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2666》是智利小說家波拉尼奧的遺作,是一部80多萬字的奇書,由五部分組成。波拉尼奧活著的時候,計劃把這五部分作為五本中長篇系列小說單獨出版,每年出一本。但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出版商還是決定,以單行本的方式出版了這部鉅著。2004年,這本書一出版,就在西班牙語文學界引起轟動,被稱為新一代拉美文學的巔峰之作,甚至“超越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幾年後英文版出版,在西方文學界獲獎無數,成為現象級作品。評論家拿它與博爾赫斯做比較:“如果說博爾赫斯是作家們的作家,那麼《2666》就是文學中的文學”。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馬爾克斯的作品,有濃重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他習慣在文學作品中隱去對現實的描寫,用魔幻和離奇的事情來反映和暗示真實的生活。在他筆下,百年的歷史變成了神話和寓言。這種寫法剛開始是一種創新,但後來整個拉美文學界都在用這種風格寫鄉土故事,獨創的風格變成了陳詞濫調。

波拉尼奧的《2666》同樣寫了從一戰到9·11事件之間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它的圖景更廣闊,遠遠超出了拉丁美洲的範疇。在空間上,《2666》的五部曲涵蓋了歐洲、拉美、北美、亞洲各地。在內容上,它涵蓋了文學、藝術、歷史、政治、哲學、人類學、神話學、刑偵學、烹飪學等多種知識門類,是一部“全景小說”。在藝術上,《2666》做出了難得的創新,它沒有複製馬爾克斯開創的老路,而是開闢了一種嶄新的風格。過去,作家和評論家創作的,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作家寫小說,評論家寫評論文章。但波拉尼奧創造性地把評論家的文體,運用到了長篇小說寫作中。他在《2666》裡虛構了很多個小說,再在《2666》裡,像評論家那樣分析這些小說。在他的筆下,小說包羅萬象,可以裝得下整個世界。更難得的是,他集中探討了一個跟文學本身有關的問題:在邪惡和暴力面前,文學有什麼用?文學能抵抗世界之惡嗎?文學藝術與邪惡暴力有怎樣的關係?可以說,這些就是波拉尼奧思考了一生的問題,也是他畢生創作的所有主題。《2666》就是這個主題最集中深刻的展示。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對每個拿起這本書的讀者來說,在閱讀上,《2666》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是反概括、反情節的。小說裡的萬事萬物都相互聯繫,主線情節隨時都在節外生枝,真正的大 Boss 永遠藏在後面,真相需要讀者自己主動從細節中搜尋、拼湊,得出結論。

四個歐洲文學評論家,尋找大作家阿琴波爾迪的故事

第一圈漣漪叫“文學評論家”,講的是四個歐洲文學評論家,尋找大作家阿琴波爾迪的故事。當然,這個阿琴波爾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阿琴波爾迪非常神祕,沒有人見過他,也沒有人知道他長什麼樣子。讀者只知道他的姓名、出生年份和代表作品,但這些都可能是假的。阿琴波爾迪在文壇活躍的時間很長,如今已經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門。算起來,他有80歲了。再不露面的話,他的真實身份可能會成為文學界永遠的懸案。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但奇怪的是,不管讀者們怎麼呼喚,阿琴波爾迪就是不露面。於是,大家就猜測他堅持不露面的原因。有人說他是不是殺過人,有人猜他是個納粹,總之他越神祕,人們把他想得越邪惡。有一天,評論家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聽說,有人在墨西哥一個叫聖特萊莎的小城見過阿琴波爾迪。他們非常興奮,馬上動身前往。這個聖特萊莎,也是一個虛構的城市,坐落在美墨邊境線上,是一個廉價的世界工廠,也是很多偷渡客、毒販子出沒的地方,總之很亂。來到這裡後,評論家們聽說這裡發生了連環凶殺案,被害者都是年輕姑娘,死得一個比一個慘。這事兒在小城已經發生好多年了,也抓了幾個人,但凶案還在繼續,恐怖在民間蔓延。不過,評論家們並不關心這種事,他們只想知道,阿琴波爾迪為什麼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

評論家們找到聲稱見過阿琴波爾迪的人,這個人是墨西哥的文化主席。他說,有天半夜自己接到了阿琴波爾迪的求助電話,當時阿琴波爾迪在一個小旅館被警察盤問,這個文化主席趕到現場,向警方擔保這個人沒問題,還帶著他在小城轉了一圈。問到他為什麼來這裡,他只是說“我來看看”。關於阿琴波爾迪這個人,評論家們從文化主席那兒打聽到的消息很少。我們只知道他非常高,大概有兩米,長著一雙很藍的藍眼睛。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這第一圈漣漪在整部《2666》中的作用,就是吊足胃口,讓讀者非常迫切地想知道,這個神祕的阿琴波爾迪到底什麼樣。同時,它也給出了一些細節和暗示,讓讀者模模糊糊地猜想,會不會阿琴波爾迪與聖特萊莎的凶殺案有關,甚至猜測他會不會就是個變態殺手。

聖特萊莎當地也有一個阿琴波爾迪研究專家,跟歐洲評論家們的觀點非常不同,這個評論家叫阿瑪爾菲塔諾。第二道漣漪就叫“阿瑪爾菲塔諾”。阿瑪爾菲塔諾是一個出生在智利的流亡知識分子,他的經歷是波拉尼奧本人的翻版。他主動流亡到歐洲,最後又回到拉美,帶著女兒到聖特萊莎大學工作。在這所大學,他負責接待歐洲評論家,跟他們探討阿琴波爾迪的問題。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雖然都翻譯過阿琴波爾迪的作品,都對這個作家非常有研究,但阿瑪爾菲塔諾跟歐洲評論家不太一樣。他的經歷比較複雜,思想更廣闊,對於阿琴波爾迪的興趣,僅僅在於作品本身。對於歐洲評論家這種“吃到好吃的雞蛋,就一定要看看這隻下蛋母雞”的做法,他覺得很幼稚。比起阿琴波爾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來墨西哥做什麼,阿瑪爾菲塔諾更關心聖特萊莎的連環殺人案,更關心生活在這樣罪惡的地方,拉美知識分子面對社會問題的勇氣哪裡去了。

在這裡我們發現,阿瑪爾菲塔諾這個人物,正在把整部《2666》的重心,也就是漣漪的核心,從阿琴波爾迪這個作家之謎,往罪惡的社會現實上拉。阿瑪爾菲塔諾雖然也是知識分子,但他不只是關心文學。他從歐洲回到拉美第三世界,生活在聖特萊莎這樣一個罪惡都市,看到知識界的墮落,不想同流合汙,精神上非常孤獨和痛苦。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第三道漣漪已經跟阿琴波爾迪無關了,這一部叫“法特”。法特是這一部主人公的名字,就是英文的 Fate,命運。這個叫命運的人,來到聖特萊莎,與罪惡的社會現實正面相遇。

法特是一個美國黑人記者,被派到聖特萊莎報道一場拳擊賽。和評論家們一樣,他也是一到這裡,就到處聽人說起女性連環被殺案的事情。他對暴力和不公很敏感,就對這個連環案產生了興趣。

在這裡,法特遇到一些同行,其中一位女記者告訴他,連環凶殺案就像一個黑洞,捲進了太多人,很多報道案子的記者都失蹤和被殺害了,自己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員。這個女記者還說,她是假裝來聖特萊莎採訪拳擊賽的,她真正要做的,是在拳擊賽結束後,去聖特萊莎監獄見一個嫌疑人。這個嫌疑人被關押多年,但無法定罪。那麼,法特到底要不要一起去監獄,要不要去關心這個案件呢?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作者波拉尼奧暫停了這條線索,開始敘述法特在聖特萊莎結識了一個姑娘的故事。他發現這個姑娘被捲入到毒品、色情和暴力事件中,在關鍵時刻,他冒著生命危險把她救了出來,而這個姑娘,原來就是第二部主人公阿瑪爾菲塔諾的女兒。

這時,波拉尼奧筆鋒一轉,開始敘述法特和女記者來到聖特萊莎監獄的場景。這個場面非常有畫面感。書裡寫,這個嫌疑人唱著歌慢慢走過來,我們先聽到嫌疑人的聲音,然後才見到這個人。他非常高大,有著一雙非常藍的藍眼睛。他雖然是個美國人,嘴裡唱的卻是一首古老的德語民謠,關於什麼森林裡的巨人。他好像已經半瘋了,反反覆覆地說巨人會來救他。總之,他看上去很像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那種變態殺手。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個人是不是阿琴波爾迪?但別忘了,阿琴波爾迪是個80歲的老人,這個嫌疑人是中年人。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第三個漣漪到這裡結束了,接下來是第四個漣漪。這個漣漪緊緊圍繞著聖特萊莎的罪惡,它的名字就叫“罪行”。波拉尼奧是個非常喜歡羅列,喜歡寫人物小傳的作家。在這裡,他把這個愛好發揮到了極致,羅列了從1993年到1997年間,110個女性被殘忍殺害的卷宗。這些不加修飾的篇章,就像一部加長版的黑色電影,鏡頭在數百個凶案現場近距離拍攝,不動聲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最初,我們覺得噁心想吐,驚心動魄,慢慢地,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在這些令人髮指的罪惡面前麻木了。更可怕的是,我們好像期待著有點不一樣的、更刺激的場景。而凶手好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先是互相模仿,後來開始花樣翻新,就像藝術家之間展開的新形式的競爭一樣。

在描述案情的過程中,波拉尼奧也羅列了很多警察辦案、記者調查採訪的故事。這些故事和凶殺案的線索一起,平行交叉地敘述著。隨著敘述的推進,敘述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方面警察一直在追查,一方面新的女屍不停出現,給人一種惡必然無法被戰勝的暗黑印象。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這一部出現了數百個人物,數百個小故事,盡情諷刺了墨西哥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在這裡,我沒法一一複述,只來看一個小例子。之前我們提到過的,被關押多年的嫌疑人,他其實是個替罪羊。諷刺的是,為了洗脫罪名,他反而成了破案的偵探。他用不斷上訴、不斷開記者會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時間和機會,用複雜的社會關係網指揮監獄外的同伴去破案,並向公眾揭露與他相關的案件的真凶:一群吸了毒的富二代公子哥。因為身在獄中,他反而成了最安全、最敢說真話的人。而監獄長卻和大毒梟、政治家串通一氣,商量怎麼對付他。

故事講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阿琴波爾迪呢?終於我們來到了第五道漣漪,也是最後一個,這道漣漪叫“阿琴波爾迪”,關於他的懸念在這裡揭曉。波拉尼奧講述了這位隱身作家的一生。原來,阿琴波爾迪的真名叫漢斯。他出生在德國一個鄉村,有個獨眼媽媽和瘸子爸爸,還有個小妹妹。他19歲時應徵入伍,盲目地參與了二戰德國侵略歐洲各國的戰爭,從此與家人失散了。在隨著德軍打到蘇聯一個猶太村莊的時候,他躲進一戶人家的壁爐裡取暖,結果在壁爐後面發現了一部手稿。手稿的主人是一個蘇聯青年作家,這部手稿成為漢斯在戰爭中唯一的慰藉,他反覆閱讀,記住了其中的每一個字。戰爭結束後,他開始創作文學,他的筆名“阿琴波爾迪”就來自這部手稿。“阿琴波爾迪”這個姓,是手稿主人、蘇聯作家最喜歡的一位意大利超現實主義畫家阿琴波爾德的名字的變體。蘇聯作家說,自己在戰爭年代最大的慰藉,就是看這位畫家的畫,只有這位畫家的畫會讓他感到幸福。此後,作為作家的阿琴波爾迪的一生,都由這部手稿塑造。讀到這裡你會發現,原來在圍繞阿琴波爾迪建立起來的虛擬世界裡,真正的大 boss 其實是這部手稿的主人。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其實阿琴波爾迪的一生,只有一半與文學有關。波拉尼奧集中講述的,是他的另一半人生,這一半人生乍看上去是可疑的。他以德軍身份參與了侵略歐洲各國的戰爭,戰後,他被關進了戰俘營。有一天,睡在他旁邊的一個戰俘神祕死亡了,隨後他就逃出了戰俘營,開始流浪。他隱姓埋名,做過各種卑微的工作,直到成名後,還以一個花匠的身份生活。除了妻子和情人,沒人瞭解他的真實身份。他帶生了重病的妻子去海邊度假,結果妻子失蹤了。作為作家的阿琴波爾迪經常有新書問世,而作為人的他卻越來越神祕,好像從世界上消失了一樣。

那麼,阿琴波爾迪是一個納粹嗎?他殺過人嗎?你也許還記得第一部中的歐洲評論家們得到的情報,有人說他在聖特萊莎的小旅館被警察盤問,他會是聖特萊莎連環凶殺案的凶手之一嗎?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波拉尼奧沒有直接回答這些問題。他讓我們帶著對阿琴波爾迪的一點點了解和疑問,在充滿懸疑的氛圍中講著無數的小故事,讓讀者在讀完全書後,自己做出判斷。

在這個人物身上,波拉尼奧希望讓讀者感覺到文學與惡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他詳細地展示了阿琴波爾迪的古怪和孤僻,他沉默寡言,離群索居,行蹤神祕。剛才我們說的情節,都讓他看上去與惡走得很近。其實,這只是波拉尼奧放出的煙霧彈。只要我們仔細讀一讀小說裡的細節,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始終在歷史的洪流中保持清醒,主動做出選擇的人。

他盲目地被捲入二戰,但他做出了選擇,在戰場上他從不瞄準敵人,一個人也沒殺,自己卻被子彈打穿了喉嚨。戰俘營裡神祕死亡的戰俘是他殺死的,是因為那個戰俘跟他講了自己間接殺死了數百名猶太人,卻堅稱自己手上沒沾血,只是“執行了任務”。這個人在戰俘營中改名換姓,躲過了軍事法庭的懲處,於是,阿琴波爾迪選擇了“替天行道”。阿琴波爾迪這個人物寡言少語,讀者很少有機會從他的言語中瞭解他的內心世界,然而他在戰後說了一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對戰爭的看法。他說:“我們德國人都被希特勒雞姦過。”他的妻子在海邊失蹤,最有可能的是不堪重病自殺了。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在整個故事的結尾,作者波拉尼奧筆鋒一轉,開始講第四部中那個替罪羊嫌疑人的母親試圖解救自己兒子的故事。多年來,這位母親往返於聖特萊莎和德國之間。在飛機上,她偶然讀到了一本小說,作者是阿琴波爾迪。讀著讀著,她發現這本書裡寫的獨眼媽媽、瘸子爸爸,還有童年經歷,都跟自己一模一樣。毫無疑問,這個阿琴波爾迪就是自己從戰爭開始後就失散了的哥哥。原來,監獄裡的替罪羊是阿琴波爾迪的侄子,這解釋了兩個人相似的長相。妹妹找到了阿琴波爾迪,跟他講了自己的兒子與聖特萊莎的故事。就這樣,阿琴波爾迪去了聖特萊莎。

小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麼寫的:“於是他就去了墨西哥。”可是,一個80歲的、隱姓埋名的老人,面對那麼複雜可怖的社會現實,阿琴波爾迪真的能完成這個使命,救出侄子嗎?其實,結果大概率是徒勞的,但他還是去了。波拉尼奧並沒有完全寫完這最後一部就去世了,但出版商、也是他的親密朋友說,波拉尼奧只是沒來得及修改完善這一部分,現在我們看到的結尾應該就是他設想中的樣子。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作者波拉尼奧把阿琴波爾迪這個人物放在一個可以作惡,甚至是人人作惡的環境中,卻讓他選擇了善。雖然小說最終沒有告訴我們,阿琴波爾迪究竟寫了什麼,他的小說是什麼樣的,但讀者會做出推測。阿琴波爾迪一定不是一個邪惡的納粹作家,而他寫的,很可能就是《2666》這樣的小說。

作家阿琴波爾迪

阿琴波爾迪是文學的象徵,聖特萊莎是惡的化身。漣漪的核心是在不斷移動的。從第一部開始,核心從文學向惡移動,在第四部達到了頂峰,而到最後一部,又移到文學與惡的交叉處。而這,就是《2666》的祕密核心:文學與惡的關係。你可以想象,造成漣漪的石子長得像一枚硬幣,正面是文學藝術,反面是惡與暴力。在波拉尼奧筆下,文學與惡,藝術與暴力並不是簡單二元對立的,相反,它們是一體兩面。

一方面,我們在偵探小說和電影中看到的變態殺人狂,都把殺人當成一種“完美的罪行”,好像暴力行為是一種藝術創造。暴力在這裡,不僅是一種惡的宣洩,也是一種智力遊戲。另一方面,藝術也熱衷於表現罪行。波拉尼奧寫作小說的時期,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正是偵探小說和黑色電影非常流行的時候,波拉尼奧本人也是這類文化產品的愛好者。其中大衛·林奇的《雙峰鎮》,那種邪惡席捲了整個小鎮,沒有人是無辜的,而我們瞭解越多線索就越迷茫、越虛無的模式,就直接影響了《2666》的寫作。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那麼,這類文化產品為什麼會這麼流行、這麼吸引我們呢?答案也許是,我們人類作為有自由意志的生物,本性中就有惡的一面。但也正因為我們有自由意志,才可以在行善和作惡中做出選擇。藝術家描寫罪行、變態、不道德,是因為藉由文學創造,這些惡變成了觀看的對象,被排洩出體外。作為觀看者,在觀看描述惡的文學作品和電影的過程中,我們感到恐懼或者興奮,在情緒的宣洩中,我們對惡的好奇和激情被淨化了。藉由這些文化產品,我們更瞭解惡,更能分辨善惡,從而變得更善了。這個觀點,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淨化說”,但這只是最好的一種結果。在人類的歷史上,許多哲學家、文學家以及他們的讀者,也曾在對深淵的凝視中走火入魔,變成了深淵本身。

波拉尼奧一輩子都在寫藝術家是如何面對惡的。他筆下有兩類藝術家,一類在用文學抵抗惡,一類是惡的幫凶,或者就是惡本身。他甚至寫過一本叫《美洲納粹文學史》的書,虛構了一系列納粹作家的生平創作。而在《2666》裡,阿琴波爾迪是否是一個納粹作家,他與凶殺案的關係,作為一個貫穿整部作品的懸疑鉤子,勾住了整個作品紛繁複雜的大網。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但是,在塑造阿琴波爾迪這類形象時,波拉尼奧也並沒有把善的力量浪漫化。善在他筆下,更多是一種悲劇英雄般的勇敢,黑暗宇宙中的一絲慰藉,末世中的一線希望。你不妨回想一下幾個主人公,不管是阿琴波爾迪、阿瑪爾菲塔諾還是法特,他們都知道自己選擇站在惡的對立面去追尋真相,結果可能是徒勞的,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但他們還是要去做。聖特萊莎這個人間地獄就像一個試煉場,書裡的人物來到這裡,有的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選擇留下來,去追尋真相,去對抗它。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到波拉尼奧的歷史觀和文學觀了:明明知道歷史是虛無的,我們還是要去承擔責任;明明知道文學在惡面前可能是無力的,但仍然要去用文學抵抗惡。寫作也是一樣,明明知道自己可能會失敗,但還是要寫。生活也是一樣,明明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但每一天還是要好好活。

這本書為什麼叫2666?其實,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2666,翻遍全書你也找不到它。但它在作者的另一本小說《護身符》裡出現過。這裡要插一句,波拉尼奧所有的小說都是互相關聯的,他總會在一本書裡留一些謎語,讓你在他其他的書裡邂逅謎底。所謂2666,就是未來,是所有人類死亡之年,也是人類歷史被徹底遺忘的時間。也有評論家認為,2666可能出自《聖經·出埃及記》中的預言:“正滿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軍隊都從埃及地出來了”。算起來,這時間就是創世2666年之後,是人類獲得精神救贖的重要時刻。可以說,《2666》是一本在末世論的絕望裡透著希望的書。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波拉尼奧承受著極大的病痛和死亡的威脅,他把這種絕望凝聚在對人類之惡的近乎癲狂的渲染中,但同時,他又把自己的勇氣和對精神救贖的希望寄託在那些選擇善和勇氣的小人物身上。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剛才在複述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分析了《2666》的主題,也講到了波拉尼奧的寫作風格。現在,我們不妨從技術層面再來總結一下,為什麼波拉尼奧會被認為是一個世界級的大作家。

首先,《2666》很好地把懸疑偵探這種通俗文學與嚴肅的文學追求結合在了一起。從最外圍的漣漪開始娓娓道來,把漣漪本身當作一個完整世界去描寫,帶讀者繞最遠的路。這本來是很折磨人的,但波拉尼奧講述任何普通事情的時候,又都充滿了偵探懸疑的氛圍,能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

其次,它是一部“全景小說”,敘事時間上跨越了幾百年歷史,空間上覆蓋歐洲、美國、拉美,創造了數百個人物,對社會現實進行了全景式的描繪和批判,深刻挖掘了人性之惡,就像一本社會的百科全書。

一部能超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奇書《2666》

再次,《2666》還是一部文體的百科全書。它戲仿了很多文學作品和電影,比如錢德勒的硬漢派偵探小說、喜歡混淆虛構與現實的博爾赫斯、用多人物多視點展開敘事的福克納等等。可以說,這本書是一個文學技巧的萬花筒,波拉尼奧吸取了很多經典的營養,將它們有機地雜糅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有人把這種做法叫作“文體的狂歡”。

最後,《2666》創造了一種在碎片中呈現整體的“全息影像”式的風格。整本書就像一棵大樹,主線是五根樹杈,上面結滿了無數個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又都呼應著整部作品的主題,是整棵樹的信息濃縮。在閱讀時,我們有時沒法立刻明白它們的意義,但當我們讀完全書時,再回頭去翻看這些小故事,又會發現它們其實包含著整本書的密碼,餘味無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