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事 拾草扎楊葉

毛樹東 2017-04-28

回憶往事 拾草.扎楊葉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農業落後,我們這裡每年也就種兩茬作物,主要是小麥和苞米,兩樣作物加起來每畝產量也就是五六百斤,不但不夠吃的,燒的也不夠。人們常常為吃、穿、燒發愁。在那時,沒有機械耕耬全靠牲口,每個生產隊裡都養著二三十頭牲口,苞米秸都喂牲口了,人家做飯只能是生產隊裡分的那些小麥秸,家裡做飯的人,每次都是用手拿著一小把麥秸草,彎著腰勾著頭看著,用手裡的小火把燒著鍋照,即使這樣人家也不夠燒的。回憶往事 拾草扎楊葉

記得我四五歲那年的深秋的一個下午,我和錫寧(毛開傑)在大街玩,看見三四個孩子從南面拖著東西過來,後面揚著塵土,走近才看清,他們每人拖著一根楊葉扎子(用竹筷子和麻繩做的串楊葉用)上面串了滿滿的楊葉。他們走後,我給錫寧說:“咱兩個明天也去扎楊葉吧!回家好燒火做飯。”錫寧答道:“行!”

那天下午,家裡的大人都到生產隊裡幹活去了,只有雙目失明的奶奶在家裡,我悄悄地到筷子籠裡拿了兩根筷子,又到西套間牆上的窩子裡,拿了四五米納鞋底子用的麻繩,去到錫寧家做楊葉扎子。

到了錫寧家,錫寧問:“你怎麼拿了兩根筷子,拿了這麼長的麻繩?”我答:“每人做兩個,一次可拖兩個,減少回家次數。”於是,我們兩個用菜刀將筷子一頭削尖,一頭削上一道小溝,把麻繩子的一頭繫上,另一頭繫上一塊小木棍,4個楊葉扎子做好後,天都快黑了,我倆約好明天上午去扎楊葉,楊葉扎子也放在了他家。回憶往事 拾草扎楊葉

第二天吃完早飯,生產隊還沒上工,我就叫著錫寧到疃南那片楊樹林去扎楊葉了。到了那裡一個人也沒有。大楊樹上還時不時地飄落著樹葉子。我倆就高興地紮了起來。到半上午,我們就把兩個楊葉扎子串滿了。我們商議先送回一趟再回來,我倆很吃力拖著兩個楊葉扎子,等拖到家已是滿頭大汗,滿臉塵土。

回到家迅速將麻繩後面的小棍解開,將楊葉擼下,跑到北屋拿起水瓢在水甕裡面舀了一些涼水喝完就跑了,奶奶問我話,我也沒聽清。

我和錫寧等回去第二趟扎楊葉,那裡已經有四五個小孩了。我倆有說有笑,等扎滿兩紮子,已經快晌天了。正在做飯的俺娘,看見俺滿頭大汗、滿臉是土,拖著兩個楊葉扎子進了家門,就說:“剛才我納悶,草垛根下多了些楊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這麼大點的小孩知道拾草了。”俺爺爺、俺爹、俺娘都笑了。回憶往事 拾草扎楊葉

長大了點,每年冬季和春季的早晨都拿著爪筢,拎著大簍子到村南那條老母豬河崖上去摟草。河崖上每年都被人們颳得乾乾淨淨,河崖沒有草了,人們又到麥畦壟上去找被砍斷的玉米根子,總之,人們把所有的草都拾回家了。

一九七八年以後,社會的飛速發展,各村都購進了多輛拖拉機,耕耬也不再需要牲口了。玉米也開始有雜交品種了,由原來的每畝700-800株增加到1500株以上,糧食產量也猛增了一倍,從此,人家也不再為吃飯、燒草發愁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