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雄主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雄主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7 個回答
先启历史
2017-08-01

從地緣因素考慮,東吳實際上比蜀漢更難統一中國。統一中國的標誌就是需要佔領中原。

我們知道,除了長江淮河橫亙南北以外,中原的大別山脈也是一個戰略屏障,不管以北向南還是以南向北,均需翻越這幾個屏障,而也只能突破這幾個屏障的重要關隘,西線是樊城,中路是合肥,東路是徐州,這幾個戰略據點均在曹魏手裡。實際如困龍一樣把孫吳困在江東。

古往今來,由北向南跨過大別山關隘,突破長江天塹,大規模的軍隊征服南方是可實現的。而從南往北首先要突破天塹,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集結就很難了。最近的經典戰例就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就是從中原內線跳到了外線,具北朝南,為後來人民解放軍過長江打下了基礎。

回到本題,孫權在那個時候,地緣和軍事實力均遠遠未到統一中國的水平。

三國雄主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笑傲江湖149553812
2017-08-01

孫權也是一代雄主,但孫權不能一統天下,原因眾多。

政治上,曹操死後,曹丕通過禪讓取得天下,具有正統性;劉備有皇叔之名,也有正統性,唯有孫權沒有正統的合法性。曹操,劉備死後,曹魏和蜀漢勢力依然強大,尤其是曹魏。在曹丕通過九品中正製得到士族集團支持實現內部整合後,實力更加強大。孫權集團只有聯合蜀漢集團,讓曹魏始終處於兩線作戰狀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孫權衝破藩離,有三個攻擊點,湖北樊城(關羽老路),安徽合肥和江蘇徐州,但孫權精於水師,步騎不行,合肥防線始終無法突破,導致孫權無法進佔安徽,江蘇,然後近逼河南、山東。

孫權的軍事指揮體系也有問題,設大都督,主要經略荊州,但除了呂蒙開疆拓土外,其他都是守成之將。孫權缺乏統一天下的戰略規劃。

最根本的原因是三國集團勢力均衡,那方滅掉對象都很困難。

三國雄主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独谈天下之闻
2017-08-01

地理原因,也就是長江天險。還有就是孫權知道劉備死了就打蜀國魏國要麼會瓜分蜀國,要麼會攻打吳國,萬一蜀國狗急跳牆和魏國聯手吳國也得不償失,所以孫權正是因為早就看破了這一點,才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魏國善用離間計離間吳蜀,同時坐收漁翁之利,孫權不能讓魏國的計謀得逞,而且蜀國劉備死後元氣已經大傷,對吳國沒有威脅,如果聯手抗曹還有希望一統天下。至於不趁曹操死的時候攻打魏國,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曹操死的時候劉備還沒死,劉備那時候正為關羽之死生氣,正要攻打吳國,吳國這時候再打魏國,希望趁虛而入,那更是無稽之談。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寒鲲
2017-08-09

1、漢末北方的人口、糧產、布帛等各類資源遠超南方

漢末大亂雖然產生了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批南遷移民潮(關洛淮泗向荊益揚三州遷徙),但畢竟是第一批南遷的人口,而其規模也比不上永嘉之亂以來的歷次南遷,荊揚二州的生產力還來不及被這批勞動力在短短半個世紀內便提升到超越北方的程度。

而且,孫權轄下的南遷移民與編戶土民大多分佈於長江沿線的州郡,並不能對遠離長江的地區進行有效控制,以此二州立國的孫權政權,雖然看似擁有了可以匹敵曹魏的版圖面積,實際上卻無法在生產力與實際控制面積上與曹魏相匹敵,自然無法調集足以征服曹魏的兵力、財力、糧力來開展軍事行動了,只夠保持坐守態勢罷了。

2、曹魏在孫權在世時始終把控著襄陽、壽春、合肥等要衝

襄陽是荊州江漢平原的正北角,孫權雖然獲得了荊州大部,但始終未能攻破襄陽,取得荊州的完整地理單元,在荊州戰線一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突破不了襄陽,自然無法從荊州北上威脅曹魏。

壽春、合肥是江淮之間的要衝,日後東晉南朝守淮尚且能夠長期擁有壽春合肥作為防線重鎮,孫權卻始終未能攻取合肥,遑論壽春,自然無法從淮水中下游北上威脅曹魏的青徐兗豫四州。

更難堪的是,位於襄陽與合肥之間的大別山-桐柏山區,還有經常搖擺於魏吳兩邊的山蠻(豫州蠻、西陽蠻)群落,他們的叛服不定,使得孫權政權在江夏、柴桑、廬江一線也面臨著戰略威脅。

3、孫權晚年忙於鞏固吳國現有版圖與吳國皇權,無暇北顧

與曹操相彷彿的是,孫權的晚年也陷入了汲汲營營於皇權的漩渦,不再有年輕時期的英姿勃發。暮年的孫權,越發猜忌、越發刻薄,不僅大舉任用校事官刺探打擊群僚,而且還對威脅到自身地位的皇子黨大開殺戒。以至於,諸葛瑾、陸遜等人都有十年不敢進言勸阻,陸遜等一批名臣都被捲入到南魯黨爭中,被氣死的氣死,被罷斥的罷斥,整個孫吳臣僚被內部打擊消滅了一大批,哪裡還顧得上北伐曹魏?

綜上,曹劉雖死,奈何南北形勢對比與孫吳政權內部形勢都不利於開展大規模北伐軍事行動的開展。歷史並不是由一個個英雄人物起決定性推動作用的,英雄人物的生死,更改變不了形勢的流變,質言之,各方各派的形勢對比才是歷史進程的決定性推動力。


認同本答案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

想要及時獲取更多中國歷史乾貨知識,歡迎關注頭條號“寒鯤”

影音欣赏
2017-08-01

歷史不能過分強調某個人的作用,戰爭通常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部隊,民心,財富等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重要的因素。

曹操死後,傳位曹丕,魏國依然運轉正常,同樣,在劉備死後,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國也能正常運行,因此,國內無大亂,孫權便沒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魏國與吳國其實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但吳國此刻實力不及魏國,更談不上統一天下。

孫權本身在逐鹿天下的能力上就比不上孫策,孫堅,他也只是守著前人留下的國土,因此讓他統一天下有點為難孫權了。

腹笑心欢
2017-08-01

孫權是個守成之主,擴張基業的能力不強。孫吳還一個問題是一直沒有解決荊州問題,江東的門戶一直在別人手上,可以說是心腹之患。而孫堅孫策兩代人都沒能解決,時間都耽誤了,輪到孫權,基本上沒什麼機會。中國歷史上自南而北的統一是很困難的。基本除了朱元璋之外沒人自南而北統一成功過

支持彪哥
2017-08-01

南方富庶,人民普遍不愛吃軍糧,另外江南境內少數民族一直沒有服從孫權統治,後院也不夠安定,孫權水軍還可以,但陸軍能力確實一般,看幾次合肥之戰便可知曉,另一方面老年的孫權變得疑心重重,對屬下甚至親生子都不放心,誅殺了很多重臣,所以綜上所述,孫權是沒有任何機會滅掉另外兩國統一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