三角崛起

開發開放浦東是中央深化改革開放,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三角及長江流域發展的重要部署。1980年代,在珠三角崛起的同時,江蘇、浙江經濟保持較快發展,但上海相對衰落,使得長三角 GDP 佔全國比重明顯下滑。其中,江蘇 GDP佔全國比重分別從 1978 年的 6.78%增至 1989 年的 7.69%,浙江 GDP比重從 3.36%增至 4.94%,而上海 GDP 比重則從 7.42%降至 4.05%。在此背景下,199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鄧小平同志指出,開發浦東“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1992 年 10 月,國務院(國函[1992]145 號)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2009 年 4 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土地面積擴展至 1210 平方公里。浦東新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上海與江蘇、浙江兩省的協調發展,以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等城市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成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超級引擎。

浦東新區的功能定位以金融、貿易等為主。在政策扶持下,浦東新區創下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外資銀行、第一個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第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浦東新區 GDP也從 1990年的 60 億元快速增至 2016年的 8782億元;其中,1991-1996 年 GDP 年均增長 22.6%,1997-2007 年均增長 15.9%。當前,浦東占上海市 1/5 的土地,1/4 的人口,1/3 的 GDP, 1/2的金融和外貿進出口,近 100%的遠洋航運。在浦東新區的帶動下,長三角經濟快速發展,GDP 比重從 1990 年的 16.44%增至 2005 年的22.03%。

關於雄安新區的7大設想

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作為第一條任務,表明中央對此高度重視。預計一些新興的生態、綠色產業,將會優先在此佈局。特別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資源循環利用理念和物聯網智慧城市理念會融入城市發展之中,預計相關概念會有較大機會。

二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北京很大的問題是缺水,2300 萬人口的紅線指標就是根據北京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的物理天花板計算的。中央這次規劃雄安新區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白洋澱的水系資源,預計圍繞著白洋澱周邊的生態水城建設將會提速,而這個規劃未來也將帶動產生水務投資建設的機會。

三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版圖中,按照“北京設計、天津研發、河北製造”的佈局發展高端製造業,對接振興實體經濟和中國製造2025 是兩項國家級的重點任務。雄安新區預計將重點對接中關村和濱海新區的資源,引進一批製造業強企,特別是圍繞軟件信息、大數據、電子、航天製造等,以“北京設計、天津研發、河北生產”為主要版圖,未來預計這項措施落地最快、見效最快。

四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建設優質公共設施,創建城市管理新樣板。疏解北京部分教育、醫療功能也是重要任務,中央可能採取“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首先疏解的以軍隊系統的附屬服務功能,方式還是以建分校、建分院的方式為主。

五是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地理區位上,雄安、北京、天津呈等邊三角形,可以看出中央希望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基礎設施投資政府主動性較強,通過財政、金融等政策配套,預計建設會提速。

六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在中央大力推動的同時,一方面可以藉助新政手段,但更多也會依靠市場力量,如解決河北省經濟發展中行政色彩較濃的問題。

七是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值得關注的是,雄安新區緊鄰北京新機場,從新機場所在地到雄安新區,通過大廣高速連接,全程約70 公里僅需1 小時車程。而新機場的規劃,設計年旅客吞吐高達1 億人次(全球最大空港),另外規劃再建一座依託於機場的航空新城(2025年形成一箇中等規模城市)。雄安新區未來有望藉此機會成為河北對外開放的內陸型窗口。

總結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將雄安新區作為國家戰略層面的規劃區推進,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大計。“雄安新區”是第一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新區,本次“雄安新區”的設立,定位為“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推動的一號工程。預計雄安新區的影響將是全局性的,新區的發展必將造福後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