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蒙古國內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

10 個回答
长门文轩
2019-08-21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匈奴人是否遠去歐洲這裡我們不去討論,但至少有一點,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為隨後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北匈奴的蹤跡,至於北匈奴解體融進了西域各民族中還是去了歐洲都跟一千年後的蒙古人沒有關係。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匈奴人是否遠去歐洲這裡我們不去討論,但至少有一點,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為隨後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北匈奴的蹤跡,至於北匈奴解體融進了西域各民族中還是去了歐洲都跟一千年後的蒙古人沒有關係。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

南匈奴依附漢朝以後,漢朝在南匈奴設置“中郎將”一職,後在其下設置二十人的“從事”。負責監督管理南匈奴,並對逐漸強大起來的烏桓和鮮卑進行防禦。烏桓和鮮卑我們後面會談到。東漢分三次將南匈奴進行遷徙。同時支持南匈奴與北匈奴的戰爭,南匈奴與北匈奴發生了十餘次戰爭,其中東漢共同出兵四次。最終將北匈奴擊潰遠遁。南匈奴進入塞內以後和漢人的文化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儒家思想開始統治匈奴人,北匈奴遠遁以後,塞北之地空了出來,後期部分南匈奴人想回到塞北地區,基本都被東漢和南匈奴單于鎮壓了,直至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將單于架空以後,南匈奴單于政權等於是滅亡了,匈奴人成了漢朝治下的臣民。一直到西晉王朝內亂,匈奴人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永嘉之亂後的匈奴人。

五胡亂華那段時期的歷史很複雜,我們這裡就簡單說下,劉淵趁著西晉內亂,起兵造反,建立了國號為“漢”的政權,後其族子劉耀建立“趙”政權(前趙),匈奴人再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我們長話短說,“前趙”大將石勒反趙自立,建立了“後趙”政權,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滅亡,劉氏被滅族。其餘前趙的匈奴民眾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人的歷史還沒有徹底結束,曹操將匈奴分成五部後,有一支匈奴人在匈奴北部帥劉猛帶領下叛逃出塞,與南下的拓跋鮮卑人融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匈奴勢力“鐵弗匈奴”。

按《魏書》卷95《鐵弗劉虎傳》:

“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因以為號。”

意思是父親是匈奴人,母親是鮮卑人,這個新的組織就是史上的“鐵弗匈奴”。五胡時代各個民族開始紛紛登場,鐵弗匈奴在拓跋鮮卑的代國、前秦、後秦中左右逢源,助前秦滅了代國,又臣服於後秦。由首領“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國,也自稱夏後之苗裔也。最後被吐谷渾所滅。匈奴人從此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這個時間是公元431年。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匈奴人是否遠去歐洲這裡我們不去討論,但至少有一點,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為隨後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北匈奴的蹤跡,至於北匈奴解體融進了西域各民族中還是去了歐洲都跟一千年後的蒙古人沒有關係。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

南匈奴依附漢朝以後,漢朝在南匈奴設置“中郎將”一職,後在其下設置二十人的“從事”。負責監督管理南匈奴,並對逐漸強大起來的烏桓和鮮卑進行防禦。烏桓和鮮卑我們後面會談到。東漢分三次將南匈奴進行遷徙。同時支持南匈奴與北匈奴的戰爭,南匈奴與北匈奴發生了十餘次戰爭,其中東漢共同出兵四次。最終將北匈奴擊潰遠遁。南匈奴進入塞內以後和漢人的文化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儒家思想開始統治匈奴人,北匈奴遠遁以後,塞北之地空了出來,後期部分南匈奴人想回到塞北地區,基本都被東漢和南匈奴單于鎮壓了,直至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將單于架空以後,南匈奴單于政權等於是滅亡了,匈奴人成了漢朝治下的臣民。一直到西晉王朝內亂,匈奴人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永嘉之亂後的匈奴人。

五胡亂華那段時期的歷史很複雜,我們這裡就簡單說下,劉淵趁著西晉內亂,起兵造反,建立了國號為“漢”的政權,後其族子劉耀建立“趙”政權(前趙),匈奴人再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我們長話短說,“前趙”大將石勒反趙自立,建立了“後趙”政權,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滅亡,劉氏被滅族。其餘前趙的匈奴民眾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人的歷史還沒有徹底結束,曹操將匈奴分成五部後,有一支匈奴人在匈奴北部帥劉猛帶領下叛逃出塞,與南下的拓跋鮮卑人融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匈奴勢力“鐵弗匈奴”。

按《魏書》卷95《鐵弗劉虎傳》:

“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因以為號。”

意思是父親是匈奴人,母親是鮮卑人,這個新的組織就是史上的“鐵弗匈奴”。五胡時代各個民族開始紛紛登場,鐵弗匈奴在拓跋鮮卑的代國、前秦、後秦中左右逢源,助前秦滅了代國,又臣服於後秦。由首領“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國,也自稱夏後之苗裔也。最後被吐谷渾所滅。匈奴人從此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這個時間是公元431年。

小結:匈奴人是一個多部落的聯盟,鼎盛時期融入了北方很多部族,事實上我們無法將匈奴人劃定成某一個單一民族裡,從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上也顯示了匈奴人的複雜性,而從體質人類學同樣也顯示出匈奴是多人種組成的部落聯盟,匈奴的貴族階層應該是由黃種人組成,最後融進了漢族和北方各個民族中。所以單純去把某個民族劃分為匈奴的後代,是很無知的。

匈奴人退出歷史至蒙古人的出現之間北方遊牧民族的情況

先後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少數民族有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鮮卑人的祖源地在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在東漢末年鮮卑人已經出現在了中國的史書中,後來經過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同樣融入了漢族和其他民族中。在隋唐以後從中國歷史中消失。柔然人通常認為是雜胡,也就是由多個部族組成,其中有匈奴人、鮮卑人還有高車等西部民族,後來在突厥的反抗下滅亡。部分西遷,其餘融入中國各個民族中。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匈奴人是否遠去歐洲這裡我們不去討論,但至少有一點,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為隨後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北匈奴的蹤跡,至於北匈奴解體融進了西域各民族中還是去了歐洲都跟一千年後的蒙古人沒有關係。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

南匈奴依附漢朝以後,漢朝在南匈奴設置“中郎將”一職,後在其下設置二十人的“從事”。負責監督管理南匈奴,並對逐漸強大起來的烏桓和鮮卑進行防禦。烏桓和鮮卑我們後面會談到。東漢分三次將南匈奴進行遷徙。同時支持南匈奴與北匈奴的戰爭,南匈奴與北匈奴發生了十餘次戰爭,其中東漢共同出兵四次。最終將北匈奴擊潰遠遁。南匈奴進入塞內以後和漢人的文化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儒家思想開始統治匈奴人,北匈奴遠遁以後,塞北之地空了出來,後期部分南匈奴人想回到塞北地區,基本都被東漢和南匈奴單于鎮壓了,直至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將單于架空以後,南匈奴單于政權等於是滅亡了,匈奴人成了漢朝治下的臣民。一直到西晉王朝內亂,匈奴人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永嘉之亂後的匈奴人。

五胡亂華那段時期的歷史很複雜,我們這裡就簡單說下,劉淵趁著西晉內亂,起兵造反,建立了國號為“漢”的政權,後其族子劉耀建立“趙”政權(前趙),匈奴人再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我們長話短說,“前趙”大將石勒反趙自立,建立了“後趙”政權,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滅亡,劉氏被滅族。其餘前趙的匈奴民眾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人的歷史還沒有徹底結束,曹操將匈奴分成五部後,有一支匈奴人在匈奴北部帥劉猛帶領下叛逃出塞,與南下的拓跋鮮卑人融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匈奴勢力“鐵弗匈奴”。

按《魏書》卷95《鐵弗劉虎傳》:

“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因以為號。”

意思是父親是匈奴人,母親是鮮卑人,這個新的組織就是史上的“鐵弗匈奴”。五胡時代各個民族開始紛紛登場,鐵弗匈奴在拓跋鮮卑的代國、前秦、後秦中左右逢源,助前秦滅了代國,又臣服於後秦。由首領“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國,也自稱夏後之苗裔也。最後被吐谷渾所滅。匈奴人從此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這個時間是公元431年。

小結:匈奴人是一個多部落的聯盟,鼎盛時期融入了北方很多部族,事實上我們無法將匈奴人劃定成某一個單一民族裡,從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上也顯示了匈奴人的複雜性,而從體質人類學同樣也顯示出匈奴是多人種組成的部落聯盟,匈奴的貴族階層應該是由黃種人組成,最後融進了漢族和北方各個民族中。所以單純去把某個民族劃分為匈奴的後代,是很無知的。

匈奴人退出歷史至蒙古人的出現之間北方遊牧民族的情況

先後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少數民族有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鮮卑人的祖源地在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在東漢末年鮮卑人已經出現在了中國的史書中,後來經過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同樣融入了漢族和其他民族中。在隋唐以後從中國歷史中消失。柔然人通常認為是雜胡,也就是由多個部族組成,其中有匈奴人、鮮卑人還有高車等西部民族,後來在突厥的反抗下滅亡。部分西遷,其餘融入中國各個民族中。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祕史》上的起源記載屬於神話傳說類,有蒼狼白鹿說,也有感光而生,這些肯定是不足信的,大多民族記憶中的起源都比較神奇。我們從漢族文獻中尋找下痕跡。

屠寄《蒙兀兒史記》上說:

“蒙兀兒者室韋之別種也,其先出於東胡。··一蒙兀先無文字。世系事蹟口相傳述。自朵本蔑兒幹至成吉思汗,四百載而近或謂古時蒙兀與他族戰。覆其軍,僅遺男女各二人。遁入一山。斗絕險獻。惟一徑通出入。山中壤地寬平。水草甘美,乃攜牲畜居之。名其山曰阿爾格乃衰。其二男一名臘忽。一名乞顏。……蒙兀出阿爾格乃衰也。其後人最著者日學兒帖赤那”

這裡提到了東胡和室韋,我們做下簡單的瞭解。

東胡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部落聯盟,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向東遠遁,分為烏桓和鮮卑兩族,於漢末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室韋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正式登上祖國的歷史舞臺,是在南北朝時期。而《魏書》則是正史中第一部為室韋作專傳的文獻,其《失韋傳》曰:

“失韋國,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

接下來,《北史·室韋傳》又記載道:

“室韋國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陽六千里。‘室’或為‘失’。”“室”與“失”同音通用。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可,室韋是鮮卑同音的不同漢譯而已,也就是室韋就是鮮卑。

其實古代遊牧民族開始都是出於原始部落時期,經常組成部落聯盟,跟我們先夏時期類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沒必要區分得過於精細,但蒙古人來源於東胡應該是確信的,至於烏桓鮮卑室韋這些不用去深究,我們可以看下《後唐書》中《北狄》卷,其中包含鐵勒、契丹、奚、室韋、潮海靺鞨、靺鞨、?、烏羅渾八個民族。鐵勒是後來的回鶻和突厥,靺鞨就是肅慎(女真)。蒙古人的前身是室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文獻中說室韋分了九部唐會要.室韋傳》中載“望建河經蒙兀室韋之北”,蒙古名稱應該來自“蒙兀室韋”。

說心裡話,蒙古國的人挺有意思,自己能不能代表蒙古族且不說,反倒替蒙古人認了個祖先。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來分析下。

匈奴這個話題很大,我會在其他文章裡詳細介紹匈奴,我們這裡從匈奴消亡開始討論。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匈奴人是否遠去歐洲這裡我們不去討論,但至少有一點,北匈奴是向西走了。因為隨後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北匈奴的蹤跡,至於北匈奴解體融進了西域各民族中還是去了歐洲都跟一千年後的蒙古人沒有關係。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

南匈奴依附漢朝以後,漢朝在南匈奴設置“中郎將”一職,後在其下設置二十人的“從事”。負責監督管理南匈奴,並對逐漸強大起來的烏桓和鮮卑進行防禦。烏桓和鮮卑我們後面會談到。東漢分三次將南匈奴進行遷徙。同時支持南匈奴與北匈奴的戰爭,南匈奴與北匈奴發生了十餘次戰爭,其中東漢共同出兵四次。最終將北匈奴擊潰遠遁。南匈奴進入塞內以後和漢人的文化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儒家思想開始統治匈奴人,北匈奴遠遁以後,塞北之地空了出來,後期部分南匈奴人想回到塞北地區,基本都被東漢和南匈奴單于鎮壓了,直至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將單于架空以後,南匈奴單于政權等於是滅亡了,匈奴人成了漢朝治下的臣民。一直到西晉王朝內亂,匈奴人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永嘉之亂後的匈奴人。

五胡亂華那段時期的歷史很複雜,我們這裡就簡單說下,劉淵趁著西晉內亂,起兵造反,建立了國號為“漢”的政權,後其族子劉耀建立“趙”政權(前趙),匈奴人再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我們長話短說,“前趙”大將石勒反趙自立,建立了“後趙”政權,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滅亡,劉氏被滅族。其餘前趙的匈奴民眾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人的歷史還沒有徹底結束,曹操將匈奴分成五部後,有一支匈奴人在匈奴北部帥劉猛帶領下叛逃出塞,與南下的拓跋鮮卑人融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匈奴勢力“鐵弗匈奴”。

按《魏書》卷95《鐵弗劉虎傳》:

“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因以為號。”

意思是父親是匈奴人,母親是鮮卑人,這個新的組織就是史上的“鐵弗匈奴”。五胡時代各個民族開始紛紛登場,鐵弗匈奴在拓跋鮮卑的代國、前秦、後秦中左右逢源,助前秦滅了代國,又臣服於後秦。由首領“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國,也自稱夏後之苗裔也。最後被吐谷渾所滅。匈奴人從此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這個時間是公元431年。

小結:匈奴人是一個多部落的聯盟,鼎盛時期融入了北方很多部族,事實上我們無法將匈奴人劃定成某一個單一民族裡,從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上也顯示了匈奴人的複雜性,而從體質人類學同樣也顯示出匈奴是多人種組成的部落聯盟,匈奴的貴族階層應該是由黃種人組成,最後融進了漢族和北方各個民族中。所以單純去把某個民族劃分為匈奴的後代,是很無知的。

匈奴人退出歷史至蒙古人的出現之間北方遊牧民族的情況

先後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少數民族有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鮮卑人的祖源地在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在東漢末年鮮卑人已經出現在了中國的史書中,後來經過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同樣融入了漢族和其他民族中。在隋唐以後從中國歷史中消失。柔然人通常認為是雜胡,也就是由多個部族組成,其中有匈奴人、鮮卑人還有高車等西部民族,後來在突厥的反抗下滅亡。部分西遷,其餘融入中國各個民族中。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祕史》上的起源記載屬於神話傳說類,有蒼狼白鹿說,也有感光而生,這些肯定是不足信的,大多民族記憶中的起源都比較神奇。我們從漢族文獻中尋找下痕跡。

屠寄《蒙兀兒史記》上說:

“蒙兀兒者室韋之別種也,其先出於東胡。··一蒙兀先無文字。世系事蹟口相傳述。自朵本蔑兒幹至成吉思汗,四百載而近或謂古時蒙兀與他族戰。覆其軍,僅遺男女各二人。遁入一山。斗絕險獻。惟一徑通出入。山中壤地寬平。水草甘美,乃攜牲畜居之。名其山曰阿爾格乃衰。其二男一名臘忽。一名乞顏。……蒙兀出阿爾格乃衰也。其後人最著者日學兒帖赤那”

這裡提到了東胡和室韋,我們做下簡單的瞭解。

東胡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部落聯盟,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向東遠遁,分為烏桓和鮮卑兩族,於漢末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室韋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正式登上祖國的歷史舞臺,是在南北朝時期。而《魏書》則是正史中第一部為室韋作專傳的文獻,其《失韋傳》曰:

“失韋國,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

接下來,《北史·室韋傳》又記載道:

“室韋國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陽六千里。‘室’或為‘失’。”“室”與“失”同音通用。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可,室韋是鮮卑同音的不同漢譯而已,也就是室韋就是鮮卑。

其實古代遊牧民族開始都是出於原始部落時期,經常組成部落聯盟,跟我們先夏時期類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沒必要區分得過於精細,但蒙古人來源於東胡應該是確信的,至於烏桓鮮卑室韋這些不用去深究,我們可以看下《後唐書》中《北狄》卷,其中包含鐵勒、契丹、奚、室韋、潮海靺鞨、靺鞨、?、烏羅渾八個民族。鐵勒是後來的回鶻和突厥,靺鞨就是肅慎(女真)。蒙古人的前身是室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文獻中說室韋分了九部唐會要.室韋傳》中載“望建河經蒙兀室韋之北”,蒙古名稱應該來自“蒙兀室韋”。

結語:蒙古來源於我國東北古族“東胡”下的“室韋”部落中的“蒙兀室韋”。自古屬於我們中國的一個邊疆民族,至於從我們國家分裂出去的蒙古國認匈奴人為祖先,或許就是為了與我們劃清界限,事實上,匈奴人也是我們不折不扣的兄弟民族,只能說,蒙古人裡或許有匈奴人的血脈,但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祖先純屬無稽之談。

龙文说史
2019-05-26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

在秦漢交際匈奴勢力達到了極盛,出了一個冒頓單于,盡而發展成與以南秦漢帝國可以匹敵的北方強大政權。在漢朝向外拓展以外無不受匈奴牽制,匈奴汗國直接與西漢帝國形成了對立,不相上下,除蒙古高原和周邊各部以外,匈奴在文景之治時已將勢力伸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直接將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給隔絕,這也就有後來為什麼張騫打通西域幾度被匈奴俘獲的事。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

在秦漢交際匈奴勢力達到了極盛,出了一個冒頓單于,盡而發展成與以南秦漢帝國可以匹敵的北方強大政權。在漢朝向外拓展以外無不受匈奴牽制,匈奴汗國直接與西漢帝國形成了對立,不相上下,除蒙古高原和周邊各部以外,匈奴在文景之治時已將勢力伸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直接將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給隔絕,這也就有後來為什麼張騫打通西域幾度被匈奴俘獲的事。

可見在絲綢之路沒開通以前,匈奴拿得是控制東西方貿易的主動權,直到漢武帝時,這種僵局被打破。面對之前漢高祖白登城之圍,和匈奴咄咄逼人態勢,本來漢政府屈辱向匈奴納貢,和親,經歷高祖圖志,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後,漢武帝時,帝國錢糧積蓄已放不下,武備充足,開始集中力量對付匈奴,匈奴由主動變成被動。正如漢武帝所言:“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於是就有漢軍出塞遠征匈奴的壯舉,著名大將霍去病所言:“不滅匈奴,何以家還。”匈奴敗於漠北和河西走廊兩地,畏懼漢軍天威,霍去病的勢氣,就有這樣的口頭諺語: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綜上可知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困擾著秦漢兩大王朝,是個不屈不撓,死而不僵的北方草原政權,它可以算和秦漢一同崛起,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爭過天下,最後一直把漢武帝拖到老也沒有被消滅,可見匈奴當時還是很強大的,這也就有今天蒙古國為什麼這樣獨鍾於匈奴是他祖先的原因。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

在秦漢交際匈奴勢力達到了極盛,出了一個冒頓單于,盡而發展成與以南秦漢帝國可以匹敵的北方強大政權。在漢朝向外拓展以外無不受匈奴牽制,匈奴汗國直接與西漢帝國形成了對立,不相上下,除蒙古高原和周邊各部以外,匈奴在文景之治時已將勢力伸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直接將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給隔絕,這也就有後來為什麼張騫打通西域幾度被匈奴俘獲的事。

可見在絲綢之路沒開通以前,匈奴拿得是控制東西方貿易的主動權,直到漢武帝時,這種僵局被打破。面對之前漢高祖白登城之圍,和匈奴咄咄逼人態勢,本來漢政府屈辱向匈奴納貢,和親,經歷高祖圖志,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後,漢武帝時,帝國錢糧積蓄已放不下,武備充足,開始集中力量對付匈奴,匈奴由主動變成被動。正如漢武帝所言:“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於是就有漢軍出塞遠征匈奴的壯舉,著名大將霍去病所言:“不滅匈奴,何以家還。”匈奴敗於漠北和河西走廊兩地,畏懼漢軍天威,霍去病的勢氣,就有這樣的口頭諺語: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綜上可知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困擾著秦漢兩大王朝,是個不屈不撓,死而不僵的北方草原政權,它可以算和秦漢一同崛起,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爭過天下,最後一直把漢武帝拖到老也沒有被消滅,可見匈奴當時還是很強大的,這也就有今天蒙古國為什麼這樣獨鍾於匈奴是他祖先的原因。


蒙古國內宣傳匈奴是自己祖先是有原因的,肯定會拿出鐵的證據,而卻不承認中國學者眼中東胡是他的祖先。東胡在什麼位置,在秦漢時,一直是東北地區代表性的勢力,其範圍覆蓋了幾乎遼河到黑龍江一帶,秦朝時還把其當做一大隱患,後來匈奴崛起後,東胡基本上消停了,勢力範圍被壓縮。

而蒙古國宣傳的中匈奴,其範圍在今內外蒙古一帶,早在戰國時就興起,一度威脅著當時諸侯的北大門,於是就有趙國把長城修到河套以北,御匈奴,趙國為了復興和列國爭雄,趙武靈王一度上演起了胡服騎射,想藉此學習匈奴那樣民風彪悍,披堅執銳的軍威,示好不一定是主要,但同時趙國也在防,大將李牧一直是鎮守北方邊陲的名將,匈奴剋星。後來趙國被秦國所滅,接管了趙國大部北方邊境,於是大秦成了匈奴的鄰居,秦朝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設郡縣制,秦朝北部匈奴這時也悄然崛起,甚至佔領了原秦故土河套,於是就有後來的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的這些事。

在秦漢交際匈奴勢力達到了極盛,出了一個冒頓單于,盡而發展成與以南秦漢帝國可以匹敵的北方強大政權。在漢朝向外拓展以外無不受匈奴牽制,匈奴汗國直接與西漢帝國形成了對立,不相上下,除蒙古高原和周邊各部以外,匈奴在文景之治時已將勢力伸向河西走廊和西域,直接將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給隔絕,這也就有後來為什麼張騫打通西域幾度被匈奴俘獲的事。

可見在絲綢之路沒開通以前,匈奴拿得是控制東西方貿易的主動權,直到漢武帝時,這種僵局被打破。面對之前漢高祖白登城之圍,和匈奴咄咄逼人態勢,本來漢政府屈辱向匈奴納貢,和親,經歷高祖圖志,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後,漢武帝時,帝國錢糧積蓄已放不下,武備充足,開始集中力量對付匈奴,匈奴由主動變成被動。正如漢武帝所言:“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於是就有漢軍出塞遠征匈奴的壯舉,著名大將霍去病所言:“不滅匈奴,何以家還。”匈奴敗於漠北和河西走廊兩地,畏懼漢軍天威,霍去病的勢氣,就有這樣的口頭諺語: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綜上可知匈奴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困擾著秦漢兩大王朝,是個不屈不撓,死而不僵的北方草原政權,它可以算和秦漢一同崛起,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爭過天下,最後一直把漢武帝拖到老也沒有被消滅,可見匈奴當時還是很強大的,這也就有今天蒙古國為什麼這樣獨鍾於匈奴是他祖先的原因。


他認為匈奴是蒙古高原第一個政權,就相當於我們的秦朝,而且匈奴崛起的地方也處於蒙古高原核心地帶,信奉崑崙神,相當於薩滿,民風和蒙古幾近相似,而且是匈奴民族覆蓋整個蒙古高原。後來雖有遷徙,可還有後代在此放牧,由於匈奴名聲大,當時不但困擾著中原地區,敢於挑戰秦漢強大帝國,還威脅歐洲羅馬帝國出了一個阿提拉,匈奴要比以後其他部族有影響的多,所以蒙古國這樣推崇他。他不推崇突厥,原因是突厥在西亞,中亞包括世界各地地區根深蒂固,範圍很廣。唯匈奴仍還在其他西方國家找不到痕跡,至於匈牙利還得歷史考證。所以從民族和歷史淵源上,他還是承認匈奴為他的祖先。人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蒙古雖然處於東胡後代,唐末室韋延伸,蒙兀室韋向西遷徙,可是在原蒙古高原還有其他原住部落,他們仍守候著這片廣袤的草原,至今蒙古國還是以其本土為主,並未說他們祖先是從中國東北遷徙而來。

國病
2019-05-21

蒙古自認匈奴後裔,自認黃帝后裔都是沒有問題的。

從考古看,O3系的M117基因就存在於匈奴墓裡。M117就是北三苗羌系的一個基因分支,在漢族以及西部民族裡都有存在,蒙古族裡也有。

蒙古由兩大基因構成,一是比例很大的C系,二是比例處於第二位的O3系。其餘還有N系烏拉爾基因,k系新幾內亞基因、白種R1a系阿爾泰基因等等。但是通過文化破解發現,蒙古一詞其實是苗族的芒勾一詞,也是泰國曼谷一詞,在緬北還有一個錳古,芒勾在泰語裡是龍的意思。這就說明蒙古文化的主體是由羌系北三苗締造的。蒙古注重3、9、13這三個數字也符合內陸支苗蠻系特點,首先13是漢苗最重要的數理,苗族頭上銀飾也是以13根銀條為主,很多節日都附會13。漢族也明顯,古箏是十三絃,古代貴族玉腰帶很多是十三截的,尤其隋唐。南方也一樣,廣東地區各種關於十三的文化,明朝一朝篤信十三。再看漢族主體基因O3來源的山西陶寺遺址,明顯發現十三根觀星柱。正月十三楊公祭人們已經不知道是為什麼了,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十三代表內陸支老三群體苗蠻,同時更代表去西部牧羊的北三苗。蒙古重3、9、13很明顯,苗蠻屬於老三支系,原本也是九黎,是後來被拋棄出九黎的群體,後來復仇閹割了沿海支炎帝冥神系的生殖器,於是由冥神數理14減1成了數理13。當然還有別的附會這裡不細說了。

蒙古文化還有掛左弓的習慣,符合內陸支尚左。其至今戴著的一個帽子在中東能發現原型,就是中東巴力神所戴的帽子。巴力神的故事完全符合羌人祖先苗蠻的歷史經歷,與姜子牙故事也是切合的。也符合羌人是東歸以色列的推定。羌人是由中東返回,除了各種文化證據,也有實物證據。比如羌族頭戴的六瓣花與猶太六瓣花一致,羌式建築至今在中東還能找到,並且因為會在屋頂四角堆砌突起可以鎖定那是在繼承中國式建築的四角飛簷,也是黃種核心圖騰魚鉤和蠍子。

蒙古自認匈奴後裔,自認黃帝后裔都是沒有問題的。

從考古看,O3系的M117基因就存在於匈奴墓裡。M117就是北三苗羌系的一個基因分支,在漢族以及西部民族裡都有存在,蒙古族裡也有。

蒙古由兩大基因構成,一是比例很大的C系,二是比例處於第二位的O3系。其餘還有N系烏拉爾基因,k系新幾內亞基因、白種R1a系阿爾泰基因等等。但是通過文化破解發現,蒙古一詞其實是苗族的芒勾一詞,也是泰國曼谷一詞,在緬北還有一個錳古,芒勾在泰語裡是龍的意思。這就說明蒙古文化的主體是由羌系北三苗締造的。蒙古注重3、9、13這三個數字也符合內陸支苗蠻系特點,首先13是漢苗最重要的數理,苗族頭上銀飾也是以13根銀條為主,很多節日都附會13。漢族也明顯,古箏是十三絃,古代貴族玉腰帶很多是十三截的,尤其隋唐。南方也一樣,廣東地區各種關於十三的文化,明朝一朝篤信十三。再看漢族主體基因O3來源的山西陶寺遺址,明顯發現十三根觀星柱。正月十三楊公祭人們已經不知道是為什麼了,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十三代表內陸支老三群體苗蠻,同時更代表去西部牧羊的北三苗。蒙古重3、9、13很明顯,苗蠻屬於老三支系,原本也是九黎,是後來被拋棄出九黎的群體,後來復仇閹割了沿海支炎帝冥神系的生殖器,於是由冥神數理14減1成了數理13。當然還有別的附會這裡不細說了。

蒙古文化還有掛左弓的習慣,符合內陸支尚左。其至今戴著的一個帽子在中東能發現原型,就是中東巴力神所戴的帽子。巴力神的故事完全符合羌人祖先苗蠻的歷史經歷,與姜子牙故事也是切合的。也符合羌人是東歸以色列的推定。羌人是由中東返回,除了各種文化證據,也有實物證據。比如羌族頭戴的六瓣花與猶太六瓣花一致,羌式建築至今在中東還能找到,並且因為會在屋頂四角堆砌突起可以鎖定那是在繼承中國式建築的四角飛簷,也是黃種核心圖騰魚鉤和蠍子。


蒙古自認匈奴後裔,自認黃帝后裔都是沒有問題的。

從考古看,O3系的M117基因就存在於匈奴墓裡。M117就是北三苗羌系的一個基因分支,在漢族以及西部民族裡都有存在,蒙古族裡也有。

蒙古由兩大基因構成,一是比例很大的C系,二是比例處於第二位的O3系。其餘還有N系烏拉爾基因,k系新幾內亞基因、白種R1a系阿爾泰基因等等。但是通過文化破解發現,蒙古一詞其實是苗族的芒勾一詞,也是泰國曼谷一詞,在緬北還有一個錳古,芒勾在泰語裡是龍的意思。這就說明蒙古文化的主體是由羌系北三苗締造的。蒙古注重3、9、13這三個數字也符合內陸支苗蠻系特點,首先13是漢苗最重要的數理,苗族頭上銀飾也是以13根銀條為主,很多節日都附會13。漢族也明顯,古箏是十三絃,古代貴族玉腰帶很多是十三截的,尤其隋唐。南方也一樣,廣東地區各種關於十三的文化,明朝一朝篤信十三。再看漢族主體基因O3來源的山西陶寺遺址,明顯發現十三根觀星柱。正月十三楊公祭人們已經不知道是為什麼了,我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十三代表內陸支老三群體苗蠻,同時更代表去西部牧羊的北三苗。蒙古重3、9、13很明顯,苗蠻屬於老三支系,原本也是九黎,是後來被拋棄出九黎的群體,後來復仇閹割了沿海支炎帝冥神系的生殖器,於是由冥神數理14減1成了數理13。當然還有別的附會這裡不細說了。

蒙古文化還有掛左弓的習慣,符合內陸支尚左。其至今戴著的一個帽子在中東能發現原型,就是中東巴力神所戴的帽子。巴力神的故事完全符合羌人祖先苗蠻的歷史經歷,與姜子牙故事也是切合的。也符合羌人是東歸以色列的推定。羌人是由中東返回,除了各種文化證據,也有實物證據。比如羌族頭戴的六瓣花與猶太六瓣花一致,羌式建築至今在中東還能找到,並且因為會在屋頂四角堆砌突起可以鎖定那是在繼承中國式建築的四角飛簷,也是黃種核心圖騰魚鉤和蠍子。


蒙古文化大部分是由核心群體北三苗O3締造的,今天基因檢測發現黃金家族也是與漢族一樣的北三苗O3基因。所以可以斷定最初的蒙古是北三苗,後來兼併東胡通古斯才使得C系佔了多數。北三苗是匈奴裡重要的一支,匈奴融入鮮卑,成了室韋,實際是十韋的意思,對應猶太名稱九維氏。剛好符合猶太基礎文化為含米特原沿海支九黎黃白聯盟締造,而內陸支黃白聯盟屬於閃米特自認第十族。比如西戎牧羊人的戎為十戈,也是老三群體變為十三數理的一個附會方面。古文化就是大量附會的文化,比如三苗的皋陶是制五刑的,就是刑天。其與饕餮和蚩尤一樣都是無頭,剛好沿海支存在獵頭文化。皋陶也叫庭堅,就是聽見的意思。英語裡幾十用提來表示,而十幾就用庭來表示。提就是狄的意思,指白種第十族,庭是庭堅就是指被拋棄出九黎的內陸支追根溯源自認本人,意思原本也是白人,也是皋字的原意。

匈奴其實是被大禹發配到西部的北三苗和白種以掃族為核心的群體,湖南話三一如六指的是老三苗蠻O2O3、老大烏拉爾N系加白種以掃族R1a母系認同的6。同時也是帶有閃電的羊形象撒旦666的來源。漢匈戰爭明顯反應老大支系烏拉爾N遠走,白匈奴離開。只有與漢族一致的北三苗盤踞周圍不肯離去。

匈奴其實就是與有熊氏有關,與楚人一致。比如湖南叫熊湘,楚國姓熊。羌系彝族有楚雄,楚雄有大姚、姚安、南華,內陸支就是帝堯後裔華婿氏。西藏的象雄文明一聽就與湖南熊湘一致。匈奴名稱叫渾和鴻尼,符合帝鴻氏混沌,也符合北三苗被髮配地點敦煌的反念。帝鴻氏設下的鴻門宴毒殺了仇家沿海支,並閹割了其生殖器,在古埃及文化、猶太文化裡都有。中東巴力神將對手剁成肉泥,也是天葬和餛飩的來源。就是說帝鴻氏混沌與縉雲氏饕餮都代表內陸支,也是驚鴻一瞥的原型,因為一撇正是八字左邊那一筆。

匈奴裡黃的是O3和N系,白的是以掃族R1a,還有各族裡都存在的Q系印第安。為何俄羅斯的斯大林格勒的格勒與蒙古錫林郭勒的郭勒一致,就是因為分別是黃白匈奴。格勒就是羌系彝族古拉、尼古拉一詞,也是苗族漢族的拉鼓一詞,正是黃帝的軒轅拉鼓。蒙古為何對待印度、中國比對待中亞突厥系以及金好一些,因為印度是白匈奴入侵後的結果,漢族也是北三苗。而突厥系和女真屬於沿海支。在契丹時代和蒙元時代其實他們是知道一些民族源流的。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其實是秦滅導致匈奴統一,雙方對峙後自家人打了自家人。司馬遷杜撰出匈奴是沿海支夏人後裔只是政治需要。實際上漢族自己就屬於匈奴系。蒙古也不例外。

赣南客家乡土
2019-08-11

蒙古族就是匈奴、突厥的後裔,因為都是雄居蒙古高原這塊漠北草原,雖然被我大漢、唐朝給擊潰的匈奴、突厥軍隊,遷移了部分匈奴、突厥人往西走,但還是留下了部分不願西遷的匈奴、突厥牧民,在這塊高原上繼續生活繁衍生息。就像蒙元,滿清打敗南宋、大明,皇帝帶著追隨者大臣軍士等部分人,逃亡到雲南邊疆,而留下了大部分中原江南等地漢族平民百姓在淪陷區做了韃酋奴隸。匈奴、突厥人也是同樣的道理論證,歸順臣服於中原王朝,只是統治時期行政管理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留在草原上的人民該幹嘛還是在幹嘛,騎馬放牧、吃牛羊肉等民族屬性沒有改變,而且繼承了匈奴、突厥好戰鬥狠的遊牧民族性格,只要中原王朝衰落統治力鬆懈了,立馬起兵造反入侵中原屬地,真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幾千年來整的中原王朝有苦難言。以致於後來又在蒙古高原再次崛起了,成吉思汗統一整個蒙古高原,形成了新的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人建立的朝代沒能維持長久的原因,主要是遊牧民族的劣根性決定的,就是沒有形成強大的本民族文化來統治同化佔領區的人民,以致於出現統治危機! 別聽那些所謂歷史專家的考證,老在杜撰修改歷史誤導國人,現在認真做專業的人已經很少了,歷史不能篡改,需要正視歷史!漠北蒙古國是認匈奴、突厥人為民族祖先的,我們漢族人就不要在臉上塗抹脂粉了,跟北方遊牧民族打了幾千年也沒有真正的長久佔領過蒙古高原,長城就是個很好的證據!統治佔領過漠北的是滿清而不是漢人,戰勝國都獲得大片領土或者利益,清朝繼任者中華民國漢人接手統治卻失去了外蒙古,國人之殤!現在還不知道廉恥,居然還為人家指點江山。漢族人都要反思歷史!

蒙古國地處整個蒙古高原,像是長在中原王朝腦袋上的腫瘤,時刻威脅著中國北方國土安全,從古代的匈奴、突厥到現在的蒙古國,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野心勃勃從未停止,而中國要想從新獲得北部邊疆更大的戰略空間,就必須重新揮師北上滅亡吞併蒙古國,歷代帝王都會對北方遊牧民族用兵,這是中原王朝亙古不變的國策。實行同化政策消滅蒙古人反抗意識,非我族類必有異心,重新施行古代流放政策給罪犯重獲自由、內地移民戍邊控制整個蒙古高原,復興華夏民族古代強盛疆域!

苏绽
2019-05-31

首先,蒙古人和匈奴人是兩個不同的部族,並不等同。但是另一方面,蒙古人認匈奴是蒙古先祖,也是沒有問題的,說得過去。

蒙古人自身沒有歷史記載,關於蒙古國的歷史,蒙古國絕大部分都是借鑑或直接延用的中原王朝的歷史。蒙古國的歷史考究,也基本上是基於中原歷史的記載展開的。因此,關於蒙古國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元朝以前的歷史更為相似。而在中原王朝的歷史範疇內,蒙古人和匈奴人都居蒙古高原,兩個部族被蒙古人聯繫在一起,並形成一種自然的承襲關係,也就可以理解了。

首先,蒙古人和匈奴人是兩個不同的部族,並不等同。但是另一方面,蒙古人認匈奴是蒙古先祖,也是沒有問題的,說得過去。

蒙古人自身沒有歷史記載,關於蒙古國的歷史,蒙古國絕大部分都是借鑑或直接延用的中原王朝的歷史。蒙古國的歷史考究,也基本上是基於中原歷史的記載展開的。因此,關於蒙古國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元朝以前的歷史更為相似。而在中原王朝的歷史範疇內,蒙古人和匈奴人都居蒙古高原,兩個部族被蒙古人聯繫在一起,並形成一種自然的承襲關係,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古代,匈奴主導了蒙古高原幾個世紀,比蒙古主導蒙古高原的時間還要長很多。在匈奴強大的時候,蒙古的真正先祖其實已經出現了,那就是東胡,或者是此後的室韋。不過,他們在當時都是弱小的部落,或者直接臣屬於匈奴等強大的部族,自身的民族特性並不是特別明顯。

如果再追溯得更久遠一點,匈奴在史記中被稱為夏朝後裔,同時也自然是華夏始祖黃帝的直親嫡傳,和華夏先民同宗同源。而蒙古,自元朝以後,更是自稱為黃帝后裔。所以,從匈奴和蒙古雙方的文化認同來看,雙方都和華夏先民一樣,共同尊黃帝為祖先。在這個紐帶之下,由於匈奴出現得更早,蒙古稱匈奴為蒙古祖先,其實也未嘗不可。

首先,蒙古人和匈奴人是兩個不同的部族,並不等同。但是另一方面,蒙古人認匈奴是蒙古先祖,也是沒有問題的,說得過去。

蒙古人自身沒有歷史記載,關於蒙古國的歷史,蒙古國絕大部分都是借鑑或直接延用的中原王朝的歷史。蒙古國的歷史考究,也基本上是基於中原歷史的記載展開的。因此,關於蒙古國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元朝以前的歷史更為相似。而在中原王朝的歷史範疇內,蒙古人和匈奴人都居蒙古高原,兩個部族被蒙古人聯繫在一起,並形成一種自然的承襲關係,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古代,匈奴主導了蒙古高原幾個世紀,比蒙古主導蒙古高原的時間還要長很多。在匈奴強大的時候,蒙古的真正先祖其實已經出現了,那就是東胡,或者是此後的室韋。不過,他們在當時都是弱小的部落,或者直接臣屬於匈奴等強大的部族,自身的民族特性並不是特別明顯。

如果再追溯得更久遠一點,匈奴在史記中被稱為夏朝後裔,同時也自然是華夏始祖黃帝的直親嫡傳,和華夏先民同宗同源。而蒙古,自元朝以後,更是自稱為黃帝后裔。所以,從匈奴和蒙古雙方的文化認同來看,雙方都和華夏先民一樣,共同尊黃帝為祖先。在這個紐帶之下,由於匈奴出現得更早,蒙古稱匈奴為蒙古祖先,其實也未嘗不可。

其實,現在的蒙古人,是金元以後,蒙古高原所存在的一些部族的一個大合集。成吉思汗崛起以後,蒙古人首先征服了蒙古高原,而高原之上的其他部族,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大部分都歸屬了蒙古,併成為了現在意義上的“蒙古人”。所以,單從血統上來看,嚴格地區分蒙古的真正先祖,是並不容易的。而從文化上來定義蒙古祖先,則相對容易了很多。

所以,蒙古國宣傳匈奴是蒙古祖先,還真的說得過去。

首先,蒙古人和匈奴人是兩個不同的部族,並不等同。但是另一方面,蒙古人認匈奴是蒙古先祖,也是沒有問題的,說得過去。

蒙古人自身沒有歷史記載,關於蒙古國的歷史,蒙古國絕大部分都是借鑑或直接延用的中原王朝的歷史。蒙古國的歷史考究,也基本上是基於中原歷史的記載展開的。因此,關於蒙古國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元朝以前的歷史更為相似。而在中原王朝的歷史範疇內,蒙古人和匈奴人都居蒙古高原,兩個部族被蒙古人聯繫在一起,並形成一種自然的承襲關係,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古代,匈奴主導了蒙古高原幾個世紀,比蒙古主導蒙古高原的時間還要長很多。在匈奴強大的時候,蒙古的真正先祖其實已經出現了,那就是東胡,或者是此後的室韋。不過,他們在當時都是弱小的部落,或者直接臣屬於匈奴等強大的部族,自身的民族特性並不是特別明顯。

如果再追溯得更久遠一點,匈奴在史記中被稱為夏朝後裔,同時也自然是華夏始祖黃帝的直親嫡傳,和華夏先民同宗同源。而蒙古,自元朝以後,更是自稱為黃帝后裔。所以,從匈奴和蒙古雙方的文化認同來看,雙方都和華夏先民一樣,共同尊黃帝為祖先。在這個紐帶之下,由於匈奴出現得更早,蒙古稱匈奴為蒙古祖先,其實也未嘗不可。

其實,現在的蒙古人,是金元以後,蒙古高原所存在的一些部族的一個大合集。成吉思汗崛起以後,蒙古人首先征服了蒙古高原,而高原之上的其他部族,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大部分都歸屬了蒙古,併成為了現在意義上的“蒙古人”。所以,單從血統上來看,嚴格地區分蒙古的真正先祖,是並不容易的。而從文化上來定義蒙古祖先,則相對容易了很多。

所以,蒙古國宣傳匈奴是蒙古祖先,還真的說得過去。

小司马迁论史
2019-06-01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然後中原生活的漢人對各個方向的遊牧民族則沒有固定的稱呼,只是模糊的稱為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而蒙古族人則屬於東胡族系,在史籍中記載匈奴就是被稱為胡人。而之所以稱蒙古人為東胡,是因為蒙古人生活在匈奴地區的東邊。

在加上匈奴在歷史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地帶,在這片地區中,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所以從歷史譜系上來講,蒙古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匈奴。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然後中原生活的漢人對各個方向的遊牧民族則沒有固定的稱呼,只是模糊的稱為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而蒙古族人則屬於東胡族系,在史籍中記載匈奴就是被稱為胡人。而之所以稱蒙古人為東胡,是因為蒙古人生活在匈奴地區的東邊。

在加上匈奴在歷史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地帶,在這片地區中,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所以從歷史譜系上來講,蒙古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匈奴。

二:現代科學考察,基因確定。

在現代科學考察之中,對匈奴人和蒙古人進行基因鑑定,雖然匈奴人與蒙古高原中部地區血緣更加相似,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蒙古人確定匈奴是其祖先的狂熱。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然後中原生活的漢人對各個方向的遊牧民族則沒有固定的稱呼,只是模糊的稱為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而蒙古族人則屬於東胡族系,在史籍中記載匈奴就是被稱為胡人。而之所以稱蒙古人為東胡,是因為蒙古人生活在匈奴地區的東邊。

在加上匈奴在歷史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地帶,在這片地區中,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所以從歷史譜系上來講,蒙古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匈奴。

二:現代科學考察,基因確定。

在現代科學考察之中,對匈奴人和蒙古人進行基因鑑定,雖然匈奴人與蒙古高原中部地區血緣更加相似,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蒙古人確定匈奴是其祖先的狂熱。

再加上匈奴人的體質特徵與現代蒙古人相似,更加加深了蒙古人確定匈奴人是他們祖先的信心。

三:重建民族認同,確定文化自信的必要。

蒙古的建國比較晚,完全是因為政治需要而被外部勢力從中國獨立出去,加上蒙古人還有一大部分生活在中國境內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於是導致蒙古國政治感覺到了文化危機的威脅。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然後中原生活的漢人對各個方向的遊牧民族則沒有固定的稱呼,只是模糊的稱為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而蒙古族人則屬於東胡族系,在史籍中記載匈奴就是被稱為胡人。而之所以稱蒙古人為東胡,是因為蒙古人生活在匈奴地區的東邊。

在加上匈奴在歷史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地帶,在這片地區中,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所以從歷史譜系上來講,蒙古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匈奴。

二:現代科學考察,基因確定。

在現代科學考察之中,對匈奴人和蒙古人進行基因鑑定,雖然匈奴人與蒙古高原中部地區血緣更加相似,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蒙古人確定匈奴是其祖先的狂熱。

再加上匈奴人的體質特徵與現代蒙古人相似,更加加深了蒙古人確定匈奴人是他們祖先的信心。

三:重建民族認同,確定文化自信的必要。

蒙古的建國比較晚,完全是因為政治需要而被外部勢力從中國獨立出去,加上蒙古人還有一大部分生活在中國境內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於是導致蒙古國政治感覺到了文化危機的威脅。

於是,為了提高蒙古國民的文化自信心,起到凝聚國家的作用,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需要提出一個可以與古代中國文明相抗衡的祖先。

雖然蒙古高原產生了一系列的遊牧民族勢力,但是要麼被中國文明所擊敗、要麼則被中國文明所同化,除了匈奴。

蒙古國內宣傳蒙古國的祖先是匈奴,這在現在考古學遺傳學上有一定依據,但是還不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蒙古會宣傳蒙古的祖先是匈奴呢?原因如下:

一:歷史記載。

中國在遠古時代的文化主體生活在黃河平原地帶,稱為天下的中心,文化的中心。

然後中原生活的漢人對各個方向的遊牧民族則沒有固定的稱呼,只是模糊的稱為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而蒙古族人則屬於東胡族系,在史籍中記載匈奴就是被稱為胡人。而之所以稱蒙古人為東胡,是因為蒙古人生活在匈奴地區的東邊。

在加上匈奴在歷史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地帶,在這片地區中,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所以從歷史譜系上來講,蒙古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匈奴。

二:現代科學考察,基因確定。

在現代科學考察之中,對匈奴人和蒙古人進行基因鑑定,雖然匈奴人與蒙古高原中部地區血緣更加相似,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蒙古人確定匈奴是其祖先的狂熱。

再加上匈奴人的體質特徵與現代蒙古人相似,更加加深了蒙古人確定匈奴人是他們祖先的信心。

三:重建民族認同,確定文化自信的必要。

蒙古的建國比較晚,完全是因為政治需要而被外部勢力從中國獨立出去,加上蒙古人還有一大部分生活在中國境內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於是導致蒙古國政治感覺到了文化危機的威脅。

於是,為了提高蒙古國民的文化自信心,起到凝聚國家的作用,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需要提出一個可以與古代中國文明相抗衡的祖先。

雖然蒙古高原產生了一系列的遊牧民族勢力,但是要麼被中國文明所擊敗、要麼則被中國文明所同化,除了匈奴。

只有匈奴被中國文明滅了。但是,匈奴是一隻時時刻刻都在與中國作戰的民族,雖然下場悽慘,但是可以滿足蒙古的政治需要。

所以,在滿足蒙古確定文化自信、重建民族凝聚力的條件之下,匈奴人便成了蒙古宣傳的祖先的首要選項。

桃花石杂谈
2019-06-29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曆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學術界對匈奴族源的認真探討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曆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學術界對匈奴族源的認真探討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南(South)北(North)匈奴與漢朝的形勢

在這裡還是簡單地跟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這些歷史學家都是怎麼研究匈奴民族屬性的。當然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基因研究,但因為年代極其久遠以及古代遊牧民族本身生活習性的影響,這種基因研究其實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且基本上是每個研究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只是能幫助人們傾向於確認匈奴可能是黃種人,再具體一些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出來了。而其它一些考古研究,包括對古墓葬頭骨的研究和墓葬器物的研究,也只是能確定它大概和哪些後世民族比較接近,而接近的民族又很多,因此也很難確定匈奴這樣的古遊牧族群的具體族屬。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曆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學術界對匈奴族源的認真探討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南(South)北(North)匈奴與漢朝的形勢

在這裡還是簡單地跟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這些歷史學家都是怎麼研究匈奴民族屬性的。當然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基因研究,但因為年代極其久遠以及古代遊牧民族本身生活習性的影響,這種基因研究其實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且基本上是每個研究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只是能幫助人們傾向於確認匈奴可能是黃種人,再具體一些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出來了。而其它一些考古研究,包括對古墓葬頭骨的研究和墓葬器物的研究,也只是能確定它大概和哪些後世民族比較接近,而接近的民族又很多,因此也很難確定匈奴這樣的古遊牧族群的具體族屬。

匈奴時代的長弓

所以相對來說要發現匈奴民族屬性,最精確的工具其實還是通過對匈奴的語言進行分析,但問題是匈奴自己沒有文字,因此匈奴的語言唯一的記錄其實就是古代中原漢文史籍一些隻言片語的記載了,而其中大部分還是一些匈奴人名、官名和地名。但因為這些記錄的數量並不算多,而且再考慮到漢語本身的語音變化,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按照哪種假說去研究,得出的結果都很不令人滿意。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具體說說不同學者研究出的可能結論都有哪些。其實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的是,關於匈奴的民族屬性,一個相對主流的結論竟然認為匈奴人可能是一個說伊朗語族語言的族群。比如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出版的《中亞文明史》一書裡,其編者雅諾斯•哈勒馬塔曾這樣說道:

匈奴的貴族部落和首領都有著伊朗語族的名字,所有漢文史料記載的匈奴名字都可以用斯基泰語(一種東伊朗語族的語言)來解釋,因此很明顯,多數匈奴部落都是說東伊朗語族語言。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曆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學術界對匈奴族源的認真探討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南(South)北(North)匈奴與漢朝的形勢

在這裡還是簡單地跟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這些歷史學家都是怎麼研究匈奴民族屬性的。當然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基因研究,但因為年代極其久遠以及古代遊牧民族本身生活習性的影響,這種基因研究其實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且基本上是每個研究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只是能幫助人們傾向於確認匈奴可能是黃種人,再具體一些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出來了。而其它一些考古研究,包括對古墓葬頭骨的研究和墓葬器物的研究,也只是能確定它大概和哪些後世民族比較接近,而接近的民族又很多,因此也很難確定匈奴這樣的古遊牧族群的具體族屬。

匈奴時代的長弓

所以相對來說要發現匈奴民族屬性,最精確的工具其實還是通過對匈奴的語言進行分析,但問題是匈奴自己沒有文字,因此匈奴的語言唯一的記錄其實就是古代中原漢文史籍一些隻言片語的記載了,而其中大部分還是一些匈奴人名、官名和地名。但因為這些記錄的數量並不算多,而且再考慮到漢語本身的語音變化,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按照哪種假說去研究,得出的結果都很不令人滿意。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具體說說不同學者研究出的可能結論都有哪些。其實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的是,關於匈奴的民族屬性,一個相對主流的結論竟然認為匈奴人可能是一個說伊朗語族語言的族群。比如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出版的《中亞文明史》一書裡,其編者雅諾斯•哈勒馬塔曾這樣說道:

匈奴的貴族部落和首領都有著伊朗語族的名字,所有漢文史料記載的匈奴名字都可以用斯基泰語(一種東伊朗語族的語言)來解釋,因此很明顯,多數匈奴部落都是說東伊朗語族語言。

斯基泰語族分佈區域(黃色),下方紅色區域是今天的伊朗(波斯)地區

所以這是基於語言分析之後得出的一個結論,當然他的這種說法也是一家之言,很多人並不認同。而另外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蒙古語族的民族了。因為漢文史籍裡記載的某些詞彙和蒙古語族裡的詞彙也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些史料裡曾提到成吉思汗鐵木真曾將冒頓單于稱為遠祖。而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匈奴人是一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族群,這種說法除了一些語言學的分析之外,還基於《北史》和《周書》等史料裡的一些線索,以及中亞粟特人的一些石刻文字記載。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匈奴人可能是說一種叫葉尼塞語系的語言,這個語系主要是西伯利亞地區一些土著民族的語言。因此可能匈奴人和這些民族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這些學者認為像騰格里(上天)和可汗等詞彙雖然在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裡現在也都有,但最早是來自葉尼塞語系。

如何看待蒙古國宣傳的匈奴是蒙古祖先?其實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太認真對待,因為蒙古國對北亞歷史的觀點其實並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而某個國家對某個歷史問題的非主流看法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方面可以參考韓國人的某些史觀。而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而且關於匈奴的族屬,有興趣沾邊的其實不光是蒙古國,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曆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學術界對匈奴族源的認真探討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南(South)北(North)匈奴與漢朝的形勢

在這裡還是簡單地跟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這些歷史學家都是怎麼研究匈奴民族屬性的。當然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基因研究,但因為年代極其久遠以及古代遊牧民族本身生活習性的影響,這種基因研究其實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且基本上是每個研究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只是能幫助人們傾向於確認匈奴可能是黃種人,再具體一些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出來了。而其它一些考古研究,包括對古墓葬頭骨的研究和墓葬器物的研究,也只是能確定它大概和哪些後世民族比較接近,而接近的民族又很多,因此也很難確定匈奴這樣的古遊牧族群的具體族屬。

匈奴時代的長弓

所以相對來說要發現匈奴民族屬性,最精確的工具其實還是通過對匈奴的語言進行分析,但問題是匈奴自己沒有文字,因此匈奴的語言唯一的記錄其實就是古代中原漢文史籍一些隻言片語的記載了,而其中大部分還是一些匈奴人名、官名和地名。但因為這些記錄的數量並不算多,而且再考慮到漢語本身的語音變化,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按照哪種假說去研究,得出的結果都很不令人滿意。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具體說說不同學者研究出的可能結論都有哪些。其實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的是,關於匈奴的民族屬性,一個相對主流的結論竟然認為匈奴人可能是一個說伊朗語族語言的族群。比如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出版的《中亞文明史》一書裡,其編者雅諾斯•哈勒馬塔曾這樣說道:

匈奴的貴族部落和首領都有著伊朗語族的名字,所有漢文史料記載的匈奴名字都可以用斯基泰語(一種東伊朗語族的語言)來解釋,因此很明顯,多數匈奴部落都是說東伊朗語族語言。

斯基泰語族分佈區域(黃色),下方紅色區域是今天的伊朗(波斯)地區

所以這是基於語言分析之後得出的一個結論,當然他的這種說法也是一家之言,很多人並不認同。而另外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蒙古語族的民族了。因為漢文史籍裡記載的某些詞彙和蒙古語族裡的詞彙也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些史料裡曾提到成吉思汗鐵木真曾將冒頓單于稱為遠祖。而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匈奴人是一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族群,這種說法除了一些語言學的分析之外,還基於《北史》和《周書》等史料裡的一些線索,以及中亞粟特人的一些石刻文字記載。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匈奴人可能是說一種叫葉尼塞語系的語言,這個語系主要是西伯利亞地區一些土著民族的語言。因此可能匈奴人和這些民族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這些學者認為像騰格里(上天)和可汗等詞彙雖然在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裡現在也都有,但最早是來自葉尼塞語系。

葉尼塞語系分佈區域

因為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而且哪個結論都不能讓人滿意,因此從公元19世紀開始,就有一些西方學者提出所謂匈奴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不同族群的聯合體,匈奴人可能不但沒有統一的語言,而且可能連人種都差異很大。不過同時,還有一些學者又提出了一種假說,即匈奴人是說一種現代已經滅絕,而且和現在其它語系都不一樣的語言,所以才會出現現代用哪種語系對匈奴語進行分析結果都不理想的結果。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麼匈奴恐怕和現在的所有民族都是有一定差別的。


所以總體來說,匈奴的族屬在現代是個無解的難題,哪個民族宣稱本民族和匈奴是同一個民族其實都缺乏過硬的證據,也不可能得到普遍的認可,這一點無論是蒙古國還是韓國怎麼說其實都產生不了太多影響。匈奴族屬的確定,恐怕還要寄希望於未來出現突破性的考古發現,或者有突破性的歷史研究方法出現了。

孤竹狼283
2019-05-19

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書明確記載,匈奴是崛起於西部地區,而鮮卑族的前身是東胡,匈奴與東胡是敵體關係,而冒頓單于擊敗東胡後,東胡殘餘勢力東逃大興安嶺山區鮮卑山,另外一小部分逃到遼西地區的烏桓山!東漢時期,竇憲擊敗的北匈奴後,南匈奴部族留居陝甘寧地區,北匈奴西逃!後來北匈奴的部族融入中亞地區民族,可能有一部分變成了上帝之鞭阿提拉。而鮮卑山裡的東胡人就逐漸佔據了空曠的匈奴高原,把大片地區變成了鮮卑利亞(西伯利亞)!烏桓人也依附漢朝再次興旺。鮮卑入主中原後,留在草原的鮮卑人形成契丹,庫莫奚,等民族,鮮卑大部漢化後,鮮卑人就剩下了契丹,奚族,吐谷渾,大理段氏,而原來大興安嶺剩下的部族,又再次填補鮮卑高原,成為室韋等部族,因為歷史遭遇不同,契丹和室韋(蒙古)成為不同的民族,但是他們都是東胡系民族,至於後來蒙古帝國時期,大量的西部遊牧民族被吸收融合入蒙古族,這就不可避免蒙古族摻雜了其他民族的血統。因此,匈奴人的血統有可能被某些蒙古人繼承了,就像現代人普遍都有尼安德特人基因一樣,但是現代人本身是晚期智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蒙古人血統中的匈奴成分並不多,更何況文化和語言根本不同。

蒙古族的語言是阿爾泰語系,和滿族,朝鮮族,和族是一個系統,而匈奴很大概率是漢藏語系民族,這裡簡單說就是語序不同,漢藏語系是主謂賓結構,阿爾泰語系是主賓謂結構!區別很大的!

坍塌的历史观
2019-05-20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曾經馳聘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的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有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磨礪蜿蜒至今,它們在歷史上留下過的印記和名字非常多,但總體來講,根源主要源自以下五個民族:匈奴、東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匈奴

按照中國部分史料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不是就不好說,學術界關於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筆者就講講匈奴後來的那些日子吧。

匈奴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在戰國時期七國混戰的時代裡逐漸崛起強盛,到了秦末漢初,達到了其最強大的時候,此後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續戰爭,強大的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個部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強大起來過。

但了東漢時期,經過東漢連番不斷的打擊,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叛服不定,先是被竇憲所破,後來又被班固從西域驅逐,此後北匈奴逐漸向西遷移,大概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向西遷移的匈奴人,在中西亞,以及歐洲建立了強大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匈人帝國”。而這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其君主為阿提拉,曾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也曾遠征高盧(法國)、這位匈人皇帝,被西方“親切”地稱呼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死後,匈人們在歐洲就跟消失滅跡一般,再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曾經馳聘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的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有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磨礪蜿蜒至今,它們在歷史上留下過的印記和名字非常多,但總體來講,根源主要源自以下五個民族:匈奴、東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匈奴

按照中國部分史料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不是就不好說,學術界關於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筆者就講講匈奴後來的那些日子吧。

匈奴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在戰國時期七國混戰的時代裡逐漸崛起強盛,到了秦末漢初,達到了其最強大的時候,此後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續戰爭,強大的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個部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強大起來過。

但了東漢時期,經過東漢連番不斷的打擊,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叛服不定,先是被竇憲所破,後來又被班固從西域驅逐,此後北匈奴逐漸向西遷移,大概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向西遷移的匈奴人,在中西亞,以及歐洲建立了強大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匈人帝國”。而這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其君主為阿提拉,曾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也曾遠征高盧(法國)、這位匈人皇帝,被西方“親切”地稱呼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死後,匈人們在歐洲就跟消失滅跡一般,再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而中原的匈人,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即內附的南匈奴曾建立過短暫的前趙政權。自此之後,匈奴這個民族,就消失了,大概是被同化之後徹底失去了民族特性。

誕生了鮮卑、契丹、蒙古的東胡

關於東胡的誕生,也是個謎,我們就說說東胡與中原政權接觸的歷史。秦時東胡被匈奴滅亡,之後分為了兩大部分,即烏桓和鮮卑。

烏桓在三國時期被曹魏所滅,鮮卑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好幾個政權,前秦統一北方後,又被鮮卑人推翻,建立了北魏政權,北魏政權為了適應中原統治,開始漢化改革,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北方演化為柔然,(也可能是匈奴,也可能是東胡,或者是塞外雜胡,反正說不清)長期與北朝對立。這個民族就其統治者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裂出來的,另外後來再唐時建立的吐谷渾,來自鮮卑慕容部。

柔然後來被突厥擊敗,分化為了室韋和契丹,在北為室韋,在南為契丹,其中室韋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形成了後來的蒙古,而契丹一直活躍在唐朝,唐末建立了北方政權遼國,後來被女真所滅。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曾經馳聘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的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有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磨礪蜿蜒至今,它們在歷史上留下過的印記和名字非常多,但總體來講,根源主要源自以下五個民族:匈奴、東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匈奴

按照中國部分史料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不是就不好說,學術界關於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筆者就講講匈奴後來的那些日子吧。

匈奴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在戰國時期七國混戰的時代裡逐漸崛起強盛,到了秦末漢初,達到了其最強大的時候,此後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續戰爭,強大的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個部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強大起來過。

但了東漢時期,經過東漢連番不斷的打擊,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叛服不定,先是被竇憲所破,後來又被班固從西域驅逐,此後北匈奴逐漸向西遷移,大概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向西遷移的匈奴人,在中西亞,以及歐洲建立了強大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匈人帝國”。而這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其君主為阿提拉,曾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也曾遠征高盧(法國)、這位匈人皇帝,被西方“親切”地稱呼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死後,匈人們在歐洲就跟消失滅跡一般,再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而中原的匈人,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即內附的南匈奴曾建立過短暫的前趙政權。自此之後,匈奴這個民族,就消失了,大概是被同化之後徹底失去了民族特性。

誕生了鮮卑、契丹、蒙古的東胡

關於東胡的誕生,也是個謎,我們就說說東胡與中原政權接觸的歷史。秦時東胡被匈奴滅亡,之後分為了兩大部分,即烏桓和鮮卑。

烏桓在三國時期被曹魏所滅,鮮卑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好幾個政權,前秦統一北方後,又被鮮卑人推翻,建立了北魏政權,北魏政權為了適應中原統治,開始漢化改革,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北方演化為柔然,(也可能是匈奴,也可能是東胡,或者是塞外雜胡,反正說不清)長期與北朝對立。這個民族就其統治者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裂出來的,另外後來再唐時建立的吐谷渾,來自鮮卑慕容部。

柔然後來被突厥擊敗,分化為了室韋和契丹,在北為室韋,在南為契丹,其中室韋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形成了後來的蒙古,而契丹一直活躍在唐朝,唐末建立了北方政權遼國,後來被女真所滅。

大致上,鮮卑、蒙古、契丹似乎都是源自東胡。

擁有強大語系的突厥

突厥可能是對如今世界影響最大的一個出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了,儘管如今的世界,沒有哪一個民族被稱之為突厥,但是如今的古突厥人以及那些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民族,分佈在中西亞廣泛地區。

關於突厥的起源,也是各種學說都有,其中只有高昌北山這種事說法,認為突厥是匈奴的一支,其他的說法都認為突厥應該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

突厥曾在公元6世紀建立過幅員遼闊的北方帝國,後來分裂為東西突厥,之後東西突厥先後統一於唐朝,再後來南遷的突厥人短暫復國建立了後突厥汗國,到了公元8世紀中期被回鶻滅亡,在此之後,突厥人就開始了朝西方遷徙的生活,他們有的到過印度河流域,在那裡建立過伊斯蘭化的蘇丹國,也曾在中亞地區建立起塞爾柱突厥帝國,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概也是他們中的一支。

突厥是有點說不清了,畢竟到底後世這些民族,那些與其有血緣,而那些只是屬於突厥語系,也不好界定。

通古斯大概只剩下一個語族的“概念”

通古斯作為族群稱呼最初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在商周時期,被稱之為肅慎;它應該是一個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古老民族共同體,如今是一個“語族”的概念。出自資格語族的包括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即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烏底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這些其實原來都是建立過金國的女真人。)

北方草原的民族史簡直亂成一麻。誰也講不清楚,誰是誰的祖先。

最早出現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這個稱呼是漢人取的,之後出現北方民族,也都是漢人這麼叫的,或許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大概不是一個部落的,就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起碼在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政權出現之前,是這樣的。

遊牧民族本身因為變動性大,不利於手寫文字的產生,所以關於他們民族文化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文化的額累計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傳到中原的時候,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翻譯的緣由,出現很大的差別。

曾經馳聘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的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有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磨礪蜿蜒至今,它們在歷史上留下過的印記和名字非常多,但總體來講,根源主要源自以下五個民族:匈奴、東胡、突厥、通古斯、吐蕃。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匈奴

按照中國部分史料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是不是就不好說,學術界關於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真偽難辨。筆者就講講匈奴後來的那些日子吧。

匈奴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在戰國時期七國混戰的時代裡逐漸崛起強盛,到了秦末漢初,達到了其最強大的時候,此後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續戰爭,強大的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個部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強大起來過。

但了東漢時期,經過東漢連番不斷的打擊,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叛服不定,先是被竇憲所破,後來又被班固從西域驅逐,此後北匈奴逐漸向西遷移,大概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時候,向西遷移的匈奴人,在中西亞,以及歐洲建立了強大帝國,被歐洲人稱之為“匈人帝國”。而這個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其君主為阿提拉,曾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也曾遠征高盧(法國)、這位匈人皇帝,被西方“親切”地稱呼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死後,匈人們在歐洲就跟消失滅跡一般,再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而中原的匈人,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即內附的南匈奴曾建立過短暫的前趙政權。自此之後,匈奴這個民族,就消失了,大概是被同化之後徹底失去了民族特性。

誕生了鮮卑、契丹、蒙古的東胡

關於東胡的誕生,也是個謎,我們就說說東胡與中原政權接觸的歷史。秦時東胡被匈奴滅亡,之後分為了兩大部分,即烏桓和鮮卑。

烏桓在三國時期被曹魏所滅,鮮卑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好幾個政權,前秦統一北方後,又被鮮卑人推翻,建立了北魏政權,北魏政權為了適應中原統治,開始漢化改革,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北方演化為柔然,(也可能是匈奴,也可能是東胡,或者是塞外雜胡,反正說不清)長期與北朝對立。這個民族就其統治者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裂出來的,另外後來再唐時建立的吐谷渾,來自鮮卑慕容部。

柔然後來被突厥擊敗,分化為了室韋和契丹,在北為室韋,在南為契丹,其中室韋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形成了後來的蒙古,而契丹一直活躍在唐朝,唐末建立了北方政權遼國,後來被女真所滅。

大致上,鮮卑、蒙古、契丹似乎都是源自東胡。

擁有強大語系的突厥

突厥可能是對如今世界影響最大的一個出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了,儘管如今的世界,沒有哪一個民族被稱之為突厥,但是如今的古突厥人以及那些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民族,分佈在中西亞廣泛地區。

關於突厥的起源,也是各種學說都有,其中只有高昌北山這種事說法,認為突厥是匈奴的一支,其他的說法都認為突厥應該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

突厥曾在公元6世紀建立過幅員遼闊的北方帝國,後來分裂為東西突厥,之後東西突厥先後統一於唐朝,再後來南遷的突厥人短暫復國建立了後突厥汗國,到了公元8世紀中期被回鶻滅亡,在此之後,突厥人就開始了朝西方遷徙的生活,他們有的到過印度河流域,在那裡建立過伊斯蘭化的蘇丹國,也曾在中亞地區建立起塞爾柱突厥帝國,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概也是他們中的一支。

突厥是有點說不清了,畢竟到底後世這些民族,那些與其有血緣,而那些只是屬於突厥語系,也不好界定。

通古斯大概只剩下一個語族的“概念”

通古斯作為族群稱呼最初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在商周時期,被稱之為肅慎;它應該是一個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古老民族共同體,如今是一個“語族”的概念。出自資格語族的包括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即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烏底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這些其實原來都是建立過金國的女真人。)

至於最後的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後來唐時在西藏高原建立了第一個統一政權。另外五胡亂華時期打響第一槍的氐族人,實際上也是古羌人的分支。

據說源自匈奴的鐵勒諸部,先後發展出了唐時興盛的薛延陀,以及回鶻政權,回鶻也就是今天維吾爾人的祖先。

梳理了大概所有歷史上出現的北方民族,大家是否對蒙古國宣傳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祖先的事情,有自己的見解了呢?

以上個人見解,閱讀如有不適之處,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評論。

雪珊格格
2019-07-05

蒙古國歷史說匈奴、鮮卑、突厥和柔然都是朝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草原上聚集著很多操不同語言的部落。一個部落強大起來就會不斷征服其他部落,衰敗了統治部落會西遁逃亡中亞草原,而其他部落會留在草原繼續生活,等著下一個部落的崛起。當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也一樣。乞顏部落講原始蒙古語,同樣把克烈部、汪古部、乃蠻部等講突厥語的部落統一到蒙古帝國的大旗下。

有人說現在突厥人是白種人長相其實也好理解,草原部落是“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數遊獵是生涯”。試想,一個部落首領今天搶了一個漢族女人,生的兒子是中國人長相,明天跑到俄羅斯搶了一個白種女人又生了一個孩子,那孩子就是白種人長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