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縣安興村民自覺打造清潔家園

安鄉 農村 經濟 合作社 硬件 蔬菜 尚一網 2019-06-27

尚一網訊(記者 羅遠文)“不請一名保潔員,不收群眾一分錢,溝渠家裡隨便看,乾淨整潔賽公園。”這是描繪安鄉縣安康鄉安興村人居環境的順口溜。昨日,記者現場踏訪,耳濡目染,所見所聞,那一處處迷人的景緻,的確令人流連忘返。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第一仗。農村線長面廣,村民居住分散,百姓環境意識較差,各類垃圾要想掃得淨、運得走,難度很大。目前,一個鄉鎮花費200至400萬元,一個村請8至15名保潔員,每個村民交15至35元的衛生費,已經成為常態。

6年前,安興村也是垃圾成堆、汙水橫流。當時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村總支書記劉四清左思右想,覺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長久之計,群眾的事還得群眾自己辦。

黨員帶頭,黨建先行。安興村幹部會、黨員會、群眾代表會、屋場會開了一場又一場。最終達成兩點共識:其一,改變鄉村面貌,發展經濟是基礎,決定引進培育蔬菜種植合作社,讓大家有事幹、有錢賺;其二,環境治理從各掃“門前雪”開始,組與組評,戶與戶比,誰也不能拖後腿。

有序流轉土地,積極報名“打工”,主動要求入社,那段歲月成為安興村最熱的話題。短短几年,全村露天蔬菜種植面積高達6000畝,村民年務工總收入超1000萬元,哪怕是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每天下地都可收入80元。

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了全村硬件設施建設。村裡絕大多數路面硬化了,許多農戶房屋重建了,家用小汽車更多了,家庭美化檔次更高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村裡整治人居環境,90%以上老百姓聞風而動。當然,也有幾戶陋習難改,拉了全村的後腿。左鄰右舍依據村民衛生公約,硬要將垃圾掀到他們堂屋裡,此事震動餘波不斷,再也沒有冒出“尖角岩土”。

農村人實在,很講臉面。安興村順勢而為,環境整治妙招迭出:評選出來的“最清潔”農戶,下次評比退步了當著眾人獎品收回;在安鄉率先推行垃圾分類減量舉措,確有垃圾需要外運的,農戶自己拖到鄉垃圾中轉站;實行農戶房前屋後、門前道路、責任田周邊溝渠環境衛生“三包”。

真評比、真講究、真比拼,印證了一句老話,習慣成自然,很多農戶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搞衛生。2017年起,村裡人人都是保潔員,也不再有收取衛生費一說了。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民自覺打造幸福家園的勁頭更足了。過去忽略了的2萬多米溝渠坡地,都陸續栽上了桃子、枇杷、梨樹、柚子,成為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花果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