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河南-袁世凱墓
西巖竹
1/14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在河南項城縣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袁世凱早年科舉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棄文投軍,依附淮軍將領吳長慶門下。
2/14 1892年,大清藩屬朝鮮內亂,求助於清庭,袁世凱即隨軍入朝平亂。駐朝期間,袁世凱頭腦靈活,辦事機敏、幹練,表現出較高的外交、軍事才能,頗為清庭朝野矚目。1894年受李鴻章保舉為駐朝總理大臣。
3/14 1895年受命以道員銜赴天津督練“新式陸軍”。他仿造歐洲軍制訓練軍隊,取得極大的收穫。同時在此基礎上扶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了日後北洋軍閥的班底。1898年參與鎮壓維新派。
4/14 1899年任山東巡撫,逐步接近清廷的權力中樞。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軍機處、兼任外務部尚書。1908年宣統帝繼位,受清皇室排擠,袁世凱被迫下野,隱居彰德府(今安陽市)洹上村別墅——“養壽園”。
5/1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受國內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凱,由其出任內閣總理大臣,主持軍政。革命當前,袁世凱深知清庭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便聯絡全國革命勢力及其舊部,倒戈一擊,逼迫清帝退位,實行共和。
6/14 1912年3月,袁世凱因促成共和有功,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不久,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1916年3月22日,因內外交困,袁世凱被迫宣佈撤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於北京,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
7/14 袁林,又稱袁世凱墓、袁公林,設計者是德國的工程師,建於1916年6月,佔地9萬多平方米,是中國清末民初著名的軍事、政治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及其夫人於氏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大型墓葬。
8/14 袁林建築群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仿明清帝陵建築形制而規模略小,後邊大墓部分是仿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瀕河廬墓的形制修成,為內包水泥,外砌石牆的獨特歐式風貌。袁氏墓冢則既承襲我國傳統建築規制,又吸取西洋建築風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陵園建築特色。
9/14 袁世凱墓為什麼不稱“陵”而稱“林”?當時當政的徐世昌說:“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採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這多好啊!”徐世昌的話自然最有分量,於是袁克定便棄“袁陵”而稱之為“袁林“。
10/14 袁林的牌樓是用鐵筋洋灰石子築就,這在中國陵墓建築史上極為少見。當年為了修建這座陵墓,北洋政府專門從日本進口了大量水泥。
11/14 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是由景仁堂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組四合院式樣的建築。景仁堂室內設有供桌、靈位以及袁世凱生前的衣冠劍帶。而東西配殿則作為其他高級官員休息的地方。
12/14 袁世凱的墓廬一派歐式風格。羅馬式的大柱子、青石砌成的墓廬,與前面的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墓臺前的大鐵門是呈“山”字形,以渾鐵鑄成,鑲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雙柱之間。鐵門的上端各有一個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紋,反覆強調著墓主人的獨特身份。墓廬作圓形,由三層臺階隆起,周圍雕有十二尊石獅,更加顯示出了一種威嚴之勢。
13/14 1952年10月,毛澤東蒞臨袁林視察。他饒有興趣的參觀過後,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護起來,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後人。
14/14 1927年,馮玉祥主持豫政,袁世凱墓也一度為針織廠所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戰亂頻繁,袁林多為匪頑佔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1958年,安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利用袁世凱墓設立安陽市博物館。文化大革命中,袁世凱墓受到衝擊,部分建築物飾件被損毀,文革後得以修復。2018年12月25日,袁林景區通過國家旅遊局景觀質量評審,榮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9-05-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