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10 個回答
夏目历史君
2018-10-12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矛盾逐漸激化,在與李建成相爭一直沒有實際性進展的情況下,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在長安城太極宮的玄武門發動了一次流血政變。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這場政變中能夠取得成功,李世民自身運籌帷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還有一些得力幫手,顯然肯定是不止十個人,十人為主差不多。

這些幫手的記載有很多種,有兩種是最為常見的說法。

一種來源於《舊唐書·太宗本紀》:是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程咬金)、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

還有一種來源於其他史料得:以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十人。除了長孫無忌,另外九人被譽為“玄武門九將”!

但不管哪種說法,可以確定的是大唐名將李靖和李勣並沒有參與其中。居然題主點名說十人,那應該是指第二種說法的十個人吧!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

李世民曾說過:“我有天下,無忌之力也!”他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屬於外戚。李世民繼位後,論功行賞,他任吏部尚書,進封齊國公,後改趙國公。他被定為李世民繼位的功臣第一,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一。

即便是李世民當了皇帝,對他仍是當兄弟看待,甚至讓他自由出入自己臥室。由於他的鼎力相助,李治成為皇子。後來李世民更任命其為太子太師,輔助太子李治。

李治登基後,長孫無忌成為輔政大臣,一時間權傾朝野。但由於不支持李治廢后,引起了武則天、李治的不滿。

最終於公元655年,李治在頒佈發表廢棄王皇后立武氏的詔書後,立馬將長孫無忌與褚遂良這兩位重臣貶謫,長孫無忌最終在流放途中自縊而死。他的兒子也被除名罷官放逐嶺南。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

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演義裡有主要講他,我們家裡貼的門神也有他。

在玄武門之變後,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為鄂國公。之後還參加了破突厥、徵高句麗等戰役,因其忠義無雙,加上驍勇善戰,也很被李世民看重。

在徵高句麗後,他回家養老,執著於仙丹研究,偶爾學點樂器,自娛自樂,自此不問世事。公元658年,他在家中病世,享年七十四歲,善終!

侯君集

大唐名將,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在此後,參加過平突厥,討伐吐谷渾、滅高昌國等戰役。

但此人居功自傲,在滅高昌時私取寶物。東窗事發後,被下過大獄,因此對太宗很是仇恨。後為了報復,勸太子李承乾謀反。謀反計劃暴露後,最終被處死,家人則流放嶺南。

張公謹

玄武門之變後,論功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之後改封鄒國公。在此後還跟隨李靖征討過東突厥。但在討伐東突厥三年後,張公謹就因病去逝了,年僅38歲!

劉師立

玄武門之變後,因功封為右武候大將軍。後曾率軍打敗過党項、吐谷渾。公元640年,因病去世。善終!

公孫武達

早期跟隨李世民的將領之一,曾跟隨李世民討伐過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玄武門之變後,出任肅州刺史,封東萊郡公。李治繼位後,任右武衛大將軍,最終死於崗位上。善終!

獨孤彥雲

此人是鮮卑人,一說為獨孤謀。因功任幽州都督,封為歷陽郡公。但後來在唐與東突厥的戰爭中不幸犧牲。

杜君綽

玄武門之變後,封開國公,任忠武將軍。後率軍出征過高句麗。高宗年間,拜左戎衛大將軍。最終於公元662年,上朝時突然發病,最終去世!

鄭仁泰

此人是玄武門之變的先鋒之一,後因討平鐵勒叛亂戰敗,而被降職為左武衛將軍,之後以涼州都督之職屯兵西部,防備吐蕃。之後一直在這個崗位上,直到病逝!

李孟嘗

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漢東郡開國公。之後參與過破東突厥之戰。高宗年間,任右威衛大將軍。最終於公元666年,突然暴斃於自己府邸,終年73歲。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總的來看,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都論功行賞了,大多得以善終。沒善終的,除了長孫無忌死的有點冤後,其他的都是自己作死!

三生有画
2018-11-05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公元626年,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挑戰皇儲之位,設計誅殺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直接參與了這次行動。李世民的秦王府文臣武將,有的人採取了退避態度,有的人選擇不參與。

而當世非常有名的戰將,加入這個計劃的,並不多,只有尉遲恭一人。像著名的大將的秦瓊,程咬金,李靖,李勣,李道宗等,都沒有直接參與進來。

可見這場內鬥,在當時,就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畢竟以下犯上,弒兄殺弟,並不是什麼好事。而且這是皇家內鬥,作為大唐大將,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世民。他們深知這一點的要害,所以誰做皇帝,都可以,而且李建成更加的正統一點。儘管從個人角度來說,李世民會更親近一些。

而加入這場內鬥當時有名的大將,其實就只有尉遲恭一人。此人鐵匠出身,沒啥文化,字都不認得一個,也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了。領導讓幹啥,就幹啥的那種。尉遲恭,開始跟劉武周幹,後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撫後成為李世民忠心干將,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後位高權重,晚年閉門自守,善終。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當然希望妹夫當皇帝,利益共同體。長孫無忌,李世民兒時夥伴親密戰友兼大舅哥,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成為李世民天策府重要成員。玄武門之變後當了宰相,李世民臨終託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權交給他打理,後被李治和武則天、李勣、許敬宗、李義府聯合絞殺,流放後投繯自盡。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最早跟隨李世民的一批人。在早期,並無很大出色表現。玄武門之變後,迅速崛起,和李世民成為兒女親家,女婿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征討吐谷渾,攻滅高昌,居功自傲,後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侯君集扶持皇子造反,李世民也只誅殺他一人,並未禍及宗族。

劉師立,早年為王世充親衛將軍,洛陽平定後歸附李世民,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

李孟嚐出自趙郡李氏,隋末入山為盜,後與王君廓一起歸附李唐,跟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病死。

杜君綽,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 

張公謹,早年跟隨王世充,加入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要算卦被他阻止,促使李世民下了動手的決心,後跟著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病逝。

獨孤彥雲,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南下兵臨長安,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死得太早,與凌煙閣無緣。

公孫武達,最早跟李淵太原起兵的元老,後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成為秦王府嫡系,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

鄭仁泰,是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在位時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下一個話題預告:張翠山死的時候,武當七俠,為何只有殷六俠哭?

延伸閱讀:所有人都忽略的祕密,陽頂天氣死明教分裂,都是因一個16歲混血女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吹拉彈唱話經典,原創不易,謝謝關注本頭條號哦!)

自律爱自由
2018-02-23

開門見山,一一道來。

1.長孫無忌,自縊而死,不得善終。

與房玄齡修《貞觀》,與律學士著成《律疏》。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


2.鄂國公尉遲恭,善終。

玄武門之變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天下太平之後英雄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安享晚年。諡曰忠武,陪葬昭陵。


3.陳國公侯君集,不得善終。

依附太子李承乾謀反被誅殺


4.郯國襄公張公謹,善終。

三十九歲病死在襄州都督任上。


5.襄武郡開國公劉師立,善終。

參與誅殺李建成,升至左驍衛將軍,諡曰肅。


6.東萊郡公公孫武達 ,善終。

死在右武大將軍任上,陪葬昭陵。


7.歷陽郡公獨孤彥雲,善終。

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


8.同安郡公鄭懷泰,善終

病死。


9.漢東郡開國公李孟嘗,善終

七十四歲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諡曰襄,陪葬昭陵。


10.懷寧縣工杜君綽,善終。

上朝時猝死,諡曰襄公,陪葬昭陵

仁勇校尉
2018-08-04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事變,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從哪裡來的?有個玄武門九人的說法,但實際參與玄武門的遠不止這九人。玄武門九人,一般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這九個人,挨個說下其結局。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妻子長孫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玄武門事變的重要謀劃者。李世民在世時,長孫無忌已經位高權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排名第一。

李世民去世後,遺命長孫無忌為輔政大臣,輔佐唐高宗李治。

長孫無忌在唐高宗李治時代權勢過大,和李治在立武則天為後等事件中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終在和皇帝李治的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貶斥流放。顯慶四年(659年)七月,長孫無忌在流放地被逼迫自殺,親屬也被流放嶺南為奴。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即大名鼎鼎的門神。玄武門事變中,尉遲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又帶兵威逼李淵,立下了大功。玄武門事變後,尉遲敬德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一次宴會上,因座次和人發生衝突,竟然差點打瞎了勸架的江夏王李道宗的一隻眼睛。

這次事件後,李世民狠狠敲打了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從此收斂很多。晚年不問政事,閉門謝客,沉迷煉丹之類。顯慶三年(658年),以73歲高齡去世。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尉遲敬德排名第七。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

侯君集在玄武門事變前地位不高,但在玄武門事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玄武門事變的重要謀劃者。玄武門事變中,稱得上謀劃人的,只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這四人。玄武門事變後,侯君集地位急劇上升,貞觀四年就做到了宰相。

貞觀九年,侯君集作為李靖的副手參與了滅吐谷渾之戰。貞觀十四年,侯君集率兵攻滅了高昌國。之後侯君集自以為功勞大而得不到重用,怨氣很深,和太子李承乾勾搭在一起。

李承乾準備效法老爸李世民也來個政變,玄武門事變謀劃人之一的侯君集自然是這次政變的主要謀劃人。政變還沒發動就洩露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被李世民處死。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排名第十七。

張公瑾

張公瑾在隋末曾經是王世充下屬,後來進入李世民的秦王府成為親信。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猶豫不決,燒龜殼占卜吉凶。張公瑾將龜殼甩地上說:“難道占卜結果不好大王就不發動了嗎?”

貞觀四年,張公瑾參與了李靖滅東突厥之戰。貞觀六年,年僅38歲的張公瑾英年早逝。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張公瑾排名第十八。

劉師立

劉師立隋末原本是王世充屬下的將領,王世充被滅後,投降唐軍,被李世民引為心腹。玄武門事變中,劉師立出了大力。玄武門事變後的封賞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戶,劉師立和侯君集張公瑾一個檔次。

貞觀年間,劉師立先後參與過對党項、吐谷渾作戰。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是李唐老資格的元勳,參與了太原起兵。之後在李世民下屬參與了唐朝開國時期的多次重要戰役。

玄武門事變後,公孫武達參與過多次邊疆戰事。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病逝。

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和獨孤信家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其祖父李楷,曾經在獨孤信下屬,後來被賜姓獨孤。玄武門事變後,獨孤彥雲被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來在於突厥作戰中戰死。

杜君綽

杜君綽隋末參與過農民軍,後來投奔李唐,在李世民下屬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杜君綽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年間還很活躍,參與了對高句麗的戰事。

龍朔二年(662年) ,杜君綽去世,是去世的比較晚的唐朝開國將軍。

鄭仁泰

鄭仁泰在武德早期就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在貞觀年間,鄭仁泰相對地位較低。在唐高宗李治年間,鄭仁泰成為唐軍的重要高層將領。龍朔元年(661年),鄭仁泰、薛仁貴領兵討伐鐵勒叛亂,這次作戰,鄭仁泰是主將,地位在薛仁貴之上,但鄭仁泰表現不好,成就了副將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的威名,鄭仁泰事後被降職,幾年後死去。

鄭仁泰也是去世比較晚的唐朝開國將軍之一了。

李孟嘗

李孟嘗隋末參與過農民軍,後來歸順唐朝在李世民下屬,跟隨李世民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玄武門事變後,李孟嘗被封武水縣開國公。

貞觀四年,李孟嘗參與了李靖滅東突厥之戰。

乾封元年(666年),74歲高齡的李孟嘗去世,也是一位去世很晚的唐朝開國將軍。

玄武門事變的其餘參與者

參與玄武門事變的人數眾多,在多個場合執行不同任務,遠不止以上九人。

凌煙閣功臣之一的高士廉,長孫無忌的舅舅,玄武門事變時負責釋放死囚參戰,為李世民增加一點兵力。

凌煙閣功臣秦叔寶、長孫順德,在玄武門外同太子齊王的援兵作戰。

凌煙閣功臣程咬金,參與了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動。

凌煙閣功臣房玄齡杜如晦,李世民的兩個親信,自然也參與了玄武門。

除此以外,現在能確定參與玄武門的地位比較高的人物,還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

历史简单说
2018-03-26

跟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共有十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另外還有一說,與這十個人不一樣,我們就只說這一說的十個人的後面的下場吧。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凌煙閣功臣第一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死前令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公元654年,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后,怕大臣不從,就與武則天一起到長孫無忌家,對長孫無忌各種賞賜,暗示長孫無忌要支持,但是長孫無忌給拒絕了。

公元655年,李冶不顧大臣的反對,最終還是將武則天立為皇后,武則天也因為長孫無忌不肯支持自己,對其懷恨在心。

公元659年,許敬宗向李冶密告,說監察御史與長孫無忌,意圖造反,李治最終令長孫無忌自諡於家中。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尉遲敬德被陳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回鄉養老,李世民命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回朝後,尉遲敬德就回家養老了,不問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遲敬德於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

尉遲恭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尉遲敬德被陳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回鄉養老,李世民命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回朝後,尉遲敬德就回家養老了,不問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遲敬德於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

侯君集

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勸張亮與李承乾造反,後來李承乾失敗,侯君集被人告發,李世民本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說侯君集之罪必斬不可,所以李世民最終將侯君集處死,但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兒子,僅將他們遷到嶺南。

張公謹

貞觀元年,張公謹出任代州都督。貞觀三年,上書建議討伐東突厥,並隨兵部尚書行軍總管李靖討伐,張公謹擔任副總管。東突厥平定之後,進封鄒國公。

貞觀六年,病逝於襄州都督的任上,享年三十九歲。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劉師立

羅藝叛變,劉師立因為與羅藝關係不錯所以獲罪除名,後來起復為岐州都督,在小莫門川打敗了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貞觀初年,擔任肅州刺史,於張掖河打敗了幾千突厥兵,升任左監門將軍。鹽州突厥叛亂,公孫武達斬其統帥可邏拔扈,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死在了右武衛大將軍的任上。

獨孤彥雲

後來因功進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在與頡利可汗的戰鬥中戰死。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杜君綽

李世民稱帝之後 ,杜君綽封為懷寧縣開國公,公元661年任遼東道經略大使,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萬,以功陳左領軍大將軍。公元662年,死在上朝的路上。

鄭仁泰

率軍討平鐵勒叛亂,大敗而歸,後徵高麗,也是大敗,所以被降職。

李孟嘗

貞觀四年,李孟嘗隨李世勣大破突厥於嘖北陰山。

貞觀五年,封食邑兩千戶,封漢東郡開國公。

貞觀二十年,任黔州刺史。

公元666年,病死於長安家中,享年七十四歲。

青松5698
2018-08-26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建國僅僅只有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整個事件所牽連的人命高達數百人,甚至動搖了唐朝在河北的統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政變主角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共十個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那麼這十人最終結果如何,李世民又待他們怎麼樣呢?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樣也是李世民的發小,一直追隨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在玄武門政變之後任職宰相,他同樣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所以李世民臨終將李治和朝權託付給他。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其實很多電視劇對尉遲恭的演繹是不正確的,尉遲恭驍勇善戰,為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玄武門政變後位高權重,晚年選擇閉門自守,善終。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這個人很早就跟隨李世民了,玄武門政變後更是四處征討,風頭極盛,但卻扶持李乾造反,所以被殺。

張公謹,是他促使了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政變,在後來他隨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後便病逝了,李世民親自哭送。

李師立,他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有人曾今告他造反,李世民問他,劉師立說,臣在隋朝做官不過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貴。現在位居將軍想想已經到頭了,怎敢造反?李世民笑了,朕知道這是胡說八道,你不要放在心上。

公孫武達,這個人以豪爽著稱,玄武門之變後多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李世民也很信任他,他一直活到李治永徽年間去世。

獨孤彥雲,他比較悲慘,在玄武門之變後便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了,李世民都沒來得及封賞,有點可惜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擔任李治的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於禁廡之中。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總的來看,這些人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都過的很好,除了其中一個造反被殺,其他的李世民都對他們封賞。很多朝代的君主過河拆橋,滅殺功成的都很多,而李世民沒有這麼做,與大家共富貴,由此可見李世民不愧為一代雄主。

月光侃历史
2018-10-11

玄武門之變,一般說來是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皇長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並立自己為皇太子,繼承皇位,年號貞觀,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但是玄武門之變僅僅靠李世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很多著名的大將並沒有參與其中,像程咬金,徐茂公等,都沒有直接參與其中。參與這場政變的主要有長孫無忌,尉遲恭,張公瑾,劉師立,侯君集,杜君綽,鄭仁泰,獨孤彥雲,李孟嘗,公孫武達十人,他們最終結局怎樣,李世民最後有沒有過河拆橋?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首先說一下李世民的大舅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無忌,跟隨李世民到處東征西討,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是站對了隊,支持自己的妹夫李世民,到了貞觀年間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等重要職位,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又擁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去世之前又將李治託付給他輔佐,但是在立武則天為後這件事情上站錯了隊,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後來也是因為武則天的原因被定為謀反,後流放黔州,最後自縊於黔州。長孫無忌死後家人被流放,家裡也被抄家。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即尉遲敬德,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戎馬倥傯,立下了赫赫戰功,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元吉涉及欲趁機殺掉李世民,尉遲恭向李世民說了此事,才決定發動宮變,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淵退位,次日,李世民繼位,也就是唐太宗,面對突厥的突然騷然,尉遲敬德臨危受命,打擊了突厥。晚年的尉遲敬德沉迷煉丹,很少參政,之後李治繼位之後,念在尉遲恭有功,也對他很是尊重。最後也得到了善終,後陪葬昭陵。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獨孤彥雲,也是參與政變的人物之一,但是史料對他的記載不多,在玄武門之變之後,上了戰場,最終在與突厥對峙的過程之中戰死沙場。

張公瑾也是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只有三十九歲。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戰功赫赫,後遷兵部尚書,李世民繼位之後,先後討伐吐谷渾,征戰高昌,但是後來=卻因為擁立太子李承乾謀反,受到了懲罰,被誅殺,自己的家人也因為這件事牽連,被流放。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劉師立,開始是王世充的手下,後歸附秦王李世民,並幫助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羅藝叛亂,劉師立奉命征討,平定叛亂之後因有人投訴他是羅藝好友而遭到彈劾,後因念其有功恢復官職,後又東征西討,貞觀十四年因病去世。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公孫武達,向來以俠義豪爽著稱,早年的時候追隨李淵,後跟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等人,最後也得到了善終,陪葬昭陵。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皆因病去世。

這十位功臣,總的來說除了侯君集謀反,長孫無忌被武則天冤枉謀反,其他人都算得到了善終。


有书共读
2018-04-20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是秦王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繼承人,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門附近起兵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幹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為他的繼位掃清了障礙。

在這裡不討論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殘是否太無情,單就這次政變的影響來說,在歷史上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玄武門政變轉變了唐朝政局的未來走向,也將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領導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廣招賢才,勵精圖治,發展農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貞觀年間國泰民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換句話說,沒有“玄武門之變”就沒有李世民的繼位,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甚至開元盛世或許都不會出現,所以“玄武門之變”未必就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殘殺,歷史有它的安排。

跟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政變的主要有十位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李世民成功奪得政權後,這十人全部封功有賞。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且來看看:

1、長孫無忌,這十人中,屬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最親近,他們不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關係,長孫無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門”政變後,長孫無忌功居第一,進封齊國公,位至宰輔,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後,長孫受先帝之託,以國舅、太尉、顧命大臣身份輔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後一事,令武則天懷恨在心,武則天坐上皇后寶座之後,便授意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聽信之,將長孫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國舅大人,在太宗時受到萬般厚待,卻在侄子高宗手上沒有得以善終,不得不說令人心寒。

2、尉遲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親手誅殺了李元吉。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迷信方術,謝絕賓客,閉門不出,死後諡號“忠武”,陪葬昭陵,善終。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3、候君集凌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立下了赫赫戰功,立下戰功後人也開始膨脹,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參與了皇室內部的奪嫡之戰,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後因受牽連被李世民處死。

4、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有功,進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張公瑾病逝,時年39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剡國公,善終。

5、劉師立玄武門兵變將領功臣之一。後羅藝叛變,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諡號“肅”,善終。

6、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以功封為東萊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間升為右衛大將軍,任上去世,陪葬於咸陽昭陵,善終。

7、獨孤彥雲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玄武門事件發生不久,突厥到來,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屬於為國捐軀。因去世太早,生時沒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後續圖於凌煙閣,供後世瞻仰,屬善終。

8、杜君綽,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上朝時突發身亡,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9、鄭仁泰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將軍、減校右衛、右領大將軍事,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終。

10、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十位將領大多都是善終,由此可見太宗李世民的賢明和胸襟。他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在登基之後,擔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蓋主而誅殺。

在李世民政期內,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貴,被善待,從而善終,這在善於玩弄心術的帝王之中確屬難能可貴。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3、候君集凌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立下了赫赫戰功,立下戰功後人也開始膨脹,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參與了皇室內部的奪嫡之戰,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後因受牽連被李世民處死。

4、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有功,進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張公瑾病逝,時年39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剡國公,善終。

5、劉師立玄武門兵變將領功臣之一。後羅藝叛變,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諡號“肅”,善終。

6、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以功封為東萊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間升為右衛大將軍,任上去世,陪葬於咸陽昭陵,善終。

7、獨孤彥雲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玄武門事件發生不久,突厥到來,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屬於為國捐軀。因去世太早,生時沒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後續圖於凌煙閣,供後世瞻仰,屬善終。

8、杜君綽,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上朝時突發身亡,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9、鄭仁泰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將軍、減校右衛、右領大將軍事,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終。

10、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十位將領大多都是善終,由此可見太宗李世民的賢明和胸襟。他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在登基之後,擔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蓋主而誅殺。

在李世民政期內,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貴,被善待,從而善終,這在善於玩弄心術的帝王之中確屬難能可貴。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一点点历史
2018-07-23

其實參加“玄武門之變”的遠不止十人,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外,秦瓊和程咬金等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表現得並不突出。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是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在房杜二人被逐出秦王府之後,長孫無忌更是成為了李世民最為信任的人,而且他還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的親妹妹就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

長孫無忌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號稱大唐開國第一功臣,李世民繼位後封趙國公,宰相,高宗李治時期作為宰相的長孫無忌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同時得罪了帝后,被流放,隨後被迫自盡。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秦王手下大將,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太子李建成曾多次想收買尉遲恭都被嚴詞拒絕,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落馬為李元吉所制,幸虧尉遲恭及時趕到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

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60歲高齡還隨李世民遠征高麗句,晚年的尉遲恭難免有些持功自傲,顯慶三年在家中病逝,終年73歲。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

侯君集的結局算是比較悲催的,玄武門之變後侯君集也受到了封賞,得到了重用,但是由於牽連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侯君集罪無可赦,雖然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功勞想要赦免他,但是群臣的口水最終淹沒了侯君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被處死。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張公謹

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定遠郡公,曾隨李靖平定突厥,得勝歸來後不久病逝,終年39歲。

劉師立

本是李世民的親兵,因玄武門之變功勞逐漸晉升被封為襄武郡公,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李世民繼位後任肅州刺史,在邊境抵禦突厥,領軍四處征戰因功封為晉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去世。

獨孤彥雲,最終死於抗擊突厥的戰爭中。

杜君綽,因被功封為開國縣侯,曾隨太宗遠征高麗句,662年去世。

鄭仁泰,曾擔任右武衛大將軍等職,後因作戰中軍機渙散殺伐太重,激起反抗而被降職,不過最終也算善終。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後又因為破東突厥之功,封為漢東郡開國公,666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像秦瓊等人,雖然也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是表現平平,以秦瓊的功勞最終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名,恐怕也是玄武門之變減分了。

總體來說李世民對於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還是比較照顧和重用的,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有不錯表現的諸多親信,他們其中絕大部分都得以善終。

协虎战争史
2018-12-01

助他人成就大業之後的將領下場如何,歷史上有很多事實在眼前,例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唐太宗。在唐朝建立後,唐高祖做了皇帝后,他的大兒子李建成做太子,三子李元吉做齊王,而李世民做秦王,在滅隋朝的功勞上,李世民的功勞最大,可偏偏做太子的是他的長兄李建成。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接下來這一段,歷史上有兩個說法:

一:李世民因為功勞是最大的,他個人的想法功勞最大,得到應該是最多的,太子的位子應該是他的,可是偏偏卻是他長兄李建成做了太子,所以他心裡覺得不公平,畢竟太子就是下一任皇帝的繼承者,於是故意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把李建成還有輔助他的李元吉殺了,自己登上皇位。

二:因為李世民的功勞太大了,而且唐朝的將領中大多都是李世民的人,作為太子,身後能幹的將領卻寥寥無幾,於是李建成為了避免將來李世民奪取自己的位子,派人要暗中殺掉李世民,結果動手失敗,還在玄武門被李世民殺害。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玄武門之中,有好幾人是這場戰鬥的功臣,其中有十個人比較突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皇親國戚,其妹妹乃是當朝皇后,在李世民的心中,他是排名第一的功臣,正是因為他,李世民才下狠心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在李世民在位期間為當朝宰相,可是武則天成為皇帝后長孫無忌卻非常反對,之後武則天把他流放,最後選擇了自殺。

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又叫尉遲恭,尉遲恭也是位厲害的猛將,更有大敗單雄信這種傲人戰績,不過因為性格直爽甚至得罪了李世民好幾次,不過李世明到也沒有責怪他,在他晚年去世時,唐高宗李治更是讓所有大臣弔唁尉遲恭,看來地位十分得高!

侯君集:功勳卓著,但居功自傲,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可是釋放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年早逝,632年(貞觀六年),張公謹病逝於任上,年僅三十九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襄。

劉師立:得以善終,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得以善終,永徽年間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參與者之一,在參加事變後成為了一名將士,可惜後來被突厥人的偷襲以致於死在了戰場之上。

杜君綽:十月二十五日(662年12月11日)上朝時,死於禁廡之中。

鄭仁泰:得以善終,七十四歲逝世。

李孟嘗:乾封元年,暴卒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時年七十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