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界半年觀:上游乳業走強 白酒告別高增長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新京報盤點76家乳業、白酒、肉企半年報,11家虧損,23家淨利下滑,豬肉股企業違規頻現

近期,食品領域上市企業2019年中報陸續披露完畢。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乳業、白酒、豬肉三大行業中,有76家上市(掛牌)公司公佈業績,其中11家虧損、23家淨利下滑,整體業績向好。

就乳業而言,上游乳企集體步入上行週期,上下游協同效應增強,而市場擴張帶來的費用增加成為不少乳企業績下滑的主因。就白酒上市公司而言,整個行業結束營收高增長,區域酒企繼續受一線品牌擠壓,馬太效應凸顯。就豬肉股而言,非洲豬瘟威力猶在,整體利潤先跌後漲,不少企業在行業調整期受到監管處罰,內控問題暴露無遺。

豬肉股

四成企業淨利下滑

截至目前,共有30家豬肉股企業公佈半年報。從營收看,新希望、溫氏股份、雙匯發展分列前三位;從淨利潤來看,雙匯發展憑藉23.82億元的淨利居首,益生股份以近27倍的淨利增長成為上升勢頭最猛的豬肉股企業。

30家企業中,有12家淨利下降,佔比40%。其中,天邦股份淨利下降555.9%,下滑速度最快,羅牛山淨利降幅也達到了114.14%。與此同時,有9家企業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報告期內,還有6家企業虧損,其中5家虧損規模達上億元。雛鷹退虧損15.18億元。羅牛山、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則分別虧損4742.89萬元、1.56億元、2.75億元、3.67億元。

非洲豬瘟影響猶在

2019年上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和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持續,國內豬價呈現先跌後漲走勢。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2月豬肉出廠價格跌至近15元/公斤,批發價格跌至近18元/公斤。伴隨生豬供給的持續減少,自3月起豬肉價格開始穩步攀升,截至6月末出廠價已升至22元/公斤,批發價格升至21元/公斤,並持續走高。

基於上述情況,大部分豬肉股企業將上半年業績變化歸結為受非洲豬瘟影響,整體利潤先跌後漲。唐人神表示,受非洲豬瘟影響,公司一季度生豬養殖盈利能力不及預期,但伴隨二季度豬肉價格上漲,盈利能力得到明顯改善。

在此期間,各企業也紛紛通過提升防疫成本、加大存貨、產能擴張等方式抵禦非洲豬瘟影響。其中,新希望成立了防控專項工作小組,制定全方位全體系的防控措施;雙匯發展將存貨在總資產中的佔比由上年同期的18.94%升至29.19%;天邦股份則對所有母豬場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成現代化母豬場4個、培育場1個。

在豬肉迎來供需和價格挑戰時,雞肉作為替代品的需求正在上升。受此影響,溫氏股份、新希望、民和股份上半年淨利潤分別增長50.76%、84.61%、4618.23%。

多家肉企遭受處罰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豬肉股企業在報告期內受到監管處罰。今年1月,因未能在規定期限披露2017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證監會擬對*ST康達及原董事長羅愛華等人給予行政處罰。8月,*ST康達又因大額異常預付款項超過約定還款期限、二股東代付往來款等問題,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

今年3月,雛鷹農牧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4月25日,雛鷹農牧因2018年報存在內控問題,被審計為“無法表示意見”,股票簡稱變為“*ST雛鷹”。8月27日,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ST雛鷹進入退市整理期,股票簡稱變為“雛鷹退”。

而未被實施退市風險預警的豬肉股企業也並非一帆風順。今年以來,深交所已向大康農業下發2封問詢函,內容涉及商譽減值、2018年一到四季度現金淨流量波動較大等27個問題。8月20日,大康農業又因涉嫌財務舞弊等問題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白酒

營收增長整體放緩

19家A股上市白酒企業半年報陸續發佈完畢。其中,伊力特、金徽酒、青青稞酒、金種子酒淨利下降,金種子酒、*ST皇臺虧損。整體來看,白酒行業告別了過去的高速增長,逐漸迴歸理性;一線酒企持續增長,區域酒企受擠壓嚴重。

從營收層面來看,白酒行業整體增速放緩。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區域酒企迎駕貢酒、伊力特、金徽酒、青青稞酒、金種子酒營收增長均為個位數。山西汾酒去年同期營收增長52.42%,今年上半年增速降至22.3%。山西汾酒在財報中指出,上半年白酒行業繼續處於行業分化窗口期。受宏觀經濟及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白酒行業增速逐漸迴歸到合理增長狀態。

除區域酒企外,一直以高端產品作為主打的水井坊,去年營收增長58.97%,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9億元,同比增長26.47%,增速為近5年來最低。

酒水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中國白酒經過高速增長後,價格帶升級過快,銷售增幅過大,這些都需要市場有一定的適應期,特別是價格的穩定與消費者的教育。其次是整體經濟環境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也惡化了行業情況。

另據財報顯示,隨著一線名酒渠道下沉,區域酒企競爭壓力變大,市場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另一方面,一線名酒的價格帶已經穩固在千元,而區域酒企和省酒也跟隨推出了大量中高端產品,但品牌力難以支撐價格帶,因此整個行業馬太效應逐漸加強。

預收款金額兩極分化

作為白酒行業的“蓄水池”,預收款一直是酒企財報中備受關注的內容,能夠反映出經銷商的打款意願和下游銷售現狀。在體量方面,貴州茅臺仍然是龍頭老大,其上半年預收賬款達122.57億元,幾乎等於其他白酒上市公司預收賬款之和。

在預收款增速上,白酒行業則是喜憂參半。青青稞酒、山西汾酒、水井坊、順鑫農業、今世緣、瀘州老窖、貴州茅臺延續了預收款增長趨勢。其中,青青稞酒由於基數低,增幅位列白酒上市企業首位。

相反,其餘酒企預收款增速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伊力特預收款下滑幅度最高,較2018年底的預收款餘額下滑了39.72%。伊力特表示,其預收款下降主要系本期營銷體系變化,加大直銷導致預收貨款減少。

從與營收的對比關係來看,水井坊的預收款佔營收比值僅為3.49%,在所有上市白酒企業中表現墊底,業界擔心這一數字或不能較好地保障水井坊未來業績。

蔡學飛認為,下半年白酒行業會繼續分化,伴隨區域不平衡帶來進一步的市場擠壓,一線名酒藉助銷售旺季的優勢將會繼續走強,而大量區域酒企即使旺季也沒有銷量,逐漸被邊緣化,白酒企業的“淘汰賽”即將拉開大幕。

乳業

貝因美迴歸“虧損王”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目前共有27家上市(掛牌)乳企發佈了2019年中報業績。在僅有的3家虧損企業中,剛剛“摘帽”4個月的“奶粉第一股”貝因美再度虧損,無論從虧損額還是淨利下降幅度來看,都為本期乳企中的“虧損王”。

半年報顯示,貝因美上半年淨利為-1.22億元,同比下降1527.62%,官方給出的虧損原因主要為乳鐵蛋白原材料價格上漲,及貿易摩擦匯率損失導致的非經常性收益大幅下降。

貝因美曾在2016年、2017年連續鉅虧,股票一度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為扭轉業績,貝因美曾採取出售房產、簽署營銷大單、出售子公司等一系列措施。創始人謝宏迴歸董事長之位後,又聘請菲仕蘭中國前首席銷售官包秀飛出任貝因美總經理。2019年中報再度虧損,不免令外界對其經營狀況再生疑慮。

無論從業績還是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昔日國產奶粉老大貝因美已被飛鶴、伊利、君樂寶趕超,淪落到第二梯隊。乳業專家宋亮認為,貝因美業績受到了國產奶粉大環境影響。伴隨2017年以來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跨境購帶來的衝擊,國產奶粉的競爭環境恐再次惡化。

業績下滑多因“貪大”

上半年,27家上市(掛牌)乳企中有7家淨利下滑,包括上游乳企騎士乳業、賽科星,奶粉企業貝因美、雅士利,區域乳企麥趣爾、金河科技、桂牛乳業等。而擴大經營帶來的成本及費用增加,成為多數企業淨利下降的主因。

中報顯示,桂牛乳業上半年在東莞、上海、天津等市場擴大了銷路,但受擴大市場、提高經銷商較高返利等影響,其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1249.27%;金河科技淨利同比下降53.24%,主要系開拓全國市場,西北地區加大營銷費用投入,鮮奶成本上漲、能源成本增加導致;騎士乳業淨利下降82.95%,整體虧損,主要是因為製糖業務種植面積擴大,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導致,且每年1-6月沒有產出,使旗下農業公司處於虧損狀態。

此外,受人工成本上漲及對現有門店進行翻新導致攤銷成本增加影響,新疆乳製品與連鎖烘焙品牌麥趣爾淨利下降41.44%。早在2018年,麥趣爾就因受虧損子公司浙江新美心商譽減值、收購手樂電商無法如期進行等影響虧損。麥趣爾曾在回答投資者質疑時坦承,公司開展了一系列產業併購投資活動,但併購整合提升能力還需加強。

上游乳企中報集體走強

數據顯示,在經歷2017年以來的原奶價格寒冬後,國內奶牛存欄量呈下降趨勢,2018年荷斯坦奶牛存欄約僅為504萬頭,原奶供應處於緊缺狀態,整個行業步入上行週期。在此背景下,絕大多數上游乳企中報業績走強,下游乳企奶源爭奪激烈,資本市場動作頻頻,奶業上下游的協同效應開始顯現。

上半年,現代牧業扭虧為盈,實現淨利1.25億元,約78%的原奶銷售給了控股股東蒙牛。在下游液奶業務方面,藉助蒙牛的渠道優勢,現代牧業採取差異化策略,主攻三、四線市場,實現持續盈利。

今年4月,中國聖牧下游液奶資產與內蒙古蒙牛完成51%的股權交割。受引入戰略投資者蒙牛影響,上半年中國聖牧原奶銷量、售價穩定,下游液奶“包袱”減輕,虧損額由去年同期的12.78億元縮減到2075.8萬元。

繼蒙牛戰略性投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富源牧業後,新乳業於7月18日宣佈擬3.29億元認購現代牧業約9.28%股份,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8月27日晚,賽科星也發佈收購報告書稱,優然牧業擬收購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後者新控股股東。

(責任編輯:趙金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