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如《新豐折臂翁》諷喻戒邊功,是用生動的歷史教訓來形象地議論:

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從上述來看,白居易詩歌的思想主張是非常鮮明的,態度也是直面現實,果敢堅決的。這是白居易一生遵循儒家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具體體現。

詹姆斯·賴特也是專注研究過我國儒家思想的,並且從白居易政治諷喻詩中汲取了精神食糧,為自己從詩人大眾的角度,來反思美國政府奉行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參照和樣本。比如《西行途中》其中一首:

連任選舉失敗了,

華盛頓州馬克蒂奧鎮教育程度不高的警長

又開始了酗酒。

他帶我爬上懸崖,踉踉蹌蹌。

我們都醉了,站在墳墓中間。

北上阿拉斯加的礦工們在這裡停下。

憤怒,他們把自己女人破碎的屍體

鏟進了長滿蟹甲草的溝渠裡。

我躺在墓碑中間。

在懸崖的底部

美國已經完蛋了。

美國,

又一次跳進了大海

黑暗的海溝裡。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如《新豐折臂翁》諷喻戒邊功,是用生動的歷史教訓來形象地議論:

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從上述來看,白居易詩歌的思想主張是非常鮮明的,態度也是直面現實,果敢堅決的。這是白居易一生遵循儒家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具體體現。

詹姆斯·賴特也是專注研究過我國儒家思想的,並且從白居易政治諷喻詩中汲取了精神食糧,為自己從詩人大眾的角度,來反思美國政府奉行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參照和樣本。比如《西行途中》其中一首:

連任選舉失敗了,

華盛頓州馬克蒂奧鎮教育程度不高的警長

又開始了酗酒。

他帶我爬上懸崖,踉踉蹌蹌。

我們都醉了,站在墳墓中間。

北上阿拉斯加的礦工們在這裡停下。

憤怒,他們把自己女人破碎的屍體

鏟進了長滿蟹甲草的溝渠裡。

我躺在墓碑中間。

在懸崖的底部

美國已經完蛋了。

美國,

又一次跳進了大海

黑暗的海溝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這首詩也是一首反映政治題材的,語言直白和犀利,主觀感情凸現,其中象“在懸崖的底部,美國已經完蛋了”一句,直言不露的表白了自己的態度,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03 影響來源之三:白居易閒適簡樸而又意蘊深遠的佛道思想,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比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我們從小學就熟背在心的,也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千古名句,其中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祕,也表明了詩人強大的自我生命力。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如《新豐折臂翁》諷喻戒邊功,是用生動的歷史教訓來形象地議論:

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從上述來看,白居易詩歌的思想主張是非常鮮明的,態度也是直面現實,果敢堅決的。這是白居易一生遵循儒家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具體體現。

詹姆斯·賴特也是專注研究過我國儒家思想的,並且從白居易政治諷喻詩中汲取了精神食糧,為自己從詩人大眾的角度,來反思美國政府奉行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參照和樣本。比如《西行途中》其中一首:

連任選舉失敗了,

華盛頓州馬克蒂奧鎮教育程度不高的警長

又開始了酗酒。

他帶我爬上懸崖,踉踉蹌蹌。

我們都醉了,站在墳墓中間。

北上阿拉斯加的礦工們在這裡停下。

憤怒,他們把自己女人破碎的屍體

鏟進了長滿蟹甲草的溝渠裡。

我躺在墓碑中間。

在懸崖的底部

美國已經完蛋了。

美國,

又一次跳進了大海

黑暗的海溝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這首詩也是一首反映政治題材的,語言直白和犀利,主觀感情凸現,其中象“在懸崖的底部,美國已經完蛋了”一句,直言不露的表白了自己的態度,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03 影響來源之三:白居易閒適簡樸而又意蘊深遠的佛道思想,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比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我們從小學就熟背在心的,也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千古名句,其中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祕,也表明了詩人強大的自我生命力。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後面的四句呢,詩人落筆又迴歸到了主題——送別,人的一生中經歷最多、不可迴避的生活形式。最後一句寫到“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其中“王孫”是泛指人生的過客,所有的行者。看見了萋萋芳草,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送別的愁情,誰的人生不是聚聚散散呢?

為了事業前程,你必須離別家人,奔向五湖四海;為了人民的安寧,你必須舍家撇業值班駐防,沒有除夕和中秋的團圓家慶,等等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舍”,才會有自己“得”的完美人生。

這不僅是白居易所需要、所追求的,同樣也是詹姆斯·賴特推崇中國古典文學的初衷。

比如他這樣寫春的魅力:

黑雪,

像一種奇怪的海洋生物,

縮回進自己的身體,

將草歸還給大地。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如《新豐折臂翁》諷喻戒邊功,是用生動的歷史教訓來形象地議論:

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從上述來看,白居易詩歌的思想主張是非常鮮明的,態度也是直面現實,果敢堅決的。這是白居易一生遵循儒家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具體體現。

詹姆斯·賴特也是專注研究過我國儒家思想的,並且從白居易政治諷喻詩中汲取了精神食糧,為自己從詩人大眾的角度,來反思美國政府奉行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參照和樣本。比如《西行途中》其中一首:

連任選舉失敗了,

華盛頓州馬克蒂奧鎮教育程度不高的警長

又開始了酗酒。

他帶我爬上懸崖,踉踉蹌蹌。

我們都醉了,站在墳墓中間。

北上阿拉斯加的礦工們在這裡停下。

憤怒,他們把自己女人破碎的屍體

鏟進了長滿蟹甲草的溝渠裡。

我躺在墓碑中間。

在懸崖的底部

美國已經完蛋了。

美國,

又一次跳進了大海

黑暗的海溝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這首詩也是一首反映政治題材的,語言直白和犀利,主觀感情凸現,其中象“在懸崖的底部,美國已經完蛋了”一句,直言不露的表白了自己的態度,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03 影響來源之三:白居易閒適簡樸而又意蘊深遠的佛道思想,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比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我們從小學就熟背在心的,也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千古名句,其中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祕,也表明了詩人強大的自我生命力。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後面的四句呢,詩人落筆又迴歸到了主題——送別,人的一生中經歷最多、不可迴避的生活形式。最後一句寫到“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其中“王孫”是泛指人生的過客,所有的行者。看見了萋萋芳草,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送別的愁情,誰的人生不是聚聚散散呢?

為了事業前程,你必須離別家人,奔向五湖四海;為了人民的安寧,你必須舍家撇業值班駐防,沒有除夕和中秋的團圓家慶,等等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舍”,才會有自己“得”的完美人生。

這不僅是白居易所需要、所追求的,同樣也是詹姆斯·賴特推崇中國古典文學的初衷。

比如他這樣寫春的魅力:

黑雪,

像一種奇怪的海洋生物,

縮回進自己的身體,

將草歸還給大地。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比如《我試圖再一次喚醒並迎接這世界》:

一棵松樹上,

離我的窗臺幾米遠處,

一隻鮮豔的藍色松雞反覆地、上下跳躍

在一根樹枝上。

我笑了,當我看見他徹底沉浸於

自己的快樂;因為他和我一樣知道

那樹枝不會折斷。

通過上述兩首小詩,我們是否察覺到,這位美國詩人在“中為西用”的文化交流中,特別是他對白居易詩歌思想的吸收和理解,已經為自己尋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和詩歌的註解。

就象“那樹枝不會折斷”一樣,一種異國的樂觀主義,不也很值得讚賞嗎?要知道,在西方拜金的價值觀裡面,很少有那種閒適的樂觀和積極。

又象黑雪“將草歸還給大地”,不也是一種“物質決定意識”的覺醒嗎?

"

公元846年8月,素有“詩魔”之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去世。

然而,白居易的詩歌卻保持著異常的生命力,影響了鄰國朝鮮、日本千年之久,迄今那些海外“白粉”們仍是對白居易頂禮膜拜。

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國詩人熱衷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且唯獨對白居易的詩歌青睞有加,把白居易的詩魂融化進自己創作風格的血液之中,同時寫下了一首譽稱“千年之戀”的詩歌,來紀念心中的“中國導師”白居易。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詩人詹姆斯·賴特,那首詩歌呢,名曰《在冬末跨過一個水坑,我想起一位古代中國的地方官》:

白居易,開始謝頂的老政客,

有何用?

我想起你

不安地進入長江峽谷,

被拖曳著穿越激流而上

為了官職或其他

去忠州城。

你到達時,我猜

天都黑了。

但現在是1960年,又將是春天了,

明尼阿波利斯高聳的岩石,

堆壘起我自己的

竹索和水的昏黑暮色。

元稹在哪裡,這位你鍾愛的朋友?

大海在哪裡,那曾終結中西部所有孤獨的

大海?明尼阿波利斯在哪裡?我什麼都看不見

除了這棵隨冬天變黑的可怕的橡樹。

你是否找到了群山之外隔絕塵世的人們的城池?

或者說,你已把這根磨損的殘繩的一端

緊握了一千年?

從詩中“長江峽谷”、“忠州”和“元稹”等詞來看,詹姆斯·賴特是非常熟悉白居易生活經歷的,詩歌創作的意象及特點也深受白居易影響。

01 影響來源之一:白居易詩歌的通俗性、寫實性以及主題的鮮明性。

比如白居易的《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語言簡練而通俗,意境優美而生動,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閒淡的老翁形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尤其末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遙相呼應,寫出了氣候對樹木和老翁的影響。不久之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無情地掃得滿地飄零,詩人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從整首詩看,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我們再來品讀一下詹姆斯·賴特《西行途中》的其中一首:

已是黎明。

我打著冷顫,

即便蓋一張大羽絨被。

我昨晚進來,爛醉,

也沒有生起油爐。

良久,直至此刻,我傾聽著疾風。

風雪的呼號包圍著我,在外面荒棄的草原上。

就像流浪漢和賭棍的聲音,

喋喋不休地穿過十九世紀內華達那座空蕩蕩的

妓院。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的寫作心境是同白居易是一致的。他詩中的主人公也象“安閒一老翁”,寒冷的天氣下,“沒有油爐”,即便有大羽絨被,也會感覺淒冷。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同時,把風雪的呼號與“流浪漢與賭棍的聲音”聯繫起來,用“喋喋不休”表示時間之長,而地點呢,卻是在不入流的“妓院”,這些在詩人心目中都是那麼黯淡無光,也反襯了詩人的淡定和從容,此時此刻,他只是“傾聽著疾風”。

在某種意義上說,詹姆斯·賴特不就是白居易詩中那位看透世事、淡泊處事的“老翁”嗎?

02 影響來源之二: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具有意激而直言的特點,也是儒家“兼濟天下”思想觀念的具體體現,

白居易政治諷喻詩的突出特點就是夾敘夾議,核心在議,多數議論都很形象,富有情感,直截了當。

比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如《新豐折臂翁》諷喻戒邊功,是用生動的歷史教訓來形象地議論:

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從上述來看,白居易詩歌的思想主張是非常鮮明的,態度也是直面現實,果敢堅決的。這是白居易一生遵循儒家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的具體體現。

詹姆斯·賴特也是專注研究過我國儒家思想的,並且從白居易政治諷喻詩中汲取了精神食糧,為自己從詩人大眾的角度,來反思美國政府奉行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參照和樣本。比如《西行途中》其中一首:

連任選舉失敗了,

華盛頓州馬克蒂奧鎮教育程度不高的警長

又開始了酗酒。

他帶我爬上懸崖,踉踉蹌蹌。

我們都醉了,站在墳墓中間。

北上阿拉斯加的礦工們在這裡停下。

憤怒,他們把自己女人破碎的屍體

鏟進了長滿蟹甲草的溝渠裡。

我躺在墓碑中間。

在懸崖的底部

美國已經完蛋了。

美國,

又一次跳進了大海

黑暗的海溝裡。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這首詩也是一首反映政治題材的,語言直白和犀利,主觀感情凸現,其中象“在懸崖的底部,美國已經完蛋了”一句,直言不露的表白了自己的態度,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03 影響來源之三:白居易閒適簡樸而又意蘊深遠的佛道思想,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比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我們從小學就熟背在心的,也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千古名句,其中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祕,也表明了詩人強大的自我生命力。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後面的四句呢,詩人落筆又迴歸到了主題——送別,人的一生中經歷最多、不可迴避的生活形式。最後一句寫到“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其中“王孫”是泛指人生的過客,所有的行者。看見了萋萋芳草,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送別的愁情,誰的人生不是聚聚散散呢?

為了事業前程,你必須離別家人,奔向五湖四海;為了人民的安寧,你必須舍家撇業值班駐防,沒有除夕和中秋的團圓家慶,等等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舍”,才會有自己“得”的完美人生。

這不僅是白居易所需要、所追求的,同樣也是詹姆斯·賴特推崇中國古典文學的初衷。

比如他這樣寫春的魅力:

黑雪,

像一種奇怪的海洋生物,

縮回進自己的身體,

將草歸還給大地。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再比如《我試圖再一次喚醒並迎接這世界》:

一棵松樹上,

離我的窗臺幾米遠處,

一隻鮮豔的藍色松雞反覆地、上下跳躍

在一根樹枝上。

我笑了,當我看見他徹底沉浸於

自己的快樂;因為他和我一樣知道

那樹枝不會折斷。

通過上述兩首小詩,我們是否察覺到,這位美國詩人在“中為西用”的文化交流中,特別是他對白居易詩歌思想的吸收和理解,已經為自己尋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和詩歌的註解。

就象“那樹枝不會折斷”一樣,一種異國的樂觀主義,不也很值得讚賞嗎?要知道,在西方拜金的價值觀裡面,很少有那種閒適的樂觀和積極。

又象黑雪“將草歸還給大地”,不也是一種“物質決定意識”的覺醒嗎?

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千年之戀”,為何只對白居易青睞有加

結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筆者隻言片語所能表達的,但是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提醒。在學習借鑑外國先進理念的同時,我們國人的重心還是要在挖掘自身的文化寶藏上用功用力,用追夢人的奔跑姿態去收穫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新長征”!

詹姆斯·賴特在詩中寫白居易去忠州時說,“你到達時,我猜天都黑了”,這是他對白居易貶謫“江州司馬”後,又量移“忠州刺史”時心境最佳的考量。我們讀後,更要以“天亮了”的心態去對待歷史,面對現實,舍“小我”為“大我”,去傳承和創新,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end~

文|鶴鳴甘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