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未來也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不知道怎麼提供給學生更好的知識,做一個好老師。
10 個回答

其實在我心裡一個好的老師是對學生的學業負責任而且在教學上面可以讓我們心服口服,1個老師可以很嚴厲但對學生的生活關注密切,對學業上給予幫助,給予學生之間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一個好老師不是說單純的生活上給予我們幫助,在教育上給我們放水,比如我們學校的教授,雖然在課堂上給我們各種施加壓力,但是課下又是給我們各種如何奮鬥目標的指引。所以我們不要去怪罪老師的嚴厲,能夠去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導你,一遍一遍的指點迷津這樣的老師就是1個很好的老師。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既然這麼重要,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如何評判一個老師,評判好老師的標準是什麼?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也不是完美的!從當局者和旁觀者的角度,我認為這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我本人就是一位老師。當時順應國家形式,90年考取民權師範,如今當老師已24年了,也嚐到了當老師的酸甜苦辣怎樣做一名好老師? 作為老師,都希望自己是一名受歡迎的老師,要做到,要一輩子做到,並非易事,有句話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眾所周知,上天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天賦相差無幾,沒有天生就招學生喜歡的老師,也沒有天生不招學生待見的老師。其實,一切都取決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時尚光鮮,卻腹中空空;如果你學富五車,卻沉悶無趣,如此種種,都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更談不上學生欽佩和喜歡的老師。那麼,怎樣做一名好老師?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豐富和改善自己,積累和提高自己。 首先,要讓自己的課堂有“張力”。有張有弛,有收有放,有歡笑有專注,有共鳴有己見,有獨立有合作。那麼怎樣使自己的課富有張力呢?首先,應該有廣博的學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知識越深湛,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學科知識越寬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名受歡迎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老師,只有功底深厚,厚積而薄發,駕輕就熟,才能征服學生,並且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對知識、對學科的濃厚興趣,其威信才能深深地紮根於學生的心靈之中。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具有淵博知識的老師,要比抽象的說教和動輒威嚴訓斥的老師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著名的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說到,教師必須具有以下的知識:第一,本體性知識,即精通自己所在的學科;第二,文化知識;第三,實踐性地知識,即教學經驗的積累;第四,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心理學知識。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吸收新鮮營養,才能以我們的學識征服學生,才能使我們的課堂高效。其次,語言要張弛有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控制把握課堂語言的連續性與過渡轉換,語言的停頓與起伏。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的活動,一個複雜的過程。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我們應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語言的節奏,和諧的教學節奏能自始至終牽動學生的注意力,維持學生的熱情,使課堂教學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從而愉快地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注重節奏,說話節奏過快,單位時間裡的信息量過大,學生思維就跟不上教師的講授;若說話節奏過慢,過於單調,就難以穩定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使學生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好節奏的教學語言,似行雲流水,流暢而富有感染力,能讓學生的思維緊跟老師的語言而跳躍,從而達到活潑緊張得課堂效果。 其次,要讓自己有“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多數課堂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寫。這種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但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還會導致課堂效率低效。那麼我們怎麼改善這種模式呢?首先,要盡力讓我們所傳授的知識深入淺出,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把瑣碎的內容歸納化。其次,巧妙的運用一些新鮮而時尚的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夾雜一點新鮮流行的元素,可以給課堂帶來新鮮感,讓教學妙趣橫生,但是也要注意適度把握,不能太過氾濫,畢竟教授知識才是主要目的。 再次,要給予學生力量:給學生欣賞的力量——相信你可以,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善於發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同的學生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有時欣賞他們微小的閃光點,比怒斥其顯著的劣跡更有效。欣賞可以使學生的缺點變成優點,優點變得更優;給學生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使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一個人發現自身的價值,往往是通過別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委以重任”。著名的皮革馬利翁效應表明,如果我們期待並信任我們的學生,他們會感到有人在支持他們,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產生不負眾望之心,不被困難輕易打倒,從而使他們取得巨大的進步。 最後一點,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要有魅力。教書育人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健全的現代人格,教學生學會做人。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我們本身的人格就是一種無聲的命令、無形的感召、無窮的動力,對學生的心靈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同化力,具有強大的激勵和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可見人格的影響力之深遠。那麼,怎麼提高我們的人格魅力呢?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首先我覺得必須地加強自我塑造,必須要有自尊自愛自警自省的意識,這樣我們就會“以人為鏡”,不斷修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從而實現“以素質培養素質”、“以人格塑造人格”;其次,教學手段生動化。周思成被許多人稱為“史上最牛的80後英文老師”人氣爆紅若大明星。明星卻沒有他桃李滿天下,且他的學生不乏碩士、博士,考過了雅思的學生更是遍佈全球各個角落。新東方的所有老師中,他的人氣當仁不讓扶搖直上,學生成績一溜小跑往前竄,粉絲更是越來越多,湖南媒體稱他為“長沙最帥男老師”。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與他不同尋常的教學手段是分不開的。當然,我們很多人不可能像他一樣能夠在課堂上大秀“豔舞”,激情教學。但是,如果你有趙本山的兩下子,魔術師劉謙的功夫,不妨做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改編,給學生來一段,或者,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活靈活現的展現教學內容,而這樣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飽了眼福,看了熱鬧,更讓他們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印象深刻。 怎樣做一名好老師?這是值得我們老師永遠探討的一個話題。如果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去著手,那麼距離一名好老師其實已不遠。任小艾說:儘可能地想方設法培養出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讓學生適合你。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我們不斷學習,思考,總結,汲取,相信我們不但會成長為教學技藝精湛的老師,還會成長為學生喜歡和敬佩的老師。

教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教師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教師是應該揹負無數凡人不具備的美德,還是應該輕裝上陣,以特有的風格去完成自己幸福而有成就感的工作?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優秀教師的品質包括了哪些要素?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社會對老師的評價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天使化”,而對應的一個詞是“妖魔化”,兩個都不好。天使化的結果是,教師形象不是蠟燭,就是春蠶,很悲壯。而且非此即彼,似乎不是蠟燭不是春蠶就不是好老師,老師必須用一方的犧牲換來一方的快樂,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教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犯錯誤、處事高明的形象。我覺得某些傳統品質,比如樸素、勤奮,不一定苛求每位教師全部具備。在現代社會,教師們未嘗不可向漂亮、時尚、可愛等一些具有新時代印記的品質方向做些改變。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心中有愛”是基本品質

教師的愛不是一般的愛,它高於母愛,母愛容易出現溺愛,而師愛是不放縱的理智之愛;大於友愛,友愛有時也求回報,而師愛卻是不求回報的主動奉獻;勝於情愛,情愛既求專一又自我,而師愛卻是無私的博大的。這種愛是教師實施所有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基礎。現如今,不乏“特級教師”和各種層次、類型的“優秀教師”,論教學技能他們是一流的,但在評選標準中常常缺失最重要的因素——教師的愛心。因為愛心無法“量化”,很難納入評選的“客觀標準體系”中去,所以人們對“優秀教師”的評斷常常只是停留在短期內就能見效的“功利效果”——學生的各類考試成績。但學生對這類教師的發自內心的評價卻是:可敬不可親!缺乏愛的教師似乎也能教出“高水平”的學生,但絕不是教育的全部。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有精神、有智慧、有情趣

有人說中國的教師有三長七短。“七短”因為時間關係我不一一列舉了,單說“三長”。“一長”是我們的教師善於把本職工作與民族前途、祖國希望聯繫在一起,職業的理想很崇高;“二長”是我們的教師特別勤奮,無論假期還是休息時間都在參加培訓。“三長”是指我們的教師善於駕馭課堂紀律,學生們坐姿端端正正,舉手整齊劃一。這一點對西方人來說難度很大,他們很佩服中國的老師能把學生訓練成這樣。但是反過來想想,我們的教師管學生管得太死了,有時反而起了反效果,真正好的教師完全不需要嚴管,學生自然對他服服帖帖。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那麼,我所說的真正好的教師有哪些特徵呢,我想至少包括3個方面。一是要有點精神。有了精神,教學工作再累也不會覺得厭倦。二是要有智慧。要有駕馭教學、駕馭學生的智慧。三是要有點情趣。教師是知識分子中的一員,本應有比較高雅的情趣。

原先以為新東方很牛逼的,剛剛看了俞敏洪發的一篇文章,領教了他的水平,他竟然會說好老師的第一位的條件是做一個完善的人,搞笑,孔老夫子都不敢說自己是完善的人,他也有自己是好惡,自己喜歡的就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就刪掉,這樣的人不能說是完善的人。所以,俞敏洪老師最好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完善的人,才好。請問俞敏洪老師你是一個完善的人嗎?

老師,現在不過是一個職業而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道,就是告訴別人道理。道理當然非常之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道理多了去了,只要你是說道理的人,就是師。授業,就是教你怎麼做事的人,教你怎麼做事服務於人群的人,就是師傅。解惑,就是回答你問題的人。比如太素老道在回答你的問題,那我就是你老師。

不過,有一點,我說的道理你不一定會同意。我教你如何做事,你不一定聽從。比如曹雲金就是不聽郭德綱的,反出師門不說,還與師傅對罵。我回答你的問題,你還不一定會認同,那我就不是你老師。

所以,老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你得接受我說的道理我才是你老師,你得接受我教你做的事按我說的規矩規則做事,我才是你師傅,你得聽我的,認同我的解釋,我才是你老師。你不認同我說的道理,不聽從我的教導做人做事,不同意不認可我對問題的解釋與見解,你有一套自己的道理做人做事的規矩,你有自己的見解,那你就是你自己的老師,跟波波老師一樣一樣的。

好老師絕對不是一個完善的人。好老師應該是一個懂道理的人。好老師應該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好老師應該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但不一定是嫉惡如仇的人。好老師不一定知識淵博,但他一定是充滿了愛心的人。好老師不一定有多麼偉大,但他一定是兢兢業業的人。好老師,他一定是一個極富愛心的人。好老師應該是孔夫子說的那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儘管你說的有時候學生根本就聽不進去。但是好老師絕對不是完善的人,更不會是一個完美的人。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到底什麼樣的老師才稱得上是好老師呢?歡迎大家在共修群與社區裡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也希望今天的早課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心得體會。

修行若是全依賴師長,將會失去自己;若是全靠自己,沒有指引,何能因指見月?所以師資相助,需要領悟"半肯半不肯"的真意。

洞山良价禪師是在南泉普願禪師座下悟道的。但是,一天適逢剃度恩師——雲巖曇晟禪師的忌日,因此就設齋上供。

有一位學僧見到後就問道:“你在剃度恩師雲巖禪師那裡得到什麼開示嗎?”洞山答:“我雖然在雲巖禪師座下,可是並沒有獲得什麼開悟的指示。”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學僧疑惑地問:“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設齋供奉他?”洞山說:“我並不是尊重先師的道德佛法,只是尊重我剃度的恩師,他沒有為我說破,單憑這一點,其恩德山高海深。”

學僧仍有疑惑又問:“您既然為先師設齋,那麼就是肯定你剃度恩師的禪風了?”洞山答說:“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學僧問:“為什麼不全部肯定呢?”洞山答:“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負先師了。”

洞山良价禪師是在剃度恩師雲巖圓寂後,在普願禪師那裡,見水中自己的影子才開悟的。他的悟道偈雲:“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洞山悟道,雖是在老師圓寂之後,但不忘師恩,因此在忌辰設齋致祭,致祭恩師就是感謝他未說破,所以才睹影自悟。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有一個好的老師,對人生自是相當重要。不過,到底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的老師呢?我們又該從這些好的老師那裡學習些什麼呢?

答案就在“半肯半不肯”。所謂的半肯半不肯,表面上看是肯定一半,不肯定一半,但實際上,還有另一層意思——“教一半不教一半,學一半不學一半”。

一個好的老師,不是將自己的全部知識都教給學生,而是教學生一些知識和一些方法。之後,讓學生以學到的知識為基礎,再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去體會另一半。這樣的老師,不僅給了學生知識,還給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自然是好的老師。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學習也一樣,跟老師學的不僅是老師腦子裡的東西,更是老師看問題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如果什麼事情都靠老師去告訴,那麼無異於一隻張著嘴的鴨子,只知道吃別人餵給的食物,而毫無自己覓食的能力,自然是不行的。

我們應該跟洞山良价禪師一樣,不要執念於知識本身,而要去探索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在跟一個知識淵博的人聊天時,不要只聽他說話的內容,更要想一想,他是從什麼角度入手才有如此洞見的。這後面的部分,才是對我們最為有用的。

我是一名師範大學的大三學生,我來談談我心中的好老師的樣子吧。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首先要學識夠高,學生問你問題你最起碼能給解答吧,這是基本素質。其次,為人師表,只有以身作則,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底氣夠足。最後,絕對不能對學生髮脾氣或冷暴力,因為你不知道你的那句話,就會害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

有些人把老師定格為奶牛:不要錢,不求名,無私奉獻,站在三尺講臺奉獻青春。也就是雷鋒式老師。

事實上,經濟時代,吃穿住行,哪項沒錢能行?你想教師教好書,免費補課,醫生免費看病,想法是好的,那得到共產主義社會。自己想想:你能做到嗎?

老師說過“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自己不努力,再好的老師也是假的。所以你只有相信教你自己的老師就是最好的就是最優秀,這樣才喜歡你的老師,才會注入更多的精力在老師教的這門課上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建立在一種錯覺上。老師錯以為自己可以教學生什麼,而學生錯以為能從老師那裡學到什麼。重要的是,維持這種錯覺對雙方而言都是件辛福的事。因為,若看清了真相,反而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在做的事,不過是教育家的扮家酒而已。”

這是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寫到的一句話。在書中是為了案件的推理所做的鋪墊,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否定這類情況的存在。有的老師對學生甚至做出更加嚴重的事。

老師,由古時候開始便一直是崇高的代名詞。以前的人們,叫一個人老師意味著他在這個人心中的地位無比之高。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這個社會,在大部分同學眼中敬畏要比著重多。而很多老師本人也只是將老師這種職業當作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可能,我的思維比較悲觀。總是看到一些不好的。但是,還是希望每個老師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帶領自己的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得到學生的尊重。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我對俞老闆的回答有點不同意見。

我在從學的多年裡遇到了很多的老師,絕對不乏古板和嚴肅的老師,其中有做人和教學一樣古板的老師,但同時有做人古板,講課方式古板,但是知識傳授的很清晰的人,你要是有問題問他,不見得會和顏悅色,但覺不對覺得你不學無術,很正經很嚴肅地回答你的問題,往往是聽了這一次解答,同類題即使不會做也不會恐懼了。

我覺得我所遇到的我認為的好老師,其實並沒有多麼牛比如什麼特級教師,也不是啥都會的老師,更不是各方面人格完善的人。學海無涯老師不可能把領域內的都懂,人無完人老師也不可能做到沒有缺點。

我遇到的好老師,如果他發現自己錯了會正經地道個歉重新講正確的,然後佈置作業就把這個講錯的知識點拿過來讓學生做,做錯了的他會抽時間一一對講,讓做錯的學生不會因為他而有知識錯誤,這個時候我知道了什麼是責任。

我遇到的好老師,會用尺子打我的手,但是不是惡意的發洩情緒,我能感受到他是讓我記住錯了就得受罰就得改正,還要及時改正,這個時候我知道了什麼是知錯及時改。

我遇到的好老師,在我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時不叫我,三個同學舉手回答他一一點評後,依然沒有叫我。但是從點評我知道了,我沒有認真思考問題而是搶先回答問題的一種虛榮,還好他沒有叫我回答不然我就丟人咯。這個時候我知道了,無論何時何事安靜地全面思考比衝上去譁眾取寵有意義。

我覺得有些老師雖然沒有那麼出眾,但是作為學生的我能從一個老師那裡得到一點優秀,並保持下去我就是一個超級優秀的人,而我並沒有超級優秀,但同班好幾年同學遇到的老師相同,卻有人超級優秀了,很大程度上不是老師傳達的問題,而是我自己吸收的問題。

沒有絕對優秀的老師,發現他們的優秀點並學習很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