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裡的好“教官”

平安吉林 2019-07-07

“1、2、3、4……”隨著短促有力、節奏一致的報數聲,吉林省公主嶺市看守所北12、13監內的60名在押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給他們養成整齊劃一“規矩”的好“教官”,是剛到看守所工作一年多的軍轉幹部王瑞峰。

“兩句話”工作法

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 擔任過連長、指導員,轉業後又當了近20年警察,王瑞峰總結,管兵和管在押人員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相同的是,都在男人的世界裡做思想工作,求的是安全穩定;不同的是,一個是光榮群體,一個是改造對象。部隊講的是團結和戰鬥力,看守所要的是秩序與和睦相處。

通過一段時間的細心揣摩,他對如何做好監所工作有了一些心得,並總結成了“兩句話”工作法。第一句話是,“把對士兵的關愛換化成對在押人員的細心關注”,贏得在押人員對管教的充分信任和依賴,從而實現對看守所情況的全面掌控。

第二句話是,“把對士兵的嚴格管理換化成對在押人員的規範約束”,使其服從命令更堅決、執行命令更徹底,不敢輕易觸犯監規監紀。

事實證明,他琢磨出的這兩句話工作法,在實踐中還真就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嚴管理秩序佳

通過什麼方式把這“兩句話”管理辦法落到實處呢?王瑞峰的妙招是:對在押人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進了看守所,失去了人身自由,人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生一些變化,管理起來難度不小。但寬是害、嚴是愛,只有嚴格管教他們,才是幫助他們。”王瑞峰想得清楚,做得徹底,從排隊洗漱到坐姿用餐,他全都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管得那叫一個全方位。

起初也有人發牢騷、說怪話,“王管教來之前我們歪著靠著,都舒服慣了,現在非讓我們坐得闆闆正正,連洗漱都得排隊,累。”王瑞峰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在洗漱間洗漱時,如果沒有秩序或是超員,就容易發生摩擦。在他的動員下,大家很快就品出了有秩序帶來的好處,洗漱效率提升不說,而且大家地位平等,沒人搞特殊化,杜絕了牢頭獄霸產生。

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的兩週後,王瑞峰管理監號的在押人員從精氣神上開始有了變化:開飯時集體就座,從不夥吃夥喝;坐到座位上從側面排成一條線,沒有七扭八歪的;就連洗筷子洗碗都主動排成一行,除了洗涮聲沒有一個交頭接耳的。別人都好奇王瑞峰是怎麼管理的,他笑笑說:“要求在押人員做到的,我先做到。”

操心的“班主任”

早點名前讀《晨起自勉文》時,王瑞峰會走進監號,用標準的軍姿坐姿給大家示範。他語重心長又言辭懇切地說:“這樣嚴格要求不是想難為大家,而是希望你們都能像受人愛戴尊敬的軍人那樣,既有個人的修養養成,又能通過大夥兒的優秀表現為集體爭光。”在他的管理下,監所內的在押人員都形成了好習慣,看見所領導、管教會主動起身、鞠躬問好。號內風清氣正,沒有一起打仗違紀現象發生。

通過一日生活制度作風建設,在押人員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改觀。王瑞峰想,光“嚴管”不夠,還得從內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監所的溫暖。於是,在監規監紀允許的範圍內,他相繼開展了掰手腕、俯臥撐、仰臥起坐比賽,既鍛鍊了身體,又活躍了氣氛。

如今,他管理的監舍的優良秩序已經形成,他在與不在紀律都是一個樣,就連一些“刺頭”進到他分管的監舍,也很快會被整體氛圍帶動改變,幾天就變得聽話服管教。

看守所裡的好“教官”

王瑞峰(右)查看就醫在押人員情況

因為有多年當基層民警的經驗,王瑞峰經常給在押人員釋法說理,警示他們在刑滿釋放後一定要遵紀守法。“我就像他們的‘班主任’,每天要多操不少心,發現個別人的小毛病,必須及時提出、糾正,他們才不會長得更歪。只有拔除他們心裡的‘刺’,他們才會迷途知返。”王瑞峰說。

(轉自北方法制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