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先在這給大家拜個早年😂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9 個回答
太极梦龙
2017-02-04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中子彈(neutron bomb),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物和設施破壞很小,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汙染,儘管從來未曾在實戰中使用過,但軍事家仍將之稱為戰場上的“戰神”──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戰術武器。

一般氫彈(三相彈)由於加一層貧鈾(鈾-238)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汙染等因素。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中子彈,亦稱“加強輻射彈”,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它屬於第三代核武器。 第一、二代分別為原子彈和氫彈。中子彈的特點是爆炸時核輻射效應大、穿透力強,釋放的能量不高,衝擊波、光輻射、熱輻射和放射性汙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輻射、衝擊波和光輻射等殺傷力。中子彈主要利用爆炸瞬間發出的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人員。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中子彈爆炸時,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數比同威力的裂變彈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輻射效應特別大。如一枚千噸級TNT(黃色炸藥)當量(核爆能量單位)的中子彈,在距離爆炸中心800公尺處的核輻射劑量,是同當量純裂變核武器的20倍左右。中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較小。

它雖然殺傷力量小,主要殺傷人員,但對電子系統的破壞非常巨大。世界上只有美、俄、中三國能夠製造中子彈。

老牛31899056
2017-02-04

朋友,第一代核彈是原子彈,第二代核彈是氫彈,第三代核彈是中子彈,中子彈是核彈裡的一種。現在美國搞的第四代核彈是可控微能量的核武器,是美國想在不引發核戰的情況之下把敵對國家元首或恐怖主義頭子使用核彈斬首掉。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鼓吹髮展的核武器就是第四代核武器,現在美國開始升級的核武器這是這樣。中子彈是利用中子在爆炸過程中產生的殺傷波來消滅敵人,如冷戰中前蘇聯把核武器交給集團軍一級就是中子彈,是前蘇聯在常規武器技術上遠不如西方國家常規武器技術上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的。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HSam
2017-01-04

中子彈爆炸威力不如核彈,但是中子彈會產生快中子!中子以高速透過人體。會破壞DNA結構,打斷DNA鏈。讓人體的轉錄,翻譯中斷。無法進行。受損細胞無法修復,無法正常進行。

受中子輻射的人,當時不會有明顯表現,但一週內便會死亡。受輻射的人,會皮膚脫落(不會再生),一般受中子輻射的人都死得很慘。最後一例中子輻射好像是日本的一例,死得可慘了!自己百度下。

用户58475705488
2017-03-23

核武器種類

核彈包括氫彈、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等與核反應有關係的殺傷武器。

第一代:原子彈:以重核鈾或鈈裂變的核彈。原子彈的原理是核裂變鏈式反應——由中子轟擊鈾-235或鈈-239,使其原子核裂開產生能量,包括衝擊波、瞬間核輻射、電磁脈衝干擾、核汙染、光輻射等殺傷作用。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第二代:氫彈:氫彈是核裂變加核聚變——由原子彈引爆氫彈,原子彈放出來的高能中子與氘化鋰反應生成氚,氚和氘聚合產生能量。氫彈爆炸實際上是兩顆核彈爆炸(原子彈和氫彈),所以說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更大一些。如裝載同樣多的核燃料,氫彈的威力是原子彈的4倍以上。當然,不能用大當量的原子彈與小當量的氫彈來比較。

“氫鈾彈”(三相彈)是核裂變加核聚變加核裂變——它是在氫彈的外層又加一層可裂變的鈾-238,也屬於第二代核彈。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第三代:中子彈(增強輻射彈):以氘和氚聚變原理製作,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力的核彈 。中子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型氫彈,是核裂變加核聚變——但不是用原子彈引爆,而是用內部的中子源轟擊鈈-239產生裂變,裂變產生的高能中子和高溫促使氘氚混合物聚變。它的特點是:中子能量高、數量多、當量小。如果當量大,就類似氫彈了,衝擊波和輻射也會劇增,就失去了“只殺傷人員而不摧毀裝備、建築,不造成大面積汙染的目的”。也失去了小巧玲瓏的特點。中子彈最適合殺滅坦克、碉堡、地下指揮部裡的有生力量。

威力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輻射排序:中子彈>氫鈾彈>氫彈>原子彈;

汙染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第四代:即核定向能武器:正在研製中,因為這些核彈不產生剩餘核輻射,因此可作為“常規武器”使用,主要種類有: 反物質彈、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彈、乾淨的聚變彈、同質異能素武器等。 第四代的另一特點是突出某一種效果,如突出電磁效應的電磁脈衝彈,使通訊信號混亂。他可以使高能激光束、粒子束、電磁脈衝等離子體定向發射,有選擇地攻擊目標,單項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殺傷破壞作用。

1. 原子彈,採用重原子核裂變方式爆炸,是最初的核武器。

2. 氫彈,採用輕原子聚變的方式爆炸,由原子彈引爆,是第二代核武器。

3. 中子彈,核汙染半徑小,主要靠中子脈衝輻射殺傷人員,保存敵方設備以便繳獲;是第三代核武器。

4. 純聚變核彈,採用輕原子聚變的方式爆炸,由常規炸彈引爆,放射性沉降非常少;研發中。

5. 電子脈衝核彈,主要通過光輻射、中子脈衝輻射和電子輻射殺傷敵人及其電子設施。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核彈按照載體可分為核炸彈、核炮彈、核導彈、核魚雷等;其中核導彈又可分為彈道核導彈、巡航核導彈、魚雷制導核導彈等。

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20世紀60年代成功地進行了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和導彈核武器試驗,並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這一成就對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三種核彈的工作原理如何呢?

三種核彈的異同

簡單的說,它們的相同之處就在於其破壞威力都來源於某些物質的原子核核能的釋放。本世紀初科學家發現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人們將這種核能釋放,並首先用於軍事目的,結果促成了核武器的出現;三種核彈的不同之處在於核能釋放的方式不同和破壞殺傷的形式不同。核能的釋放出現在原子核發生轉變的過程中,而這種轉變可分為重核裂變和氫核聚變兩種方式。

一般將核裂變武器稱為第一代核武器,實際上就是原子彈;將核聚變武器稱為第二代核武器,實際上就是氫彈;將以調整和控制核爆炸能為特點的新一代核武器稱為第三代核武器,主要包括增強某一破壞因素的核武器,如中子彈、衝擊波彈、感生輻射彈、光輻射彈、電磁脈衝彈以及核定向能武器等。作為增強的輻射武器,中子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實現生產和部署的一種第三代核武器。

原子彈

原子彈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製成的一種核武器,核裝藥一般為鈈-239、鈾-235。這些物質的原子核在熱中子轟擊下,分裂為兩個或若干個裂片和若干個中子,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新產生的中子又去轟擊其它原子核,如此連續發展下去,核分裂的數量就會急劇增加,形成鏈式反應,僅在百分之幾秒內就會出現猛烈爆炸,並放出非常大的能量。1公斤鈾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梯恩梯炸藥爆炸時釋放出的能量。

原子彈裝藥分為兩塊,每塊都小於臨界質量,因此平時不會發生核反應。當引爆裝置點燃普通炸藥時,將兩塊裝藥推擠到一起,整體質量便大於臨界質量,在中子的轟擊下,產生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隨即出現核爆炸。目前原子彈的威力可達到幾萬噸到幾百萬噸梯恩梯當量。

氫彈

氫彈是利用輕原子核聚合成較重原子核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製成的核武器。這種核聚變反應要在數千萬度高溫和超高壓條件下才能進行,單位質量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一般為核裂變反應的4倍以上,能產生更大的破壞作用,通常又稱這種聚變反應為熱核反應。原子核越輕,所帶電荷越少,產生聚變反應所需的能量也越低。因此,一般都用氫的同位素氘、氚和氘化鋰等物質作為核裝藥,故將這種核武器稱為氫彈。

熱核反應就是氘和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溫和超高壓的情況下彼此結合成為氦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的過程。為什麼用氘化鋰也可以進行熱核反應呢?這是因為中子打在鋰上就會產生氚,同時氘化鋰中的氘和氘發生反應也可產生氚和中子。

氫彈的結構比原子彈複雜得多,它要裝一個小型原子彈做引爆裝置。小原子彈引爆後釋放出中子流並形成超高溫、超高壓環境,中子流與熱核材料作用使氘和氚原子核結合成氦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能量和新的中子,繼而又產生新的聚變反應,如此連續發展下去,直至產生熱核爆炸。由於熱核材料不受臨界質量限制,氫彈可以製成比原子彈威力大得多的核武器。現代氫彈威力可以做到幾萬噸、幾百萬噸和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中子彈

中子彈也是一種利用核材料聚變反應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因此又被稱為特殊的氫彈。由於它是利用輕核聚變時產生的大量高能中子進行殺傷破壞的一種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稱為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小型氫彈。

在中子彈中,引爆用的原子彈更小,只有幾百噸梯恩梯當量。這種原子彈是用鈈-239製成的,因其比鈾裝藥能釋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彈小型化。中子彈主要核裝藥是氘和氚的混合物,而不是氘化鋰。因為氘和氚聚變反應所放出的中子比裂變反應所放出的中子多得多,而鋰可以吸收大部分中子。

中子彈的外殼一般不用鈾-238製作,而是採用鈹和鈹合金做成,這樣高能中子可以自由逸出,同時使放射性汙染的範圍比較小。中子彈的當量較小,一般威力為1千噸梯恩梯當量,要求引爆用的原子彈更小,使其製造難度增大。中子彈的爆炸能由聚變反應產生,並主要以快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釋放。它的核輻射效應特別大,因此其正確名稱應是增強的輻射武器。

凡是核武器都具有核輻射、衝擊波、光輻射、放射性汙染和電磁脈衝等殺傷力,但對三種核彈來說,這五種因素各自體現的比例都是不同的。同時在不同的爆炸方式下,各種殺傷破壞因素在釋放的總能量中所佔的比例也不完全相同。大體來說,原子彈爆炸時,衝擊波和光輻射佔能量的85%,其它3種因素佔15%;氫彈爆炸時,衝擊波和光輻射佔能量的65%,其它3種因素佔35%;中子彈爆炸時,核輻射和電磁脈衝佔能量的70%以上,其它3種因素佔30%以下。

由此可見,氫彈和中子彈雖然都屬核聚變武器,但它們的殺傷形式是不同的。氫彈是以衝擊波和光輻射為主來殺傷生命和破壞設施的,而中子彈是以中子輻射為主來殺傷生命的,電磁脈衝是隨著中子輻射而出現的佔能量較小部分的強脈衝信號。1千噸梯恩梯當量的中子彈,在距地面90米的低空爆炸時,其衝擊波、光輻射和放射性汙染的毀壞作用只限在爆心投影點周圍180米的範圍之內,而快中子流以及中子流貫穿輻射與周圍介質原子互相作用產生的電磁脈衝的殺傷半徑卻可達800米的距離。

中子的貫穿作用很強,它可以穿透坦克、掩體和磚牆去殺傷人員,而武器和建設物卻能完好的保存下來。由於中子彈放射性汙染比較低,因而被稱為“清潔的”核彈。此外,中子流作用的時間很短,在中子彈襲擊之後,軍隊能很快進入目標區作戰。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子彈可作為戰術核武器使用。

核武器主要是作為核戰斗部裝在戰略導彈上,用以摧毀戰略目標。在近程夜戰、空戰和防空中有的導彈也裝有核戰鬥部,用以摧毀地面大面積戰術目標,對付飛機群和攔截攜核彈的轟炸機等。中子彈不僅可以作為核戰斗部裝在導彈上使用,而且能夠製成炮彈由榴彈炮發射出去投入戰鬥

核武器又稱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應的各種效應起殺傷破壞作用的一種武器。核武器並發展了三代,分別是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按作戰使用範圍,可分為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

武器兩大類,按配用的武器,可分為核彈頭導彈、核炸彈、核炮彈、核地雷、核水雷、核魚雷和核深水炸彈等。

戰略核武器是用於攻擊戰略目標的核武器,作用距離可達上萬公里,核爆炸威力通常有數十萬噸、數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梯思梯當量。主要運載工具有陸基戰略導彈、攜帶孩航彈的遠程轟炸機、潛基戰略核導彈,以及近程攻擊核導彈和巡航導彈等。攻擊的主要目標是軍事基地、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和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等。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戰術核武器是用於打擊戰役戰術縱深內重要目標和戰鬥力量的核武器,主要有戰術核導彈、核航彈、核深水炸彈、核地雷、核水雷和核魚雷等。主要運載和發射工具有火炮、導彈、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等。戰術核武器的主要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命中精度高,爆炸威力大,一般可達數百噸或10萬噸梯思梯當量。戰術核武器主要打擊的目標有導彈發射陣地、指揮所、集結地、飛機、艦船、坦克集群、野戰工事、港口、機場、鐵路、橋樑等。

诗词美文世界
2017-03-30

原子彈用的是鈾238,氫彈用的也是鈾,但是是通過聚變方式發生反應,而原子彈是通過核裂變而反應.

中子彈,亦稱“加強輻射彈”,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它屬於第三代核武器.第一二代分別為原子彈和氫彈.

軍事上什麼是中子彈?和核彈比有什麼不同?

历史放大镜
2017-02-21

自冷戰以來,核武器已成為人類文明終結者的恐怖象徵。“足夠殺死全球人口N次”和“將敵國炸回石器時代”的傳說十分流行。TMD和NMD的開發、朝核問題及對“流氓國家”糾纏不清的核查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九一一以來,恐怖分子攜入小型核彈毀滅一個城市的前景也引起西方極大恐慌。本文意在提供一些參考資料,探討核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可能造成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不正之處請方家斧正。

中子彈是特種戰術核武器,爆炸波效應減弱,輻射增強。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物和設施破壞很小,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汙染,儘管從未曾在實戰中使用過,但軍事家仍將之稱為戰場上的“戰神”──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戰術武器。

一般氫彈(三相彈)由於加一層貧鈾(鈾238)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汙染等因素。

王的盛宴百年孤独
2017-01-04

中子彈是化學生化武器,可以說是隻傷害有生命的東西,比如人,動物,植物等.建築物,汽車,等無生命基物不會有損壞。
核彈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武器,威力達到可以摧毀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比如房子,汽車,等無生命基物)
中子彈是核武器的一種,也是化學生化武器。也可以說是細菌彈(我抄的)。

戴条条
2017-04-14

所謂的中子彈,只不過是核彈的一種。爆炸後,具有核彈所有的殺傷要素,輻射、衝擊波、沾染等,只不過更加突出了中子的輻射,抑制了其他效能。根據它的這一特性,進攻一方用來對付對方的人員效果比較好。而在引爆後,其它效能比較弱,中子只是一次性的穿透殺傷,進攻一方的人員能很快進入,還可以利用敵對方的設施設備,達到佔領的目的!

Blackwater1
2017-04-14

武器發展的辯證法

“有矛必有盾,矛利盾更堅,盾堅矛更利,一環又一環”。這幾句活,堪稱是武器發展的辯證法。矛和盾,這對立的雙方,互相爭鬥,互相比拼,促使雙方一環又一環地共同螺旋式向前發展。失去了一方,另外一方便不復存在或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這一根本觀點,用到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或核武器)上,同樣適用。核武器並不是單單用來打坦克的。但是,原子彈出現之後,本來是進攻利器的坦克,反倒成了防禦的對象了,要防護原子彈等核武器的突襲,攻守進行了轉化。核武器發展到第三代,出現了中子彈,更是衝著坦克來的。中子彈被稱為“集群坦克的剋星”一說,便是一個明證。中子彈打坦克,衝擊波的傷害減至最低限度,而其強大的中子流既能穿透坦克厚厚的裝甲殺傷車內的坦克乘員,又使坦克本身甚至基本上完好無損。難怪有的國家的軍事專家認為,“中子彈是最理想的反坦克武器”。許多國家的軍方對中子彈的研發,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

什麼是中子彈?

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流為主要殺傷因素、相對減弱衝擊波和光輻射效應的特殊設計的小型氫彈,也稱為增強輻射彈。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在西德和東德嚴重對峙。當時,蘇聯的常規力量比北約強大,特別是在東德部署了5 000多輛坦克,一旦戰爭爆發,紅色鋼鐵洪流可以在一夜間越過柏林牆,向西歐湧去,北約的常規力量根本無法抵擋蘇聯鋼鐵洪流的衝擊。於是,戰術核武器便成為抵抗華約軍隊進攻的首選武器。1954年,美國陸軍將280毫米原子炮部署到歐洲前線。但是,這種核大炮的炮彈為裂變彈,爆炸時,會在2.0千米的範圍內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和建築物的大量損壞。1955年,美軍在一次模擬戰術演習中發現,如果在西德動用、爆炸268枚核炮彈阻止蘇軍集群坦克的進攻,估計會有50萬至250萬平民傷亡,350萬人受傷,西歐的文化遺產也將破壞殆盡。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增強對坦克乘員的殺傷,減少衝擊波和光輻射的附加傷害,美國核科學家於1958年提出了中子彈的概念。首創者便是被稱為中子彈之父的塞姆?科恩。1962年美國軍方進行了中子彈的試驗;1963年取得成功。據稱,一枚普通的中子彈,在二三百米的空中爆炸時,可在一瞬間使裝備齊全的200輛坦克失去戰鬥力,坦克車內的乘員全部死亡,而坦克則完好無損。

普通原子彈爆炸時,衝擊波佔總爆炸能量的50%,光輻射佔35%,放射性沾染佔10%,早期核輻射僅佔5%;而中子彈爆炸時,早期核輻射能佔到30%,衝擊波和光輻射等的破壞因素相對降低,從而減少了附加傷害。

發展歷史和現狀

中子彈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儘管美國早在1963年便取得了中子彈試爆的成功,但是,由於美國國會上的爭論,一直未能進一步試驗。直到1977年,美國才試爆武器級的中子彈。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便拿中子彈為政治武器,威逼蘇聯裁減常規武器,並做出“不侵犯西歐”的保證。誰知這件事還沒有著落之時,法國人卻跳了出來,強力反對美國研製中子彈,認為“此舉會加速東西方的軍備競賽”。在國內外的強大壓力下,卡特不得不宣佈:推遲中子彈的研製計劃,改為只生產中子彈的部件,不進行組裝。想不到法國人和蘇聯人都在悄悄地研製中子彈,並很快對外宣佈中子彈研製成功。氣得卡特暴跳如雷,立馬宣佈加快組裝中子彈。1978年,美國的中子彈正式投產。1981年裡根執政期間,下令生產裝在“長矛”導彈上的W70-3型中子彈頭和203毫米榴彈炮上使用的W79型中子彈頭。到1983年,美國軍隊共裝備了帶中子彈頭的“長矛”戰術導彈945枚。

在此前前後後,法國和蘇聯都宣佈中子彈研製成功,但都沒有宣佈實戰部署的明確消息。令人感到振奮的是,中國在國民經濟遇到暫時困難的時期,仍然堅持搞自己的中子彈,並取得成功。

中子彈的特點

中子彈,可以說是繼原子彈和氫彈之後的“第三代核武器”。和原子彈及氫彈相比,中子彈具有如下五個顯著特點。

第一,早期核輻射效應強,發揮了“對人不對物”的特點。和同樣當量的原子彈相比,中子彈對人員的殺傷半徑要比原子彈大得多;而對建築物和武器裝備的破壞性,則要比原子彈輕得多。這一點從表格的數據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需要指出的是,表中對比的兩種彈,中子彈的TNT當量(1 000噸)僅為對比的原子彈(10 000噸)的十分之一!可見一斑。表中的Gy(戈瑞)為中子輻射劑量單位。

第二,中子彈爆炸時釋放的能量較低。當核武器的當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衝擊波和光輻射的破壞半徑必定會大於核輻射的殺傷半徑。所以,中子彈的當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正由於爆炸當量較低,才使得中子彈特別適於作為戰術核武器運用於戰場支援作戰中。美國軍方甚至認為可以在常規戰爭中使用中子彈。

第三,中子彈的放射性沾染輕,持續時間短。中子彈爆炸時,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通常情況下,經過幾個小時到一天,大部分放射性沉降物就會消散,武裝人員或士兵就可以進入並佔領遭受中子彈攻擊的地區,而不會受到傷害。

第四,中子彈對鋼鐵等金屬的穿透力極強。鋼鐵等金屬物質,對高速中子流來說,簡直跟“透明”的一樣。原子的結構不同,對一些粒子的阻擋和吸收就不同。這不難理解。厚厚的固體玻璃板阻擋不住光線(光子),而一張黑紙就可以擋住光線;對X-射線而言,人體的肌肉是“透明”的,而骨骼卻能擋住它。鋼鐵對高速中子流有一定的衰減作用,但是,一枚1 000噸TNT當量的中子彈空中爆炸時,可以輕而易舉地穿透200毫米至300毫米的鋼裝甲,而只有少量衰減。

第五,“殺人不見血”。這話說的直白了點,可事實就是這樣。冷兵器時代,雙方士兵殺殺砍砍,手起刀落,戰場是血腥的。熱兵器時代,子彈或炮彈皮也會使士兵流血、死亡。即使是原子彈,也會令受害者被燒焦、被壓扁。可是,中子彈的高能中子流是從分子層面上破壞了人體細胞,產生急性射線病,人體細胞被殺死了,這個人也自然活不成了。中子彈儘管“殺人不見血”,但同樣是很殘酷的。

坦克如何對付中子彈

無疑,在坦克和中子彈的PK中,坦克一方是處於守勢的。在目前情況下,坦克還不具有直接攻擊中子彈投擲載體的能力。坦克是近戰突擊兵器,對付較遠距離的目標,如空中的飛機、巡航導彈或遠程大炮等,就有點鞭長莫及。既然如此,就只好儘可能地做好自身的防護了。

大量的試驗研究已經證明,普通的建築物、坦克裝甲以及工事等防護設施,對中子流的防護能力十分有限。例如,厚度為250毫米的混凝土層,只能使中子輻射強度減少十分之一。科學研究還表明,材料對中子流的防護效果,取決於中子流的特性(能量分佈)、材料的化學組成以及這種材料所含元素的原子核的特性。一句話,靠篩選防護材料,來使中子流最大限度地受到削弱,達到對人體無害的程度。

材料防護的機理是,通過材料的反射、慢化和吸收,來消耗中子流的能量,減少其傷害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強中子流和某些元素互相作用,會產生γ射線形成次生放射性,同樣對人體有害。最典型的例子是,原來的高錳鋼履帶,含有大量的錳元素,在中子流的照射下會產生感生放射性,對乘員有害。合理的做法是,減少履帶中錳的含量,甚至不用含錳的履帶。

用原子質量小而有效散射截面很大的元素構成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慢化快中子。這樣的材料有:水、重水、碳氫化合物、有機聚合物、鋰、鈹、石墨、硼及其化合物等。最理想的材料是,既能慢化快中子,又能吸收慢中子。這樣的材料有:鋰-6、硼-10、釓、鉿、鎘、銦以及碳化硼、氧化鋁等混合物。從下表中可以看出,水是一種很好的衰減中子輻射強度的物質(半衰減厚度越小越好),但坦克設計師總不能搞一個水層來慢化快中子,所以,還是要從硼化物、稀土元素、有機聚合物等材料中加以選取和組合。

通常的做法是,在坦克裝甲內層,加裝防中子襯層。防中子襯層一般用增強塑料為主製成,通常有4層結構,總厚度為5~20釐米。第一層由人造樹脂製成,並含有鎢、釷、鋇等元素,主要作用是慢化快中子;第二層和第三層慢化中速中子和吸收出現的熱中子,材料為石墨、硼和聯苯等;第三層含有多量的稀土元素;第四層必須吸收快中子,在石墨層中加入多量的釓、釤、銪等稀土元素。加裝防中子襯層之後,可以使中子輻射強度削減90%以上。當然,防中子襯層的具體結構和材料組配,和坦克裝甲一樣,同樣是“機密中的機密”。

此外,在坦克裝甲外面,再塗上一層防中子塗料也是很有用的。這種防中子塗料,厚度僅為0.076~0.178毫米,塗料中含有氧化釓、氧化銪、氧化釤等稀土氧化物,僅僅一個薄層,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子輻射強度。

俗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敵方的中子彈來襲時,我方的坦克可以用防中子襯層和防中子塗料來阻擋和削減中子流的能量,做到“防身有術”,使中子彈對坦克乘員的傷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