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看完有什麼感受?

我看了一半,狗狗第一世老死的瞬間淚崩!
1 個回答

《一條狗的使命》裡的那條狗,生於1960年代,叫貝利,與巴西球王同名,於1960年代(金毛)和1990年代(聖伯納)分別兩次轉世,來到他最最親愛的主人伊森身邊。在這相隔30多年的物理時間長廊裡,貝利中間還曾兩次以別的名字轉世,一次轉世為一條警犬,一次轉世為一條柯基,但無論他轉世為何樣的一條狗,無論是他遇到什麼樣的主人,人與狗之間的那份情感總是那麼的溫暖人心。這裡面,電影埋伏了一個特別的命題,人與狗之間的友誼其實是完全超物種的,它既超過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也超過了狗與狗之間的友誼,這也正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之處。如果你曾認真養過狗或貓這樣的寵物,我相信這部電影,和上述對這部電影的總結,你一定會表示贊同的。當然,說到狗狗們不停地轉世,一次次地與你的童年、青年和老年相遇,與你的人生產生互相慰藉,作為無神論者們是肯定不相信的,我就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對此也要說,寧肯信其有,而不肯信其無。電影中,貝利很幼小的時候,偶然被還是小孩子的伊森遇到,從此他們就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直到伊森上中學,戀愛,上大學,開始了生老病死的輪迴,十多歲的貝利在伊森的大學時代離他而去了——但對於伊森而言,與貝利在一起的童年、少年時光,可能是他一輩子最美好的時期;直到伊森第四次轉世,成為一條體形更為龐大的聖伯納回到伊森的家裡時,這個男人的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一直還在鬱郁不志中度過,竟然一直沒有組成自己的家庭。好在,貝利的出現最後改變了這一切,他不但幫著伊森找到了他的初戀女友,還看著他們再續前緣,成為真正的美好夫妻。這部電影的主要段落都是以貝利這隻狗的視角和敘事方式展開劇情,其實,每一個喜歡自己的寵物的人們,多多少少偶爾都會按著他們寵物的思維方式思考過他們共同的那些美好生活,但能做到如《一條狗的使命》裡如此獨特而有趣的方式,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這裡不但有人與狗身份的倒置,還有人與狗之間情感的通靈,是在思考純粹的生命的意義,而不止是一條狗和一個人的相遇。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也特別值得我們珍惜,即在電影裡,所有飾演人物的演員,即使是飾演幼年伊森的那個小孩子,也都知道自己是在表演,知道這情節和故事只是情節和故事,而不是真實的,但在電影裡出現的那些飾演狗的狗狗演員們,無論是那些金毛,那些黑背,那些柯基,還是那些聖伯納們,他們肯定不知道自己是在表演,而是就以為這就是自己真實的生活,也許他們的主人表現在銀幕上的對他們的感情是演出來的,但他們表現在銀幕上的對他們的主人感情卻絕對是真實的。所以,你既可以說這是一部電影。也可以說這就是一幕真實的生活,而絕對不是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