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我愛讀古詩,想學寫古詩,但不懂格律,誰能告訴我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10 個回答
假装在西安
2017-09-27

漢語傳情達意,就是用聲調的婉轉變化來實現。古人非常重視聲韻之美,從古詩詞就可見一斑。

1.平和仄。漢語拼音有四聲: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那麼,粗略地說,“平”就是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和第四聲(去聲)。也就是說,將四聲簡化為平仄兩聲。為什麼說這只是個粗略地平就是現在漢語的一聲、二聲;仄就是現在漢語的三聲、四聲。但是一聲、二聲在古代都讀陰平,也就是都讀一聲。所以平和仄就是平和不平的關係,所以古代的詩平仄相間,讀起來是一動一靜的。

古詩詞有四種表達方式:唱、吟、誦、念。“念”就是用口語來讀;“誦”是比“念”更清晰、更準確、更藝術化的表達方式;“唱”,大家很熟悉了,就是用一定的旋律來唱古詩詞。建議你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多去嘗試。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既然四個字有平仄交替、“二四分明”的規律,那麼六個字呢?八個字呢?我們自然會想到,這種規律是不是可以延伸呢?事實上確實是可以延伸的。我們知道,常見的格律詩有兩種,一種是五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五絕(五言絕句的簡稱),八句的叫五律(五言律詩的簡稱);一種是七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七絕(七言絕句的簡稱),八句的叫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那麼,有沒有六字一句的,或八字的一句的,或更多字一句的格律詩呢?理論上是可以有的,但極少見。六字一句的前人作品有少量,八字一句的則幾乎沒有,或者只見於某些遊戲詩中。

我們先來看一首著名的五絕:

紅豆(仄)生南(平)國

春來(平)發幾(仄)枝

願君(平)多采(仄)擷

此物(仄)最相(平)思

我們注意它每句的第二、四個字,會發現,和成語一樣,它的第二、四個字的平仄是相反的。我們再來注意它的第一、二句以及第三、四句的偶數位置上的字,會發現,平仄也是相反的。如第一句第二字為仄聲字“豆”,那麼第二句第二字就相反了,是平聲字“來”。我們在這裡提出一個“聯”的概念,所謂“聯”,就是詩的每兩句構成一聯。比如這首詩,就是由兩聯組成,第一、二句構成一聯,第三、四句又構成一聯;每一“聯”的頭一句叫出句,後一句叫對句。這裡的“聯”與對聯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的是,不一定非得對仗,相同的是,偶數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須相反。比如第一句豆(仄)南(平),第二句來(平)幾(仄)。這種一聯中兩句的偶數位置平仄相反的關係,有一個專有名詞來形容,叫“相對”,也就是說,一聯中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對”的。我們再來看兩聯之間的關係。比如這首詩的第一聯和第二聯,大家看出什麼道道來沒有?嗯,有一個規律,就是第二聯的平仄與第一聯相反。

第一聯是:豆(仄)南(平)

來(平)幾(仄)

第二聯是:君(平)採(仄)

物(仄)相(平)

因為第二聯的平仄與第一聯相反,那麼,也就是說,第二聯的出句(即前一句)與第一聯的對句(即後一句)的平仄相同。對這首詩來說,也就是第三句與第二句的平仄相同。這種關係,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相粘”。

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格律詩的第二句與第一句相對;第三句與第二句相粘;第四句與第三句相對;第五句與第四句相粘;第六句與第五句相對;第七句與第六句相粘;第八句與第七句相對……這個規律理論上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老徐说啥
2017-09-27

唐詩的平仄規律是唐朝的沈佺期和宋之問總結出來的,遵循粘對規律,第一句稱為出句,第二句稱為對句,對句的平仄是和出句的平仄完全相反的,這個稱為對。而粘則是指第二聯的第一句和前一聯的末一句(就是剛才的對句)平仄是相同的,所以把前一句的平仄抄下來即可。這是大原則,在大原則之外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

1,避免三平韻,即每一句的最後三個字不可以全是平,即“仄仄平平平”的情況是不可以出現的,如果出現就要把第三個字改變,變成“仄仄仄平平”;

2,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二四六句必須押韻,即二四六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的,這裡涉及到一個小技巧,根據粘對規律,在確定第一句的平仄時我們就可以把剩下的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確定下來,如果第一句最後一個字是平聲,那麼第二句最後一個字就是仄聲,第三局最後一個字是平聲,第四局最後一個字又變成了仄聲,以此類推,平仄相間,因為在寫平仄的時候會說“平起仄收”之類的術語,這個意思是說,第一個字是平聲,最後一個字是仄聲,如果第一聯第一句的平仄變化是“平平仄仄仄”,根據粘對規律第二句句應該是“仄仄平平平”,這時就出現了“三平韻”,這時候就要改變第三字。再比如第一聯第一句的平仄變化是“仄仄平平仄”,同樣遵循粘對規律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這時候違反了二四六句必須押韻的規律,則將最後一個字改為“仄”即可。

對於友們的積極點評,我補充說明一下:

合轍押韻、平仄相對,是比較複雜的事,當代寫詩作賦只要大體和韻即可,過分拘泥於此,就會以辭害意,不可取。

冷眼无邪
2017-09-27

目前寫古典詩詞的人,在音韻格律上,分兩種,一些人採用古韻(平水韻),另一些人則採用新韻,這兩種音韻方式,區別是很大的,古韻,按古漢語的讀音,其中夾雜著古代不同地域的方言,而新韻,採用的是現代漢語的讀音,與當前普通語口語讀音相同。由於古人的詩詞都是以古韻為基礎的,我們在閱讀,研究時,需要掌握古韻的知識,也有人主張,寫作古典詩詞時,也最好採用古韻。但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古韻必竟是古人的語言發音,時代已經變遷,語言音韻也有較大的變化,再用古韻寫作,已經非常不適應,也不易被今人接受,因此,提倡採用新韻。至於,究竟應該採用哪一個,目前,沒有統一規定,初學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但比較而言,對年青人來說,新韻更易於理解和接受。你只要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在此基礎上學習新韻,就容易多了。例如,漢語拼音中,把漢字分成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一聲二聲就是平聲,三四就是仄聲 ,另外,輕聲也算平聲 ,而“平韻” 指在需要壓韻的句末最後一個字是平聲字 ,“仄韻” 指這一句最後一個字是仄聲字。

例如下面是七言律詩中的一種格式:

“〇”,表示可平可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楓葉

萬綠枯黃我泛紅,

丹心一片透忠誠。

不懷寒露嚴霜恨,

唯報荒山養育情。

獨佔秋光非本意,

盡呈佳色是天生。

殘年但取遊人樂,

落去甘隨流水東!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七律的另一格式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七律.殘荷


雨滴枯葉碎聲寒,

風透薄衣形色單。

空有一腔留客意,

寧無半片悅人顏。

細腰舞臂仍柔美,

瘦骨搖頭卻可憐。

不是蓮湖非靚女,

嬌姿重現待來年!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

上面兩首詩都是採用的“新韻”,如果用“平水韻”來檢驗,很多地方就會有格律錯誤。從詩詞創作的角度講,我是傾向於採用新韻的,網上有許多爭論,在這裡不再累述。

(待續)

楊宝刚
2017-09-28

所謂的平仄,是格律詩裡字的聲調。在漢語拼音裡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平仄在句子裡要兩兩交替,違反了交替的規則叫失替。詩的第一句與第二句要平仄相對,二三句要平仄相粘,即相同(最後一字除外),三四句又要平仄相對。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失對,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失粘。在一個句子裡,一般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這個不論是有限制的,不能出現孤平和三平調。

在格律詩裡一般有四個基本格式: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是五言的格式,七言是在平平前面加仄仄,仄仄前面加平平,律詩是相粘相對往下翻。這四個格式不用死記,只要理解了相對、相粘,不要出現孤平和句尾的三連同,寫出第一句,後面的自然就知道是什麼格式了。

學習古詩還有重要的一點要說明:那就是古入聲字(入聲歸為仄聲),猶其是現代漢語派入陰平與陽平的古入聲字,一定要知道。不然的話看格律詩裡到處是孤平,不粘不對也不合律了,其實是咱們不懂罷了。

以上是本人學習當中一點小小的體會與拙見,有不對的地方請老師們指正。真心感謝!

悠哉悠哉151519083
2017-09-28

所謂 “古詩”,實際上可稱“中華詩詞”。讀、學、寫中華詩詞中的格律詩,首先要懂得平仄聲調。古韻分四聲,即:平、上、去、入,平即為平聲(細分有上平聲,下平聲),上去入為仄聲。今韻也分四聲,即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陽兩聲為平聲,上去兩聲為仄聲。古韻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消失,已分別派入陰平、陽平、上聲 、去聲中。中華詩詞有上千個詩體、詞譜、曲調,格律詩定形於唐代,稱今體詩或近體詩。今體詩出現,對應產生了古體詩這一稱謂。從中處分,中華詩詞分兩大類:格律詩,古體詩,除格律詩 、詞、曲之類的詩,其它詩體都可統稱古體詩。竊以為,古體詩即中國的自由詩,但相對自由,可不講平仄,“必須押韻。有韻為詩,無韻為文,這是中國文壇達成的共識。格律詩具備三要素:平仄 、對仗、押韻。細分有五絕、五律、七絕、七律、長律五種詩體。其中,五絕 、五律、七絕、七律各有四種寫法。格律有四個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筆者居住的開遠市(古稱阿迷州),有一首七律,題為《通靈洞口號》,是清代雲南巡撫 、陝西人鄒應龍所作,詩曰 :宇宙誰開此奧區,逶迤萬里旦天隅。伏流飛瀉龍摶霧,危石含牙虎負嵎。未有五丁揮斧鑿,自然一竅透虛無。分明造物通靈異,信是迷人也破愚。此詩以仄起平收式寫成,平仄協調,對仗工穩,意境高遠。七律第一句與第二句稱“對”,互相作對之意,第二句與第三句稱“粘”,粘合之意。第三句與第四句又稱“對”,第四句與第五句又稱“粘” ,一對一粘依此類推。一首七律,中間兩對必須寫成對聯。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合理之處,要看全詩而是。一言難盡! 一一一

亦平70667717
2017-09-29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簡單來說,就是四聲的陰平,陽平的對稱,讀來朗朗上口。不過對於初學者有一種分辨不清的麻煩,因為,南北方口語的區別,地方方言的不同,所以造成音準的不同。

宋之問創建了格律,韻律之規距,確實對當時的詩詞歌賦創作有一定貢獻!可是對於廣袤的國土,五十六個民族來說,就有點苛刻。好象,詩詞歌賦只有漢族人才會寫作。

特別是現代人,思想自由,散文,散文詩也都出類拔萃。我們應該尊古而不古。不要死板教條,不過,對於平仄,格律。韻律,還是應該懂,特別是韻律,更應該遵守。

最好記的語句,字,詞,不要堆徹,美麗的詩繰代表不了創作者的意境。優美的詩句是靈感的噴湧。隨口而出的語句,往往是最優美的。做詩做對的意境最能體現創作者的文化厚薄,底蘊。詩作的通順,碎,淬,平,睡,平聲,仄聲,實則,記住,同音字的運用,格局就行了。熟能生巧,多想,多寫,不要讓規距束縛住。
什麼叫仄,什麼叫平?謝邀請!

13805774366
2017-09-28

古詩有多種,大類可分古風與近體詩。格律主要針對近體詩,即絕句(四句)和律詩(八句)。

一、句式。近體詩(五絕五律七絕七律)的主要句式有十六種,每種各四式。以五絕為例:

1、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可平)仄平,仄(可平)仄仄平平,

仄(可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可平)仄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可仄)平平仄仄,仄(可平)仄仄平平,

仄(可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可平)仄平。

3、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可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可平)仄平,

平(可仄)平平仄仄,仄(可平)仄仄平平。

(注意:句式中二字或三字連仄的,第一個仄聲字均可平可仄;

二字或三字連平的,一般第一個平聲也可平可仄,但一句中只有一個二字連平聲的,首字不可改仄,否則犯孤平)

學近體詩如戴鐐銬跳舞,必須掌握句式。有人以此不屑,稱其僵化;也有人稱其魅力也在於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要學,當遵其格律為好,如康教授般作絕句,不免貽笑方家。

關於平仄,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均屬仄聲。現代已無入聲字,大致一、二聲屬平聲,三聲同上聲,四聲為去聲。具體當查韻表。

二、韻。古人一般用平水韻(宋代),現在也有人用中華新韻和詞林正韻等,各人喜好不一。但讀古人詩,則必用平水韻。

大致如此,有不當處還請大夥海涵。

铁树开花156412505
2017-09-28

修正發言(前面發言發昏出錯)

以絕句為例:第二句末字即韻腳與第一句可同可不同但二、四、六字平仄須相反,。說第一、二句韻腳也必須平仄相反者,那是理解偏頗,或是一知半解。隨便找一首格律詩看一看,不是嗎?前面哪位說“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押韻,這是平起平收式,也押韻嘛,哪裡不押韻!

還是以五絕為例。先講韻腳:第二、四句末字必須同韻且平仄須相同。第三句末字與二、四句韻腳可同可不同,但其平仄必須相反。第一句末字與二、四句韻腳亦可同可不同,但,如同韻則平仄可同可不同,如不同韻則平仄必相反。再講格律:第二、四字平仄必反,第一、二句之二、四字平仄亦必上下相反,此為“對”,第二、三句之二、四字則必上下相同,此為“粘”,第三、四句之二、四字又須相反。如此一“對”一“粘”,循環至第八句,即為律詩。

此為修正稿,前面回答發昏出錯,謹此致歉!

MasterNewman
2017-09-29

中國人講話,音節有抑揚頓挫輕重長短高低清濁,說起來就象音樂一樣好所。字又分四聲音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屬平聲,上聲去聲屬仄聲。這就是平仄的分野了。西語的老外沒有四聲,但他們也還是有重音輕音清音濁音。吟詩作對,必須講求平仄,還要講求對仗、押韻、節奏。詩的三要素是:節奏、句式和韻。音和韻為一類。平仄必須交替出現,不能一平到底,也不能一仄到底。比方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平仄進行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句和上句的平仄點位對應,上句為平的字,下句必為仄。細心的朋友會看出來,上句的國字是平聲,下句的城字也是平聲,這不是不對嗎?是的,第一個字能對上當然最好,不能對上也不算錯,並未違背‘‘粘對’’的規則。這就牽涉到節奏的問題了。上句分為兩節,國破/山河在。下句也是兩節,城春/草木深。讀詩的時候,分節處是有延長的,讀成:國破一一山河在,城春一一草木深。於是在節點位置上的字必須平仄對應。換一種說法,五言詩在第二、第五字處必須平仄對應。七言詩分三節,那麼在第二、第四、第七個字處必須平仄對應。要是別的地方也都平仄對應,當然最好,就叫工對。沒對上也沒關係,符合粘對。既然平仄交替出現,在一句之內,不能連續出現4個平聲或仄聲,也不能出現一個平聲,否則就犯了‘‘孤平’’的大忌。

順便說到,對句還得詞性相對,這跟平仄對應一樣重要。名詞對名詞,動詞時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虛詞對虛詞。詞組也得對應,偏正詞組、並列詞組、動賓詞等都得對仗。什麼是詞組呢?比方說‘‘荷花’’就是詞組,可以分開為‘‘荷’’和‘‘花’’,荷和花兩個詞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它的詞組成詞組,如:荷葉、荷塘;菊花、梅花、桂花等。但有些詞雖然由兩個字構成,如玻璃、菡萏、蝙蝠、尷尬等,都是詞而不是詞組。

陶器时代
2017-09-29

代在發展,語言也在變化,語音變化更大。感覺對普通的古詩詞愛好者而言,如平水韻,佩文詩韻、古發音的平上去入、對仗、粘對等格律知識,應該基本瞭解,但不必拘泥固守。如在佩文詩韻中的“東”和“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韻部,但在現代漢語中的發音卻完全相同;而古仄聲中的入聲,在現代漢語發音中已“入派三聲”,根據發音已經很難辨別。語言環境不同,過於拘泥於傳統格律,會讓初學者無從下筆,興趣索然。個人拙見:對一般初學者而言,押韻宜參考《詩韻新編》,平仄簡單按現代漢語的發音辨平(一聲,二聲)、仄(三聲,四聲) 即可 。學有餘力,有興趣後,再去琢磨那些古韻書、古仄聲字等格律要求。畢竟詩是個人真性情的抒發表達,內容為本,形式也需與時俱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