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鳥籠村”裡的匠人:15歲開始做鳥籠 30年做了3萬個
減法日記
1/16 在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鳥籠村”,名叫大歐村。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做鳥籠,至今做鳥籠的傳統已經延續500多年。如今,全村460多戶村民中,仍有30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大歐村的鳥籠生意也藉著電商的東風越做越大,產品遠銷海內外。作為大歐鳥籠的第十九代傳人,吳金昌是村裡有名的鳥籠匠人,他堅持手工製作鳥籠已經有30多年時間了。
2/16 “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鳥籠進了京。”這是流傳在山東省即墨市很久的一句順口溜。據《即墨縣誌》記載,大歐鳥籠的製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相傳,在清朝順治年間,大歐鳥籠進入北京市場,為公子王孫、富家子弟們所賞識,競相購買,從此大歐鳥籠揚名國內。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大歐鳥籠的製作工藝日益精湛,其產品暢銷國內外。
3/16 今年已經49歲的吳金昌,從15歲開始做鳥籠,至今做了30多年。小的時候,還在念書的他從爺爺和父親那裡接過了這門手藝。一個鳥籠由籠架、籠圈、籠條、籠門、籠抓、籠鉤等幾個部分組成,而從選料到加工再到完工,手工製作一個傳統鳥籠需要近百道工序。做鳥籠30多年來,粗略估計,吳金昌做了3萬多個鳥籠。
4/16 吳金昌2011年成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做的鳥籠,拿過故宮博物院優秀創意獎,被臺兒莊古城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收藏過。
5/16 上世紀90年代,因為生計問題,吳金昌也曾放棄鳥籠製作,跟人合夥開過石灰廠。雖然那時收入是做鳥籠的兩三倍,但只幹了兩年生意,他就跑回家繼續做鳥籠了。“掙錢多了,但心裡不好受,始終放不下鳥籠。”吳金昌告訴作者:“要想做出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文化藝術價值的鳥籠,必須堅持手工製作。用手工做鳥籠,竹子的表層可以保留,用機器的話,竹子的表層就被破壞了。手工做出來的鳥籠不僅外觀好看,而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6/16 吳金昌的妻子馬銀花也算是一個鳥籠手藝人,嫁給吳金昌後,她便像多數大歐村媳婦一樣,幫著丈夫做起了鳥籠。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7/16 圖為吳金昌家中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鳥籠。經過幾百年傳承,大歐鳥籠製作技藝越發精湛,“量鳥定做”的製作理念催生了鳥籠的多樣形態。按照形狀劃分,大歐鳥籠有圓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40多種,而按照規格劃分,高至1米、低至0.2米,大、中、小型號應有盡有。
8/16 如今,走在大歐村裡,隨處可見鳥籠元素。村裡的街上到處是加工、批發鳥籠的廣告牌,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放著製作鳥籠所需要的原材料,走在馬路上時不時就能看到晾晒的竹子,就連村裡的路燈也是鳥籠造型的。
9/16 2009年,大歐鳥籠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珍貴的傳統手工藝,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10/16 在村裡的一處民宅前,一對老夫妻正在分工合作,製作鳥籠部件。他們告訴作者,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夫妻倆都是在製作鳥籠部件,做鳥籠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常態。據瞭解,目前大歐村有30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行業,村民中有的賣原料、有的做雕刻、有的做部件、有的專門做籠子、有人專門開店賣貨……村裡的鳥籠製作行業已經成為了一個一條龍的產業。
11/16 走在村裡,隨處可見晾晒的竹子。據瞭解,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大歐村的鳥籠生意也藉著電商的東風越做越大。有數據顯示,2016年的時候,大歐村的鳥籠加工產業就佔村民總收入的70%以上,年產鳥籠50萬個,全村電商年營業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12/16 作為村裡製作鳥籠的大拿,吳金昌師傅也曾試水過電商銷售,但是沒有成功。吳金昌:“我一直堅持用傳統的工藝,純手工製作鳥籠,一道工序也不減,有瑕疵就返工。所以我做的速度慢,網上賣貨的話,要提前一個月預定才能接這個訂單。”電子商務講求效率,但是吳師傅的手工鳥籠達不到“快銷”的水平,所以他的網店開了不久就關停了。
13/16 即使關停網店,吳金昌師傅的線下銷售也格外火爆。由於他堅持手工打造鳥籠,吳師傅製作的鳥籠在當地知名度很高,他在即墨區市區的店面,每天都吸引著很多人前去參觀、購買。
14/16 在吳金昌的家中,兩張他接受電視臺採訪的照片貼在房間最顯眼的位置。普通的鳥籠一天可以做十幾個,價格幾十元,而精緻的鳥籠可能耗費數天,價格通常上百、上千。吳金昌做過的最貴的一個鳥籠價值上萬,選材考究,工藝精細,上面還雕刻著八仙過海的圖案。製作這個籠子,吳師傅前前後後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15/16 街邊的牆根下,一位村民正在用機器加工鳥籠的底圈,他的身後擺著一排底圈的半成品。隨著鳥籠產業的發展,機器製作漸漸取代了手工藝製作,傳統老手藝似乎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16/16 圖為吳金昌夫婦。49歲的吳金昌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他告訴作者,現在村裡30歲左右的年輕人,基本上沒做鳥籠的,大部分手藝人都是40歲以上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多人用機器製作,速度快,產量高,掙錢多了。但是,傳統手藝好像慢慢的被人忘了。”
2019-07-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