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有什麼區別?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區別?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區別?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有什麼區別?
10 個回答
哲也哲也
2017-07-04

首先,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都是同源的,語音和語氣上基本相同。

第二,廣州粵語因受國語標準化影響較多,某些咬字注重清晰,所以語氣較硬,而香港粵語受外語影響,拖音多,所以語氣偏柔。

第三,廣州粵語的日常用語中夾雜了一些周邊地方的發音或暱稱,如南番順一帶的。而香港粵語中經常加入英文句子,或者是譯音

不知道是否能概括,反正我感覺歲數大的廣州香港兩人對話,基本是分辨不出來的,而年輕人,特別是二十左右的大學生,兩地的口音就特別容易分出來。

Dan44850483
2017-07-04

主要是用詞上的區別。廣州的粵語很多用詞根據國家統一叫法,香港則不同。這個有很多例子,好像電冰箱和雪櫃,空調和冷氣。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區別是粗口,兩地的粗口用詞不一樣。一個偏雄性,一個偏雌性。廣州人比較習慣用男性器官罵人,香港人則習慣用女性器官。可能我會把兩者記反,畢竟我不講粗口啊。例如,廣州人習慣叫人七頭,香港人叫人嗨佬。廣州人說講乜鳩或者講乜七,香港人則習慣說講乜嗨。但其實這些粗口在粵語地區都是通用的。

唔好嘈
2017-07-05

發現頭條有些問答,套路深著呢。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的區別,是枝節性的,動態呈現的。首先大家都屬於廣州話這個大方言語系之中,語音基本一致。一些朋友說的,廣州地區的粵話發音比較硬朗乾脆,而香港粵語則比較柔軟綿長,我以為這只是語言運用環境造成的細微差別。香港粵語與廣州地區粵語在發音上真正出現較多差別的,是在六十代年後期至九十年代早期,香港一批學者號召推行以純正中古音韻為準的標準粵語,所謂“粵語正音運動”,一段時間內,除部分學校推行,還在香港地區的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中推行,這樣就造成了某些發音上的不同了。例如“糾正”,正音運動中的發音讀作“九正”,“購物”讀作“救物”等等。正音運動認為,這是純正的漢語中古音。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香港人大多不接受,最後不了了之。因為廣州話在唐宋之後雖然總體變化較少,畢竟還是有系列的變化,並且早就為社會接受了。這說明一個問題,說粵語是完全的中古中原語音,並非正確;說是最接近中古中原語音的一種現代方言,正確!

香港粵語與廣州話最大的不同,在詞彙,這才是特色所在。例如,水泥,解放前無論香港還是廣州及珠三角地區,都叫“紅毛泥”,即外國貨,但新中國之後,大陸統一稱水泥,廣州話中不再出現“紅毛泥”這樣的詞彙了,但同一時間段,香港粵語中仍然存在;“火水”,煤油之類的民用燃料,新中國後慢慢在廣州話中消失,在香港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在用;香港有不少是粵語音譯英語而成的詞彙,如“車飛”(車票)中的“飛”就是英文票的音譯;“打的”中的“的”是“的士”音譯,“打”是“搭”字的變音,這也是近三十年才在內地廣州話中引進的,新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哪有“出租的士”?“差人”(警察),這一個詞就幾乎是港澳地區專用了,廣州地區新中國後至今在公開場合一般都不這樣稱呼。有一些俚語俗語,只流行於港澳,例如“奸人堅”就是香港人用,廣州人不用;“古惑仔”在九十年那套電影之前,也只在港澳地區流行,類似“啪丸”“起尾註”“劈柚”“陀地”“條菜”“條靚”等,廣州地區是因應香港電影的熱播才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而另一些詞彙則相反,內地用,香港極少用,例如“知識分子”,香港一般稱“讀書人”,在新中國後的內地,包括廣州,都講知識分子,是個中性詞,但在香港,如果你用“知識分子”,恐怕有些特定含義了。

總之,這樣的詞彙用語上的差別非常多,見證了語言的生動和變遷。這裡,還有一些雙方交往過程中階段性歷史上出現的名詞,也是有趣現象。當年剛剛改革開放,相當一部分有香港親人關係的廣東人被政府正式批准到香港生活,與親人團聚,由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差別,太多內地人無法一下子適應,表現很土,香港人為這班新移民起名“阿燦”,代指內地來的土包子。現在這個詞也基本成回憶了。

回個頭來說,香港各階層流行的粵語與廣州地區的廣州話在標準化的異同再說幾句。兩邊都有一個共識,學校教學、大眾傳媒要用標準語音的語言,兩邊幾乎同時做起了正音方面的工作。廣州地區是以廣州西關近現代發音為基準,校正廣州話的標準音,而香港地區則以廣州話的最大最主要的源頭,中古時期的中原音韻復原為標準,校正標準音。這樣的確帶來了部分差異。近年有一本書叫《廣州話正音字典》,是內地和香港一批語言學家花了頗長的時間,共同商榷討論達成共識而合力編撰的,是香港和廣州共同承認的標準粵語語音依據。這本書有公開出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來參考。

最後不得不說一個現象。粵語發音,近年不論是香港和廣州,抑或珠三角地區,都出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年輕一代對於標準發音,興趣明顯下降,很多字讀錯,望文猜讀,按普通話想象來讀,懶音等現象相當普遍。年輕人似乎沒有查字典辭典的習慣了。導致很多上年紀的人時下聽廣播看電視,見到年輕人說話都搖頭——不標準,太不標準了。這怎麼辦呢?交給大家了。

新晋娱乐小生
2017-07-06

廣州口音是約定俗成的、國際承認的粵語的代表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為準。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代表地位,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港式粵語)受到由何文匯博士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是故部份詞彙的發音已經偏離廣州話,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有什麼區別?

至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粵語流行曲、影視娛樂強勢影響廣東地區。

民間的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跟廣州(廣府)口音並無明顯分別,只是在語感上有少許差異,因兩地在不同社會體制下沿用不同的習慣語彙,用詞有所不同,以及兩地教學改革所導致。針對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所謂“懶音”增多的現象,香港的一些大學教授發起了粵語正音運動,以何文匯主張的讀音取代,現時通用的讀音,此主張受到廣東及香港的粵語學者反對。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有什麼區別?

有些粵語方言和廣州話較為接近,如廣西南寧,以南寧白話為代表,與西關口音的廣州話高度相似,總體與廣東廣府方言片區(即廣府話)相似度高達90%,除少數俚語不同外,兩地方言交流完全不存在問題,欽廉方言與邕尋方言靠攏;而廣東臺山的四邑方言、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勾漏方言、廣東西南部的高陽方言、海南島的儋州方言,以及珠江三角洲東側的莞寶方言,就跟廣州話口音差異非常明顯。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有什麼區別?

回宽先生
2017-07-04

廣州叫加油,香港叫入油

廣州叫坐車,香港叫搭車

橡皮擦,廣州叫膠擦,香港叫擦膠

油條,廣州還是更喜歡叫油條,香港喜歡叫油炸鬼

廣州更多叫旅遊,香港更多叫旅行

一輛車,廣州更喜歡叫“一臺車”,香港更喜歡叫“一部車”

廣州更多還是叫食碗麵,香港更多叫食個面

廣州更多還是叫開車,香港叫揸車

如果是正宗的粵語,基本就是叫法不通而已

但講到口音的區別,廣州都有幾個版本

go155423382
2017-07-04

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同宗同源,區別不大。香港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有些詞語的表達有所不同,比如:多數的廣州人會說“”公交車”、“車票”,香港習慣說“巴士”,“車飛”等。香港的粵語穿插了好多直接用英語讀音直譯和英語單詞。兩地經過多年交流融合,香港粵語部分習慣也在廣州流行,特別是與來自香港的親戚朋友交談時,自然而然會多用一些香港的粵語習慣語。廣州人去香港,從粵語方面基本上分不出來是香港的還是廣州的,土生土長的香港面對廣州人和絕大部分的香港新移民講粵語的時候,毫不猶豫會認為香港新移民不是香港人。其實區分廣州人和香港人,更多地要從行為習慣、舉止等細處著眼。

田兰地博
2017-09-19

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區別主要是某些咬字發音不同,尤其是,在口音上存在差異,但很小,差異主要表現在音調上。

廣州粵語音調相對偏高而香港粵語偏低沉 , 只有非常熟悉兩地粵語的人才能分辯。

兩地在語法上基本不存在差異。差別主要體現在詞彙上, 廣州粵語多套用普通話詞彙,而香港粵語則多直接套用英文或英文譯音。基本上不存在理解和溝通方面障礙。比如,埃及的埃字,纜車的纜字,使用的使字……

其實,粵語的發源地是廣州,而香港人口包括了當時戰亂時期逃上港島避難的上海人(較多聚居港島等較發達地區),廣東潮汕地區過去做生意的潮汕人(較多聚居香港北角),還有廣東客家人(較多聚居香港大埔),香港本土的漁民(講的是客家話),另外,還有廣東珠三角過去的移民。

那些人分別操著上海話、潮汕話(閩南語)、客家話和廣州話,所以形成了音準不一的港式粵語。

而粵語,意思是廣東話,其實“粵語”僅代表珠三角人民說的廣州話,不等同於粵東人們說的潮汕話(閩南語)、客家話,粵西(茂名與湛江交界地區)的黎語和雷州話(湛江雷州半島一帶)。

所以,真正的粵語稱為廣州話,更為妥當。

东莞死得有佢
2017-07-04

最初的香港語言以客家話,或東莞話為主,後來香港被英國強佔,廣州大量商人湧入香港開設貿易行,省城話(廣州話)逐漸成為香港語言的主流。到軍伐混戰的時候,香港成為廣東人躲避戰亂的寶地。曰本投降後,英國為加強東亞的地位,發展香港,默許中國內地人偷渡香港即可成為香港居住,大量珠三角農民偷渡去香港尋找生計。口上於香港外國人多,為照砍外國人的口味,香港人講話比較洋化。廣州自解放以來,大量南下幹部或南下工人,民工導致語言越來越普通話化和書面化。這就是兩地白話的區別。兩者郝已失去民國時的粵語味道,找尋原汁原味粵語應該去肇慶封開梧州一帶。廣東連州市區白話也保持了很多民國時期的味道,可以關注下,

掌柜卖不卖
2017-07-09

粵語在清朝晚期正式形成後,其讀音相比起漢唐時期雖然大部分保留,但肯定會會有一定的改變,且改變是以語言的表達更為流暢、清晰為前提的。其權威的發音是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音,其權威的音韻書籍是1979年廣東省出版的《廣州音字典》。

但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文匯教授並不認同這點,他認為標準的粵語發音應該是嚴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廣韻》的音!例如“構、購”兩字應該讀為“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應該讀為“素”音,而不是“索”音;“糾”字應該讀為“九”音,而不是“鬥”音等等。

於是他藉著香港政府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而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製作了一系列的電臺、電視節目,推廣他的復古漢語,併成功讓香港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發音更改為《廣韻》的音。結果粵語產生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廣州話為代表的現代粵語,一派就是復古粵語。

何文匯的舉措引起了包括廣東、北美等地大部分粵語語言學家的反對,並稱其發音是搞亂粵語的“病毒音”。相當一部分的香港語言學家也不認同按照《廣韻》來發音,再加上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日常說的都是現代的粵語。因此現在香港是兩種發音並存(但新聞播報則以復古粵語為主),中學生畢業時按規定要用粵語流利朗讀一段文字,也是隨便採用那種發音都可以。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與廣東有一定區別的根本原因。

ToToT
2017-07-04

廣州話同香港話其實一聽就分到,香港人講嘢一句話緊帶幾個英文,話晒比英殖民過!可能個時如果無一兩條雞腸會比人笑吧!廣州話有幾隻字發音其實好容易聽得出,例如個出字,聲調會有唔同,老廣州問人去邊度,會問去邊樹,有親戚企廣州,所以有接觸,如果論地理位置我哋比廣州近香港!但講話發音又唔同香港,總嘅來講,講嘢鐘意無啦啦彈幾個英文單詞嘅十有八九系香港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