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誰是中國投資之王?



來源 | 晚點LatePost

目前,阿里和騰訊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最大最重要的兩個戰略投資者,同時也是中國風險投資市場最主要的投資機構。據騰訊總裁劉熾平介紹,過去十年,騰訊已經投資了700多家公司,其中63家已經上市,122家是市值/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持股超過5%的公司的總市值現已超過5000億美元。同樣,阿里系企業的投資戰績也十分斐然,儘管阿里方面沒有公佈過明確的投資金額和數量。IT橘子統計的數據,阿里巴巴投資案例261個,螞蟻金服投資115個。光2018年上半年,根據科技媒體36氪統計,中國互聯網的投資霸主阿里和騰訊分別投出了1000億元和1200億元人民幣。(詳情點擊《資本遊戲:騰訊阿里投資全對比》)

作為中國最強的兩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和騰訊的一舉一動廣受世人關注,他們的投資投資思路、投資領域、投資成績如何自然也非常受人關注。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位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阿里和騰訊,誰是中國投資之王?

何南野

自媒體“南野先聲”創始人,投行從業者,財經專欄作家

阿里與騰訊,在投資思路及投資佈局上存在較大的不同,深層次原因歸結起來,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一是底層業務形態的影響。阿里起家於電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天然具有封閉性屬性,騰訊起家於社交,天生具有開放的稟性。因此,在投資佈局上,阿里注重股權控制為主,更希望將被投公司納入自己的商業版圖,構建一個交易閉環,讓消費者在阿里體系內就可以滿足各種需求;騰訊注重業務合作為主,更願意搭建平臺,通過自身的流量,賦能被投機構,實現與被投機構的共生成長。

二是受創始人背景的影響。馬雲,具有江浙人膽大、能闖的性格特質,在戰略投資上,投資速度更快,打法更為激進,佈局更為全面、創新和領先;馬化騰是潮汕人,繼承了潮汕人“不熟不做”的做事風格,先讓對手探路去探路,再迅速進行復制,依託騰訊得天獨到的流量優勢,即便往往在戰略佈局上會略慢阿里一步,但結果仍不會差。


阿里和騰訊,誰是中國投資之王?

付偉祥

私募基金研究員,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阿里的核心商務業務實際上佔了收入的80%左右,所以它的戰略投資不得不為了主營業務服務,也比較強勢,從高鑫零售可以看得出來。騰訊的主營業務是通訊,短時間內是沒有競爭者的。那些高調的主打陌生人社交的產品都是做不長的。所以投資是比較寬泛的,風格更像是本土VC。不過他們和VC不一樣的是,他們會投一些註定賺不了錢的項目。二者的早期投資人劉曉鬆和孫正義先生都各有風格。


阿里和騰訊,誰是中國投資之王?

戴顯天

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阿里和騰訊的投資思路,據我瞭解都是從他自身的企業特點出發的。

(1)騰訊

原本騰訊是一家非常封閉的公司,什麼都自己做,那時候其他企業都痛恨騰訊把他們逼死了。直到360和騰訊打了一仗,才意識到自己其實四面都是敵人。握有最大的流量入口,卻錙銖必較,不僅做不好很多業務,還會有很多的敵人。

所以騰訊後來就改變了思路,既然我有錢又有流量,那我就選擇開放唄。資本和流量兩條腿走路。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沒有不缺流量和資金的企業。這兩個東西就成了騰訊的殺手鐗。同時,騰訊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什麼業務都能做好,但是流量可以通過扶持相應企業進行變現,通過投資來加強聯繫。如此,騰訊形成了今天的投資風格。

騰訊現在的投資其實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和現有業務高度相關,自己又特別擅長的,主要是社交、遊戲和文娛領域,騰訊基本上是全資收購,或者控股,包括收購很多國際優秀遊戲公司,幾大音樂企業(酷狗、酷我),還有主要的網絡文學網站(組建閱文集團)等等。

第二類是自己不擅長的,但是有利於增強自己護城河,特別是可以幹倒最強競爭對手阿里的,騰訊會通過流量扶持,投資結盟的方式,來形成戰略同盟。包括易迅網、京東、拼多多、美團點評都是,都是為了彌補自己不擅長做電商,同時又能圍剿阿里,佈局的。

第三類就是比較偏向於財務投資,和偏向於佔據潛在賽道的一些投資,領域非常的寬泛。什麼都投,甚至連不是互聯網,不是科技行業的都投。更像一個VC和PE了。

前兩類投資基本上都是B輪以後,甚至上市公司了,第三類投資會往比較早期領域去投,天使輪、A輪、B輪之類的。

(2)阿里

同樣,阿里的投資也是結合自己的特點做出的,但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投資風格會有一些差異,這裡不做詳細展開。主要講一下阿里投資的邏輯。

第一,阿里是一家從電商起家的互聯網公司,電商對運營的要求遠大於以社交、遊戲和娛樂為主的騰訊。為了保證商品能從賣家順利送到買家手裡,交易的每個環節必須要有非常好的掌控。這就要求阿里對與電商相關的企業做很強的控制,普通的財務投資顯然很難做好這方面的協同,控股,甚至全資收購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第二,與騰訊是最中國最大的流量入口不同,阿里是中國最大的流量出口,騰訊需要做的是將聚集在平臺上的流量通過各種方式變現,而阿里所在的電商是最好的變現渠道之一,這就導致了阿里需要不斷購買流量來維持電商的運營。另外,給予別人是容易的,從別人那裡索取是難的。這就要求阿里在做好電商業務之外,還要不斷將觸手伸向重要的流量入口,並且儘量要對流量入口有一定的控制,微博、優酷、小紅書、網絡文學、音樂的投資都是符合這個邏輯。

第三,對於許多潛在的競爭對手,還有各種新興業務,阿里為了將其拉入自己陣營,或者不錯失賽道,被其他巨頭搶佔,阿里也會採取措施進行投資。美團、滴滴、餓了麼、ofo、哈羅單車、長租公寓、小紅書、手機租賃等等都屬於此類目的。

至於投資的類型,阿里和騰訊也有類似的,只是偏向性不同。正式由於阿里和騰訊的主要業務有所差異,他們投資採取的側重點才會有較大差異。限於篇幅,不再做更多展開。


阿里和騰訊,誰是中國投資之王?

孟奇

前網易運營總監,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阿里近些年的投資優先服務於自己的業務(為支付拓寬場景,為零售構建線下的渠道、為雲服務提供技術以及場景支持),騰訊之前更多的是把投資當作一個業務來做(強調投資回報),近段時間也開始向業務(企業服務)。但是在對方核心領域的爭奪上一直都在劍拔弩張,阿里投了陌陌、微博、做大釘釘、也成立了大文娛;騰訊則持續加碼拼多多、shopee。但是目前看來,阿里在零售這一塊的投入,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上,優勢會更明顯一些。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寶貴建議吧!


看懂經濟熱文

1、時隔兩年,我們如何看懂雄安新區

2、這樣挑城投債,可好?

3、銀行加速觸雲

4、半年獲5000萬用戶,相互寶成為全球最大在線互助社群

5、紅嶺創投因擠兌暫停提現,P2P的未來在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