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10 個回答
羽评郡主
2019-05-30

兵部侍郎,從字面意思說,很容易被誤解,以為在這個職位上為官,是應該穿著甲冑的將軍,其實不然。

中國古時的官僚體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武輕文重”。

百戰沙場的將士們,他們的最高指揮官,往往只是通過科舉而出仕的書生,對於行軍打仗的瞭解,只是從兵法書籍上得到的文字經驗,但書生治軍,又豈能盡職。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那麼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從根本上來說,就只是一個文職機構,它是皇帝的傳音筒,對於具體的行軍佈陣,並不能直接掌調。在《職官志》中,兵部的職能描述,主要是負責基礎武官的選用,也就是徵兵,以及管理軍籍,傳達軍令。

倘若你有機會回到古代做一個兵部侍郎,那明朝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因為在之前的朝代,兵部就如同一個大家族中的小媳婦,地位低,說話不管事,沒人給正眼瞧。

比如在隋朝,兵部侍郎只不過是個四品官,離皇帝之間,不但隔著本部的上級領導,還有更高一級的領導機構——尚書省,除了上朝之外,其餘時間想一睹龍顏都非常困難。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宋朝雖然廢除了尚書省,但兵部侍郎也沒有迎來大翻身,反而更加的地位卑微,因為全國的軍事,不論大小,都由樞密院掌管,兵部徹底淪為了邊緣衙門,成了喝茶聊天養老的好去處,兵部侍郎一職完全成了一個掛名的虛職,朝廷甚至一度省去了兵部官員俸祿的朝廷開支,直到元朝時,雖然依舊承繼了樞密院的制度,但兵部還能參與一些日常的事務管理,不過也只是聊勝於無的瑣事罷了。

只有在明朝,兵部侍郎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翻身仗,多年受氣的小媳婦,也成了能管事的老婆婆了。

先從品級上來說,兵部侍郎從四品官職一躍而成了二品大員,不但如此,朱元璋拋棄了宋元的三省制度,又把宰相一職丟進了歷史的垃圾桶,六部和皇帝之間,直接變成了面對面的關係,兵部侍郎也不再是簡單的陪襯,而是直接能參與具體的軍政,職位也分為左侍郎和右侍郎。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明朝雖然提升了兵部的地位,還是保留了兵部的文職性質,兵部侍郎的晉升階梯,依舊是從科舉一路而來。另外,朱元璋在軍權設計上,更高明的用兵權的分化,來防止出現宋朝顧忌的軍權旁落的問題。

具體來說,兵部作為全國最高的軍政機構,它還統轄了一個部門——五軍都督府。

兵部的三位堂官,一個尚書,兩個左右侍郎,他們只有調兵權,但是平常的統兵權,卻是在五軍都督府的手中,也就是說,兵權被一分為二,全部聽命於皇帝,成為皇權的左右手。

兵部侍郎在戰爭時期,手中會有代表皇帝本人的“信寶”,通過這個東西,可以以皇帝的名義,向下屬的五軍都督府下達調兵的命令,比起宋元時的養老職位,兵部侍郎可謂在明朝時過足了一把官癮。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明朝之後,最開始的清朝皇帝沒有在制度上做什麼開創,因此兵部侍郎也一樣是個實權的官職,只是在左右侍郎上,清朝只讓滿人做左侍郎,漢人只能做右侍郎,雖然左侍郎是正職,但這並不是代表誰領導誰,因為左右侍郎在清朝只是名義上的正副,沒有層級上的區別。

唯一的差異,就是在上朝的時候,左侍郎比右侍郎先一步邁進大殿而已。

兵部侍郎最後並沒有延續下去他的輝煌,在雍正皇帝即位後,對軍政系統做了一次大的改革,設計了軍機處,兵部一夜之間,就好像被打回到宋元時期,又成為了一個陪襯衙門,兵部侍郎也更多的成為了一個榮譽表彰,哪個大臣年老退休了,皇帝就給他加個兵部侍郎的頭銜,讓他可以多領一點退休金,死後的墓碑上,多一個頭銜罷。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搞史人
2019-03-14

在清朝,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巡撫大人(類似於現在的省書記),從二品官銜,兵部侍郎是正二品官銜,所以,兵部侍郎比巡撫職位高。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清朝巡撫)


兵部侍郎屬於尚書省的兵部,尚書省是三省之一。尚書省就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而尚書省裡的兵部,就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國防副部長。在明朝,侍郎官階從二品,到了清朝,侍郎是正二品。


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之一,職務是統管整個國家的軍事事務,官銜很高,在明朝時期,這個是正二品,到了清朝官階,上了一檔次,是從一品。

兵部尚書是兵部的老大,屬下包括:2位侍郎,4位兵部主事,2位職方主事,2位駕部主事,2位庫部主事,俗稱“兵職駕庫”。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尚書省架構圖)


兵部侍郎,並不是服侍兵部尚書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聽到兵部侍郎這個名字,就以為是專門服侍兵部尚書的,其實不然!

兵部侍郎,並不是兵部尚書的副手,侍郎的職務不是侍奉尚書大人的,而是和尚書一樣,直接效命與皇帝的。

在明清兩代,兵部官員內部也會有一個值班表,如果哪天輪到尚書值班,但是尚書大人沒有上班的話,那就輪到侍郎全權代表尚書,可以行使和尚書一樣的權利。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的職責是什麼?權利到底有多大?

尚書和侍郎,在漢代剛設立的時候,職務較低,但是可以直接侍奉皇帝。等到了明朝,六部尚書的權利那是非常大,兵部權利位於吏部之後,兵部尚書以及兵部侍郎的職責是主管國家的兵調,器械,武官任職等等,只要是和用兵有關的大小事務,皇帝必須是先下旨到兵部,然後傳達到下面基層。反過來也是一樣,基層要上報用兵事宜,也必須經過兵部。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調兵)


到了清朝,兵部的權利比明朝時期小很多。兵部尚書和侍郎不能直接給下面下命令。但是兵部侍郎也可以直接上呈皇帝,不用向尚書彙報,也就是說,有關兵部的事情,作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不用服從於尚書,兵部尚書大人管不著兵部侍郎,他們互不相干,只是均攤了兵部事務。


清朝的六部,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就是清政府在六部裡面,分別要設立滿、漢兩個職位,兵部設立1個滿族尚書,1個漢族尚書,2個滿族侍郎,2個漢族侍郎。侍郎也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呈事務。

所以,在清朝,兵部分為滿漢兩族,官員層次比較複雜,估計職位競爭也大。


文、圖:搞史人

歡迎閱讀,關注。

无笔史官
2019-06-11

大家看古裝歷史劇尤其看明朝方面總會聽見一個官職,可能只是知道是管軍隊的大官,究竟是個怎樣的官並不知情,下面就來給大家細細講解一下。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想了解這個官職的由來必須要先了解兵部的由來。自西漢以來逐步形成了三省六部的封建帝國中央行政機構,兵部作為六部之一,最早被稱作五兵,最初主要負責軍事防務規劃、軍用地圖繪製、武器儲備等工作,下設若干司。

進入隋唐以後,兵部主要負責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基建和武器保管等方面,相當於我國軍事行政歷史上存在過的“總政”、“總後”和一小部分“總裝”的功能,但兵部並不參與軍事指揮和軍事決策等,因此兵部長官雖然官職大,但是沒有實權。在唐末五代時期兵部的權力逐漸被樞密院侵奪,到北宋前期兵部長官已經相當於虛銜,雖然變法後,恢復了一部分權力,仍然不如之前。元朝兵部的職權已經變成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了。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明清時期是兵部地位達到了最高,在廢除宰相之後,兵部直接歸皇帝領導,成為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管著全國所有的軍事工作。清末,為了適應現代軍事發展,改兵部為陸軍部,兵部的歷史使命結束了。

再來說說侍郎這個官名,侍郎屬於郎官的一種,在漢代郎官分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早期的侍郎屬於皇帝的近侍,也就是隨從,地位很低。自唐以後,六部都以侍郎為長官(一般為尚書)的副職,職務逐漸提高。其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或者部長。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結合剛才介紹的兵部和侍郎相關情況,再來說說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長官,也就是所謂的二把手,隨著兵部的地位其掌握的權力也所變化,前期大部分時間侍郎的職務相當於軍委後勤保障部的副部長,主要負責軍事後勤保障工作。明清時期隨著兵部地位的提高,兵部尚書主要負責全國的軍事領導工作,兵部尚書大體相當於主持日常工作的軍委常務副主席,而他的副手侍郎應該相當於軍委副主席和國防部部長。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因為涉及全國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因此皇帝實際上兵部的負責人,兵部尚書往往沒有實權,卻是重大軍事行動失敗的承擔者。他的副手兵部侍郎更能處理實際工作,因此反而擁有一些權力。明朝時期還分佈設立了左右兩個兵部侍郎,可見兵部侍郎的職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比較有名的明朝重臣于謙、袁崇煥都曾經擔任過兵部侍郎。

到了清中後期朝廷開始給重大軍事行動的主將或地方主要軍事將領加尚書或侍郎作為榮譽職銜,並沒有賦予其實際軍事權力,隨著新式軍隊出現,舊有軍事行政體制被徹底取代,兵部侍郎這個影響中國古代軍事史的軍事職務也就隨之消失了。

历史总探长
2019-06-03

兵部侍郎是三省六部制度下的產物,是六部中兵部的二把手,在兵部中的地位僅次於兵部尚書。

兵部侍郎最早設立於隋朝時期,隋朝時期三省六部制度剛剛成型,兵部尚書的實權也十分有限,兵部侍郎的實權並不大。

到了唐朝時期,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六部的實權開始擴大。唐朝的兵部侍郎是從四品的級別,由於唐朝官職特殊,最高的級別就是三品官,所以兵部侍郎的從四品級別,已經相當於清朝的從二品級別。

而且唐朝的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只要是加上同平章事的頭銜,就能夠成為宰相。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唐朝前期兵部掌握全國的徵兵和調兵權,雖然唐朝兵部名義上擁有軍權,但是唐朝時期還有十六衛大將軍分掌兵權。十六衛大將軍的級別要高於兵部的長官,是唐朝武將能夠獲得的最高職位。

因此唐朝早期的兵部,更相當於現在的武裝部,還沒有達到國防部的級別。到了唐朝晚期的時候,中央統治能力下降,兵部侍郎幾乎成了榮譽性職位。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宋朝的時候,兵部侍郎的級別依然是從四品,由於宋朝時期大臣們能夠做到二品官甚至一品官,所以兵部侍郎在宋朝的實際級別相比於唐朝下降了一級。

宋朝的皇帝為了防止大將專權,將兵權逐步的分化,兵部的作用也被逐漸的淡化。宋朝時期除了皇帝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大臣能夠擁有調動天下兵馬的實權。

宋朝一直重文輕武,為了防止兵部一家獨大,宋朝在兵部的上面還專門設立了樞密院,樞密院的級別要高於兵部,名義上掌握全國兵馬大權。由於兵部實權降低,宋朝的兵部侍郎的實權也大不如唐朝。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到了元朝的時候,樞密院負責掌管全國的兵權,兵部成為了一個後勤保障部門,管理全國的郵政業務、屯田、放牧。

元朝的兵部只是徒有其名,兵部侍郎也只是正四品官員,雖然級別較唐朝和宋朝有所提升,但是含金量遠不如唐宋時期。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到了明朝時期,由於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六部的權力迅速攀升,兵部成為了掌管天下兵權的實權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明朝的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

明朝共計設立兩個兵部侍郎,官職級別是正三品,擁立明代宗的于謙就曾經做過兵部右侍郎。明朝兵權實際掌握在兵部,兵部侍郎的實權在明朝時期也達到了頂峰。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到了清朝時期,兵部侍郎的級別提升到了從二品,清朝是歷朝歷代中兵部侍郎品級最高的一個朝代。由於早期的滿清採取了八旗制度,兵部的作用一直比較雞肋,後來康熙皇帝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才讓兵部有了一定的實權。

然而到了雍正皇帝時期,隨著軍機處的設立,兵部的權力逐漸被軍機處取代。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兵部尚書逐漸成為了大臣的榮譽性稱號,地方總督兼任兵部尚書成為了常例。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尚書成了兼職,兵部侍郎的地位則顯得更加尷尬。因為清朝的軍機要事都由軍機大臣處理,兵部侍郎想要管理軍事又不如軍機大臣的級別高,不管理軍事就在朝廷中毫無存在感。

因此在清朝晚期,兵部侍郎逐漸也變成了兼職,往往是一些地方大員的榮譽性稱號。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清政府取消了兵部,兵部侍郎的職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從隋朝設立到清朝被取消期間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兵部侍郎的權力大小,隨著兵部的權力變化而不斷變化。兵部侍郎權力最大的時期就是在明朝時期,相當於國防副部長。

權力最小的時期是在清朝晚期,這時期的兵部侍郎有職無權,相當於一個沒有實權的軍事委員。

趣谈秘史
2019-05-29

如果把兵部比作今天的國防部,那麼侍郎就是國防部副部長。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是六部之一,負責一國兵事。明清之前,設有宰丞,六部掌管對宰丞負責;自明太祖朱元璋廢掉丞相後,六部就直接對皇帝負責了。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六部長官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管理架構更加扁平化,但皇帝也更累。於是便有了明朝和清初的內閣,以及雍正之後的軍機處。

六部的最高長官是尚書,其次是侍郎。兵部也不例外。兵部尚書之下,設有左右侍郎,以左侍郎為尊。清朝時,由於滿漢並存,便分別設有滿尚書和漢尚書,侍郎也是如此。

以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為例,兵部尚書是從一品,左右侍郎是正二品。品級是很高的。

但是,清朝有個慣例:總督一般都兼任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當然,同時還會兼任督察院右都御史——是督察院僅次於左都御史的第二把交椅。

一般來說,明清的六部尚書,都被稱作堂官,尊稱是部堂大人,或者中堂大人。

比如明朝嘉靖年間的封疆大吏胡宗憲。胡宗憲的本職是浙直總督,但兼著兵部尚書,因此,大家都稱他為胡部堂。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比如清朝的李鴻章,本職是直隸總督,但因為兼著兵部尚書,還是大學士,因此人稱李中堂。

歷史上的很多牛人,都擔任過兵部侍郎。其實,但凡擔任過兵部尚書的,一般都是從兵部侍郎提拔上來的。比如胡宗憲、李鴻章,都曾擔任過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包括李鴻章的老師,那個一手打造出湘軍為清朝續命幾十年的曾國藩,也擔任過兵部侍郎。

全峰和山
2019-06-03

侍郎起初是宮廷中的侍從官,東漢以後,尚書檯為政務中樞,其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後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

🍁唐以後,為尚書省所屬各部長官之副。唐代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任刑部侍郎,宋代文學家、書畫大師″蘇軾曾任吏部侍郎。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部級副職。兵部侍郎就是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職務。

🍀🌻🌅👲🌺🍀🌴👲🌻🌺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历史简单说
2019-10-26

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那這六部都負責什麼呢?

吏部,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考核。

戶部,主要負責人口、土地、戶籍、賦稅等一切跟財政有關係的事情。

兵部,主要負責軍隊及軍人有關的事情,包括打仗,軍械,訓練。

刑部,負責一切與律法有關的事情。

工部,負責與水利,木土建設有關的事情。

禮部,負責教育和與禮儀有關的一切事情。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六部的每一部的主官叫尚書,比如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在清代官制裡面,官居從一品,及協辦大學士,步軍統領(九門提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八旗的都統,各省的提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那六部又是怎麼來的呢?六部來自於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分別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六部其實是尚書省之下。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其中尚書省是具體的行政機構,所以尚書省下面有六部,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而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還有封駁之權(即將詔令退回中書省),如果通過了,那就發給尚書省去執行。

到了元與明初的時候,沒有尚書省與門下省,而只有中書省,六部在中書省之下,中書省有左右丞相,比如李善長和胡惟庸都做過中書省的左丞相,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就將中書省和丞相一併撤除,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就清代而言,兵部有兵部尚書一名,左右兵部侍郎各一名,顯然兵部侍郎就是兵部尚書的副職,如果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的話,那麼兵部侍郎就相當於國防副部長了。

兵部侍郎為從二品,而從二品的還有各省的巡撫、布政使,還有副將,可見兵部侍郎的職位還是很高的。

老照片
2019-05-30

兵部侍郎是古代六部之一兵部的副官長,地位次於兵部尚書。兵部侍郎一職最早出現於唐朝,為尚書省兵部侍郎的省稱。在不同時期,兵部侍郎的制度是有不同的。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如在宋朝前期,兵部侍郎一職只是一個官階,以供文官轉任升遷所用,而不具有實權。宋人謝維新的《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卷二六《總侍郎》載:“國朝以為階官,至元豐官制行,始有執掌。”等到明清時期,兵部侍郎的職權逐漸提升,成為關鍵性職位。《明史·職官志》稱:“(兵部)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清史稿·職官志》載:“兵部:尚書,左、右侍郎,俱滿、漢各一人。”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關於兵部侍郎的事權,主要是輔佐兵部尚書處理一切國防、參謀之事,“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甲仗之數,悉以諮之”。

魏青衣
2019-05-29

各朝代的制度不同,同樣的職位在不同的朝代權力自然也是不同的,兵部侍郎是一個比較高的職位,在隋唐以後的歷朝代都是存在的。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自隋唐以來,三省六部制正式誕生,兵部侍郎從屬於六部之中的兵部,上有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兵部侍郎之上還有兵部尚書,可以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兵部侍郎的權利都是比較小的。

隋唐時期,因為三省的存在,兵部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權利,到了宋元時期,三省合一,並且設立了樞密院掌管全國軍權,所以兵部還是處於邊緣地帶的,兵部尚書這一職位的權利也是一直都不算很大。

自明朝開始,朱元璋深感宰相制度對於國家統治的不利,於是便廢除了宰相制度,六部第一次擁有了僅次於皇帝的權利,而兵部的權力也開始達到巔峰,這時候兵部侍郎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那麼這時候兵部侍郎這一職位又有怎樣的權利呢?當時的兵部掌管著全國的軍權,兵部首腦為兵部尚書,而兵部侍郎職位僅次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副部級,當然了,執掌軍權的副部級當然不能跟其他的副部級相提並論,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之所以明朝以後兵部侍郎的權利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主要還是歸功於皇帝的集權統治,雖然很多事情都因為集權的緣故,需要由皇帝一人處理,但總的來說,兵部的地位還是較之以前提高了不少。

六部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而在清朝的時候,兵部侍郎這一職位的權利卻又一次慘被削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還是因為中央集權的程度再一次得到了加深,為了將權利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清朝統治者設計了一個部門,那就是軍機處,軍權主要集中在了皇帝和軍機處中軍機大臣手中,兵部侍郎的權利又一次從自己手中滑走。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總的來說,兵部侍郎的職權還是在一直提高著,在封建制度文武百官中,兵部侍郎也絕對是數得著的職位。

兵部侍郎這一職位,在不少影視劇中給人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覺得好像挺厲害的,有時候感覺好像又無足輕重,這其實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種錯覺,不同的朝代,兵部侍郎的職權差距是真的非常大。

狄飞惊
2019-02-15

很多人認為,兵部等於國防部,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這句話不錯,但也不全對,具體要看什麼朝代。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六部的名稱,即吏、戶、禮、兵、刑、工部,從周朝就開始有了,但當時的六部缺乏獨立權力,也沒有六部侍郎,六部真正掌握獨立的核心職權,是從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才開始。

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尚書為六部長官,相當於部長;侍郎為六部次長官,相當於副部長,而兵部掌管軍事工作,兵部侍郎就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此後一直延續到清末。

但從唐朝中期開始,開始實行官職和差遣分離,任六部尚書、侍郎者,未必執掌六部事務,所以這種體制下的兵部侍郎不一定就是國防部副部長,很可能帶著兵部侍郎的帽子,被皇帝派去管別的事了。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宋(遼、金)元時期,中央機構雖有兵部,卻不轄兵政,不管軍事,職權被其他機構侵奪,比如北宋的樞密院完全侵奪了兵部職責,兵部就是個空架子。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恢復六部實權,又強化皇權,廢除宰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使得六部權力空前強大,兵部把與軍事有關的職權全部抓在手中,堪稱歷史上兵部權力最大的時期,雖地位上仍次於吏部、戶部、禮部,但也是位高權重。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清承明制,仍設六部,且六部尚書為從一品高官,比明朝正二品還要高,但兵部的職權範圍卻小了,只管武官、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事務,最關鍵的兵權摸不著。

需要指出的是,兵部雖主管軍事,兵部尚書和侍郎卻是地道的文官,這主要是中國古代“以文制武”的制度設計所致,而大多數現代國家的國防部長、副部長也屬於文官,職業軍人必須退出現役才能在國防部任職,這同樣是“文武制衡”的制度設計。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這樣看來,以往飽受批判的“以文制武”制度,其實是一項比較科學的設計,對皇帝和國家而言是最安全的制度,因此為現代文明國家普遍採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