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因為“內九外七皇城四”這句話的廣為流傳,大家對北京城16座城門已是如數家珍。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不過咱北京原先可不止就這16座城門。就比如,曾經那座位於前門和宣武門正中,夾在北新華街和南新華街中間兒,原是老西城和老宣武交界的——和平門。

建門初衷——改善交通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舊時的前門外

自清代中葉起,前三門外逐步形成了商業文化中心,書肆、酒樓、店鋪、會館還有煙花場所彙集,讓這裡成為了北京最熱鬧,人流最密集的地方。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曾經的宣武門

可因內城南城牆的橫亙,大家出入這裡卻並不是那麼方便。廠甸、虎坊橋一帶的南城百姓想進城,住在內城的不少商販每天出外城送貨擺攤,都需繞行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兩邊的人,冤枉路都沒少走。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於是有人向袁世凱建議,在廠甸北側,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開個城門。袁大總統本已同意,但前門一帶的商人擔心新門開通後人們繞行影響自己生意,遂散佈隨意開鑿城門會洩露“王氣”的謠言,這正中準備籌劃稱帝的袁世凱“要害”,迷信的他隨即否決此事。

和平門名稱的頻繁更迭,反映了近代中國政治上的無序和混亂。終於,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切混亂。1958年,和平門的門洞連同周邊城牆都被拆除,這座存在僅有短短三十年的簡易城門真是堪稱“短命”。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即便如此,和平門的存在感卻不低,它叩開了北京內城和外城之間的最後“壁壘”,將絢麗多彩的宣南文化,呈現給了大家。

“老北京的迪士尼”——廠甸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廠甸,原本是元明兩朝修築皇城而設的造琉璃瓦的窯廠地界兒,叫做琉璃廠。明嘉靖年間,窯址遷至京西門頭溝,琉璃廠逐漸荒廢,窯廠前的空地稱廠甸。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將燈市口一帶的集市遷到了廠甸,從那時起每年陰曆正月初一到十六,這裡就搭棚列肆,張燈結綵,鑼鼓喧天,成為一個熱鬧集市,廠甸廟會由此而來。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在那年月逛廠甸廟會,凜冽的寒風中可以聽到嘩啦嘩啦的風車聲,噼噼叭叭的鞭炮響,嘈雜喧囂的叫賣聲。馬路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售貨大棚,有喜氣洋洋的年畫棚,五顏六色的風箏攤,花炮燈籠棚,當然最誘人的就是小吃攤點。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這攤是“豌豆粥趙”,那攤是“豆汁張”,江米麵艾窩窩上頂著胭脂點兒,驢打滾別有風味,熱扒糕直燙舌頭。此外,還有炸年糕坨、炸饊子、爆肚兒、棋子燒餅、墩餑餑......都吃一遍的話就怕你沒肚子放了。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最“拉風”的商販要數賣山楂的,他們脖子上,胳膊上掛滿了大串山裡紅,在遊客中游動吆喝,把一掛掛山裡紅掛在遊人的脖子上。您看這哪像做生意的,分明就是行為藝術家嘛!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1918年,廠甸廟會被北洋政府正式認定為北京城惟一的官設春節廟會集市。廠甸廟會由此位列老北京春節八大廟會之首,規模最大,名氣最盛。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而同大鐘寺、白雲觀等廟會相比,廠甸廟會不以“廟”為名,而是以“文市”著稱。這裡的書籍古玩、字畫文具的一應俱全,讓廠甸廟會透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廠甸廟會的“民俗區”搬到了陶然亭公園內,而“文市區”依然在東、西琉璃廠一帶,人們還能欣賞文藝表演、品鑑古玩字畫。

雅俗共賞——海王村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琉璃廠在元代時,稱為海王村。明清時代科舉考試,宣武門外建起了各省的同鄉會館。寄居在會館中的應試舉子中有人從家鄉帶來字畫、法帖和銅、瓷、玉等玩物,同居住在琉璃廠海王村藏書、藏帖、藏畫的主人,相互觀賞,進而相互交換。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久而久之,海王村逐漸被古玩珠寶、玉石、字畫攤完全佔據。而乾隆年間,隨著《四庫全書》的編纂,導致文房四寶以及各類書籍的需求量激增,於是,書肆、南紙店、湖筆徽墨店等文化商鋪也開始陸續在海王村紮根。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從清代一直到民國年間,琉璃廠海王村堪稱是中國最大的圖書市場,文化名人都喜歡來這裡淘換書刊,把玩古玩字畫,從紀曉嵐到魯迅、胡適、徐悲鴻、張伯駒等,他們都曾在海王村對著某套古籍的孤本善本愛不釋手。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多次翻建和修繕,如今的琉璃廠文化街,成為廣集天下圖書、字畫、古玩、文房四寶的所在,成為國內外遊客光顧老北京文化的必遊之地。榮寶齋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南紙店,於1672年開業。靠著書畫用紙,筆、墨、硯臺,代客訂購書畫篆刻作品抽取提成這三大項來經營生意。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並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1950年公私合營後,“榮寶齋新記”誕生。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榮寶齋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創造並積累了難以計數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榮寶齋文房珍寶收藏頗豐:有明代的程君房的百子圖墨,清代金漆五彩毫宮筆、宮廷用紙、水晶印泥盒等等,那顆重達4275克的田黃石,堪稱世界之最。

一得閣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間,湖南一個姓謝名鬆岱的文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想,如果能製出一種墨汁直接用於書寫,既省時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藝足供天下用”嗎?於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選用油煙,再加上其他輔料,製成了同墨塊效果相同墨汁。一經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同治四年,謝鬆岱在北京琉璃廠44號開設了第一家生產經營墨汁的店鋪,店鋪名稱叫“一得閣”,並親手書寫牌匾,懸掛於門前。

中國書店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中國書店成立於1952年11月4日,是全國首家集收購、發行、出版、拍賣為一體的知名文化企業,是經營古舊書刊、文獻的國營商業企業。主要業務範圍是收售古舊書刊、碑帖拓片,經銷新印古籍,複製出版中國古籍文獻,併為讀者補配殘書和單年單卷的報刊。

除了廠甸廟會和琉璃廠文化街,和平門居民的生活記憶裡一定少不了: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和平門菜市場的喧囂場景,搶購活魚和鮮肉來為週日改善生活的興奮感久久不能忘記。附近街坊管這家菜市場叫“大棚”。那年頭衚衕裡見面兒打招呼,“喲,出去啊,嗯,去趟大棚!”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前三門大街那排樓房後的早市就更熱鬧了,很多住在府右街甚至更遠地方的居民都不惜騎車過來買菜,大家就是圖個便宜、實惠。對了,那排樓房據說是76年地震後建好的,特結實,特抗震,鑽個空調眼,就得一下午的時間都搭進去。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如今北京滿大街都是三千里和其他品牌的韓國烤肉店。而最早的三千里烤肉店全京城就一家,就開在和平門外的南新華街。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自打上世紀80年代第一家韓式烤肉店開業後,周邊陸續開了四五家店,都叫“三千里”,味道都不錯,和現在的韓式烤肉感覺不太一樣。小北上中學那會兒經常跟同學去這兒開搓,當時就能吃100多小200的,真是算高消費了。明太魚、大麥茶、烤牛肉,勤換篦子,這些是能記住一輩子的。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說起來,和平門的“食堂”還真是挺多的,菜市場往東走幾步有一家老上海城隍廟小吃店,小北記得上學那會兒經常來這裡吃早點,主要是豆漿免費,大油條和生煎做的也不錯,偶爾也會吃吃這裡的大排面。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和平門這片兒的孩子都跟哪上學?是順城街一小的,還是廠甸小學的?後來都大波轟到哪去了?29,30,還是31?對了,29中後來改成161中學初中部了,一不小心就成市重點了。

屬於和平門的“驕傲”

世界最大的烤鴨店——北京全聚德和平門店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以“名人文化”而著稱的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位於前門西大街14號。可同時接待1500人就餐,是亞洲最大的單種菜餐館。該店名人苑、五洲苑留下了各國元首、使節對“全聚德”飲食文化的鐘愛。四層“金色大廳”集餐飲會議。小北這種“窮人樂”,沒進去吃過,就在外賣窗口給外地來京的親戚買過兩套。

北京急救中心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北京急救中心位於北京前門西大街,佔地面積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前身為北京市紅十字急救站。1983年意大利政府與中國政府合作興建了北京急救中心,1988年3月25日正式投入運轉,同時啟用"120"急救電話。1997年被北京地區醫院評審委員會評為三級甲等急救中心。2004年3月25日成立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下設北京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

覺得急救中心的直升機降落平臺特別霸氣。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北師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北京師範大學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北京師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於1901年的五城學堂,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學,是中國最著名的中學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佔地面積4387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8078平方米,截止到2014年學校共有在校學生2453人;外國留學生107人,在職教職工245人。

正乙祠

和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故事!

正乙祠位於前門西河沿220號,東與天安門廣場相鄰,南與琉璃廠文化街相連,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曆史的純木質結構的古戲樓。現佔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坐南朝北,戲臺為三面開放式。戲臺對面和兩側均為上下兩層敝開的包廂,戲臺前約有百平方米看池,可容納二百位觀眾看戲品茶。被學者們譽為:“中華戲樓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