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10 個回答
穿越再现彼岸

這四位都是東吳的大都督,都不是被斬殺而死,各有各的死法。

一、周瑜對戰曹仁,中箭傷重而亡

周瑜與孫策是鐵哥們,跟隨孫策平定了江東。孫策死後,周瑜帶兵擁護孫權繼任吳主,一直掌管東吳的軍馬。

公元前208年,周瑜與程普率軍迎擊曹操,當值此時,曹軍疫病流行,退守江北,周瑜率軍與曹操對峙。劉備的部隊也在江南與曹操對陣。周瑜的部將黃蓋建議用火攻對付曹操的戰船,周瑜採納了這個建議。黃蓋詐降,用赤壁地區特有的氣候風向,火燒曹操軍隊,曹操大敗,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合作而取勝。(周瑜中箭劇照)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在這裡諸葛亮借東風的事情是沒有的,是周瑜在赤壁這個地方練兵10年得出的氣候經驗而採用火攻。

赤壁大戰後,210年,周瑜與程普進軍南郡,與曹操的大將曹仁對戰,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從記載來看,周瑜右側肋部中箭,而且傷的很厲害。曹仁知道後起兵攻打,周瑜於是披掛上陣,明顯的沒有中箭,曹仁退兵。但是周瑜卻傷的更厲害了。

同年,周瑜病重,遺書推薦魯肅代替他的大都督位置。周瑜這年去世,時年36歲。

二、魯肅對陣關羽,緊張勞累而亡

魯肅樂善好施,在東漢末年的動亂年代經常賙濟窮苦百姓。周瑜知道了他的名聲,帶領幾百人向魯肅借糧食,魯肅將一半的糧食給了周瑜,從此二人成為了至交.198年,魯肅和周瑜投奔孫策。(魯肅劇照)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魯肅可不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老好人,唯唯諾諾的。在赤壁之戰前,他堅決支持聯劉抗曹。赤壁大戰結束後,劉備派人拜見孫權,要求借荊州。大將們都不同意借荊州,魯肅卻勸說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看一下《三國志》的記載:

“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佔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這是三家鼎立的決定,兩個弱的對抗一個強曹,曹操不吃驚才怪,他統一天下的夢也碎了。

雖然魯肅處於天下大勢做出這樣的建議,但是劉備卻一直不歸還荊州。孫權也不多說什麼,意思是這個事情是你建議借荊州的,魯肅你自己得給我要回來,大將幕僚都盯著魯肅吶。因此魯肅一直帶兵與荊州的關羽對峙,可是關羽始終不還,雙方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狀態。

魯肅也始終處於高強度的精神狀態,心理上是內外交困,217年病死於任上,時年46歲。

三、呂蒙白衣渡江,死於傷病和流行瘟疫

呂蒙作戰勇敢,不學習文化知識,被孫權教訓,應該多學習學習知識,呂蒙從此開始學習了,而且進步非常快。《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吳下阿蒙這些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額。

魯肅死後,呂蒙代替他,將士們都歸他指揮。219年,他對陣的是關羽,為了麻痺關羽,呂蒙稱病回到建康,因為呂蒙年輕時作戰勇敢,傷病纏身,身體經常不好。接替呂蒙的是陸遜,毫不出名,關羽果然中計,放鬆了警惕。呂蒙悄悄潛回江口,命令手下裝扮成商賈,穿著白衣渡江,奇襲毫無防備的荊州,兵不血刃奪取了荊州,關羽父子被殺。這就是著名的“江陵之戰”。(呂蒙劇照)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220年,大戰剛剛結束,呂蒙真的病倒了,而且很重。被孫權接到了自己的宮殿進行治療,但是仍不能留住他的命,時年42歲。

220年這一年東吳一共去世了四位大將:呂蒙、甘寧、孫皎、蔣欽,估計當時是疫病流行.另外呂蒙作戰的傷病一直沒有好,加之於疫病流行,就病故了。

《三國演義》中呂蒙是因為關羽的鬼魂找到了他,被關羽的陰魂所殺。你覺著吶?

四、陸遜摻和孫權父子之爭,憂憤而死

陸遜和呂蒙襲擊荊州得手,沒有顯現他的作戰能力。222年,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從而名揚天下。

孫權稱帝后,被拜為大將軍,輔佐當時的太子孫登。不過可惜的是,孫登於241年去世。孫權新立的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爭奪儲君的位置,陸遜一直保持中立狀態,這是明智之舉。(陸遜劇照)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但是,天不隨人願。孫權和自己的太子孫和越來越不和,孫和的死黨居然藏在孫權的床下偷聽。孫權和楊竺談論準備立孫霸為太子的事情 ,這下把太子孫和嚇壞了,於是請陸遜的一個後輩到陸遜的駐軍武昌處,請陸遜幫忙申辯。朝中也有大臣同陸遜有書信往來,陸遜幾次上奏孫權不能廢太子,並請求面見孫權。這下捅了馬蜂窩了,孫權認為自己在宮廷內部的私聊廢立太子的話傳遍了朝野。(孫權劇照)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孫權立馬行動,將有關人員抓起來審訊,結果其中一人咬了陸遜20條罪狀。孫權寫信責備陸遜打聽宮中廢立機密,並將他的罪狀說給陸遜。

這下陸遜給又氣又急,245年去世,時年63歲。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國演義》中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說魯肅是病死的,說呂蒙是被關羽魂魄索命而死,說陸遜是被孫權逼死的。

當然了,《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四大都督是怎麼死的呢?

東吳四大都督中,除了陸遜之死與孫權稍有些關係外,其它三個都屬於正常死亡。當然了,這裡講的是史書記載的歷史,不是《三國演義》。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是東吳四大都督,都督相當於掌管軍事的長官,因為孫權自已的官職也只是個討虜將軍,雜號將軍而已,因此東吳孫權手下的武將,官職普遍不高,不是不重要,只是因為主公孫權官職也不高,但並不防礙四人在東吳的重要地位。


一、周瑜

周瑜本來也算江東士族,最早隨孫策一起起兵平定江東,與孫策並肩作戰近10年,兩人不僅關係親密,而且互為連襟,兩人的妻子大喬和小喬是姐妹。

孫策在200年遇刺身亡後,託孤於張昭,而周瑜作為當時孫策集團中的武將首領,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孫權,可以說,沒有周瑜的鼎力支持,孫權接手的江東,可能都不會長久,而且周瑜是一個對孫權行君臣之禮的人,要知道這非常重要,當時孫權剛剛接手, 主少國疑,而周瑜絲毫沒有懷疑孫權的能力和孫策的決定,表現出一個忠心重臣應有的態度,對於孫權政權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正是因為周瑜的支持,孫權很快就穩定了江東,開始對外發展。在赤壁之戰中,正是由於孫權任用了周瑜,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保住了江東。在赤壁之戰後進行的歷時一年的南郡之戰中,周瑜由於騎馬督戰,被流矢射中右臂,但周瑜仍然堅持督戰,激勵士卒,之後周瑜領導的孫劉聯軍擊敗江陵守將曹仁,奪取南郡,周瑜被任命為南郡太守。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欲軟禁劉備,然後收編管理劉備的軍隊部屬,並向孫權建議向西攻打益州,孫權不同意軟禁劉備的計劃,但同意周瑜攻打益州的計劃。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周瑜在面見孫權後,趕回營地的路上,得了重病,就死在了路上。

有人說,周瑜是孫權害死的 ,理由就是:

1、周瑜剛見完孫權回去就死了,孫權有嫌疑;

2、周瑜掌握東吳後權,赤壁之戰後又功高蓋主,所以孫權害死了周瑜。

說孫權害死周瑜,應該是沒有道理的,孫權沒有必要,因為當時外部威脅還沒有消除,曹操雖然赤壁受挫,但隨時會捲土重來,這個時候害死自已的大將,不是自毀長城,孫權雖然薄情寡義,但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況且周瑜又沒有特別的動作威脅到孫權,孫權何必呢?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歷史上周瑜的真實死亡原因,有幾個可能:

1、得了瘟疫,赤壁之戰前後,瘟疫盛行,死了很多人,有可能周瑜也是得了瘟疫;

2、周瑜也有可能是箭傷處理不當,導致併發症而死。在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一點炎症就有可能要命。

周瑜死的時候只有36歲,雖然活的不算長,但也超過了當時的平均年齡。


二、魯肅

雖然魯肅在孫權手下一直擔任的是武將職務,從贊軍校尉到偏將軍,從橫江將軍到代替周瑜任大都督,魯肅一直治軍有術,但其實魯肅是個文官,是東吳首席戰略大師,早就隆中出現的前七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時,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著名的榻上對,只不過當時的孫權,剛剛接手,內部還不穩定。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孫權能夠在赤壁之戰前拒絕投降,而奮起抵抗曹操,與魯肅的關係非常大,正因如此,孫權得以保住江東,而魯肅又在周瑜去世後任東吳大都督。

魯肅的死沒有異議,就是病死的,善終,終年46年。


三、呂蒙

呂蒙這個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屌絲通過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最後當上高官,實現了人生逆轉。呂蒙很早就隨姐夫鄧當在軍中歷練,通過軍功一步一步向上升職,赤壁之時,呂蒙為偏將軍。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呂蒙經孫權勸學,開始讀書,並受到魯肅的稱讚,並且還有一個典故,士別三日,已非當日吳下阿蒙,說的就是呂蒙通過讀書學習,才略大為增長。

魯肅死後,推薦呂蒙為大都督,孫權在呂蒙的建議下,偷襲荊州,襲殺關羽,東吳成功的佔領了原屬於蜀漢的荊州,將劉備勢力全部趕出荊州,呂蒙對東吳功不可沒。

偷襲荊州之戰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呂蒙就病倒了,孫權將呂蒙接到自已的內室治病,並在國內懸賞重金請人治呂蒙的病,但一直沒有治好,在關羽被殺沒多久,呂蒙也病重而死。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有人說呂蒙是孫權殺的,有幾個理由:

1、說呂蒙不聽孫權的命令,擅自下令殺關羽。

2、呂蒙功高蓋主,還是那一套理由。

3、呂蒙是在孫權的內室去世的,孫權為呂蒙治病太熱心,過了頭。

無認從哪一方面來,孫權都不可能殺呂蒙。對於殺關羽,本來就是孫權偷襲荊州之前就計劃好的,與呂蒙無關,呂蒙功高蓋主更是無稽之談,偷襲了荊州,必引來劉備的報復,馬上就要打仗了,還殺害自已的大將,孫權如果是這樣的人,江東早就保不住了,至於孫權在自已的內室害死呂蒙,就更不可能了,呂蒙是已經生病後,送到孫權內室的,如果孫權內室下手,不是自已給自已扣黑鍋。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至於《三國演義》說呂蒙是被關羽的魂魄索命而死更是胡說八道,這不可能嘛!

呂蒙只有可能是病死的,可能是得了瘟疫。呂蒙是在220年去世的,那一年很多名將都去世了,東吳的甘寧、孫皎、蔣欽也在當年因病去世。

呂蒙死的時候是42歲,善終。


四、陸遜

陸遜是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中的陸家人,在孫權為江東政權本地化過程中,進入孫權的幕府,在呂蒙領導的偷襲荊州之戰,陸遜有參與,並在呂蒙死後,擔任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大破劉備,取得了陸遜一生最大的功績。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陸遜還在石亭之戰中,大敗曹休,因功受封上大將軍,主持東吳軍國大事,一時位高權重。之後還擔任孫權的第二任丞相,因參與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的太子之爭,而受到孫權的責備。

陸遜當時是支持太子孫和的,於是極力上書勸孫權立孫和為太子,孫權多次派人責備陸遜,陸遜因此憂憤而死,終年63歲。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陸遜之死,有孫權相逼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是陸遜站隊支持孫和,實際上真實的原因是孫權想除去陸遜這個江東士族最大的代言人和權臣,為下一代的接班創造條件。

所以說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都算善終,是自然老死或病死,而陸遜是被孫權逼死的,只是陸遜不是善終。

小鸿哥

東吳的四大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東吳鼎足而立有重大功勞。但並不是無一善終,除了陸遜外周瑜、魯肅、呂蒙都善終。

周瑜死於公元210年、魯肅死於公元217年、呂蒙死於公元220年、陸遜死於公元245年。除陸遜外,周、魯、呂三人可以說都是英年早逝。因為他們當時也就三十多歲四十多歲。

先來講下他們立的功勞

周瑜: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大敗曹操、攻下半個南郡。

魯肅:為孫權做建帝號而圖天下的戰略規劃。力主抗曹,促成孫劉聯盟。奪得荊州桂陽郡、長沙郡。

呂蒙:力主吞荊,奪得半個南郡、零陵郡、武陵郡。

陸遜:協助偷襲荊州、夷陵之戰擊敗劉備

周瑜、魯肅、呂蒙都是因病而亡,很多人講是因為周瑜太傲,呂蒙弄死關羽。孫權才弄死他們,這是不對的。

周瑜:公元209年進攻南郡時右肋中箭。據三國志: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公元210年時周瑜向孫權建議:1我跟奮威將軍一起攻蜀,得蜀後再拿下漢中。然後讓奮威(孫權堂兄孫瑜)將軍留在益州。我回到南郡和將軍(孫權)進攻襄陽。周瑜準備收拾行裝,突然就病重而死。我認為因該是攻南郡時受的傷導致的。據三國志、江表傳:權素服舉哀,並流淚講: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對眾臣講: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魯肅:公元217年死。據三國志:權為舉哀,又臨其葬。就是說孫權親自到其墓祭拜。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在登壇時回過頭對眾臣講: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呂蒙:據三國志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就是說呂蒙身體不太好,經常有病。雖然公元219年呂蒙裝病騙過關羽,但實際是呂蒙確實常年為病所困。公元220年呂蒙真的病重了,孫權把牆弄個洞看呂蒙。呂蒙稍微好一點就非常高興,不好就非常哀。公元220年呂蒙病死。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權聞之,益以悲感。

三人只能講英年早逝,不能講不得善終。

陸遜:公元222年後陸遜成為東吳軍事頭號人物:領荊州牧,江陵侯、假黃鉞、大都督、上大將軍、右都護、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任丞相。(公元244年)地位遠在三英之上。但孫權卻不信任重用他。南魯黨爭後,孫權不斷派使者去斥責陸遜。三國志:遜憤恚致卒。孫權沒有一思哀悼。

潘不安讲究史

謝謝邀請!

周瑜、魯肅、呂蒙三人都是病死(應是感染瘟疫),而陸遜則是捲入了孫權晚年的立儲之爭,最終憤忿而死。

在東漢後期,中國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瘟疫。在《後漢書·五行志》中就曾記載了119年會稽大疫, 125年京都大疫 ,151年京都大疫 ,九江 廬江大疫 ,161年大疫 ,171年大疫, 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十次大的疫情,其中五次集中在漢靈帝在位的十五年,尤其是黃巾之亂前後均有全國性的大型瘟疫發生。

有一個數據,公元156年,桓帝在位初期有戶一千六百多萬,人口五千多萬,而到了三國末年再次統計,除去那些因戰亂未記錄戶口的流民,只剩下149萬餘戶,560萬人口。

這些損失的人口,除了戰爭消耗,更主要原因就是瘟疫。所以東漢末年的名義張仲景,正是目睹了瘟疫的橫行,才寫下了鉅著《傷寒論》,而傷害在中醫裡面廣義的說就是一切外部感染的疾病,就是我們現在的傳染病,瘟疫。張仲景曾在書中描述:

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敗於孫劉聯軍的火攻,但歷史上,火攻只是燒燬了曹操的戰船,於主力損失不大,真正導致曹操撤軍的正是在荊州橫行的瘟疫。其後曹操對孫權的書信中也提到:

赤壁之戰,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固然有為自己開脫和自嘲的成分在,也能說明當時瘟疫的嚴重性。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而在瘟疫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尋常百姓會得,權貴也不能倖免,著名的建安七子,除了孔融、阮瑀早死,其餘皆因瘟疫而死。

曹植甚至還針對當時的情況,作《說疫氣》描述當時的慘狀: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在此背景下,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之死。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周瑜

在《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

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

此戰發生在赤壁後,周瑜率軍圍攻江陵,與曹仁相持一年,期間親自上陣時,被流矢射中右脅,傷情嚴重。古代箭傷,雖然當時不一定致命,但是受到感染而導致喪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其後,周瑜並沒有採取修養措施,繼續作戰:

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在佔據江陵後,後馬上擬定了進攻益州的計劃。並親自從荊州趕回東吳向孫權訴說,取得同意後,又立刻趕回江陵籌備作戰。

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所以周瑜在中箭後的一年左右時間內並沒有進行修養,而當時荊州正是瘟疫橫行的時候。外傷未愈,加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加上當時正瘟疫橫行,因而在回程途徑馬丘時病逝。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魯肅

魯肅生於公元前172年,是孫權重要的謀士,在周瑜死後接替了他的職位和部曲,長期駐紮在荊州,217年死於任上,享年46歲。

也許從年齡上來說,46歲對古人來說不算夭折,但對沒什麼不良癖好記錄的士大夫來說,也不算是正常。

還記得之前提到的十次大疫嗎?第十次發生的年份正好是217年。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呂蒙

呂蒙生於178年,卒於220年,享年43歲。

其於魯肅死後接替了他的職位,並於219年白衣渡江襲取了關羽的荊州,但於次年去世。民間和《三國演義》中都認為是關羽英靈索命,但歷史上呂蒙實際也是病逝。

《三國志·呂蒙傳》:

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慼,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

奇襲荊州後,在孫權的賞賜還未發下時,呂蒙便已疾發。古代用詞,疾一般是指由外而得的小病,發展嚴重後稱病。而孫權卻表現得如此緊張,那麼只能解釋為呂蒙得了當時令人談虎色變的瘟疫。也只有瘟疫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惡化,最終導致呂蒙病逝。

另外,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也曾發生過一次瘟疫,東吳的甘寧、孫皎、蔣欽也是相繼出世,而在這段時間前後,不光是東吳,整個三國都有大量名人去世。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陸遜

陸遜生於183年,死於245年,享年63歲,是四人中活的最長的。

但是這時候,比陸遜還要大一歲的孫權也已經年老,東吳開始需要面對權利交接的問題。

本來東吳有太子孫登,有賢名,陸遜更是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但孫登卻於公元241年,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三歲。

東吳開始陷入了孫和同孫霸對儲位的相爭之中,當時朝中大臣紛紛選擇站隊,只有陸遜保持中立,並認為因改由諸王子的能力決定。

但陸遜的族子陸胤卻加入了爭儲當中,並探聽到孫權打算立孫霸的消息,與楊竺商議後,請陸遜代為申辯。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多次和陸遜聯繫,陸遜因此多次上疏闡明嫡庶有別。

孫權知道宮中機密洩露,將陸胤與楊竺、吾粲下獄。陸遜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也遭到了孫權遣使責備。另一邊獄中的楊竺招供了陸遜的二十條罪,而陸胤估計為了保全孫和而不發一言。

最終陸遜成為了替罪羊,雖然孫權沒有處罰陸遜,但其也因此憤忿而死。

白话历史君

感謝邀請!

錯了,他們只是英年早逝而已,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東吳的大功臣,同時他們也都得以善終,這是三國中最和諧的一面!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咱們不妨來看看這四個人都是怎麼樣的結局!

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正史中的周瑜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完美的人物之一了,論文,他有經世治國之才,論武,他有安邦定國之能,比家世,他是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比才華,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比老婆,他媳婦小喬連曹操都垂涎不已。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論地位,他是東吳大都督,連主公孫權都得叫他一聲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死得太早了,建安十五年(210年),他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他屬於英年早逝!

魯肅:三國老好人,周瑜的好基友,一直是江東重臣,孫權還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魯肅又代周瑜職務領兵,統管東吳軍政,孫權同樣非常信任他!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不過同樣是因病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呂蒙:三國中最努力的學生,深得孫權器重,魯肅去世後,他接替魯肅,期間幹了一件大事兒,就是偷襲荊州,擊敗了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此後他被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成為東吳的頂樑柱。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可是他命同樣不好,不久後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也是英年早逝!

陸遜:東吳歷史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位文武全才,夷陵之戰一把火把劉備燒回了老家,從此聲威大震,成了孫權最為信賴的人,不僅成了總管軍事的大將軍,還被拜為丞相,可以說孫吳朝堂,盡皆置於陸遜之手。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與此同時,他也是四人中活得最長的一個,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一直到六十三歲才死。

這主要是因為他在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被小人誣陷,受到孫權猜忌,陸遜因此悲憤而死。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如此看來,四人都算是善終!如果非要說不得善終的話,也就是陸遜了。但其情況也不是太嚴重,畢竟孫權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僅提拔了他兒子,還追封諡號,如此結局,也算是善終了。

左将军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東吳四英傑】我們先說前面三個【周瑜、魯肅、呂蒙】

魯肅:魯肅之死,演義和正史的記載都是病逝,這沒什麼爭議。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周瑜:演義中的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三氣周瑜嘛】正史卻有不同,史料記載周瑜甚有雅量,並非小肚雞腸之輩,而諸葛亮也不是那種偷奸耍滑搞小動作的人。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領兵西征益州,兵至巴丘時病逝的。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呂蒙:呂蒙之死的爭議較大,末將在之前許多回答中也說過。【呂蒙之死並非是關羽靈魂附體所殺的神鬼輪,也不是被孫權暗殺的陰謀論】呂蒙就是病逝的,那一年爆發疫病,江陵之戰結束後不久呂蒙就病倒了。呂蒙病倒時,孫權精心安排護理,呂蒙死後,孫權節衣縮食以示哀悼【那一年甘寧、孫皎、蔣欽等東吳一線將領皆染病去世】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也就是說《三國志》記載周瑜、魯肅、呂蒙皆是病逝。不是死於陰謀、權謀、陷害等,僅僅只是病逝。他們都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只能說壽命短,不能說不得善終。

東吳四大都督之中只有陸遜是不得善終的,陸遜不得善終主要就是政治因素【是比較常見的皇權與士族之間的問題】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江東孫氏是寒族,而陸家是世家大族,而陸遜更是陸家的佼佼者,不僅如此,陸遜更是吳國的佼佼者。【陸遜有能力、有軍功、有軍權、有聲威、有江東本地士族力量的支持,還位居丞相。說簡單點就是功高蓋主】所以說陸遜有沒有涉及黨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陸遜的存在已經對孫權的地位和聲威形成了威脅。

陳大舍

看了下問題,雷的裡嫩外焦。這四人都是善終,誰說不得良死了?

先說周瑜和魯肅——周瑜是病卒,而且和諸葛亮沒有關係。歷史上周瑜年長於諸葛亮,而且兩人關係良好。魯肅卒於建安二十二年,病終於任上。東吳西蜀一起為他發喪,可謂集備哀榮。而子、孫襲爵,榮華三代與國同休,這要是不得善終那天下就沒有好死之人了。

再說呂蒙。呂蒙在白衣渡江襲取荊州之後寵冠一時,官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建安二十四年爆發了大瘟疫,把呂蒙也傳染上了。於是就被拉到孫權宮中治療,並且為了方便孫權觀察病情,還專門讓人在牆上開了洞。這可說是一種早期的隔離觀察。在這個期間如發現呂蒙病情好轉,孫權就心情舒暢,看誰都順眼;如發現呂蒙病情惡化,孫權就急得睡不著。為了祈禱呂蒙早點康復孫權還下赦免令,替呂蒙積德。

至於陸遜還真是和孫權有點關係,但也不是不得善終。具體經過是:孫權本來就生性多疑,到了中老年以後就更是嚴重,所以就特別信任地位低下但有野心的人 比如校事呂壹。這種傢伙等人把持了朝政,大家是人人自危。後來呂壹不忠的事情敗露,孫權雖然知道自己被賣,但是卻依然猜忌大臣。而此時的陸遜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拜丞相、上大將軍,難免和孫權有些磕磕碰碰,所以孫權就開始對他有意見了。再加之孫權晚年喪子,在接班人問題上舉棋不定。這時孫權所新立的太子孫與四子魯王孫霸之間為了爭奪太子之位鬧的不可開交,朝廷肯定也就成了兩派,而陸遜是太子師友,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隔三差五的向孫權說情講理,這可以說犯了為人臣者的大忌。

後來孫權私下召見了擁戴魯王的楊竺,楊竺認為魯王有文武英才,應為嫡嗣。孫權表示他也這麼想。但是當時卻有人躲在一邊完整的偷聽到這些談話,並告知了太子孫和。孫和於是找陸遜的侄子陸胤幫忙,請在外鎮守的陸遜再次上疏表諫。而太傅吾粲也屢次要求與陸遜上疏。陸遜於是又上疏極力地陳述嫡庶之分,並請求進京面見。

孫權這邊發現自己被“監視居住”了,就懷疑陸遜是不是準備幹掉自己。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將牽涉此事的人全部抓起來拷問。除了陸遜,可能是念及多年君臣兄弟的情分,他只是派了調查組去請陸遜喝茶。於是年逾花甲的陸遜就給氣死了……

後來陸遜的次子陸抗襲爵,孫權又拿著有關陸遜的二十多條揭發材料給陸抗看,結果都被陸抗懟了回去。 於是孫權不由得淚流滿面,向陸抗賠了不是,承認自己錯怪陸遜。弄得兄弟難當還把人給氣死了。於是就讓陸抗把那些檢舉材料都燒了。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真•三國無雙》中的陸遜。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二次元中的陸遜始終是英姿颯爽的少年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晚清時人們想象的老年陸遜。

大葱侃侃侃

無一人善終的說法有點過,四人中只有陸遜沒有得到善終,其他三人都是自然死亡,且生前備受孫權重用,說是生榮死哀也不為過。


周瑜,東吳第一人,玩過遊戲三國志11的人都知道周瑜的厲害,特技“火神”的威力使得他成為了支撐孫吳勢力的擎天柱,歷史上也差不多。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赤壁之戰的勝利,決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為孫吳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對於集團的貢獻可以說是四英將裡第一人。孫權登基後也曾說過,沒有周公瑾,自己是做不了天子的。可見其在孫權心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兄長,又是愛將。


死因: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在獲得孫權批准其進攻益州實現“二分天下”的雄圖後,返回駐地江陵時突然病逝,孫權極為悲痛,親自迎接靈柩,幷包攬了所有的治喪費用。


治得一提的是,周瑜的死和諸葛亮無關,歷史上更沒有“三氣周瑜”的說法,是羅貫中為了加強故事性而編纂的,其實周瑜心性開闊,終其一生都在調和自己和孫氏舊將比如程普的關係。應該是軍旅生涯留下的傷,加上工作繁重,當時的醫療水平也有限才導致英年早逝,是江動集團的巨大損失。



魯肅,周瑜的繼任者,出眾的戰略家,性格坦蕩率直,與周瑜交情很深,儘管政見上與其不和,但依然被周瑜視為孫吳集團的柱石,是自己最合適的接班人。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魯肅一生縱橫軍政兩道,其貢獻尤集中在政治上,其見識高人一等,深謀遠慮,顧全大局,是孫吳集團中類似於諸葛亮處事風格的一位。


魯肅剛剛來到江東,和孫權面談就提出了未來的天下可能由曹魏、孫吳以及劉表勢力鼎足而立,藉此孫家亦可以自立成就帝業。不僅如此,赤壁之戰前夕,魯肅和周瑜一樣是主戰派,甚至私自向孫權提出投降對於孫權來說百害無一利。


所以,魯肅的所為,其出發點都是儘可能的為本集團的延續和鞏固考慮的,包括他盡力維護的孫劉聯盟。哪怕到了後期,兩家摩擦不斷,幾乎要到了刀兵相見,魯肅依然在盡力維持,因為他始終認為孫武的死敵是曹魏。


死因:單刀會之後,劉備迫於曹操進攻漢中的壓力,與孫權媾和,兩家平分了手裡的荊州地盤,魯肅不久便於建安二十二年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哀。不僅如此,魯肅無論身前身後,孫權對他的評價始終極高,將他視為自己的鄧禹,即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以至於引起群臣的激烈討論。


魯肅算是善終。



呂蒙,魯肅的繼任者,自學成才的典範,本是軍旅出身,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看書學習,天資過人的他一路從大老粗變成了一位智將,令魯肅刮目相看,並結為了兄弟。


不過,呂蒙的立場和魯肅又不同,是一位鷹派分子,隔代傳承了周瑜的主張,那就是對劉備集團必須用武力。


其最大的貢獻便是幫助孫權奪回了荊州地盤,也就是歷史上知名的“白衣渡江”,趁關羽後方空虛,襲取了三郡,俘獲了關羽。


戰鬥過程中,發現了陸遜這樣的奇才,銘記在心,和他一起策劃了這場行動,並推舉他作為自己的繼任者。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死因:並非關羽冤魂索命,呂蒙自己本來身體就不好,連關羽軍團都知道這點,呂蒙是個時不時要去休病假的人。


白衣渡江後,呂蒙身體開始出現狀況,臥床不起,孫權遍求名醫,懸賞重金為其治病,為了觀察呂蒙的病情,自己在病房隔壁挖了個洞來看他,免得打攪病人休息,只要看到呂蒙好了點就特別開心,不然則一臉愁容。


饒是如此,呂蒙還是死了,死在了孫權的內殿,令他大為悲痛,節衣縮食不睡覺以示哀悼。



陸遜,四英將裡的最後一位,出將入相的一代名將,但也是下場最慘的,被孫權活活氣死的人。


生涯中最大的功績是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火燒連營,其在戰場上的沉穩表現,忍辱負重,軟硬兼施,獲得了江東集團的一致好評。儘管資歷有限,但能在戰場上連敗縱橫沙場半生的劉備與關羽,陸遜的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劉備死後,孫劉恢復盟好,陸遜轉而將矛頭對準曹魏,多次率兵北伐策應諸葛亮,曾在石亭大破魏軍,統領吳國軍政長達二十多年,是孫權絕對的股肱之臣。


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受人尊敬,可以說是德才兼備的一代名臣良將。


晚年捲入到了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儲君之爭中,因為堅決維護太子孫和,觸怒孫權而被斥責,最後憂憤而死。這一場諸君之爭是孫權晚年的一次嚴重政治錯誤,此時的他不再向年輕時那樣虛懷納諫,而轉而狐疑猜忌,加上身邊原老舊臣也依次凋零,吳國朝廷出現了一定的真空,藉由這次爭鬥,開始了利益的重新洗牌,陸遜很不幸地成為了其中的犧牲者。


綜上,其實也就是陸遜的下場不算善終,其他人都還不錯。孫權早年,為了團結各路英才,還算得上一代賢主的。

未鸣读史

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雷人,不知是提問者說反話還是什麼原因,東吳四大都督都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善終的。

一週瑜。周瑜出身士族,相貌俊美,風度翩翩。從小和孫策相識,為孫策打下和鞏固江東出謀劃策,居功至偉。孫策死後,又輔佐孫權,官居東吳大都督,掌管東吳軍事大全,在赤壁使用火攻和詐降計打敗曹操幾十萬大軍。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提議軟禁劉備,接管劉備的部屬為己所用,無奈孫權不同意。但是後來孫權還是同意了周瑜進攻西蜀的計劃,周瑜在返回江陵準備出征的時候,不幸患重病死於巴丘。

二魯肅。周瑜臨死前,推薦了魯肅擔任東吳的大都督,魯肅雖然和周瑜的政見有所不同,但是他看問題目光比較長遠,政治上深謀遠慮。赤壁之戰前,大多少人都主張投降曹操,只有魯肅和周瑜力勸孫權主戰。魯肅還極力促成孫劉聯盟,為吳國後來能夠鼎立三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功勳。魯肅在46歲時病死。

三呂蒙。呂蒙是東吳的第三任都督。他很小就當兵打仗了,呂蒙打仗非常勇猛,常常衝在第一線。後來在孫權的勸說下又刻苦讀書,從吳下阿蒙變成了文武雙全的大將軍。後來在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果斷白衣渡江,攻佔荊州。為吳國大大擴展了版圖。呂蒙身體一直不好,由於操勞過度,荊州戰後不久就病死了。

四陸遜。陸遜是江東本地士族,從小就十分的聰明。呂蒙死前推薦了陸遜擔任大都督,陸遜也不負眾望,在劉備帶領大軍攻打東吳,形勢岌岌可危之時,沉著應戰,抓住劉備的疏忽,使用火攻,燒燬了劉備八百里營寨,最終使劉備在白帝城含恨拖孤。但是陸遜後來參與了孫權的立儲之爭,遭到孫權的猜忌,自己鬱鬱而終。但是也不能說不是善終。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三國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都為孫權建立大功,為何無一人善終?
天山月3

四人不得善終之說恐不成立,應該說除陸遜外都是壽命不長,英年早逝較為確切。無獨有偶,但凡東吳出類拔萃的人才,大多天不與壽,象東吳創始人孫堅三十七歲,二代主人孫策二十六歲,勇將太史慈四十一歲,加上以上三位似乎成了一種宿命。當然其中各有原因,孫堅和孫策父子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有仇必報,這才種下禍端,引來殺身之禍。從中也可看他倆雖經沙場爭戰,但閱歷尚淺,在氣量上忒也狹窄了些。孫堅若不匿玉璽,劉表不會出手攔截孫堅,也不會結仇,劉表可說得上為公而出面,你孫堅的所為就不太光明磊落了。這種仇也值得報,也就種下了取死之道。報仇是一說,擴張地盤也不能排斥在外。孫策也是死於結仇,被刺客射殺。太過於剛愎自用,殺戮太重,必招來禍端。倒是孫權還算得溫和不露芒鋒,甚得人望,保住了這江南半壁江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