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商業地產越來越難做了?是因為電商衝擊的原因嗎?

為啥商業地產越來越難做了?是因為電商衝擊的原因嗎?
10 個回答
坚持直言不讳
2017-06-24

商業地產不難做,關鍵是誰在做!

大部分地產項目是賣了錢就不管了,也不想再投錢招商運營。所以感覺很多商業地產不行;

同質化,那是商業管理公司不思逕取,,也有的就是沒錢沒資源!

電商都開始佈局線下實體體驗店了所以沒有衝擊一說,只能說是無能者的藉口!

联华新零售
2017-06-20

這個問題目前很凸顯,首先城市建設配套的硬要求,開發商拿地建住宅賺錢,但必須有商業配比,導致商業地產過剩,人均一平米的商業配比在中國各別城市達到了1:3,這種發展是不健康的,另外,商業地產的增加導致對商戶的大量需求,為了完成招商,對商戶各種政策各種公關,招商成本不斷增加,但商戶業績的不理想又侷限了開店速度,最終的結果是整個商業地產普遍不好做。

電商是做商品銷售的,通過電商取消實體門店費用進行低價銷售,以前的市場格局是這樣的,一些大的電商平臺可以孵化線下沒有的品牌進行銷售,但隨著新媒體運營的多樣化,競爭的越發激烈,新媒體運營的成本增加,電商品牌有很大比例也進入賠錢賺吆喝的發展瓶頸期,昨天的6.18就出現了品牌商對平臺的反抗情況。

綜上所述,顧客從根本上還是喜歡體驗並接受服務的,商業地產不好做跟電商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為啥商業地產越來越難做了?是因為電商衝擊的原因嗎?

暖冬翠花
2017-06-20

感謝邀請!

國內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覺得自己在苟延殘喘,曾經風光的大型購物中心為什麼會變得這麼難?

有網絡就能買東西,何必要到商場來。電商衝擊下,人們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消費者的支付手段、消費場景、消費目的都在轉變;

網購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做的東西都一樣。商場同質化嚴重,沒有自己的競爭力;

購物中心飽和或過剩,有的城市商業地產人均面積超過7平方。數據顯示,2015年,一線城市的商業空置體量達342.9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達7%;

二線城市商業空置體量1918.8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達21%;

三線城市最為嚴重,商業空置體量1089.2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高達28%。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很多購物中心都在想盡辦法轉型和創新,做法無外乎以下幾種:

提高體驗類商業項目,提高電影院、餐飲、兒童遊樂場、減肥美容等的比例,將消費群吸引到線下;豐富業態,引進書店、展覽等新鮮業態,吸引客流。重新裝修,升級硬件設施,改變定位。

當前房地產是一個細分的市場,商業地產當然也需要細分,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讓購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題,擁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比如打造成一個專業級遊樂購物中心,建造最具特色的遊樂體驗,如華泰百順實感射擊競技體驗館專業級射擊體驗,都是很好的項目之一。

老龚说势
2017-06-20

很多商業地產脫離了實際。去年跟深圳市某公司合作一點小項目,去了他們公司幾次。他們公司在南山區某大廈,租了整整一層。私下打聽了一下,乖乖龍的東,嚇了一跳,租金才250元一個平方。再加上這麼多員工,有的甚至高薪得厲害。私下在想,TNND,這該多賺錢才能維持的住呀!

寸土寸金不是說來玩的,這個例子算是市內,地段好。但是這種思路越來越被某些開發商學習了,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開發商,充其量是一個二手房東。他們把某些老工業區承包了,搞一次裝修,換“高新園”“創業園”之類的名稱,於是就開始三五倍的要租金,在那些本來需要注入資金的公司身上大肆刮錢。

門面越來越多,隨便開發一個樓盤就多出很多門面以及商業地產,這還不包括整個的開發商業城。中國就是這麼多人,假如原來開100家店可以供應的話,現在開出來1000家店,那就是很多生意無法維持。而更大的問題是,會很多家庭為了娶媳婦,買房子,不但祖宗三代的錢都拿出來了,而且後續每個月支付的費用不少,那麼這些人的消費就降到最低,根本無法去給商業增加利潤。從這一方面說,應該算房產挖個坑給自己埋了。

問題是,現在這樣好像看起來,無藥可解。

五角星电商
2017-06-20

為什麼現在電商超越了實體。價格是第一因素,方便性的話還是線下實體有優勢。

你們是不是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是你自己還是你身邊的人都在喊著沒有錢,過去一些搞工程的也喊沒錢,小康家庭也喊沒錢。

倒退十年或者五六年,身邊很少有人去做信用貸款,還有一些小額貸款什麼的,好像這些離我們很遠,家家都能有點積蓄。現在呢?反正我身邊幾乎每個人都在貸款,不管是房貸車貸還是信用卡透支,每個人腰部整幾張信用卡來回倒錢都不好意思說是新時代的人。

錢緊,就說明去泡沫化去的太狠了,記得昨天看個帖子說M 2繼續下降多少個百分點,就是過去超發的那些紙幣,現在收收收。

地產和電商沒有實質衝突,不像服裝家電等零售行業,地產的低迷還是經濟環境的問題,沒錢拿什麼去買房子。

ltzmy
2017-06-20

中國實體商業的衰退,說到底是其本身的硬傷決定的。首先,在商業地產模式的衝擊下,不斷增加的實體商業供給與相對有限的消費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說白了,就是實體店鋪尤其是商業地產綜合體過剩日益嚴重;其次,實體商業在關閉潮中普遍都是“脆敗”。所謂“脆敗”,指的是禁不起挫折、不堅強,引申到實體商業,就是同質化嚴重、未掌握核心競爭力。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恐怕就只能像社科院《藍皮書》中寫得那樣,未來5年內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將有1/3被淘汰。

乡村的蜗牛
2017-06-20

電商的高速發展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有一定的影響,這也直接體現在商業地產中。不過影響也不是單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前幾年房地產的野蠻式的發展已經遠遠大於市場的需求,再加上炒房客對房價的炒作已經遠遠高於商業本身的價值,所以並不是商業地產不好做,而是再對行業的一次洗禮

BIM众包网
2017-06-20

電商衝擊下,人們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消費者的支付手段、消費場景、消費目的都在轉變。有網絡就能買東西,何必要去商場;

商場同質化嚴重,沒有自己的競爭力;

商業地產過度開發,購物中心飽和,有的城市商業地產人均面積超過7平方。

人面不知那里去桃花依然笑春风
2017-06-20

現在行行都不是幾好做,爛鐵都掉價了,生意點會有幾好呢?如果隨便搞點垃圾都找到錢,到那時候才好做,房屋起得太多很多了,偏僻一點都沒人住的。


為啥商業地產越來越難做了?是因為電商衝擊的原因嗎?
非IPHONE在线
2017-06-25

這個鍋不能網店背!三十年前我們市區就一個商業中心,二十年後有了第二個!然後開始高速發展,目前基本達到每平方公里一個大商場,每個小區兩到三個小超市,其他商業街就更多了!店多顧客少了,而房價上漲自然房租也漲,這樣店鋪成本原來越高,自然售價越來越高,消費者又不傻,都去買便宜貨了,誰願意給高房租買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