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四大都督中,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為什麼獨獨魯肅沒戰績?

三國四大都督中,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為什麼獨獨魯肅沒戰績?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8-23

很簡單,魯肅身份就跟前三位不一樣。前三位主要是軍事家,而魯肅主要是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長期分裂局面(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很簡單,魯肅身份就跟前三位不一樣。前三位主要是軍事家,而魯肅主要是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長期分裂局面(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很簡單,魯肅身份就跟前三位不一樣。前三位主要是軍事家,而魯肅主要是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長期分裂局面(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而魯肅最厲害的,還不是明事勢,而是抓時機,早在劉表剛死的時候,魯肅就對孫權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有隙,寄寓於荊州,劉表卻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劉表新亡,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今不速往,恐為曹操所先。"

孫權與劉表兩家有三世仇怨,魯肅竟自請吊劉表之喪,這份政治膽魄果然非凡,孫權壯而許之,魯肅於是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船溯江而來,行至半路聽說曹軍已大舉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正在逃命,似乎沒希望了;但魯肅毫不退縮,竟然冒著兵荒馬亂,晝夜兼程趕到長阪坡,正好碰到曹操虎豹騎在大殺四方,魯肅毫不畏懼,帶幾個人一路廝殺一路尋找,終於和劉備匯合,初步達成合作意向,這才是幹大事兒的人哪!

很簡單,魯肅身份就跟前三位不一樣。前三位主要是軍事家,而魯肅主要是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長期分裂局面(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而魯肅最厲害的,還不是明事勢,而是抓時機,早在劉表剛死的時候,魯肅就對孫權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有隙,寄寓於荊州,劉表卻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劉表新亡,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今不速往,恐為曹操所先。"

孫權與劉表兩家有三世仇怨,魯肅竟自請吊劉表之喪,這份政治膽魄果然非凡,孫權壯而許之,魯肅於是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船溯江而來,行至半路聽說曹軍已大舉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正在逃命,似乎沒希望了;但魯肅毫不退縮,竟然冒著兵荒馬亂,晝夜兼程趕到長阪坡,正好碰到曹操虎豹騎在大殺四方,魯肅毫不畏懼,帶幾個人一路廝殺一路尋找,終於和劉備匯合,初步達成合作意向,這才是幹大事兒的人哪!

烽火醉历史
2019-07-21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2、魯肅,能算

魯肅長處:

(1)戰略角度的魯肅的戰略能力強,他的大局觀比較全面,對孫權提出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正是對當時北方時局正是多事之秋,曹操、袁紹、袁述在洛陽、長安戰亂不斷。魯肅讓孫權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2)對於時局變化敏感,有較強的預推演能力:孫策死後不久就預測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難以快速除掉,北方形勢將會在較長時間保持混亂;

(3)政治嗅覺強,劉表一死,魯肅就預料到劉表內部變化,找出劉表死後的內部紛爭。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劉備,並說服劉備,而且孫劉聯盟的促成,激勵孫權和曹操對抗也體現了魯肅高超的遊說能力,他在赤壁中的功勞不可謂不高。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2、魯肅,能算

魯肅長處:

(1)戰略角度的魯肅的戰略能力強,他的大局觀比較全面,對孫權提出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正是對當時北方時局正是多事之秋,曹操、袁紹、袁述在洛陽、長安戰亂不斷。魯肅讓孫權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2)對於時局變化敏感,有較強的預推演能力:孫策死後不久就預測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難以快速除掉,北方形勢將會在較長時間保持混亂;

(3)政治嗅覺強,劉表一死,魯肅就預料到劉表內部變化,找出劉表死後的內部紛爭。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劉備,並說服劉備,而且孫劉聯盟的促成,激勵孫權和曹操對抗也體現了魯肅高超的遊說能力,他在赤壁中的功勞不可謂不高。

魯肅的缺點

(1)軍事能力較弱,很多時候書生意氣,比較盲目而理想化,例如面對劉備借還荊州這個事,前期借,後期還。當時應當在劉備無能力多顧時,先禮後兵,早日拿下荊州,這地方可是門戶,西可守劉備,北可攻曹操。

(2)面對軍事形勢,不能明斷,孫劉抗曹結束後,劉備不還荊州,應就是要麼果斷中斷聯盟,先拿下門戶荊州。結孫權後來和曹操打了這麼多年,發現自身實力上來後,三方混亂局中,其實不用聯合劉備也足以對抗曹操。

魯肅能力總結

戰略能力大於戰術能力,所以魯肅的戰略方針是不錯的,但是在戰場上就沒有名氣了。只能做個高級參謀,不能做元帥。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2、魯肅,能算

魯肅長處:

(1)戰略角度的魯肅的戰略能力強,他的大局觀比較全面,對孫權提出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正是對當時北方時局正是多事之秋,曹操、袁紹、袁述在洛陽、長安戰亂不斷。魯肅讓孫權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2)對於時局變化敏感,有較強的預推演能力:孫策死後不久就預測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難以快速除掉,北方形勢將會在較長時間保持混亂;

(3)政治嗅覺強,劉表一死,魯肅就預料到劉表內部變化,找出劉表死後的內部紛爭。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劉備,並說服劉備,而且孫劉聯盟的促成,激勵孫權和曹操對抗也體現了魯肅高超的遊說能力,他在赤壁中的功勞不可謂不高。

魯肅的缺點

(1)軍事能力較弱,很多時候書生意氣,比較盲目而理想化,例如面對劉備借還荊州這個事,前期借,後期還。當時應當在劉備無能力多顧時,先禮後兵,早日拿下荊州,這地方可是門戶,西可守劉備,北可攻曹操。

(2)面對軍事形勢,不能明斷,孫劉抗曹結束後,劉備不還荊州,應就是要麼果斷中斷聯盟,先拿下門戶荊州。結孫權後來和曹操打了這麼多年,發現自身實力上來後,三方混亂局中,其實不用聯合劉備也足以對抗曹操。

魯肅能力總結

戰略能力大於戰術能力,所以魯肅的戰略方針是不錯的,但是在戰場上就沒有名氣了。只能做個高級參謀,不能做元帥。

3、呂蒙:心裡戰的高手

軍事能力強:呂蒙白衣渡江,攻打荊州,生擒關羽,呂蒙軍事能力出色,對人心的把屋很好,處處料敵所想,能夠運籌帷幄之中。通過離間關羽手下的將士,最後幹掉蜀漢大將關羽,是個心理戰的高手。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2、魯肅,能算

魯肅長處:

(1)戰略角度的魯肅的戰略能力強,他的大局觀比較全面,對孫權提出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正是對當時北方時局正是多事之秋,曹操、袁紹、袁述在洛陽、長安戰亂不斷。魯肅讓孫權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2)對於時局變化敏感,有較強的預推演能力:孫策死後不久就預測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難以快速除掉,北方形勢將會在較長時間保持混亂;

(3)政治嗅覺強,劉表一死,魯肅就預料到劉表內部變化,找出劉表死後的內部紛爭。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劉備,並說服劉備,而且孫劉聯盟的促成,激勵孫權和曹操對抗也體現了魯肅高超的遊說能力,他在赤壁中的功勞不可謂不高。

魯肅的缺點

(1)軍事能力較弱,很多時候書生意氣,比較盲目而理想化,例如面對劉備借還荊州這個事,前期借,後期還。當時應當在劉備無能力多顧時,先禮後兵,早日拿下荊州,這地方可是門戶,西可守劉備,北可攻曹操。

(2)面對軍事形勢,不能明斷,孫劉抗曹結束後,劉備不還荊州,應就是要麼果斷中斷聯盟,先拿下門戶荊州。結孫權後來和曹操打了這麼多年,發現自身實力上來後,三方混亂局中,其實不用聯合劉備也足以對抗曹操。

魯肅能力總結

戰略能力大於戰術能力,所以魯肅的戰略方針是不錯的,但是在戰場上就沒有名氣了。只能做個高級參謀,不能做元帥。

3、呂蒙:心裡戰的高手

軍事能力強:呂蒙白衣渡江,攻打荊州,生擒關羽,呂蒙軍事能力出色,對人心的把屋很好,處處料敵所想,能夠運籌帷幄之中。通過離間關羽手下的將士,最後幹掉蜀漢大將關羽,是個心理戰的高手。

4、陸遜。他的地位最重要,能力最全面。

(1)軍事能力。縱觀他的軍旅生涯,他擅長的戰爭類型較全面(東吳極度缺乏這種人才)、沉穩老練但不失大膽、多智路(案例,夷陵之戰、江陵之戰)

陸遜一人承擔東吳對蜀國、曹魏的戰爭,在長達十餘年,可謂將才。

(2)戰略能力,對軍事把握能力強,能看到孫劉同盟的變化,果斷打開同盟,不受諸葛亮的哄騙。

(3)政治時局能力差,在曹魏多次政局,及長遠戰略不能有效建樹。

總的來說,作為現在的評價,陸遜,能力最全面,從戰略及軍事能力總評上來看,綜合能力也是最強的。

東吳四大都督,。其周瑜,能打;魯肅,能算;呂蒙:心裡戰的高手;陸遜。能力最全面。魯肅,是戰略的高手,但不長於軍事,所以沒有戰績?

1、周瑜,能打

打仗和戰眼光都算不錯,善於採納意見並作出正確決策,但受限。在赤壁之戰的的政治敏感性不高,被劉備所哄,讓劉備那麼快輕鬆的就佔領了荊南四郡,是周瑜的問題。因死的太早,不太好評價,赤壁之戰中有發揮,也有不足點,打了曹操養了劉備。

2、魯肅,能算

魯肅長處:

(1)戰略角度的魯肅的戰略能力強,他的大局觀比較全面,對孫權提出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正是對當時北方時局正是多事之秋,曹操、袁紹、袁述在洛陽、長安戰亂不斷。魯肅讓孫權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2)對於時局變化敏感,有較強的預推演能力:孫策死後不久就預測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難以快速除掉,北方形勢將會在較長時間保持混亂;

(3)政治嗅覺強,劉表一死,魯肅就預料到劉表內部變化,找出劉表死後的內部紛爭。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劉備,並說服劉備,而且孫劉聯盟的促成,激勵孫權和曹操對抗也體現了魯肅高超的遊說能力,他在赤壁中的功勞不可謂不高。

魯肅的缺點

(1)軍事能力較弱,很多時候書生意氣,比較盲目而理想化,例如面對劉備借還荊州這個事,前期借,後期還。當時應當在劉備無能力多顧時,先禮後兵,早日拿下荊州,這地方可是門戶,西可守劉備,北可攻曹操。

(2)面對軍事形勢,不能明斷,孫劉抗曹結束後,劉備不還荊州,應就是要麼果斷中斷聯盟,先拿下門戶荊州。結孫權後來和曹操打了這麼多年,發現自身實力上來後,三方混亂局中,其實不用聯合劉備也足以對抗曹操。

魯肅能力總結

戰略能力大於戰術能力,所以魯肅的戰略方針是不錯的,但是在戰場上就沒有名氣了。只能做個高級參謀,不能做元帥。

3、呂蒙:心裡戰的高手

軍事能力強:呂蒙白衣渡江,攻打荊州,生擒關羽,呂蒙軍事能力出色,對人心的把屋很好,處處料敵所想,能夠運籌帷幄之中。通過離間關羽手下的將士,最後幹掉蜀漢大將關羽,是個心理戰的高手。

4、陸遜。他的地位最重要,能力最全面。

(1)軍事能力。縱觀他的軍旅生涯,他擅長的戰爭類型較全面(東吳極度缺乏這種人才)、沉穩老練但不失大膽、多智路(案例,夷陵之戰、江陵之戰)

陸遜一人承擔東吳對蜀國、曹魏的戰爭,在長達十餘年,可謂將才。

(2)戰略能力,對軍事把握能力強,能看到孫劉同盟的變化,果斷打開同盟,不受諸葛亮的哄騙。

(3)政治時局能力差,在曹魏多次政局,及長遠戰略不能有效建樹。

總的來說,作為現在的評價,陸遜,能力最全面,從戰略及軍事能力總評上來看,綜合能力也是最強的。

史学达人
2019-08-30

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第二位都督,而且在周瑜死之前,他向孫權推薦魯肅來繼承自己的位置。這說明魯肅在東吳是很有才的一個人。

正如題目所說,難道魯肅真的是徒有其名,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嗎?

其實不然,魯肅還是很有遠見的一個人的,這個人和諸葛亮的私交比較好,在他死的時候,諸葛亮還去弔唁過他。

因為魯肅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所以,魯肅的政治主張就是聯劉抗曹。那時候,無疑這一策略是正確的,畢竟當時天下已經三分,曹操的力量最大了。

若是,孫權和劉備不聯合的話,曹操很有可能把他們給各個擊破。

說道孫劉聯合,就不得不說魯肅在這期間起的作用,三國演義裡說的是諸葛亮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說服東吳文武百官一致同意吳國聯合劉備的。

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第二位都督,而且在周瑜死之前,他向孫權推薦魯肅來繼承自己的位置。這說明魯肅在東吳是很有才的一個人。

正如題目所說,難道魯肅真的是徒有其名,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嗎?

其實不然,魯肅還是很有遠見的一個人的,這個人和諸葛亮的私交比較好,在他死的時候,諸葛亮還去弔唁過他。

因為魯肅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所以,魯肅的政治主張就是聯劉抗曹。那時候,無疑這一策略是正確的,畢竟當時天下已經三分,曹操的力量最大了。

若是,孫權和劉備不聯合的話,曹操很有可能把他們給各個擊破。

說道孫劉聯合,就不得不說魯肅在這期間起的作用,三國演義裡說的是諸葛亮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說服東吳文武百官一致同意吳國聯合劉備的。

其實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實際情況一隻都是魯肅在促成這件事。

在諸葛亮沒有來東吳之前,魯肅就已經和孫權討論過當時天下的大勢了。

那時候曹操已經把劉表的荊州之地給拿下來了,劉備更是被曹操打的七零八落無處可逃。

很明顯曹操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揮百萬雄師來和東吳的孫權幹一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召集他的臣子開了一個會,這個會的主要意思就是討論,若是曹操來打吳國,吳國是迎戰,還是投降。

丞相張昭等老臣就建議孫權不要打,最好投降曹操,還說了很多不要打,選擇投降的好處,孫權不是這樣想的,他是很想和曹操幹一仗的,但是,他又不知道這個仗若是打起來勝算幾何?

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第二位都督,而且在周瑜死之前,他向孫權推薦魯肅來繼承自己的位置。這說明魯肅在東吳是很有才的一個人。

正如題目所說,難道魯肅真的是徒有其名,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嗎?

其實不然,魯肅還是很有遠見的一個人的,這個人和諸葛亮的私交比較好,在他死的時候,諸葛亮還去弔唁過他。

因為魯肅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所以,魯肅的政治主張就是聯劉抗曹。那時候,無疑這一策略是正確的,畢竟當時天下已經三分,曹操的力量最大了。

若是,孫權和劉備不聯合的話,曹操很有可能把他們給各個擊破。

說道孫劉聯合,就不得不說魯肅在這期間起的作用,三國演義裡說的是諸葛亮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說服東吳文武百官一致同意吳國聯合劉備的。

其實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實際情況一隻都是魯肅在促成這件事。

在諸葛亮沒有來東吳之前,魯肅就已經和孫權討論過當時天下的大勢了。

那時候曹操已經把劉表的荊州之地給拿下來了,劉備更是被曹操打的七零八落無處可逃。

很明顯曹操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揮百萬雄師來和東吳的孫權幹一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召集他的臣子開了一個會,這個會的主要意思就是討論,若是曹操來打吳國,吳國是迎戰,還是投降。

丞相張昭等老臣就建議孫權不要打,最好投降曹操,還說了很多不要打,選擇投降的好處,孫權不是這樣想的,他是很想和曹操幹一仗的,但是,他又不知道這個仗若是打起來勝算幾何?

很無奈,那時候周瑜沒有在孫權的身邊,他在外面督軍呢。

魯肅雖然想說話,但是,他覺得自己提的觀點是大臣不願意聽的,所以,他想的是等到散會後,單獨給孫權進言。

這個會開的孫權一點都不高興,等到散會之後,孫權看到魯肅沒有走的意思,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魯肅有話要給他說。

孫權把魯肅叫到了屋裡,兩個人獨自談話。

孫權問魯肅剛才為何不發言,是不是有話要說?

魯肅說道,的確有話要和王說,剛才不說實在是不方便。

魯肅開門見山地說道,其實您已經沒有退路了,眼下曹操若是來打東吳,您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和曹操拼死到底。

我知道您有顧慮,東吳的軍備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你也有有利的條件,那就是聯合劉備一起抗曹。

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第二位都督,而且在周瑜死之前,他向孫權推薦魯肅來繼承自己的位置。這說明魯肅在東吳是很有才的一個人。

正如題目所說,難道魯肅真的是徒有其名,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嗎?

其實不然,魯肅還是很有遠見的一個人的,這個人和諸葛亮的私交比較好,在他死的時候,諸葛亮還去弔唁過他。

因為魯肅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所以,魯肅的政治主張就是聯劉抗曹。那時候,無疑這一策略是正確的,畢竟當時天下已經三分,曹操的力量最大了。

若是,孫權和劉備不聯合的話,曹操很有可能把他們給各個擊破。

說道孫劉聯合,就不得不說魯肅在這期間起的作用,三國演義裡說的是諸葛亮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說服東吳文武百官一致同意吳國聯合劉備的。

其實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實際情況一隻都是魯肅在促成這件事。

在諸葛亮沒有來東吳之前,魯肅就已經和孫權討論過當時天下的大勢了。

那時候曹操已經把劉表的荊州之地給拿下來了,劉備更是被曹操打的七零八落無處可逃。

很明顯曹操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揮百萬雄師來和東吳的孫權幹一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召集他的臣子開了一個會,這個會的主要意思就是討論,若是曹操來打吳國,吳國是迎戰,還是投降。

丞相張昭等老臣就建議孫權不要打,最好投降曹操,還說了很多不要打,選擇投降的好處,孫權不是這樣想的,他是很想和曹操幹一仗的,但是,他又不知道這個仗若是打起來勝算幾何?

很無奈,那時候周瑜沒有在孫權的身邊,他在外面督軍呢。

魯肅雖然想說話,但是,他覺得自己提的觀點是大臣不願意聽的,所以,他想的是等到散會後,單獨給孫權進言。

這個會開的孫權一點都不高興,等到散會之後,孫權看到魯肅沒有走的意思,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魯肅有話要給他說。

孫權把魯肅叫到了屋裡,兩個人獨自談話。

孫權問魯肅剛才為何不發言,是不是有話要說?

魯肅說道,的確有話要和王說,剛才不說實在是不方便。

魯肅開門見山地說道,其實您已經沒有退路了,眼下曹操若是來打東吳,您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和曹操拼死到底。

我知道您有顧慮,東吳的軍備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你也有有利的條件,那就是聯合劉備一起抗曹。

只要我們聯合成功,低檔住曹操的進攻,那麼您還是吳王。一旦,您選擇了投降的話,那就沒有您的容身之地了。

一旦東吳投降後,您知道您是什麼結果嗎?

我知道我魯肅的結果,我在您這裡當臣子,東吳若是亡了的話,大不了我再去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後,我還是會去到朝中當官的。

您就不一樣了,您若是投降之後,哪裡都沒有您的容身之地,您只有死路一條。

確實是這樣呀,這就是孫權堅決不投降的原因。

可以說孫權已經決定了和曹賊勢不兩立,兩國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孫權同意魯肅的意見,讓他去遊說劉備,這時候劉備正在逃難呢,魯肅找到劉備後,就帶了諸葛亮來到東吳,諸葛亮和東吳的高層見了一個面,兩國聯盟的協議就這樣達成了。

後來就有了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曹操,三國鼎立的局面穩固了下來,孫劉聯盟一直到魯肅死都是一心抗曹的,所以說,不能說魯肅籍籍無名,沒有任何功勞呀。

拿笔的小侠客
2019-03-30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魯肅

魯肅在歷史上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不僅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是比軍事家更高層次的境界。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是周瑜與魯肅。這裡只談魯肅,我舉兩個例子來具體佐證一下我的觀點。

一,魯肅榻上策的戰略構想:

在周瑜推薦魯肅入仕江東孫吳後,建安五年,孫權逐漸對魯肅重視起來,並在此時邀請魯肅暢談東吳發展,孫權在住處接見魯肅,在榻上魯肅對孫權提出了他的戰略主張,即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主張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以及之後一統中原的主張。當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正與袁紹爭雄。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魯肅

魯肅在歷史上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不僅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是比軍事家更高層次的境界。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是周瑜與魯肅。這裡只談魯肅,我舉兩個例子來具體佐證一下我的觀點。

一,魯肅榻上策的戰略構想:

在周瑜推薦魯肅入仕江東孫吳後,建安五年,孫權逐漸對魯肅重視起來,並在此時邀請魯肅暢談東吳發展,孫權在住處接見魯肅,在榻上魯肅對孫權提出了他的戰略主張,即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主張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以及之後一統中原的主張。當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正與袁紹爭雄。

孫權與魯肅

魯肅準確的預見了袁紹兵敗,曹操將統一北方,果然後來的官渡之戰證明了他的準確性。主張孫權在經營江東的基礎上,沿長江而下,滅黃祖和劉表,奪取荊州,他當時沒有預見到劉備會崛起。然後慢慢發展,與曹操二分天下。

孫權在魯肅生前,確實是按照他的構想來實施的,滅黃祖後佔有了部分荊州地區,同時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把目標對準了南邊的東吳,以很快的速度揮兵荊州,攻陷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劉表投降。然後厲兵秣馬,將矛頭指向了東吳,決定發動赤壁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根據實際情況,告知孫權此時要聯合已經初成氣候的劉備集團,聯合抗曹。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

二,赤壁之戰的聯合

在東吳討論要聯合劉備抗曹的同時,劉備這邊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也決定了要聯吳抗曹的主張,並積極開始聯絡,劉備這邊派的是諸葛亮,東吳這邊派的是魯肅。雙方不謀而合,之後雙方往來頻繁,商量合作,諸葛亮與魯肅相互展現了他們的外交天賦。

東吳這邊,魯肅繼續對孫權提出了,要借荊州給予劉備的決定,以使劉備集團有立足之地,不然,脣亡齒寒,劉備集團滅亡,則東吳也無活路。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而劉備這邊,有了荊州之地,也就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戰後,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魯肅

魯肅在歷史上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不僅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是比軍事家更高層次的境界。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是周瑜與魯肅。這裡只談魯肅,我舉兩個例子來具體佐證一下我的觀點。

一,魯肅榻上策的戰略構想:

在周瑜推薦魯肅入仕江東孫吳後,建安五年,孫權逐漸對魯肅重視起來,並在此時邀請魯肅暢談東吳發展,孫權在住處接見魯肅,在榻上魯肅對孫權提出了他的戰略主張,即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主張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以及之後一統中原的主張。當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正與袁紹爭雄。

孫權與魯肅

魯肅準確的預見了袁紹兵敗,曹操將統一北方,果然後來的官渡之戰證明了他的準確性。主張孫權在經營江東的基礎上,沿長江而下,滅黃祖和劉表,奪取荊州,他當時沒有預見到劉備會崛起。然後慢慢發展,與曹操二分天下。

孫權在魯肅生前,確實是按照他的構想來實施的,滅黃祖後佔有了部分荊州地區,同時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把目標對準了南邊的東吳,以很快的速度揮兵荊州,攻陷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劉表投降。然後厲兵秣馬,將矛頭指向了東吳,決定發動赤壁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根據實際情況,告知孫權此時要聯合已經初成氣候的劉備集團,聯合抗曹。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

二,赤壁之戰的聯合

在東吳討論要聯合劉備抗曹的同時,劉備這邊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也決定了要聯吳抗曹的主張,並積極開始聯絡,劉備這邊派的是諸葛亮,東吳這邊派的是魯肅。雙方不謀而合,之後雙方往來頻繁,商量合作,諸葛亮與魯肅相互展現了他們的外交天賦。

東吳這邊,魯肅繼續對孫權提出了,要借荊州給予劉備的決定,以使劉備集團有立足之地,不然,脣亡齒寒,劉備集團滅亡,則東吳也無活路。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而劉備這邊,有了荊州之地,也就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戰後,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三,夷陵之戰的絕交

赤壁之戰,天下已成三國鼎立之勢,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隨後奪取了益州,攻下了漢中,一時間蜀漢國力達到巔峰。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荊州這塊地盤。誰完全佔有了荊州,誰就獲得了入住中原的主動權,就會打破三國勢力均衡。

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派魯肅前去索還荊州,顯然蜀漢不會將到了嘴邊的肉吐出來,魯肅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外交活動,單刀赴會(是的,你沒有看錯,歷史上單刀赴會是魯肅的事,跟二爺沒有關係),出使荊州,荊州守將關羽不肯歸還。不久魯肅病逝,呂蒙接班。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魯肅

魯肅在歷史上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不僅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是比軍事家更高層次的境界。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是周瑜與魯肅。這裡只談魯肅,我舉兩個例子來具體佐證一下我的觀點。

一,魯肅榻上策的戰略構想:

在周瑜推薦魯肅入仕江東孫吳後,建安五年,孫權逐漸對魯肅重視起來,並在此時邀請魯肅暢談東吳發展,孫權在住處接見魯肅,在榻上魯肅對孫權提出了他的戰略主張,即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主張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以及之後一統中原的主張。當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正與袁紹爭雄。

孫權與魯肅

魯肅準確的預見了袁紹兵敗,曹操將統一北方,果然後來的官渡之戰證明了他的準確性。主張孫權在經營江東的基礎上,沿長江而下,滅黃祖和劉表,奪取荊州,他當時沒有預見到劉備會崛起。然後慢慢發展,與曹操二分天下。

孫權在魯肅生前,確實是按照他的構想來實施的,滅黃祖後佔有了部分荊州地區,同時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把目標對準了南邊的東吳,以很快的速度揮兵荊州,攻陷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劉表投降。然後厲兵秣馬,將矛頭指向了東吳,決定發動赤壁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根據實際情況,告知孫權此時要聯合已經初成氣候的劉備集團,聯合抗曹。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

二,赤壁之戰的聯合

在東吳討論要聯合劉備抗曹的同時,劉備這邊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也決定了要聯吳抗曹的主張,並積極開始聯絡,劉備這邊派的是諸葛亮,東吳這邊派的是魯肅。雙方不謀而合,之後雙方往來頻繁,商量合作,諸葛亮與魯肅相互展現了他們的外交天賦。

東吳這邊,魯肅繼續對孫權提出了,要借荊州給予劉備的決定,以使劉備集團有立足之地,不然,脣亡齒寒,劉備集團滅亡,則東吳也無活路。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而劉備這邊,有了荊州之地,也就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戰後,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三,夷陵之戰的絕交

赤壁之戰,天下已成三國鼎立之勢,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隨後奪取了益州,攻下了漢中,一時間蜀漢國力達到巔峰。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荊州這塊地盤。誰完全佔有了荊州,誰就獲得了入住中原的主動權,就會打破三國勢力均衡。

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派魯肅前去索還荊州,顯然蜀漢不會將到了嘴邊的肉吐出來,魯肅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外交活動,單刀赴會(是的,你沒有看錯,歷史上單刀赴會是魯肅的事,跟二爺沒有關係),出使荊州,荊州守將關羽不肯歸還。不久魯肅病逝,呂蒙接班。

魯肅

劉備佔有荊州大部,益州全部,還有整個漢中,打破了三國均勢。於是曹魏和東吳聯手。最後導致了呂蒙白衣渡江,蜀漢關羽被殺,荊州失手,接著又直接導致了蜀吳夷陵之戰的爆發,最終蜀漢慘敗,國力大損,東吳險勝,偏居長江一側。曹魏一家獨大。

最終的結果,又回到了,諸葛亮和魯肅的戰略規劃中,吳蜀聯盟,並一直持續到蜀漢滅亡。

你對魯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討論。

戰績不一定必須是在戰場上殺敵取勝,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善戰者五赫赫之功!"意思就是說真正懂得戰略先機的人,在戰爭還沒有發起的時候,能夠阻止戰爭的爆發,並且達到勝利的目標。魯肅就是這樣的人。

魯肅

魯肅在歷史上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和外交家,而不僅僅是軍事家。戰略家是比軍事家更高層次的境界。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是周瑜與魯肅。這裡只談魯肅,我舉兩個例子來具體佐證一下我的觀點。

一,魯肅榻上策的戰略構想:

在周瑜推薦魯肅入仕江東孫吳後,建安五年,孫權逐漸對魯肅重視起來,並在此時邀請魯肅暢談東吳發展,孫權在住處接見魯肅,在榻上魯肅對孫權提出了他的戰略主張,即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主張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以及之後一統中原的主張。當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正與袁紹爭雄。

孫權與魯肅

魯肅準確的預見了袁紹兵敗,曹操將統一北方,果然後來的官渡之戰證明了他的準確性。主張孫權在經營江東的基礎上,沿長江而下,滅黃祖和劉表,奪取荊州,他當時沒有預見到劉備會崛起。然後慢慢發展,與曹操二分天下。

孫權在魯肅生前,確實是按照他的構想來實施的,滅黃祖後佔有了部分荊州地區,同時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把目標對準了南邊的東吳,以很快的速度揮兵荊州,攻陷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劉表投降。然後厲兵秣馬,將矛頭指向了東吳,決定發動赤壁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根據實際情況,告知孫權此時要聯合已經初成氣候的劉備集團,聯合抗曹。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

二,赤壁之戰的聯合

在東吳討論要聯合劉備抗曹的同時,劉備這邊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也決定了要聯吳抗曹的主張,並積極開始聯絡,劉備這邊派的是諸葛亮,東吳這邊派的是魯肅。雙方不謀而合,之後雙方往來頻繁,商量合作,諸葛亮與魯肅相互展現了他們的外交天賦。

東吳這邊,魯肅繼續對孫權提出了,要借荊州給予劉備的決定,以使劉備集團有立足之地,不然,脣亡齒寒,劉備集團滅亡,則東吳也無活路。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而劉備這邊,有了荊州之地,也就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戰後,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三,夷陵之戰的絕交

赤壁之戰,天下已成三國鼎立之勢,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隨後奪取了益州,攻下了漢中,一時間蜀漢國力達到巔峰。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荊州這塊地盤。誰完全佔有了荊州,誰就獲得了入住中原的主動權,就會打破三國勢力均衡。

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派魯肅前去索還荊州,顯然蜀漢不會將到了嘴邊的肉吐出來,魯肅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外交活動,單刀赴會(是的,你沒有看錯,歷史上單刀赴會是魯肅的事,跟二爺沒有關係),出使荊州,荊州守將關羽不肯歸還。不久魯肅病逝,呂蒙接班。

魯肅

劉備佔有荊州大部,益州全部,還有整個漢中,打破了三國均勢。於是曹魏和東吳聯手。最後導致了呂蒙白衣渡江,蜀漢關羽被殺,荊州失手,接著又直接導致了蜀吳夷陵之戰的爆發,最終蜀漢慘敗,國力大損,東吳險勝,偏居長江一側。曹魏一家獨大。

最終的結果,又回到了,諸葛亮和魯肅的戰略規劃中,吳蜀聯盟,並一直持續到蜀漢滅亡。

你對魯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討論。

切割地球
2019-10-22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繼任的魯肅,不但不欲西征,反而堅持聯劉——他認為孫權沒有能力既西征荊益又在同時抵禦住曹操的攻勢,所以為求生存必須聯劉抗曹。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魯肅也因此遭到了孫權的不信任。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繼任的魯肅,不但不欲西征,反而堅持聯劉——他認為孫權沒有能力既西征荊益又在同時抵禦住曹操的攻勢,所以為求生存必須聯劉抗曹。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魯肅也因此遭到了孫權的不信任。

魯肅同樣早死,繼任的呂蒙一心奪荊州,幸運的是,龐統之死導致了諸葛亮西進益州,於是剛愎自用的關羽最終為呂蒙所擒。然而,呂蒙擒殺關羽後不久又病死了,這時上任的便是陸遜。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繼任的魯肅,不但不欲西征,反而堅持聯劉——他認為孫權沒有能力既西征荊益又在同時抵禦住曹操的攻勢,所以為求生存必須聯劉抗曹。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魯肅也因此遭到了孫權的不信任。

魯肅同樣早死,繼任的呂蒙一心奪荊州,幸運的是,龐統之死導致了諸葛亮西進益州,於是剛愎自用的關羽最終為呂蒙所擒。然而,呂蒙擒殺關羽後不久又病死了,這時上任的便是陸遜。

與魯肅一樣,陸遜也主張聯劉。但他與魯肅不同,因為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益州,不聯劉也不現實了。不過劉備最終徵吳,這就給了陸遜一個建功的機會,於是夷陵之戰最終以劉備的失敗,成就了陸遜。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繼任的魯肅,不但不欲西征,反而堅持聯劉——他認為孫權沒有能力既西征荊益又在同時抵禦住曹操的攻勢,所以為求生存必須聯劉抗曹。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魯肅也因此遭到了孫權的不信任。

魯肅同樣早死,繼任的呂蒙一心奪荊州,幸運的是,龐統之死導致了諸葛亮西進益州,於是剛愎自用的關羽最終為呂蒙所擒。然而,呂蒙擒殺關羽後不久又病死了,這時上任的便是陸遜。

與魯肅一樣,陸遜也主張聯劉。但他與魯肅不同,因為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益州,不聯劉也不現實了。不過劉備最終徵吳,這就給了陸遜一個建功的機會,於是夷陵之戰最終以劉備的失敗,成就了陸遜。

由此可知,魯肅之所以沒有軍功,是因為他的戰略構想與其它幾人不同,並且在其任期沒有遇上相應的戰事,與他是不是會打仗並沒有直接關係。

答 | 江隱龍

一方面是孫權活得太久,另一方面是孫權手下四大都督(暫且統稱為都督)中的前三個死得太早,以至於孫權一生居然經歷了四任青史留名的重臣(其實應當是五任,還包括陸遜之子陸抗),同時也經歷四種不同的戰略構思。這四人若論戰績,的確是魯肅最平平無奇,但這依然不影響他的成就與能力。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劉備集團,周瑜、呂蒙都是主戰派,而魯肅、陸遜是主和派。但作為主和派的陸遜在其任期遭遇了劉備伐吳,自然便有了功績;而魯肅在其任期時,仰孫權鼻息的劉備根本沒有能力與東吳翻臉,所以魯肅自然也沒有機會享有相應的軍功。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幾個人事蹟就能瞭解到大概了。

周瑜最大的軍功是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基本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與諸葛亮關係不是很大。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東幾近於神,而其本人也自信滿滿,決定西征荊州、益州,竟長江之極與曹操隔江而治。可以西征剛剛開始,周瑜就病死了。

繼任的魯肅,不但不欲西征,反而堅持聯劉——他認為孫權沒有能力既西征荊益又在同時抵禦住曹操的攻勢,所以為求生存必須聯劉抗曹。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魯肅也因此遭到了孫權的不信任。

魯肅同樣早死,繼任的呂蒙一心奪荊州,幸運的是,龐統之死導致了諸葛亮西進益州,於是剛愎自用的關羽最終為呂蒙所擒。然而,呂蒙擒殺關羽後不久又病死了,這時上任的便是陸遜。

與魯肅一樣,陸遜也主張聯劉。但他與魯肅不同,因為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益州,不聯劉也不現實了。不過劉備最終徵吳,這就給了陸遜一個建功的機會,於是夷陵之戰最終以劉備的失敗,成就了陸遜。

由此可知,魯肅之所以沒有軍功,是因為他的戰略構想與其它幾人不同,並且在其任期沒有遇上相應的戰事,與他是不是會打仗並沒有直接關係。

寒鲲
2019-08-08

相比於周瑜、呂蒙、陸遜在赤壁、江陵、夷陵分別取得的輝煌戰績,魯肅確實沒有取得與此相彷彿的“戰爭功績”,歸納起來原因如下:

魯肅以外交謀劃能力見長,指揮作戰能力並非其所長

魯肅自從因“二分天下計”而被孫權擢用之後,一直都是孫權集團的“外部戰略規劃者”與“外部交往踐行者”,所以,魯肅為孫權霸業所貢獻的功績,往往不在於指揮軍事行動獲得的“戰績”,而在於進行外交活動而取得的“謀績”。

具體而言,魯肅所取得的“謀績”主要有:確定孫權集團戰略方向的二分天下之計、赤壁戰前促成孫劉聯盟、力挺孫權抗曹、赤壁之戰中擔任周瑜的贊軍校尉出謀劃策、力主借南郡以聯劉抗曹、單刀赴會劃湘而治平分荊州。

魯肅善用柔一些的外交戰略來建立功績,從劃湘而治看,魯肅完全是利用了劉備方面忙於益州漢中戰線無暇東顧、荊州關羽軍力缺乏的局部戰略對比,便實現了領土的取得,這未必比不上通過轟轟烈烈的戰鬥便取得領土的周、呂、陸三位都督。

赤壁戰後十年形勢決定了魯肅沒有出擊的機會

赤壁戰後,曹操雖然新敗,卻因其佔據了漢末天下精華所在的河北、齊魯而依舊強大。在劉備入蜀、曹操西進以前,整個天下是“一超(曹)一強(孫)多弱(備、璋、魯、馬、韓)”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孫權必須聯合弱勢的一方方能抵抗“一超”曹操。所以,孫權方面在此時是不可能攻擊在江陵與荊南三郡盤踞的劉備勢力,自傷友軍的。而面對曹操方面,由於曹軍控制了襄陽與合肥,對孫吳版圖此時的兩部分(江夏、江東)均形成戰略壓制態勢,是不可能取得對曹作戰軍事勝利的。所以,魯肅都督荊州時期,並不是他不想戰,而是客觀形勢不允許他貿然出擊,僅僅允許他用一些更為巧妙的手段去博取湘水東岸的土地。

這一對於孫權方面難以破局的赤壁戰後尷尬形勢,直到曹操西進取得關隴、劉備西進取得益州,並且二人在漢水流域展開激烈爭奪後,方才被打破。劉備集團直接從一弱驟然暴發為西南一強,實力幾乎趕超孫權,並且佔據了上游戰略優勢,使得孫權勢力處於一超曹操、一強劉備的雙重三方(合肥、襄陽、益州)壓制的態勢之下,這才使得孫權集團為了自保自利而偷襲荊州,而此時的魯肅早已去世,生生錯過了博取荊州功名的機會。

總之,魯肅確實是沒有留名青史的著名戰績,但魯肅為孫權集團確立了基本發展戰略、並在赤壁之戰前後貢獻了巨大的主戰支持與謀略智力,併為呂蒙襲取荊州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戰略跳板:湘水之東,功績還是相當巨大的,絲毫不遜於其他三位大都督。


認同本答案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

想要獲取更多中國古代歷史乾貨,歡迎關注頭條號“寒鯤”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2019-06-11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首倡者。早在劉表病逝,荊州無主,形勢混亂時,魯肅便向孫權提出到荊州"探虛實":如果曹軍還沒到荊州,他們東吳便派大軍搶先一步吞併荊州這個軍事要地。如果曹軍佔領了荊州之地,他們東吳便和劉備聯合抱團取暖。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首倡者。早在劉表病逝,荊州無主,形勢混亂時,魯肅便向孫權提出到荊州"探虛實":如果曹軍還沒到荊州,他們東吳便派大軍搶先一步吞併荊州這個軍事要地。如果曹軍佔領了荊州之地,他們東吳便和劉備聯合抱團取暖。

魯肅還是在半路中便探知曹軍已戰領荊州,劉備狼狽逃往江夏時,他日夜兼程找到劉備,說服孫劉聯盟,再加上諸葛亮的支持,最終促使孫劉聯合抗曹。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首倡者。早在劉表病逝,荊州無主,形勢混亂時,魯肅便向孫權提出到荊州"探虛實":如果曹軍還沒到荊州,他們東吳便派大軍搶先一步吞併荊州這個軍事要地。如果曹軍佔領了荊州之地,他們東吳便和劉備聯合抱團取暖。

魯肅還是在半路中便探知曹軍已戰領荊州,劉備狼狽逃往江夏時,他日夜兼程找到劉備,說服孫劉聯盟,再加上諸葛亮的支持,最終促使孫劉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中,魯肅一方面另一方面又積極獻言獻策,為周瑜的火攻連環計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首倡者。早在劉表病逝,荊州無主,形勢混亂時,魯肅便向孫權提出到荊州"探虛實":如果曹軍還沒到荊州,他們東吳便派大軍搶先一步吞併荊州這個軍事要地。如果曹軍佔領了荊州之地,他們東吳便和劉備聯合抱團取暖。

魯肅還是在半路中便探知曹軍已戰領荊州,劉備狼狽逃往江夏時,他日夜兼程找到劉備,說服孫劉聯盟,再加上諸葛亮的支持,最終促使孫劉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中,魯肅一方面另一方面又積極獻言獻策,為周瑜的火攻連環計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赤壁之戰後,吳蜀因爭奪荊州之地劍拔弩張,魯肅以大局為重,以和事佬的身份,致力於穩持聯合抗魏的大方針不變,想盡一切辦法,極力維護好雙方關係,維持了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

其實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績和功績並不比周瑜、呂蒙、陸遜三人差,其高瞻遠曙和大智若愚甚至是其他三人無法相比的。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首倡者。早在劉表病逝,荊州無主,形勢混亂時,魯肅便向孫權提出到荊州"探虛實":如果曹軍還沒到荊州,他們東吳便派大軍搶先一步吞併荊州這個軍事要地。如果曹軍佔領了荊州之地,他們東吳便和劉備聯合抱團取暖。

魯肅還是在半路中便探知曹軍已戰領荊州,劉備狼狽逃往江夏時,他日夜兼程找到劉備,說服孫劉聯盟,再加上諸葛亮的支持,最終促使孫劉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中,魯肅一方面另一方面又積極獻言獻策,為周瑜的火攻連環計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赤壁之戰後,吳蜀因爭奪荊州之地劍拔弩張,魯肅以大局為重,以和事佬的身份,致力於穩持聯合抗魏的大方針不變,想盡一切辦法,極力維護好雙方關係,維持了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

總之,魯肅不是我們傳統中的愚昩無能的人,而是一個具有超級智慧和才能的謀士,其功績不在周瑜之下,更在呂蒙和陸遜之上。

看遍山川
2019-03-25

軍事政治集團需要軍事人才的沙場點兵,更需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的肱股謀臣,就如同漢高祖雖有韓信,樊噲更認為蕭何,張良列功頭等。

軍事政治集團需要軍事人才的沙場點兵,更需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的肱股謀臣,就如同漢高祖雖有韓信,樊噲更認為蕭何,張良列功頭等。

“草船借箭”魯肅的稀裡糊塗,驚慌失措,“單刀赴會”時的膽小畏縮,遲鈍被挾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描寫,使魯肅平庸而又老實的形象深入人的印象中,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裡造成的假象。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在公元207年,而早在7年之前,魯肅就在孫權面前獻上過一個相似的帝王之策“榻上策”,使繼承父兄遺業,有爭當群雄首領一匡天下的孫權有了戰略計劃。

第一,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由於外戚掌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任何人想要復興漢室都是徒勞的。第二,“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認為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強大,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僅憑東吳的實力是不可能消滅曹操的。第三“北方誠多務”就是曹操雖然擊敗了袁紹,但北方還有很多軍閥在牽制曹操,建議孫權抓住機會,擴大勢力範圍。

軍事政治集團需要軍事人才的沙場點兵,更需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的肱股謀臣,就如同漢高祖雖有韓信,樊噲更認為蕭何,張良列功頭等。

“草船借箭”魯肅的稀裡糊塗,驚慌失措,“單刀赴會”時的膽小畏縮,遲鈍被挾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描寫,使魯肅平庸而又老實的形象深入人的印象中,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裡造成的假象。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在公元207年,而早在7年之前,魯肅就在孫權面前獻上過一個相似的帝王之策“榻上策”,使繼承父兄遺業,有爭當群雄首領一匡天下的孫權有了戰略計劃。

第一,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由於外戚掌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任何人想要復興漢室都是徒勞的。第二,“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認為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強大,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僅憑東吳的實力是不可能消滅曹操的。第三“北方誠多務”就是曹操雖然擊敗了袁紹,但北方還有很多軍閥在牽制曹操,建議孫權抓住機會,擴大勢力範圍。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是帝王之策,雖然兩者動機不同(劉備是興復漢室)但都是以本集團為中心發展壯大自己,聯合同盟對付曹操,最後由自已統一天下,這個比“隆中對”早7年的“榻上策”其實質和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真難能可貴。

隨著荊州劉表集團的覆滅,魯肅以政治家的眼光首先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並主動找到當陽的劉備提出了聯合計劃,得到劉備的認可,魯肅才是孫劉聯盟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這和《三國演義》裡的描述是大相徑庭的。


軍事政治集團需要軍事人才的沙場點兵,更需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的肱股謀臣,就如同漢高祖雖有韓信,樊噲更認為蕭何,張良列功頭等。

“草船借箭”魯肅的稀裡糊塗,驚慌失措,“單刀赴會”時的膽小畏縮,遲鈍被挾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描寫,使魯肅平庸而又老實的形象深入人的印象中,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裡造成的假象。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在公元207年,而早在7年之前,魯肅就在孫權面前獻上過一個相似的帝王之策“榻上策”,使繼承父兄遺業,有爭當群雄首領一匡天下的孫權有了戰略計劃。

第一,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由於外戚掌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任何人想要復興漢室都是徒勞的。第二,“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認為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強大,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僅憑東吳的實力是不可能消滅曹操的。第三“北方誠多務”就是曹操雖然擊敗了袁紹,但北方還有很多軍閥在牽制曹操,建議孫權抓住機會,擴大勢力範圍。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是帝王之策,雖然兩者動機不同(劉備是興復漢室)但都是以本集團為中心發展壯大自己,聯合同盟對付曹操,最後由自已統一天下,這個比“隆中對”早7年的“榻上策”其實質和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真難能可貴。

隨著荊州劉表集團的覆滅,魯肅以政治家的眼光首先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並主動找到當陽的劉備提出了聯合計劃,得到劉備的認可,魯肅才是孫劉聯盟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這和《三國演義》裡的描述是大相徑庭的。



赤壁之戰後,當時周瑜,呂範等人主張把劉備扣留,只有魯肅從全局出發主張放回劉備並借荊州給劉備,以給曹操樹敵,給東吳結友,而後發生劉備借荊州而不還的事。為此《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在魯肅死後評價他的謀略,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之戰前的聯劉抗曹的主戰態度,但對借荊州略有微辭。事實上不把荊州借給劉備,單靠東吳是無法與曹操抗衡的,荊州也保不住,《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當曹操聽說東吳把荊州借給劉備後,震驚之下,落等於地。這一招把曹操欲吞併江南,統一中國的計劃全部打亂了,他能不驚麼。


軍事政治集團需要軍事人才的沙場點兵,更需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的肱股謀臣,就如同漢高祖雖有韓信,樊噲更認為蕭何,張良列功頭等。

“草船借箭”魯肅的稀裡糊塗,驚慌失措,“單刀赴會”時的膽小畏縮,遲鈍被挾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描寫,使魯肅平庸而又老實的形象深入人的印象中,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裡造成的假象。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在公元207年,而早在7年之前,魯肅就在孫權面前獻上過一個相似的帝王之策“榻上策”,使繼承父兄遺業,有爭當群雄首領一匡天下的孫權有了戰略計劃。

第一,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由於外戚掌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任何人想要復興漢室都是徒勞的。第二,“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認為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強大,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僅憑東吳的實力是不可能消滅曹操的。第三“北方誠多務”就是曹操雖然擊敗了袁紹,但北方還有很多軍閥在牽制曹操,建議孫權抓住機會,擴大勢力範圍。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是帝王之策,雖然兩者動機不同(劉備是興復漢室)但都是以本集團為中心發展壯大自己,聯合同盟對付曹操,最後由自已統一天下,這個比“隆中對”早7年的“榻上策”其實質和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真難能可貴。

隨著荊州劉表集團的覆滅,魯肅以政治家的眼光首先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並主動找到當陽的劉備提出了聯合計劃,得到劉備的認可,魯肅才是孫劉聯盟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這和《三國演義》裡的描述是大相徑庭的。



赤壁之戰後,當時周瑜,呂範等人主張把劉備扣留,只有魯肅從全局出發主張放回劉備並借荊州給劉備,以給曹操樹敵,給東吳結友,而後發生劉備借荊州而不還的事。為此《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在魯肅死後評價他的謀略,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之戰前的聯劉抗曹的主戰態度,但對借荊州略有微辭。事實上不把荊州借給劉備,單靠東吳是無法與曹操抗衡的,荊州也保不住,《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當曹操聽說東吳把荊州借給劉備後,震驚之下,落等於地。這一招把曹操欲吞併江南,統一中國的計劃全部打亂了,他能不驚麼。



當劉備取益州,東吳方面向劉備索要荊州不成,兩方面劍拔弩張的緊要關頭,魯肅出於維護孫劉兩家聯盟,以和關羽和談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在魯肅斡旋下“諸將軍單刀俱會”,經過協商,達成諒解,避免了孫劉內訌,魚翁得利的後果,只才過這出由魯肅主演的好戲,在羅貫中筆下換了主角罷了。

魯肅一生的一系列活動,證明他是三國時期一位大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是他首先提出“三分天下”(只是劉備後來居上,替代了劉表)的帝王之策,也是首先倡導孫劉聯盟,並身體力行,矢之不渝的執行,主導了東吳的外交走向,深遠地影響了此後幾十年的三國進程。

在他去世後,孫劉聯盟不久即瓦解,吳,蜀也最終被各個擊破。

潘不安讲究史
2019-07-20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隆中對”魯子敬

此後,中原的諸侯混戰蔓延到魯肅的家鄉,魯肅先是投奔袁術,發現不是可以輔佐的人,於是便離開。後來好友劉曄寫信告訴他亂世將起,趕緊接上母親,你附近巢湖的地方有鄭寶,傭兵萬人可以投奔。

魯肅採納劉曄的建議,回家接母親,結果好友周瑜提前了一步將魯母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到吳郡見周瑜,周瑜藉機卻說魯肅,並將其舉薦給孫權。

孫權聽說周瑜給自己舉薦了大才,非常高興,馬上設宴款待了魯肅,席間兩人相談甚歡。但在賓客散盡後,孫權又悄悄把魯肅請了回來,說:“大漢要完了,我剛繼承了父兄的遺產,想幹一番大事,你說應該怎麼做?”

魯肅為孫權分析局勢,認為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勢力太大,漢室肯定是完了,曹操一下只也是除不掉的,你只有依靠江東和曹操鼎足而立。先保持低調,觀察局勢變化,偷偷的消滅黃祖,進而佔領劉表的荊州,等把長江以南都佔下來了。之後,老大你就可以直接稱帝,準備爭奪天下了。

孫權聽完倒吸一口涼氣,我靠,這人膽子真大啊,忙說我只是想匡扶漢室而已,你說的這個我可辦不到。實際,孫權心裡估計是樂開了花,此後對魯肅的建議越發重視。

雖然有張昭認為魯肅這人過於狂妄,不能重用,但是孫權依然不停賞賜他,很快魯肅的財富又和以前一樣的,之前的投資終於賺回來了。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隆中對”魯子敬

此後,中原的諸侯混戰蔓延到魯肅的家鄉,魯肅先是投奔袁術,發現不是可以輔佐的人,於是便離開。後來好友劉曄寫信告訴他亂世將起,趕緊接上母親,你附近巢湖的地方有鄭寶,傭兵萬人可以投奔。

魯肅採納劉曄的建議,回家接母親,結果好友周瑜提前了一步將魯母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到吳郡見周瑜,周瑜藉機卻說魯肅,並將其舉薦給孫權。

孫權聽說周瑜給自己舉薦了大才,非常高興,馬上設宴款待了魯肅,席間兩人相談甚歡。但在賓客散盡後,孫權又悄悄把魯肅請了回來,說:“大漢要完了,我剛繼承了父兄的遺產,想幹一番大事,你說應該怎麼做?”

魯肅為孫權分析局勢,認為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勢力太大,漢室肯定是完了,曹操一下只也是除不掉的,你只有依靠江東和曹操鼎足而立。先保持低調,觀察局勢變化,偷偷的消滅黃祖,進而佔領劉表的荊州,等把長江以南都佔下來了。之後,老大你就可以直接稱帝,準備爭奪天下了。

孫權聽完倒吸一口涼氣,我靠,這人膽子真大啊,忙說我只是想匡扶漢室而已,你說的這個我可辦不到。實際,孫權心裡估計是樂開了花,此後對魯肅的建議越發重視。

雖然有張昭認為魯肅這人過於狂妄,不能重用,但是孫權依然不停賞賜他,很快魯肅的財富又和以前一樣的,之前的投資終於賺回來了。

都督魯子敬

此後,孫權按照魯肅的戰略,先是斬殺黃祖佔領江夏,之後準備進攻荊州。但此時傳來劉表的死訊。

魯肅對孫權說荊州是我們建立帝業的基礎,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又向來不和,下面的人也分成兩派。加上劉備是梟雄,素來和曹操為帝,但是劉表嫉妒他的才能不敢重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們能一條心,那我們就要和他們結成盟友。如果不是一條心,就要聯合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舊部,一起對抗曹操。現在曹操一定也有企圖,我們必須趕在他前面。

孫權於是讓魯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出使荊州,但是剛到夏口,劉琮就投降了。魯肅並沒有回去和孫權商量再做決定,而是當機立斷的直接去見劉備,約定聯合抗曹。於是劉備率軍進駐夏口,同時派諸葛亮隨魯肅會柴桑見孫權。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隆中對”魯子敬

此後,中原的諸侯混戰蔓延到魯肅的家鄉,魯肅先是投奔袁術,發現不是可以輔佐的人,於是便離開。後來好友劉曄寫信告訴他亂世將起,趕緊接上母親,你附近巢湖的地方有鄭寶,傭兵萬人可以投奔。

魯肅採納劉曄的建議,回家接母親,結果好友周瑜提前了一步將魯母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到吳郡見周瑜,周瑜藉機卻說魯肅,並將其舉薦給孫權。

孫權聽說周瑜給自己舉薦了大才,非常高興,馬上設宴款待了魯肅,席間兩人相談甚歡。但在賓客散盡後,孫權又悄悄把魯肅請了回來,說:“大漢要完了,我剛繼承了父兄的遺產,想幹一番大事,你說應該怎麼做?”

魯肅為孫權分析局勢,認為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勢力太大,漢室肯定是完了,曹操一下只也是除不掉的,你只有依靠江東和曹操鼎足而立。先保持低調,觀察局勢變化,偷偷的消滅黃祖,進而佔領劉表的荊州,等把長江以南都佔下來了。之後,老大你就可以直接稱帝,準備爭奪天下了。

孫權聽完倒吸一口涼氣,我靠,這人膽子真大啊,忙說我只是想匡扶漢室而已,你說的這個我可辦不到。實際,孫權心裡估計是樂開了花,此後對魯肅的建議越發重視。

雖然有張昭認為魯肅這人過於狂妄,不能重用,但是孫權依然不停賞賜他,很快魯肅的財富又和以前一樣的,之前的投資終於賺回來了。

都督魯子敬

此後,孫權按照魯肅的戰略,先是斬殺黃祖佔領江夏,之後準備進攻荊州。但此時傳來劉表的死訊。

魯肅對孫權說荊州是我們建立帝業的基礎,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又向來不和,下面的人也分成兩派。加上劉備是梟雄,素來和曹操為帝,但是劉表嫉妒他的才能不敢重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們能一條心,那我們就要和他們結成盟友。如果不是一條心,就要聯合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舊部,一起對抗曹操。現在曹操一定也有企圖,我們必須趕在他前面。

孫權於是讓魯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出使荊州,但是剛到夏口,劉琮就投降了。魯肅並沒有回去和孫權商量再做決定,而是當機立斷的直接去見劉備,約定聯合抗曹。於是劉備率軍進駐夏口,同時派諸葛亮隨魯肅會柴桑見孫權。

魯肅回來後,當時大臣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只有他偷偷對孫權說:“我看他們的討論的,都是害你的,不能和他們商量。我魯肅可以投降曹操,還能當個小官,然後慢慢升到州郡長官。您投降了曹操,會有怎麼樣的下場?”並建議孫權召回周瑜。

於是孫權召回周瑜,命他主持戰事,同時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出謀劃策,最終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孫權率領諸位將領親自迎接魯肅,並說:“子敬啊,我親自持鞍下馬迎接你,夠意思了吧!”魯肅說:“不夠!”等到坐下後,魯肅舉著鞭子說:“等到您威加四海,統一九州,成就帝業的時候,安車軟座的來迎接我,這樣才行!”

之後,魯肅又勸說孫權借土地給劉備,讓劉備可以統領整個荊州,方便一起對抗曹操。

不久之後,周瑜病重,親自寫信給孫權,認為現在時局混亂,必須要良將鎮守,請求讓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於是孫權採納建議,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的位置,並將周瑜的私屬部隊四千人和封邑全部歸入魯肅名下。魯肅上任後,恩威並施,順利完成交接,並將軍隊擴展到一萬人。

成為東吳第二任都督。

另外魯肅之後曾隨孫權攻破皖城,實際也算是有戰績的。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隆中對”魯子敬

此後,中原的諸侯混戰蔓延到魯肅的家鄉,魯肅先是投奔袁術,發現不是可以輔佐的人,於是便離開。後來好友劉曄寫信告訴他亂世將起,趕緊接上母親,你附近巢湖的地方有鄭寶,傭兵萬人可以投奔。

魯肅採納劉曄的建議,回家接母親,結果好友周瑜提前了一步將魯母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到吳郡見周瑜,周瑜藉機卻說魯肅,並將其舉薦給孫權。

孫權聽說周瑜給自己舉薦了大才,非常高興,馬上設宴款待了魯肅,席間兩人相談甚歡。但在賓客散盡後,孫權又悄悄把魯肅請了回來,說:“大漢要完了,我剛繼承了父兄的遺產,想幹一番大事,你說應該怎麼做?”

魯肅為孫權分析局勢,認為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勢力太大,漢室肯定是完了,曹操一下只也是除不掉的,你只有依靠江東和曹操鼎足而立。先保持低調,觀察局勢變化,偷偷的消滅黃祖,進而佔領劉表的荊州,等把長江以南都佔下來了。之後,老大你就可以直接稱帝,準備爭奪天下了。

孫權聽完倒吸一口涼氣,我靠,這人膽子真大啊,忙說我只是想匡扶漢室而已,你說的這個我可辦不到。實際,孫權心裡估計是樂開了花,此後對魯肅的建議越發重視。

雖然有張昭認為魯肅這人過於狂妄,不能重用,但是孫權依然不停賞賜他,很快魯肅的財富又和以前一樣的,之前的投資終於賺回來了。

都督魯子敬

此後,孫權按照魯肅的戰略,先是斬殺黃祖佔領江夏,之後準備進攻荊州。但此時傳來劉表的死訊。

魯肅對孫權說荊州是我們建立帝業的基礎,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又向來不和,下面的人也分成兩派。加上劉備是梟雄,素來和曹操為帝,但是劉表嫉妒他的才能不敢重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們能一條心,那我們就要和他們結成盟友。如果不是一條心,就要聯合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舊部,一起對抗曹操。現在曹操一定也有企圖,我們必須趕在他前面。

孫權於是讓魯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出使荊州,但是剛到夏口,劉琮就投降了。魯肅並沒有回去和孫權商量再做決定,而是當機立斷的直接去見劉備,約定聯合抗曹。於是劉備率軍進駐夏口,同時派諸葛亮隨魯肅會柴桑見孫權。

魯肅回來後,當時大臣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只有他偷偷對孫權說:“我看他們的討論的,都是害你的,不能和他們商量。我魯肅可以投降曹操,還能當個小官,然後慢慢升到州郡長官。您投降了曹操,會有怎麼樣的下場?”並建議孫權召回周瑜。

於是孫權召回周瑜,命他主持戰事,同時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出謀劃策,最終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孫權率領諸位將領親自迎接魯肅,並說:“子敬啊,我親自持鞍下馬迎接你,夠意思了吧!”魯肅說:“不夠!”等到坐下後,魯肅舉著鞭子說:“等到您威加四海,統一九州,成就帝業的時候,安車軟座的來迎接我,這樣才行!”

之後,魯肅又勸說孫權借土地給劉備,讓劉備可以統領整個荊州,方便一起對抗曹操。

不久之後,周瑜病重,親自寫信給孫權,認為現在時局混亂,必須要良將鎮守,請求讓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於是孫權採納建議,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的位置,並將周瑜的私屬部隊四千人和封邑全部歸入魯肅名下。魯肅上任後,恩威並施,順利完成交接,並將軍隊擴展到一萬人。

成為東吳第二任都督。

另外魯肅之後曾隨孫權攻破皖城,實際也算是有戰績的。

單刀赴會魯子敬

關羽和魯肅的勢力之間犬牙交錯,經常有摩擦,但是魯肅任內始終顧全大局,保持克制,安撫雙方。

之後,劉備奪取益州,孫權向劉備索要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便派呂蒙奪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而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

於是劉備率兵五萬,與關羽三萬兵馬,想要奪回二郡。孫權也帶兵進駐陸口,而魯肅帶率兵一萬與關羽對峙。

魯肅為顧大局,邀請關羽雙方將領只帶單刀相會,希望能解決紛爭。可是單刀會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但就在此時,曹操兵犯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只能迅速與東吳議和,約定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謝邀!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述成一個老實人魯子敬,常常被諸葛孔明戲耍捉弄。而在真正歷史上,魯肅的確也是沒有戰績,可如果論功勞論重要性,卻可排在東吳諸臣第一位。

這個老實人實際並不老實!

“敗家子”魯子敬

魯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為他留下了萬貫家財,但魯肅從來不事生產,是個有名的“敗家子”(可這家產就是敗不光,羨慕ing)。

天天和英雄豪傑們吃喝玩樂,賣田地賑濟窮人(實際很有眼光,亂世將至土地將不值錢),非常得鄉里人的歡心。

魯肅的“敗家”遠近聞名,逐漸傳到了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耳中,於是一天周瑜帶著數百人到魯肅這邊打秋風,啊呸,應該是求贊助。當時魯肅有兩個糧倉,每個有糧食三千斛米(核現在大概有40萬斤),隨手指著一個,拿走拿走!

周公瑾當時就驚呆了,土豪啊~我們做朋友吧。於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隆中對”魯子敬

此後,中原的諸侯混戰蔓延到魯肅的家鄉,魯肅先是投奔袁術,發現不是可以輔佐的人,於是便離開。後來好友劉曄寫信告訴他亂世將起,趕緊接上母親,你附近巢湖的地方有鄭寶,傭兵萬人可以投奔。

魯肅採納劉曄的建議,回家接母親,結果好友周瑜提前了一步將魯母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到吳郡見周瑜,周瑜藉機卻說魯肅,並將其舉薦給孫權。

孫權聽說周瑜給自己舉薦了大才,非常高興,馬上設宴款待了魯肅,席間兩人相談甚歡。但在賓客散盡後,孫權又悄悄把魯肅請了回來,說:“大漢要完了,我剛繼承了父兄的遺產,想幹一番大事,你說應該怎麼做?”

魯肅為孫權分析局勢,認為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勢力太大,漢室肯定是完了,曹操一下只也是除不掉的,你只有依靠江東和曹操鼎足而立。先保持低調,觀察局勢變化,偷偷的消滅黃祖,進而佔領劉表的荊州,等把長江以南都佔下來了。之後,老大你就可以直接稱帝,準備爭奪天下了。

孫權聽完倒吸一口涼氣,我靠,這人膽子真大啊,忙說我只是想匡扶漢室而已,你說的這個我可辦不到。實際,孫權心裡估計是樂開了花,此後對魯肅的建議越發重視。

雖然有張昭認為魯肅這人過於狂妄,不能重用,但是孫權依然不停賞賜他,很快魯肅的財富又和以前一樣的,之前的投資終於賺回來了。

都督魯子敬

此後,孫權按照魯肅的戰略,先是斬殺黃祖佔領江夏,之後準備進攻荊州。但此時傳來劉表的死訊。

魯肅對孫權說荊州是我們建立帝業的基礎,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又向來不和,下面的人也分成兩派。加上劉備是梟雄,素來和曹操為帝,但是劉表嫉妒他的才能不敢重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們能一條心,那我們就要和他們結成盟友。如果不是一條心,就要聯合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舊部,一起對抗曹操。現在曹操一定也有企圖,我們必須趕在他前面。

孫權於是讓魯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出使荊州,但是剛到夏口,劉琮就投降了。魯肅並沒有回去和孫權商量再做決定,而是當機立斷的直接去見劉備,約定聯合抗曹。於是劉備率軍進駐夏口,同時派諸葛亮隨魯肅會柴桑見孫權。

魯肅回來後,當時大臣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只有他偷偷對孫權說:“我看他們的討論的,都是害你的,不能和他們商量。我魯肅可以投降曹操,還能當個小官,然後慢慢升到州郡長官。您投降了曹操,會有怎麼樣的下場?”並建議孫權召回周瑜。

於是孫權召回周瑜,命他主持戰事,同時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出謀劃策,最終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孫權率領諸位將領親自迎接魯肅,並說:“子敬啊,我親自持鞍下馬迎接你,夠意思了吧!”魯肅說:“不夠!”等到坐下後,魯肅舉著鞭子說:“等到您威加四海,統一九州,成就帝業的時候,安車軟座的來迎接我,這樣才行!”

之後,魯肅又勸說孫權借土地給劉備,讓劉備可以統領整個荊州,方便一起對抗曹操。

不久之後,周瑜病重,親自寫信給孫權,認為現在時局混亂,必須要良將鎮守,請求讓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於是孫權採納建議,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的位置,並將周瑜的私屬部隊四千人和封邑全部歸入魯肅名下。魯肅上任後,恩威並施,順利完成交接,並將軍隊擴展到一萬人。

成為東吳第二任都督。

另外魯肅之後曾隨孫權攻破皖城,實際也算是有戰績的。

單刀赴會魯子敬

關羽和魯肅的勢力之間犬牙交錯,經常有摩擦,但是魯肅任內始終顧全大局,保持克制,安撫雙方。

之後,劉備奪取益州,孫權向劉備索要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便派呂蒙奪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而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

於是劉備率兵五萬,與關羽三萬兵馬,想要奪回二郡。孫權也帶兵進駐陸口,而魯肅帶率兵一萬與關羽對峙。

魯肅為顧大局,邀請關羽雙方將領只帶單刀相會,希望能解決紛爭。可是單刀會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但就在此時,曹操兵犯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只能迅速與東吳議和,約定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英年早逝

公元217年,年僅46歲的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他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魯肅雖然看似在四大都督中,戰績最少,但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魯子敬作為東吳戰略的總設計師,提出荊州攻略,主導了赤壁之戰的發生並獲得勝利,又極力維護孫劉之間的同盟,建立鼎足而立的態勢。

在東吳之中的地位,就如同張良對於西漢,同樣沒有任何實際戰績,但是仍然不妨礙其被列入武廟十哲之首。

有知社
2019-04-02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充當荊州鎮守之任的將領,都是東吳一時最為傑出的英才。那麼,“忠厚無用”的魯肅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鎮守荊州,而在此風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內防劉備,與虎狼相爭食呢?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充當荊州鎮守之任的將領,都是東吳一時最為傑出的英才。那麼,“忠厚無用”的魯肅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鎮守荊州,而在此風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內防劉備,與虎狼相爭食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尊劉抑曹、弱化東吳的小說,東吳被嚴重地邊緣化,其人才也自然遭受了極大程度的矮化。正史記載中的魯肅,當然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魯肅形象。

據《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充當荊州鎮守之任的將領,都是東吳一時最為傑出的英才。那麼,“忠厚無用”的魯肅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鎮守荊州,而在此風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內防劉備,與虎狼相爭食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尊劉抑曹、弱化東吳的小說,東吳被嚴重地邊緣化,其人才也自然遭受了極大程度的矮化。正史記載中的魯肅,當然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魯肅形象。

據《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魯肅雖給人一種有儒生的感覺,但漢末三國時期的儒生不同於明清時期的儒生。唐朝以前的儒生都兼習文武,其日常裝束也都是身佩長劍,而有一種遊俠的氣質。自宋朝以後,才偃武修文,儒生也就不再佩劍,而是手搖紙扇附庸風雅,這也是尚武精神缺失的重要體現。在魯肅的身上,就能體現出遊俠的豪傑之氣,而絕不是今人想象中的那種孱弱書生形象。

演義中的關羽“單刀赴會”,實際上是魯肅單刀赴會,據裴松之引《吳書》註解《三國志》:(魯)肅欲與(關)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充當荊州鎮守之任的將領,都是東吳一時最為傑出的英才。那麼,“忠厚無用”的魯肅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鎮守荊州,而在此風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內防劉備,與虎狼相爭食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尊劉抑曹、弱化東吳的小說,東吳被嚴重地邊緣化,其人才也自然遭受了極大程度的矮化。正史記載中的魯肅,當然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魯肅形象。

據《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魯肅雖給人一種有儒生的感覺,但漢末三國時期的儒生不同於明清時期的儒生。唐朝以前的儒生都兼習文武,其日常裝束也都是身佩長劍,而有一種遊俠的氣質。自宋朝以後,才偃武修文,儒生也就不再佩劍,而是手搖紙扇附庸風雅,這也是尚武精神缺失的重要體現。在魯肅的身上,就能體現出遊俠的豪傑之氣,而絕不是今人想象中的那種孱弱書生形象。

演義中的關羽“單刀赴會”,實際上是魯肅單刀赴會,據裴松之引《吳書》註解《三國志》:(魯)肅欲與(關)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

魯肅不但有膽色過人,更是難得的王佐之才,其與孫權的“榻上對”可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曾對陸遜言道:...公瑾(周瑜)昔要子敬(魯肅)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

孫權將魯肅比作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而周瑜在臨終之前也向孫權上書言道:...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周)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充當荊州鎮守之任的將領,都是東吳一時最為傑出的英才。那麼,“忠厚無用”的魯肅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鎮守荊州,而在此風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內防劉備,與虎狼相爭食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尊劉抑曹、弱化東吳的小說,東吳被嚴重地邊緣化,其人才也自然遭受了極大程度的矮化。正史記載中的魯肅,當然不同於《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魯肅形象。

據《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魯肅雖給人一種有儒生的感覺,但漢末三國時期的儒生不同於明清時期的儒生。唐朝以前的儒生都兼習文武,其日常裝束也都是身佩長劍,而有一種遊俠的氣質。自宋朝以後,才偃武修文,儒生也就不再佩劍,而是手搖紙扇附庸風雅,這也是尚武精神缺失的重要體現。在魯肅的身上,就能體現出遊俠的豪傑之氣,而絕不是今人想象中的那種孱弱書生形象。

演義中的關羽“單刀赴會”,實際上是魯肅單刀赴會,據裴松之引《吳書》註解《三國志》:(魯)肅欲與(關)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

魯肅不但有膽色過人,更是難得的王佐之才,其與孫權的“榻上對”可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曾對陸遜言道:...公瑾(周瑜)昔要子敬(魯肅)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

孫權將魯肅比作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而周瑜在臨終之前也向孫權上書言道:...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周)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魯肅鎮守荊州之時,雖與曹、劉兩方勢力並無大的戰事發生,致使其戰績並不突出,但其軍事才能並不能抹殺。《吳書》對魯肅的評價甚高,而評論道:(魯)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