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了央視春晚,你會覺得過年缺少點什麼嗎,為什麼?

10 個回答
说说什么是对的
2019-08-27

不會,大不了看遼寧春晚。

百香果文西
2019-08-30

對我個人來說,其實現在的春晚,已經沒有當年的那種期待,以前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圍著火爐旁邊一起等待春晚,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節目。然而這幾年,沒有了,沒有了,像以前看春晚的那種慾望,雖然還是像以前那樣,打開電視機,但始終找不到當年看那種看春晚感覺。

吃完年夜飯,一年不見的幾個小夥伴又聚在了一起,架起火爐,烤著燒烤,喝著啤酒。你一句我一句,有著聊不完的話題,或是我們已經長大了,又或者春晚已經失去了當年的色彩。

這幾年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春晚主持人倒計時的時候,嘮嗑的小夥伴們都各自回家,搬起自己準備好的煙花爆竹,各自燃放,迎接新的一年。


對我個人來說,其實現在的春晚,已經沒有當年的那種期待,以前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圍著火爐旁邊一起等待春晚,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節目。然而這幾年,沒有了,沒有了,像以前看春晚的那種慾望,雖然還是像以前那樣,打開電視機,但始終找不到當年看那種看春晚感覺。

吃完年夜飯,一年不見的幾個小夥伴又聚在了一起,架起火爐,烤著燒烤,喝著啤酒。你一句我一句,有著聊不完的話題,或是我們已經長大了,又或者春晚已經失去了當年的色彩。

這幾年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春晚主持人倒計時的時候,嘮嗑的小夥伴們都各自回家,搬起自己準備好的煙花爆竹,各自燃放,迎接新的一年。


星空55906
2019-08-31

如今的春晚,重形式輕內容,重表演輕文化,重燈光輕藝術,重娛樂輕內涵。浮躁,粗糙,迷茫。就象是免強端上餐桌無色無味的菜,讓人毫無期待也毫無味口。沒有春晚反而更純淨更享受。央央大國,舊的去了,總會有新的形式出現。

一片绿2
2019-08-30

沒有春晚照樣過年!但是春節沒有了鞭炮聲這一千年流傳下來的關鍵標誌,著實讓人感到有釜底抽薪的意味!!!有的人說汙染空氣,這我大不認可!原因是一年360天,我只在這闔家團圓的關鍵節點時刻釋放一下心情就把空氣汙染了?!如果真正的關心空氣汙染,重在治理平時的工業排放!!!我覺得,我們中國人辛苦了一年,就奢侈這麼一天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城市高樓大廈上燃放確實應該嚴格注意!!!

apaqi航拍
2019-08-31

感覺無所謂了,一年不如一年,春味味道不是淡了,是根本就沒味了,演的越來越假,越來越沒功底,越來越沒有暖沒有笑,越來越沒有共鳴、沒有凝聚力!

用户5689412460588
2019-08-30

我感覺春晚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或許是生活好了,我們對這些需求也變高了,我不知道城裡人怎麼過年,在我們這種城鎮上的人來說,三十這晚上的工作實際上非常繁瑣,燒紙,供奉,放鞭炮,這些傳統還在繼續,這些東西在進行的時候實際是有一定的儀式感的,全部完了還要磕頭,吃芫荽餃子,即使是放鞭炮也是儀式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晚會開始成為了一種背景音樂,因為電視裡熱鬧的氛圍和祝福語會讓整個感覺更像過年,所以在越來越淡的年味裡,春晚烘托氣氛的作用反而重要了起來,其實我覺得年味變淡的原因既有大方面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而且我們村裡開始移風易俗開始不讓過年供奉了,以及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獨生子的政策使家族變得人比較少,往我們自己小了說,物質生活的豐富使我們過年沒有了以前的那些期盼,年夜飯的豐盛我們每天都能吃到,也不會再期盼過年的新衣服了,卻多了人與人的攀比,以及生活的各種催,過年儼然變了味道,其實就是我們長大了!但也不可置否是社會風氣變了,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卻也越來越物質!

骑驴微观世界
2019-08-30

開始於一九八三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經在國內那麼的紅極一時,風頭無雙,當年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大年三十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永遠沒有之一,絕對的唯一,如假包換。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看央視春晚,這個年就會過得沒滋沒味,總好象缺了點什麼似的,渾身上下都感覺不太對勁。那個時候,央視春晚一度已成為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

我記得,那個時候央視春晚十分簡樸、平常、隨便,表演現場甚至還顯得十分寒酸,絕對沒有現在晚會表現出來的大排場、大氣派、大場面,放眼望去,不是雍容華貴,就是金碧輝煌,不是高朋滿座,就是眾星捧月,還動不動就來個分會場。不過,雖然現在央視春晚年年搞出這麼大的場面,可我還是找不到當年那種特有的親切感、真實感、幸福感,總感覺現在央視春晚的表演太假、太虛、太水,和我們的生活永遠都間隔著一段很遠的距離。

我記得,當年簡樸的央視春晚卻產生了太多經典的節目,至今讓我難以忘懷。比如,一九八三年王景愚老師表演的啞劇《吃雞》,雖然全場王景愚老師不說一句話,光用動作、表情,就把吃雞的過程描繪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樂得肚子真疼;再比如牛群、馮鞏哥倆說的系列相聲,什麼《小偷公司》、《點子公司》等等,無一不是一夜之間就聞名天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句:領導,冒號!真實,精闢,有力,到位,痛快,呵呵,至今想起來都想笑。

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朱時茂、陳佩斯兩位老師表演的系列小品,就是到了現在我還認為,那才真是經典中的經典,精品中的精品,看一次樂一次,且百看不厭,不厭其煩。比如他們倆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烤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等小品,個個精彩,場場出色,表演到位,真實可信。為什麼我們喜歡,因為小品中說的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小品中的人,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因此,這才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再後來,春晚上練貧嘴的多了,國內外的耍大牌多了,臺上臺下的玩花樣也多了,場面大了,氛圍也濃了,託跟著也多了,俗氣也不知不覺地越來越重了,甚至連掌聲響起都有了引導員了。只是,只是不論再怎麼包裝,再怎麼宣傳,國人普遍感覺央視春晚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春晚從高峰漸漸下落之時,還有個趙本山來硬撐一下門面,動不動還來個挺有意思的節目,說句實話。再後來,由於趙本山的節目總是拿特定人群開涮,說來說去都是一個腔調,看多了,熟悉了,也就沒味了。

我經常問周邊的人,大年三十還看不看春晚。有的人直接說,當然要看,大年三十不看春晚幹什麼;而有的人卻不這麼回答,表示再也不會看春晚了,一點意思也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示不看春晚的人變得越來越多,說的語氣也越來越堅決。以前,每年的央視春晚結束後,關於春晚的評論飛如雪片,多似牛毛;再後來,關於央視春晚的評論變得也越來越少,甚至不滿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於是,央視春晚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真應了那句話,央視春晚猶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我也曾經想過,為什麼曾經那麼輝煌、那麼出彩、那麼經典的央視春晚變得越來越提不起觀眾的興趣了?有人說,這是因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大年三十里有了更多的選擇,春晚不再是唯一的娛樂,不是好多地方衛視也都搞春節晚會了嘛;還有人說,觀眾的味口變得越來越刁了,口味不同,興趣不同,愛好不同,眾口難調嘛,誰當央視春晚的導演也當不好,只有捱罵的份,主要是比少挨點罵,還是被國人一頓臭罵罷了。這些話乍一聽,貌似有些道理,可是仔細一想,感覺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比如這些年,人人都知道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這也成了有些人認為國人詩歌欣賞水平沒落最好的證明。有些所謂的詩人還說,是老百姓的詩歌欣賞水平嚴重下降,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根本就不懂詩歌了。這話聽著和說央視春晚的話如出一轍,十分一致。可是,當中央電視臺的《詩詞大會》節目一出,就把這種貌似合理的論調擊了個粉碎。原來,不是沒人喜歡詩歌了,而是國人喜歡,還特別喜歡,只是現代那些所謂的詩歌寫的實在讓人看不懂,被國人拋棄了。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央視春晚和現在的詩歌犯了同樣的毛病,雖然大牌多、場面大、不差錢、宣傳多、炒作多、熱點多,可是,因為節目嚴重脫離了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脫離了老百姓的生活熱點,對老百姓關注、關心和關切的現實問題視若無睹、視而不見,甚至視同兒戲,不是迴避,就是曲解,不是逢迎,就是胡扯。這樣的節目,這樣的詩歌,哪裡會有觀眾,哪裡會有讀者。呵呵,既然你把老百姓都當成了傻子,那麼老百姓也會把你當成傻子。事實就是這麼簡單,雖然說著很是無情。

春晚是大眾的春晚,只有老百姓喜歡,春晚才會有市場;詩歌是大眾的詩歌,只有老百姓喜歡,詩歌才會有生命力。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寫給大眾看的、聽的、演的、唱的,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小圈子、小團體、小幫派的行為。如果不顧老百姓的喜聞樂見,不管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無視老百姓的現實生活,那麼,這些節目和作品,無論怎麼包裝,怎麼宣傳,肯定不會受到老百姓的喜愛,更不會被老百姓接受。老百姓是樸實的,是厚道的,是善良的,但是千萬不要忘了,老百姓的眼睛更是雪亮的。這就是真理,曾經被一次次地證明過。

開始於一九八三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經在國內那麼的紅極一時,風頭無雙,當年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大年三十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永遠沒有之一,絕對的唯一,如假包換。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看央視春晚,這個年就會過得沒滋沒味,總好象缺了點什麼似的,渾身上下都感覺不太對勁。那個時候,央視春晚一度已成為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

我記得,那個時候央視春晚十分簡樸、平常、隨便,表演現場甚至還顯得十分寒酸,絕對沒有現在晚會表現出來的大排場、大氣派、大場面,放眼望去,不是雍容華貴,就是金碧輝煌,不是高朋滿座,就是眾星捧月,還動不動就來個分會場。不過,雖然現在央視春晚年年搞出這麼大的場面,可我還是找不到當年那種特有的親切感、真實感、幸福感,總感覺現在央視春晚的表演太假、太虛、太水,和我們的生活永遠都間隔著一段很遠的距離。

我記得,當年簡樸的央視春晚卻產生了太多經典的節目,至今讓我難以忘懷。比如,一九八三年王景愚老師表演的啞劇《吃雞》,雖然全場王景愚老師不說一句話,光用動作、表情,就把吃雞的過程描繪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樂得肚子真疼;再比如牛群、馮鞏哥倆說的系列相聲,什麼《小偷公司》、《點子公司》等等,無一不是一夜之間就聞名天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句:領導,冒號!真實,精闢,有力,到位,痛快,呵呵,至今想起來都想笑。

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朱時茂、陳佩斯兩位老師表演的系列小品,就是到了現在我還認為,那才真是經典中的經典,精品中的精品,看一次樂一次,且百看不厭,不厭其煩。比如他們倆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烤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等小品,個個精彩,場場出色,表演到位,真實可信。為什麼我們喜歡,因為小品中說的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小品中的人,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因此,這才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再後來,春晚上練貧嘴的多了,國內外的耍大牌多了,臺上臺下的玩花樣也多了,場面大了,氛圍也濃了,託跟著也多了,俗氣也不知不覺地越來越重了,甚至連掌聲響起都有了引導員了。只是,只是不論再怎麼包裝,再怎麼宣傳,國人普遍感覺央視春晚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春晚從高峰漸漸下落之時,還有個趙本山來硬撐一下門面,動不動還來個挺有意思的節目,說句實話。再後來,由於趙本山的節目總是拿特定人群開涮,說來說去都是一個腔調,看多了,熟悉了,也就沒味了。

我經常問周邊的人,大年三十還看不看春晚。有的人直接說,當然要看,大年三十不看春晚幹什麼;而有的人卻不這麼回答,表示再也不會看春晚了,一點意思也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示不看春晚的人變得越來越多,說的語氣也越來越堅決。以前,每年的央視春晚結束後,關於春晚的評論飛如雪片,多似牛毛;再後來,關於央視春晚的評論變得也越來越少,甚至不滿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於是,央視春晚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真應了那句話,央視春晚猶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我也曾經想過,為什麼曾經那麼輝煌、那麼出彩、那麼經典的央視春晚變得越來越提不起觀眾的興趣了?有人說,這是因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大年三十里有了更多的選擇,春晚不再是唯一的娛樂,不是好多地方衛視也都搞春節晚會了嘛;還有人說,觀眾的味口變得越來越刁了,口味不同,興趣不同,愛好不同,眾口難調嘛,誰當央視春晚的導演也當不好,只有捱罵的份,主要是比少挨點罵,還是被國人一頓臭罵罷了。這些話乍一聽,貌似有些道理,可是仔細一想,感覺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比如這些年,人人都知道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這也成了有些人認為國人詩歌欣賞水平沒落最好的證明。有些所謂的詩人還說,是老百姓的詩歌欣賞水平嚴重下降,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根本就不懂詩歌了。這話聽著和說央視春晚的話如出一轍,十分一致。可是,當中央電視臺的《詩詞大會》節目一出,就把這種貌似合理的論調擊了個粉碎。原來,不是沒人喜歡詩歌了,而是國人喜歡,還特別喜歡,只是現代那些所謂的詩歌寫的實在讓人看不懂,被國人拋棄了。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央視春晚和現在的詩歌犯了同樣的毛病,雖然大牌多、場面大、不差錢、宣傳多、炒作多、熱點多,可是,因為節目嚴重脫離了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脫離了老百姓的生活熱點,對老百姓關注、關心和關切的現實問題視若無睹、視而不見,甚至視同兒戲,不是迴避,就是曲解,不是逢迎,就是胡扯。這樣的節目,這樣的詩歌,哪裡會有觀眾,哪裡會有讀者。呵呵,既然你把老百姓都當成了傻子,那麼老百姓也會把你當成傻子。事實就是這麼簡單,雖然說著很是無情。

春晚是大眾的春晚,只有老百姓喜歡,春晚才會有市場;詩歌是大眾的詩歌,只有老百姓喜歡,詩歌才會有生命力。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寫給大眾看的、聽的、演的、唱的,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小圈子、小團體、小幫派的行為。如果不顧老百姓的喜聞樂見,不管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無視老百姓的現實生活,那麼,這些節目和作品,無論怎麼包裝,怎麼宣傳,肯定不會受到老百姓的喜愛,更不會被老百姓接受。老百姓是樸實的,是厚道的,是善良的,但是千萬不要忘了,老百姓的眼睛更是雪亮的。這就是真理,曾經被一次次地證明過。

陈昭杰
2019-08-30

注重民族才能走向世界!如果除夕晚上在街上走一圈,能聽到從各個家庭發出來的熱烈的笑聲,春晚就是最大的成功!不用設那麼多的分會場!外國可以同時觀看!也不用在國外設會場!省點錢吧!在外國定居的人還在乎自己的祖國馮?如果在乎當初為何在外定居?

Leroi83246
2019-08-31

我覺得吧還是不要取消的好!雖然我不怎麼看,但是它的意義還是很重大的!真的能凝聚中國人的心和思想。

195412933666999
2019-08-31

除夕夜是家人團聚的時侯,一年來親人出外打工,難得見面,有說不完的話、有辦不完的事,人民哪有時間看春晚,希望不要再浪費人力物力辦什麼人民不願看到的春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