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我就覺得對有些名著評價太高,言過其實了。可能除了文學性外,歷史政治等背景因素也會對文學作品或作家產生誤導性影響。
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6 個回答
大胖妞
2017-06-13

名著真的就必讀嗎?

經常有學妹會問,學姐你最近在看什麼書?或者你看書有什麼技巧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看書的小貼士。

俗話說,你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這句話真的非常有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歸宿,談戀愛不如閱讀。

01“不要盲目迷戀名著”

我曾經也是一個名著控,書架上放著《百年孤獨》、《約翰·克里斯朵夫》、《古拉格群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瓦爾登湖》...

當別人說起文學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如果沒有讀過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克里希那穆提,就顯得自己特別沒有文化。

經典能夠流傳下來,當然有它的道理。

但是看書講究循序漸進,如果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去支撐,一上來就開始讀什麼經典,鉅作,大牌,很容易讓人喪失閱讀的樂趣。有些書不是不好,只是還沒到你可以看的時候。

所以我一直覺得讓中學生看那些經典鉅作是一個坑,什麼中外名著必讀,什麼名家推薦100本之類的,看的時候完全沒有代入感,即使很艱難的讀完,也無法消化。只能說是浪費時間。

02“不要盲目迷戀暢銷書”

土鱉圖書處處有,國內網上特別多。

19世紀俄國著名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曾教導我們:“牛逼的圖書各有各的牛逼之處,但是土鱉的圖書都是相似的,比如網絡暢銷書。”

網絡暢銷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膚淺!這些作者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給自己樹立假想敵,把無病呻吟當做勵志語錄,把矯情雞湯當人生哲學!

這類圖書標準的人群是:熱衷幻想,心智不成熟,喜歡自我標榜的年輕人。因為這些人都喜歡在不需要人生歷練和深入思考的前提下獲得無病呻吟的感慨。

這類圖書看多的危害是:你沒有辦法進行深度思考,也很難再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人際交往上遇到什麼事情,腦海中就彷彿立馬有一套自媒體老師給你的公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她們並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啊親愛的。

網絡暢銷書可以看,但是請挑一些優質的暢銷書作者。事實上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一批網絡作家的書,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語感可以跟上時代,網絡作者的用詞都比較鮮活。

03“少看一些勵志成功學”

多讀些書能幫助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這只是一種可能,我見過大多數自稱自己喜歡讀書的人都是挺無趣的,就像那些天天看成功學的朋友,大多數都沒有成功一樣。

很多人看書講究“功利”,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你不可能期望你看完一本書就立馬可以收穫什麼,如果是這樣,我倒是推薦你看一些實用的可以具體學一點技能的書,比如母豬餵養技術,拖拉機維修與保養,如何提升搬磚技能。

看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更希望你可以多讀一些無用的書,不是因為這本書有多大牌多經典,也不是因為這本書是哪個成功人士寫的,而是當你合上書本的時候覺得時間沒有白費。

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裡說:如果你想巧妙地度過一生,那就去學成功學,街上地攤上賣的到處都是。但哪個人的生活不是由祕密和謊言構成的,巧妙地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不過是一些輾轉挪騰的生存技巧罷了。

人生不用過得那麼精明,更何況閱讀?

04“讀了20頁沒有感覺,請扔掉!”

一本書如果你讀了十幾二十頁,完全沒有感覺,那就沒有必要再讀了。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都說好看呢,或者這是本名著這樣的荒唐理由強迫自己繼續,因為即使你花了三個小時讀完了,也只能說你浪費了三個小時。

可能你會詫異,為啥大家都覺得這本書好看,但是我看了完全沒有感覺啊,或者這明明就是王小波的書啊,為什麼我看不下去?是不是我的智力有問題?

親愛的,不要懷疑,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書的問題。你狠好,書也不錯,只是你倆不搭,沒有必要自責,去找一些符合自己品味的書吧。

愛馬仕的包包也不是誰拎都好看。

05“這本書我早看過了!關我屁事!

當我們買了一本什麼書,發朋友圈的時候,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留言:這本書我上中學的時候就看過啦!你居然現在才讀王小波?劉震雲?餘華?等等...

你看過關我什麼事兒呢?你覺得你看過很了不起麼,不知道你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讀書很容易增長傲慢,也不知道是誰給了這些人勇氣到別人的地盤大放厥詞,梁靜茹嗎?

事實上,看書也不是趕頭香,你看過就看過唄,有本事心平氣和跟我分享你的讀後感,你的收穫,而不是居高臨下跟我說你看過了,那又怎樣!

就像我最近才看了劉震雲和蘇童的書,這種事情我會亂說?別告訴我你早就看過了,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06“買了書之後不看,沒毛病!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

經常會有朋友跟我抱怨,前幾個月什麼電商網站圖書打折,買了一大堆的書,但是到現在基本沒怎麼看。

我自己也是這樣。每次什麼圖書打折,我都會乘機買一大堆名著,比較貴的全套,平時捨不得買的那種,然後放在書架上,心情好的時候拿出來翻一下,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書架上放這麼多書也會變得心情好。

誰規定買了書,就一定得看完啊?只要心理上可以獲得滿足,我覺得書籍可以和花瓶和壁畫一樣,變成家裡的一種裝飾。所以,買書不看,沒毛病!

07“提防書上的腰封”

我買完書回來的第一件事情:看都不看,就直接撕掉腰封。

好吧,其實第一件事情是撕掉書外面那層塑料紙,在扔掉腰封。

近幾年的圖書市場,盛行腰封。腰封是幹嘛的呢?主要是給作者撐門面用的,尤其是當作者的知名度一般的時候,出版社或者作者就會請一大堆名人來給自己站臺,做一個聯合推薦,說這本書有多麼多麼牛逼之類的。

提醒大家,在買書的時候,與其看什麼腰封推薦,還不如去豆瓣查一下這本書的評分,低於7分的基本就沒有看的必要了,除非你特別喜歡這個作者。

總之,腰封總讓我想起那些過年過節時,人家送來的禮盒,包裝很精美,但是一打開,媽呀,除了包裝外可以看到的食物,剩下的全是泡沫充墊的。

08“學會做筆記”

我知道你的微博上已經有無數MARK了,你的微信收藏夾裡也有數不清的深度好文,但我還是希望你能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當你捧著一本好書,被文章的結構,作者敘事的方式,或者一個句子逗樂的時候,我希望你能稍等停一下,用筆把這些記錄下來,如果你捨不得立馬停下來寫,那麼不妨先在這頁折一個角,當你閱讀完全書的時候,把摺頁的語句記錄下來。

記錄下來只是第一步,過一段時間再重新翻看,如果確定自己已經消化,或者也能熟練使用這樣的語句,再把這個摺頁取消。

你可能會說,這樣做有什麼用啊?那麼看書又有什麼用?就好像你吃過的飯,喝過的水,都會在之後的歲月裡,變成你的骨和肉,讓你擁有更好的氣質。

09“看書最佳的時間是清晨或者深夜”

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是我個人體會。清晨起床,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一個人腦子最清醒的時候,尤其是清晨的腦子,你剛剛睡醒,睡了一覺,就好像電腦重啟了一般,CPU處於ZERO,記憶和理解都是滿格,你不會被手機,和各種信息所幹擾。很多人跟我抱怨說,上了一天的班,下班之後真的很難讀進去書啊,或者真的沒時間讀啊,其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靜不下心來,太浮躁了,很容易被手機干擾。而且只要你一捧起手機,時間就過得特別快,刷刷朋友圈,耍耍微博,看看八卦,一會兒就十二點。

所以說,很多年輕人晚上不加班,也不看書,不談戀愛,也沒人聊天,但她們卻總在熬夜呵呵呵呵。

這個時候,我建議你先看一些比較輕鬆的散文集,或者雜文集,不需要太動腦子的那種,先把閱讀的習慣培養出來。

10“尋找同道中人,同類書單

很多年輕人,可能比較迷茫,不知道看什麼書,也不知道問誰找書單看,但是自己的求職慾望又比較飢渴。

我的想法是,你先看起來,隨便看什麼類型的,先不要急著給自己定範圍。看完一圈之後,再確定自己到底對哪一類書籍比較感興趣,然後細讀。

如果你喜歡一個作者,那麼他推薦的圖書你不妨可以再看看。

比如你喜歡讀王小波,那麼王小波推薦的作家比如卡爾維諾,喬治•奧威爾,羅素,杜拉斯你也可以找來看看。

以上十條就是胖妞個人的讀書心得,希望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下面推薦一些書單,這些書可能並不是特別大眾,但是可以幫你重拾閱讀的樂趣,找回文字的力量。關鍵是逼格滿滿,讀起來不累,幾個小時就看完一本,特別有成就感!

1、安德烈·高茲的《致D情書》:這本書很簡短,是法國作家高茲寫給自己妻子的,出完書的第二年和妻子雙雙自殺。“和你在一起,你卻帶我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一點讓我著迷。”看完淚目。

2、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最乾淨,也是最幸福的文字,不摻雜任何味精和雞湯,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李娟的書我基本都看過,除了這還有《我的阿勒泰》、《羊道》、《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你可以先看阿勒泰是否喜歡,再考慮是否要入手剩下的。

3、廖一梅的《悲觀主義的花朵》:你可能看過她寫的話劇,戀愛的犀牛,像雞毛一樣飛,或者琥珀,也知道她是孟京輝的妻子,但是她寫的書比話劇更好看,還有《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

4、周雲蓬的《春天責備》:周雲蓬是個盲人民謠歌手,他唱過九月,唱過永隔一江水,唱過中國孩子,但是我最喜歡他的《不會說話的愛情》,歌詞真的太棒了:解開你紅肚帶,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裡盪開。在這本書上看到一個人頑強的生命力。

5、程浩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已經在這個賬號上推薦很多次了,他在知乎上回答“你為什麼覺得自己牛逼”的問題而紅,從出生就沒下過地,活在了永遠的20歲,逝於西北邊城。

不幸和幸福都需要有人去承擔,命運嘛,休論公道!

6、傅真《最好金龜換酒》:傅真和毛銘基當年的GAP year愛情故事還在流傳,事實上她最知名的書應該是《藏地白皮書》。她在博客上寫:可是這個世界就是如此需要無用的東西,要是什麼都有意義的話,那可真叫人喘不過氣來啊。除了上面兩本,還有一本新的《泛若不繫之舟》。

7、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這本書能在大陸出版我真覺得挺詫異的,因為很多年前在一個晚上通宵看完了電子版,講的是那個時代的,恩就是那個時代。書有點厚,但是讀起來並不是很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8、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很多人不太喜歡劉震雲的敘述方式,因為他的嘴跟颳風似的,總是胡咧咧地繞啊繞,但是我個人還挺喜歡的,而且書上有很多髒話,讓我覺得特別接近生活,對啊,我就是來學罵人的。

9、和菜頭的《槽邊往事》:這是和菜頭的自選集。你不妨先看看他的同名公眾號槽邊往事,再下單。

10、留給你推薦_________。

讀書可能是一件投資最小,回報最高的事情了。當別人還在為失戀說“香菇,藍瘦”的時候,你已經學會了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感覺自己棒棒噠!

假如有一天,我們被淹沒在洶湧的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書看得太少!

留下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一句話?

名著真的就必讀嗎?

經常有學妹會問,學姐你最近在看什麼書?或者你看書有什麼技巧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看書的小貼士。

俗話說,你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這句話真的非常有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歸宿,談戀愛不如閱讀。

01“不要盲目迷戀名著”

我曾經也是一個名著控,書架上放著《百年孤獨》、《約翰·克里斯朵夫》、《古拉格群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瓦爾登湖》...

當別人說起文學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如果沒有讀過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克里希那穆提,就顯得自己特別沒有文化。

經典能夠流傳下來,當然有它的道理。

但是看書講究循序漸進,如果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去支撐,一上來就開始讀什麼經典,鉅作,大牌,很容易讓人喪失閱讀的樂趣。有些書不是不好,只是還沒到你可以看的時候。

所以我一直覺得讓中學生看那些經典鉅作是一個坑,什麼中外名著必讀,什麼名家推薦100本之類的,看的時候完全沒有代入感,即使很艱難的讀完,也無法消化。只能說是浪費時間。

02“不要盲目迷戀暢銷書”

土鱉圖書處處有,國內網上特別多。

19世紀俄國著名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曾教導我們:“牛逼的圖書各有各的牛逼之處,但是土鱉的圖書都是相似的,比如網絡暢銷書。”

網絡暢銷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膚淺!這些作者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給自己樹立假想敵,把無病呻吟當做勵志語錄,把矯情雞湯當人生哲學!

這類圖書標準的人群是:熱衷幻想,心智不成熟,喜歡自我標榜的年輕人。因為這些人都喜歡在不需要人生歷練和深入思考的前提下獲得無病呻吟的感慨。

這類圖書看多的危害是:你沒有辦法進行深度思考,也很難再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人際交往上遇到什麼事情,腦海中就彷彿立馬有一套自媒體老師給你的公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她們並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啊親愛的。

網絡暢銷書可以看,但是請挑一些優質的暢銷書作者。事實上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一批網絡作家的書,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語感可以跟上時代,網絡作者的用詞都比較鮮活。

03“少看一些勵志成功學”

多讀些書能幫助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這只是一種可能,我見過大多數自稱自己喜歡讀書的人都是挺無趣的,就像那些天天看成功學的朋友,大多數都沒有成功一樣。

很多人看書講究“功利”,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你不可能期望你看完一本書就立馬可以收穫什麼,如果是這樣,我倒是推薦你看一些實用的可以具體學一點技能的書,比如母豬餵養技術,拖拉機維修與保養,如何提升搬磚技能。

看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更希望你可以多讀一些無用的書,不是因為這本書有多大牌多經典,也不是因為這本書是哪個成功人士寫的,而是當你合上書本的時候覺得時間沒有白費。

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裡說:如果你想巧妙地度過一生,那就去學成功學,街上地攤上賣的到處都是。但哪個人的生活不是由祕密和謊言構成的,巧妙地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不過是一些輾轉挪騰的生存技巧罷了。

人生不用過得那麼精明,更何況閱讀?

04“讀了20頁沒有感覺,請扔掉!”

一本書如果你讀了十幾二十頁,完全沒有感覺,那就沒有必要再讀了。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都說好看呢,或者這是本名著這樣的荒唐理由強迫自己繼續,因為即使你花了三個小時讀完了,也只能說你浪費了三個小時。

可能你會詫異,為啥大家都覺得這本書好看,但是我看了完全沒有感覺啊,或者這明明就是王小波的書啊,為什麼我看不下去?是不是我的智力有問題?

親愛的,不要懷疑,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書的問題。你狠好,書也不錯,只是你倆不搭,沒有必要自責,去找一些符合自己品味的書吧。

愛馬仕的包包也不是誰拎都好看。

05“這本書我早看過了!關我屁事!

當我們買了一本什麼書,發朋友圈的時候,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留言:這本書我上中學的時候就看過啦!你居然現在才讀王小波?劉震雲?餘華?等等...

你看過關我什麼事兒呢?你覺得你看過很了不起麼,不知道你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讀書很容易增長傲慢,也不知道是誰給了這些人勇氣到別人的地盤大放厥詞,梁靜茹嗎?

事實上,看書也不是趕頭香,你看過就看過唄,有本事心平氣和跟我分享你的讀後感,你的收穫,而不是居高臨下跟我說你看過了,那又怎樣!

就像我最近才看了劉震雲和蘇童的書,這種事情我會亂說?別告訴我你早就看過了,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06“買了書之後不看,沒毛病!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

經常會有朋友跟我抱怨,前幾個月什麼電商網站圖書打折,買了一大堆的書,但是到現在基本沒怎麼看。

我自己也是這樣。每次什麼圖書打折,我都會乘機買一大堆名著,比較貴的全套,平時捨不得買的那種,然後放在書架上,心情好的時候拿出來翻一下,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書架上放這麼多書也會變得心情好。

誰規定買了書,就一定得看完啊?只要心理上可以獲得滿足,我覺得書籍可以和花瓶和壁畫一樣,變成家裡的一種裝飾。所以,買書不看,沒毛病!

07“提防書上的腰封”

我買完書回來的第一件事情:看都不看,就直接撕掉腰封。

好吧,其實第一件事情是撕掉書外面那層塑料紙,在扔掉腰封。

近幾年的圖書市場,盛行腰封。腰封是幹嘛的呢?主要是給作者撐門面用的,尤其是當作者的知名度一般的時候,出版社或者作者就會請一大堆名人來給自己站臺,做一個聯合推薦,說這本書有多麼多麼牛逼之類的。

提醒大家,在買書的時候,與其看什麼腰封推薦,還不如去豆瓣查一下這本書的評分,低於7分的基本就沒有看的必要了,除非你特別喜歡這個作者。

總之,腰封總讓我想起那些過年過節時,人家送來的禮盒,包裝很精美,但是一打開,媽呀,除了包裝外可以看到的食物,剩下的全是泡沫充墊的。

08“學會做筆記”

我知道你的微博上已經有無數MARK了,你的微信收藏夾裡也有數不清的深度好文,但我還是希望你能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當你捧著一本好書,被文章的結構,作者敘事的方式,或者一個句子逗樂的時候,我希望你能稍等停一下,用筆把這些記錄下來,如果你捨不得立馬停下來寫,那麼不妨先在這頁折一個角,當你閱讀完全書的時候,把摺頁的語句記錄下來。

記錄下來只是第一步,過一段時間再重新翻看,如果確定自己已經消化,或者也能熟練使用這樣的語句,再把這個摺頁取消。

你可能會說,這樣做有什麼用啊?那麼看書又有什麼用?就好像你吃過的飯,喝過的水,都會在之後的歲月裡,變成你的骨和肉,讓你擁有更好的氣質。

09“看書最佳的時間是清晨或者深夜”

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是我個人體會。清晨起床,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一個人腦子最清醒的時候,尤其是清晨的腦子,你剛剛睡醒,睡了一覺,就好像電腦重啟了一般,CPU處於ZERO,記憶和理解都是滿格,你不會被手機,和各種信息所幹擾。很多人跟我抱怨說,上了一天的班,下班之後真的很難讀進去書啊,或者真的沒時間讀啊,其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靜不下心來,太浮躁了,很容易被手機干擾。而且只要你一捧起手機,時間就過得特別快,刷刷朋友圈,耍耍微博,看看八卦,一會兒就十二點。

所以說,很多年輕人晚上不加班,也不看書,不談戀愛,也沒人聊天,但她們卻總在熬夜呵呵呵呵。

這個時候,我建議你先看一些比較輕鬆的散文集,或者雜文集,不需要太動腦子的那種,先把閱讀的習慣培養出來。

10“尋找同道中人,同類書單

很多年輕人,可能比較迷茫,不知道看什麼書,也不知道問誰找書單看,但是自己的求職慾望又比較飢渴。

我的想法是,你先看起來,隨便看什麼類型的,先不要急著給自己定範圍。看完一圈之後,再確定自己到底對哪一類書籍比較感興趣,然後細讀。

如果你喜歡一個作者,那麼他推薦的圖書你不妨可以再看看。

比如你喜歡讀王小波,那麼王小波推薦的作家比如卡爾維諾,喬治•奧威爾,羅素,杜拉斯你也可以找來看看。

以上十條就是胖妞個人的讀書心得,希望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下面推薦一些書單,這些書可能並不是特別大眾,但是可以幫你重拾閱讀的樂趣,找回文字的力量。關鍵是逼格滿滿,讀起來不累,幾個小時就看完一本,特別有成就感!

1、安德烈·高茲的《致D情書》:這本書很簡短,是法國作家高茲寫給自己妻子的,出完書的第二年和妻子雙雙自殺。“和你在一起,你卻帶我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一點讓我著迷。”看完淚目。

2、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最乾淨,也是最幸福的文字,不摻雜任何味精和雞湯,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李娟的書我基本都看過,除了這還有《我的阿勒泰》、《羊道》、《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你可以先看阿勒泰是否喜歡,再考慮是否要入手剩下的。

3、廖一梅的《悲觀主義的花朵》:你可能看過她寫的話劇,戀愛的犀牛,像雞毛一樣飛,或者琥珀,也知道她是孟京輝的妻子,但是她寫的書比話劇更好看,還有《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

4、周雲蓬的《春天責備》:周雲蓬是個盲人民謠歌手,他唱過九月,唱過永隔一江水,唱過中國孩子,但是我最喜歡他的《不會說話的愛情》,歌詞真的太棒了:解開你紅肚帶,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裡盪開。在這本書上看到一個人頑強的生命力。

5、程浩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已經在這個賬號上推薦很多次了,他在知乎上回答“你為什麼覺得自己牛逼”的問題而紅,從出生就沒下過地,活在了永遠的20歲,逝於西北邊城。

不幸和幸福都需要有人去承擔,命運嘛,休論公道!

6、傅真《最好金龜換酒》:傅真和毛銘基當年的GAP year愛情故事還在流傳,事實上她最知名的書應該是《藏地白皮書》。她在博客上寫:可是這個世界就是如此需要無用的東西,要是什麼都有意義的話,那可真叫人喘不過氣來啊。除了上面兩本,還有一本新的《泛若不繫之舟》。

7、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這本書能在大陸出版我真覺得挺詫異的,因為很多年前在一個晚上通宵看完了電子版,講的是那個時代的,恩就是那個時代。書有點厚,但是讀起來並不是很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8、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很多人不太喜歡劉震雲的敘述方式,因為他的嘴跟颳風似的,總是胡咧咧地繞啊繞,但是我個人還挺喜歡的,而且書上有很多髒話,讓我覺得特別接近生活,對啊,我就是來學罵人的。

9、和菜頭的《槽邊往事》:這是和菜頭的自選集。你不妨先看看他的同名公眾號槽邊往事,再下單。

10、留給你推薦_________。

讀書可能是一件投資最小,回報最高的事情了。當別人還在為失戀說“香菇,藍瘦”的時候,你已經學會了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感覺自己棒棒噠!

假如有一天,我們被淹沒在洶湧的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書看得太少!

留下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一句話?

雨落潋滟m
2017-06-13

關於這個問題,不能說必讀這麼絕對,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下。

關於這個問題,不能說必讀這麼絕對,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下。

第一,從名著本身而言,名著之所以能夠成為名著一定有它的道理,說明它是值得閱讀的,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但是並不是每本名著就必須要讀,有的名著裡面不僅僅文字古奧難懂,而且語言組織也是非常人所能理解,這種類型的名著就算讀了也沒什麼意義,我們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做這種事情呢?
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第二,從外在因素而言,名著的閱讀也是為了提高自我修養,增強文化素養,使自己變的有內涵而已。那麼這就不是每個人就必須要讀完所有的名著,從古至今,多少年過去了,這些名著也在逐年增長,名著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那麼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文學家,精心鑽研名著,那麼這就變的簡單多了,只要我們自己讀得開心,那麼這就是有意義的。
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所以說,名著不是真的就必讀,這還是要按照具體情況來決定的。但我覺得,一些經典的文學著作,我們還是要讀的。這些經典名著的價值實在太大,我們就一定要感受的。我們要讀有價值的、有用的名著,那麼這就是最好的。

阿亮的月亮
2017-06-13

讀不讀自己決定,是學生就必讀。要是懶得讀,可以不讀。真喜歡讀的人,不在乎閱讀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而是僅僅喜歡讀。

讀過《水滸傳》你才會感受到英雄氣概的魅力。

讀過《童年》你才發覺在異國他鄉的毛小孩,過的是很有趣的童年。

讀過《三個火槍手》你才會發現語言的魅力,以及冒險的刺激。

對於學生,出的考題部分和名著有關的,什麼武松打虎,林黛玉葬花,以及外國文學常識。

如果不喜歡讀,大可以不讀呀,看你的泡沫劇穿越劇去,壓力大,嘻嘻鬧鬧也可以過。

名著就真的必要讀嗎?

你讀了,對你沒多大壞處,這樣,當某一天他人突然談到某本書的時候,你也可以說,我原來也讀過耶,裝逼了!

见微而知著
2017-06-13

簡單回答一下吧……個人見解

1,功夫在書外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或者說讀字,別的小朋友看電視,我看報紙。我覺得我人生中閱讀量最大階段大概就是那個時候了。

但是那個時候的我還是小屁孩呢,讀書讀再多能有毛氣質~

所以我想說,讀書,不是重點,重點是,讀完之後你在想什麼,你的思維,你的觀念,你的精神有沒有更進一步,說的裝逼一點,你是不是距離真理又進了一步?

我也曾經跟很多人推薦過書,他們讀完了,我問他們感覺如何,經常有人回答沒感覺,問起書中細節,也遺忘的差不多了,這些人讀書其實等於白讀。

綜上,不知題主讀書之後,可曾有些感悟?可曾總結過這本書對你的幫助?可曾在書上做過批註?如果題主都沒有的話,建議回去重新讀一下,用心讀,讀到精彩之處,不妨批註一二,相信題主會有收穫

2,氣質是啥氣質不是可以追求來的,當你不再追求氣質,醉心於讀書時,你的氣質就來了

PS:不建議看《讀者》……雞湯太多……
凤凰山水35700282
2017-06-14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既沉重又有趣。中國有十三多億人口,假如每個人都必讀名著,這是不可能的。但假如你是一個新時代的作家、詩人、文學家、美學家哲學家,或者現在或將來想成為這些領域的人才和專家,那便非讀古今名著不可了。

路遙在《太陽每天在中午升起》一文中介紹了他寫《平凡世界》這部書之前的準備工作和積累經驗,在寫此書之前的一二年內有意識有選擇地讀了幾十部名著,然後才開始寫他的《平凡世界》的。也因此使他的這部作品成了我們今天和以後的傳世佳作。我想,作家路遙的做法和成功經驗正好回答了這個問題:“名著就真的的必要讀嗎?” 我倒想反問一句:“路遙的經驗難道不值得我們借鑑嗎?”

带红豆更相思
2017-05-23

這個也不一定啊,要根據個人喜好和實際情況來說了,就比如我對楊潔導演的電視劇西遊記很熟悉,可是覺得看不懂原著,我在上高二,因為要學林黛玉進賈府,所以把王扶林導演的87版紅樓夢看了5遍,因為我想要看懂原著就必須搞明白人物關係,有點遺憾的是原著已經在看第七遍,但是看到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裡面的生僻字太多,現在還認不全,另外如果你對紅樓夢感興趣的話看原著最好只看前80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