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50萬米的太空中,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展翅翱翔,與世界首個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牽手,成功打通北京與奧地利的洲際量子保密電話,演繹著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跑”全球的故事,激活安徽量子信息產業的“一江春水”。三年來,“墨子號”先後被寫進2017年新年賀詞和十九大報告,成為安徽創新發展的傑出代表、安徽融入長三角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要用好這一優勢,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三年來,安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引領全省生產總值首次登上3萬億元臺階,創新已經成為展示安徽形象的亮麗名片、驅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原始創新跑出“加速度”

——去年,安徽省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2.1%,13個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今年以來,一大批重大源頭創新成果持續湧現

首次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研究中,突破哺乳動物視覺極限實現裸眼無源的紅外圖像視覺感知……今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團隊已經連續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8篇重大原創性成果和發現。“今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宇宙’爆發了,重磅成果一項又一項地推出。 ”《中國日報》記者朱立新感嘆道。

對於科技創新而言,原始創新是“源頭活水”,無論是科技革命還是工業革命,依靠的皆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大突破。今年以來,我省在原始創新領域取得諸多成果。 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為此次月背探測提供了軟著陸用關鍵產品——緩衝拉桿。今年5月,該院牽頭研製的新型“探霾”激光雷達項目,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的壟斷,可實時監測10公里高空範圍內的霧霾分佈並分析其成分。

原始創新的厚積薄發,源於長期積累和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去年,我省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2.1%,13個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啟動建設,中科大在全球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合肥誕生,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首次實現等離子體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業界實際運算性能最高的數字信號處理器——“魂芯二號A”研製成功,一大批重大源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產業創新綻放“好風景”

——去年我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近三成。當前,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加速成長

5月21日,科大訊飛在上海舉行新品發佈會,一舉發布訊飛智能錄音筆等6款新品。 “這款錄音筆能夠無縫完成錄音轉寫文字,語音1秒成文,1小時錄音5分鐘出稿,識別準確率高達98%。 ”科大訊飛副總裁李傳剛介紹,該錄音筆集語音轉文字、中英邊錄邊譯、行業語言模型等眾多領先技術於一體,擁有講話速記、演講記錄、錄音文件轉寫等核心功能,不僅支持中文轉寫,同樣支持英文語音的轉寫和同步輔助翻譯,是軟硬件一體化的新型智能產品。

智能語音產業是我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去年,以科大訊飛等為龍頭的中國聲谷,實現產值650億元。全球每5部智能手機,就有1塊液晶屏出自京東方;每10臺平板電腦,就有3塊屏為京東方生產……以合肥京東方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書寫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安徽故事。目前,我省新型顯示產業以液晶面板為核心,已集聚了液晶玻璃、光學膜、偏光片、驅動芯片等諸多上下游企業,合蕪蚌地區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區。

憑藉科技創新的力量,安徽省創新產業正從“盆景”變身“風景”。去年,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萬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2萬輛、佔全國13%,CA20型飛機樣機首飛成功,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器生產線開工建設,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1%,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5%,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16.6%。

協同創新走向“一體化”

——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促進區域創新資源高效聯動和優勢互補

5月23日,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在蕪湖開幕,成果展以“共享創新資源,協同創新驅動,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主題。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江蘇“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浙江之江實驗室量子精密測量科學裝置、安徽全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成果展上,長三角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共享合作四大展區的318件展品,生動地演繹著滬蘇浙皖長三角一市三省協同創新“一體化”發展的力量。

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對外開放,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0多家單位的數十名科學家依託該裝置成功開展譜線、脈衝星等射電天文觀測,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學成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髮射的“悟空號”暗物質探測衛星,其唯一有效載荷的關鍵分系統——BGO量能器,由中科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製。目前,長三角擁有的大科學裝置數量佔全國的44.7%,獲得的國家科技成果獎佔全國的48.6%,多項創新指標達到全國的1/3以上。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帶來了重大機遇。作為長三角一員,安徽近年來大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未來,安徽將與滬蘇浙攜手並肩,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促進區域創新資源高效聯動和優勢互補,形成創新資源捕捉尋找、創新成果路演展示、創新技術落地轉化、創新主體嚮往匯聚的生動局面。(記者 :桂運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